疫情下的纽约旧书店一瞥
疫情下的美国旧书店外边书架上写着价格低到每本书只九毛八分一本。
纽约是个光怪陆离的所在,对爱淘书者来说,此地有不少搜奇捡漏的可能和乐趣。这里淘书机遇多为西文书,但并非没有淘中文书的机会。比如说,我曾淘到过文物级的线装书和名人学者签名盖印的藏书,价钱极亲民,其低廉说出来您甚至不能相信。
纽约最出名的旧书店多在下城。据老一代学者如房兆楹、董鼎山等前辈回忆,除了中城和上西城及大学区各自为阵的旧书店,仅只上世纪40~50年代在百老汇大道第8到18街之间的“旧书肆街”就有众多二手和古旧书店,全盛时约有30余家。而且那里紧邻纽约地标性的联合广场,每到周末,广场就变成二手艺术品市场和旧书市。现在联合广场周末仍然有街市,但大都是卖农产品、鲜花和作坊生产的半成品食物,纽约当年读书和淘古董的机遇早已不再。但这并不是说不再能淘到心仪的旧书。回忆在纽约卅多年的日子,也有不少值得庆幸的缘分。
我赶上了旧书业最后辉煌的尾巴。简单总结,这些年淘书的经验大致在三个范畴,一,在大学附近旧书店;二,各类图书馆处理季和清仓折旧之卖和送;三,各类冷摊、跳蚤市场、街市甚至搬家甩卖等处。
大学是读书人集聚地,大学附近一般书店多,因此滋生了一些旧书店或二手书店。旧书店跟二手书店相似、业务也有交叉,但经营范围却严格区分。二手书多为教师和学生使用过的书,一般都比较实用。比如,大量教材、参考书、跟教学和科研相关的“周边或扩大范畴”之类的书——美国教材很贵,很多人用完后并不保存教科书。于是,就催生了校园附近这类二手书店生意。二手店的书一般价格只是原书1/3或者1/4。有的学生买教材时就打算用完卖给二手店,所以保存得很好,退书时能多得一点钱。此类需要支撑了二手书店产业链。现在由于曼哈顿大学区附近房租飞涨,这类二手书店几乎没了,多被新书店取代。今天大部分卖教科书的新书店都兼营回收旧教材再卖的业务。
真正的旧书店不止做这种生意。传统买卖旧书的专业人士甚至不屑于把教材当生意做。上世纪90年代,大学附近比较纯粹的旧书店还不少。记得我有段时间曾经对古罗马诗人卡图鲁斯的诗歌感兴趣,在学校图书馆找到几个不同的英译版本,觉得不尽兴。就到周边旧书店试试,竟有很偏僻的古罗马文学的专档! 居然有常春藤大学名校图书馆没有的版本,而且大都仅两三美元一本。我一下子补齐了各类不同版本包括拉丁文和多种西语的对照译本。
据淘书经验,越是摆设拥挤凌乱的小店越有戏。而那些看上去光鲜亮丽的门市往往俏货不多且价格较贵;地点好规模堂皇人手多货品打理齐全的店大多房租花费高,这些花费是要买书人来承担的。
我周边的旧书铺群地处校区,学校教授职员等有近万人,因退休、老病、搬迁和其他种种原因人员流动性很大。老教授一生读书而且教学常要使用各种参考资料,家里大都有较多藏书。这些书用时方便,不用时即成负担。工作调动或迁移时很多书未必跟随,而退休或辞世老教授更不能随身带走一生积累的宝贝。
这些书的最后归宿大都是旧书店。而旧书店空间有限,遇到突然降至的大生意都是一壁以喜一壁以忧。喜的当然是这里面有宝,忧的是空间和人手不足。纽约房租和人力这样贵,他们不可能临时去雇人或租地方,只能将大堆书放在地上甚至室外。除了粗粗筛检精华外大部分书只求快点销掉。这样,很多好书就都被仨瓜俩枣价格打发了。当然,对“好书”的概念各人标准不同。但是,由于摊子铺得大,各类读书人应该都能找到心仪的好书。关键是您得有时间来“淘”、“勤”来淘。
看到很多学人一生的积攒都归宿于旧书店,有人会叹惋,其实大可不必。古语曰:红粉送佳人,宝剑赠烈士,这些都是正当结局。但书这种东西,爱者视如珍宝,不爱者视若垃圾,于是,就给清理者出了难题。
如上所述的离去者都是限日限时的,所以来去匆匆,很难有事前周全的旧书处理计划。或恰巧放假前后,往往也是旧书店最忙的时光,它们会疲于应付。事主能找到旧书店来光顾往往是幸运者,而没有旧书店接手者往往需要雇人临时来抛弃书、腾空房子。这种情况下,其家人往往事先公布,愿亲友同事去随意取书。其后渐次开放至邻居和普通人,再后摆到街上让路人取拾。美国没有收购旧书报业务,到最后仍然遗留路边的,需要事主联系垃圾车来取走销毁。最后一步往往是要事主付费的。
能够按部就班进入旧书店的书,如果在淡季,则能被店里分门别类处理好。旧书店往往雇学生临时工,他们水平不低,所以有我前面述及的专业摆放方式。旧书往往被分学科列为不同区域如人文、社科、理工医农诸项。具体区域内又有分工,比如人文里有文史哲,里面还有具体分科。以人类学为例,里面又分人类学里的不同分支,其理论和文化志、历史和各个时代的名家名著全集选集等等琳琅满目,可以说每一门学科都是百科全书般丰富。
旧书店的好处是它时常可以使人留意一些冷门书甚或“秘笈”,有的甚至能使人大开眼界。我们平时去图书馆差不多都是有目的去找书,但去旧书铺却多是消遣。有时候它能给你惊艳,有些你平时想都没想到的书或者题材会在这里向你招手,有的书本属猎奇却被招摇地放在明处,更有的旧书估计您平时不会想到去买,而只是因为价格极为低廉而让你纳入囊中。也许其中的某些后来会刺激您的灵感写了文章甚至著作,有的甚而能滋养你,让你拓宽了学术方向。
逛旧书铺子的好处是没有压力而且是一种智力消遣般的游戏。这里如同古董铺子,您躲进去一天也没人撵你;雨天翻书还是呼朋引类去约会,廿分钟等人的间隙还是周末的“杀时间”,那里都不失为一处胜地。不过对我,每次去都有一种不能割舍的缠绵,或多或少,几乎从没空手出来过。
旧书店应该属于一种独特的文化。懂行的铺主知道怎样招摇,他们将书分门别类,会经营的会将各类兴趣组合,或时髦、或神秘、或先锋、或深沉,善营此道者往往使得即使不是本专业读者也入他们的毂。另外,有些几乎人人都似懂非懂但有可能留意的如占卜星象、算命、巫术、心理和神秘主义的书。这些玩意儿不管您懂不懂可能都会随手浏览翻阅,一上手就容易被黏上——因为它们大都价格极廉,谁也不会在乎两三块钱去猎奇一下平时无心或没有时间涉猎的旧书。当然,买回家后是否还会看它们,就属于另一个故事啦。
比如说,我在这里看到从18世纪起不同译本的《易经》和上古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和古欧洲的各种算命术秘笈,绝对比图书馆里的专架藏书多(有些东西图书馆不屑收或有些古旧书图书馆没见过)。这些读物千奇百怪,如果只是把它们的名字列出来,相信就是一篇有趣的文章。
旧书铺子里还往往会发现同一种书世界各地不同版本译文,也有好多冷门书。比如说,我在这里几乎购买并补齐了欧美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版的很多人类学史的偏门书,甚至通过馆际互借都寻觅不到的书,对我的研究有过不小的帮助。
旧书店另一个功能是给我们以警示。前面我谈了前辈藏书的命运,从那里我们提前看到了藏书的结局和书的“追悼会”,必须接受藏书不可避免这样命运的事实。近年来未雨绸缪,笔者已经开始进行减书操作,幸好现在赶上了科技发达,相当一部分书可以扫描存档。有的书存档后实在不舍得扔掉的就放到公告处或图书馆门前桌子“请随意取走”的架上。另外,一些实在太大本的工具书或丛书只能悄悄送到本楼地下室的垃圾存放处——像大部分老派美国人做的那样,将这些书算作垃圾我心里是负疚的,于是把它们放到地下室另一侧临时供人取用的地方,写上“请随意取用”。于是,那些我当年费尽心思淘来的书就跟那些尚能使用的沙发、台灯和吸尘器等躺在了一起。如果过两天,我看到其中被人陆陆续续取走了一些,会感到一点欣慰。我知道几星期后没人取用的那部分会被本楼的工人一揽子送至垃圾站的。
当然,我也会留下一部分珍本书、有纪念意义的书和名人、友朋签名互赠的书。这些东西虽然不进旧书店不去图书馆“任取处”不到地下室,但我明白它们不会跟我走到最后。我暇时在设计它们的归宿,已经大致有谱了。
现在,令人惋惜的是,曼哈顿上西城房租渐成天价,旧书店看似生意红火其实是微利经营。过去有些书肆因为签过旧合同能撑下来,现在几乎每几年一签的合同使房租几乎翻倍,没有一家旧书店能承担起这高地价。旧书生意本来是一种情怀,现在赔本不起都关门了。原来的旧书店成了酒吧和饭店等高利润市肆,路过其旧址惟留下一声叹息。
其实不仅我们周边,今天,在纽约的旧书店越来越少。除了零星散落在偏僻街区,旧书肆比较集中的仍在前文提到的下城联合广场附近。那里有巨无霸、世界上最大的旧书店Strand Bookstore(若在国内,这里名副其实应该叫做“旧书城”)。它的书架摆设长度是18英里——这样庞大的旧书店,仅粗粗想象一下都会觉得应是何等令人震慑和壮观,它成了全世界爱书人的一个梦里家山。
这里的书可谓琳琅满目。美国旧书店的另一大特色是不止卖旧书,其实这里很多是崭新的书,价格却是“白菜价”。甚至有刚出版的新书只要原价的20%-30%,它们是出版社送给书评人的预先浏览书。另外,还有书局压舱的库存滞销书也会在此甩卖。如此等等,您到那里会发现惊喜连连,爱书人一定会付钱付到手软的。到这时,我担心的倒不是您的荷包(因为花不了多少钱),但忧愁的是这大宗的书您如何弄回家。
这些下城的旧书店之所以还能够存活,全赖这里聚集的大学群。养旧书生意全靠读书人。纽约大学、格林威治村和纽约市其他一批各类学院等都在它附近。旧书店大多是跟大学共生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