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生活起居离不开床或炕,为了歇得安稳踏实,自然要祭祭床神或炕神了。这与民间信仰井神、灶神与门神的意思是一样的。
祭祀床神,由来已久。距今千年的宋朝已流行这种风俗。诗人杨循吉的《除夜杂咏》诗中,有句曰:“买糖迎灶帝,酌水祀床公。”床公即床神。这就说明,第一,祀床神与“接灶”即迎接灶王爷,是前后脚,都在农历腊月。第二,床神级别很低,根本不用大鱼大肉,茶水一杯足矣。床神还有公、婆两位,如同灶王爷与灶王奶奶一样。
祭床神不但民间流行,皇宫内廷也信这一套。宋人曾三异的《同话录》说,翰林崔大雅夜晚在翰林院值班,忽然宫内皇上降旨让他马上写一篇《祭床婆子文》。堂堂“金口玉言”直呼床神为“床婆子”,倒也有趣。崔翰林接旨后,“惘然不知格式”,从来没写过这种文章!他连夜赶到周丞相家讨教,周丞相告诉他,套用民间的格式来写就成,你这样写:皇帝遣某人致于床婆子之神曰,汝司床箦,云云。崔大雅如释重负,赶紧照猫画虎般地起草祭文去了。
俗传床婆贪杯,而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而以茶祀床公”,这叫做“男茶女酒”(《清嘉录》)。祭床神时,置茶酒糕果于寝室,祈“终岁安寝”。时间各地不一,有的在除夕接灶神后,跟着祭床神;有的地区是在上元日后一日,即农历正月十六日祭床神。
旧时有些地区还有“安床”习俗,即在婚礼举行的前几天,要在洞房内安放新床,还要按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窗向、神位等来定婚床的位置,忌讳与桌柜衣橱相对。“安床”要选择良辰吉日进行,安床后,当晚要拜床母。
早在明清时期,就有新郎新娘在洞房同拜床母的习俗,清代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里对此即有描写。婚礼礼拜床神,是希冀床神保佑新婚夫妇从此如鱼似水,如糖似蜜,姻缘圆满,日子和美。
祭床神之俗,南方胜于北方,至近代已渐渐衰微J。
床公床母到底何许人也?
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周文王夫妇。床公床母还有自己的“官名儿”。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岳庙里,正院的西配殿叫广嗣殿,里面供奉的都是送子娘娘和子孙爷,主神叫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和九天卫房圣母元君,这男女二神据说就是床公床母,他们那长长的名字,即床公床母的“官名儿。”
“多子多孙”、“儿孙满堂”,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幸福观,所以人们最重视子嗣问题。过去求子特别是祈求多子者,也常祷告于床公床母周文王夫妇。这是为什么呢?
周文王叫姬昌,为周族首领50年,是西周王朝的奠定者,他活了97岁。《封神演义》第十四回说,姬昌有九十九个儿子,后又于燕山收养了雷震子,凑成百子之数。所以民间传说周文王夫妇生有百子,他俩成了“多子多福”的楷模,自然受到世俗祈求多子者的顶礼膜拜了。
喜欢此类内客的朋友请关注我,我将通过平台系统地介绍中华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