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氏八字取名 康熙字典八字取名测分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文/章世森 姜林林

覃氏八字取名

在群星闪耀的开国将军名录中,49位来自少数民族的高级将领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尤以壮族13人最多。他们大都出身贫寒,从小尝尽生活的苦涩,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经风雨、历艰险,但从不畏惧、百折不挠,最终成为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前进的中流砥柱。来自广西东兰的覃健将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回望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我们既能看到一部不懈奋斗的个人成长史,也能看到一部浴血荣光的时代变迁史。

苦难的童年 红色的征途

20世纪初的中国走到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外族肆意入侵、政治动荡黑暗,国家风雨飘摇、百姓深陷磨难。辛亥革命犹如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这年的5月1日,覃健出生在广西东兰县第三区板坡乡却里屯一户壮族贫农家庭,当地私塾先生以“锦绣中华”之意,为其取名为覃秀华。

覃健还有一个大他几岁的姐姐,不久又添了个弟弟,一家5口人挤在3间破旧的茅草屋里。父母长年种地,尽管披星戴月日夜操劳,但因苛捐杂税繁重,生活始终难以为继。小覃健很懂事,经常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8岁时,父母东拼西凑,将其送入学堂读书。但好景不长,初小毕业后他还是因贫辍学了。

1925年11月,中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在东兰县北帝岩创办广西第一期农民运动讲习所。覃健闻讯后很快报名,成为当中的一名学员。在这里,韦拔群等人向学员们灌输革命道理,还带领学员们走上街头搞宣传,深入农村做调查,帮助组织农民协会和建立农民赤卫军,领导和发动了大大小小的革命斗争。

因国民党军的不断骚扰,这个讲习所仅仅开办3个月就被迫关闭。覃健回乡后,加入东兰农民赤卫军第1团,投身当地农民运动。1929年10月,邓小平、张云逸率部从南宁开赴百色,开展右江地区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为扩大武装,他们决定将武器弹药分发到各县。各地纷纷派人到百色领枪,覃健立即报名参加。

从东兰到百色,山高路远,有时要冒雨行进,有时要连夜赶路,近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好不壮观。覃健十分兴奋,饿了啃干粮,渴了饮泉水,尽管双脚磨起了血泡,但他从不吭声,一直坚持到达终点。他领到的是一支德国造的套筒枪,外加200发子弹、4枚手榴弹。在年幼的覃健眼里,这些武器堪称无价珍宝。

10月下旬,张云逸率部攻打广西警备第3大队。覃健随东兰农民赤卫军参加战斗。此战历时两天,歼敌1000余人,为稍后举行的百色起义扫清了障碍。这是覃健第一次参加配合正规部队的战斗,在枪林弹雨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1929年12月,覃健参加了百色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第3纵队。此后,他正式将名字覃秀华改为覃健。不久,他被选送进东兰教导队学习。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他掌握了基本的马列主义常识和军事基础知识。

覃氏八字取名

◆覃健

1930年春,红7军第1、第2纵队游击桂黔边,第3纵队留守东兰、凤山保卫根据地。期间,覃健随第3纵队攻那坡民团、打燕峒土豪、战百色所圩,基本打垮了红水河以东的反动势力。这年秋冬时节,红7军进行整编,覃健被编入第19师56团3连,北上途中担任宣传员、代理排长。不幸的是,母亲、姐姐、弟弟相继被反动派杀害,父亲虽侥幸逃脱,但终因贫病交加悲伤离世。噩耗传来,激起了覃健心中的无限愤恨。从此,他把满腔怒火化作顽强战斗的激情,成为战友眼中“最不怕死的人”。

1931年夏,覃健因表现突出,经中共党员韦在玑、苏振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红7军辗转到中央苏区后,他被选派到瑞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结业后回连队任排长。翌年2月,赣州战役打响。在一个多月的攻城战斗中,覃健将生死置之度外,尽管一度受伤,但始终不下火线,多次英勇完成突击爆破任务。战后,他被调到红3军团政治部支书训练班学习,后被分配到红7军司令部任警卫连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战斗。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覃健任红3军团政治部警卫连连长,随军踏上了漫漫征途。在围攻甘泉城的战斗中,因完成任务出色,升任军团部警卫营营长。尽管道阻且长,覃健始终坚信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他经常告诫身边的战士们:“继续往北走,跟随毛泽东去!”在他的感染下,战士们抱着必胜的信念,爬雪山、过草地,吃尽千辛万苦,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胜利到达陕北。

在陕北,覃健先后调任红一方面军总部警卫营连长、红15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不久,覃健随军参加东征、西征作战,参与指挥了攻克石楼城、预旺堡等战斗,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之后,调任红15军团教导营营长。西安事变爆发后,覃健奉命南下,增援张学良、杨虎城部队。

烽火冀鲁豫 转战淮海区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民族抗战正式拉开帷幕。1937年8月,覃健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随着抗战形势的迅猛发展,前线急需大批干部,他于翌年7月调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奉命南下开辟冀鲁边抗日根据地。

覃氏八字取名

◆1938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为覃健发的毕业证书。

1938年9月下旬,覃健协助团长率部参加漳南战役。在代理旅长杨得志指挥下,该团同第689团击垮伪军扈全禄部,解放了滑县县城。其间,盘踞在汤阴地区的土匪司华生部,一度佯装接受改编,但在八路军主力撤离后,又迅速反水。覃健率部进驻汤阴,智剿土匪武装,并调集力量重新拉起一支人民的队伍。

12月中旬,覃健率第688团向鲁西行动,将第13支队和陇海抗日游击队合编为第344旅特务团,并任团长。随后,部队转战菏泽、东明、曹县等地区,创建冀鲁豫边抗日根据地。1939年3月,第344旅特务团、黄河支队、冀鲁豫第5支队等部合编为冀鲁豫支队,覃健任该支队第2大队大队长。

第2大队深入山东曹县一带,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先后争取国民党曹县县长王贯一,打击以县党部李文斋为首的反动地主武装,活捉曹县东南高辛庄恶霸地主高圣君一伙,袭击民权县城北王桥镇伪军据点,从而扩大了八路军在当地的影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4月下旬,覃健率部远程奔袭日伪军重要据点金乡县城,毙伤日伪军150余人,俘伪军100余人,缴步枪100余支。6月下旬,又伏击前来进犯的日军驻曹县司令河野日伪军,毙伤、俘获日伪军200余人。6月30日,第2大队参加攻打定陶县城的战斗,歼灭城内保安武装500余人。翌日,在定陶西南许庄寨迎击日军一支机械化部队,毙敌100余人,击毁汽车3辆、大炮1门。不久,日伪军集结重兵,先后对鲁西发动两次“扫荡”。覃健率第2大队英勇奋战,在兄弟部队和当地群众的支援下,予敌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伪军的一系列“扫荡”计划。

1940年初,冀鲁豫支队与八路军第2纵队合编,覃健任新编第2旅5团团长。此时,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第39集团军石友三部多次对我根据地发起袭扰。从1月下旬至5月中旬,覃健率部几次反击石友三部,毙伤、俘获国民党顽军2500余人,缴获武器弹药一批。6月中旬,覃健率第5团南下支援新四军作战,不久东进和苏北新四军会合。7月下旬,参加反击日伪军对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一次大“扫荡”作战。

皖南事变后,覃健任新四军第3师8旅23团团长,奉命开辟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当时,阜宁县最大的土匪是盘踞在季家圩的顾豹岑部。第3师首长要求彻底歼灭这个土匪武装。覃健仔细侦察后摸清了敌情,召开作战会议研究战斗部署,还组织战前动员和爆破训练。攻击开始后,他指挥1营作为开路先锋炸开寨门,突击队突进圩内进行分割围歼,3营在圩外待机歼敌。此战仅持续一个多小时,顾部土匪武装就被一网打尽。随后,覃健继续率部奋力剿匪,盐阜地区局势趋于稳定。

覃氏八字取名

◆淮海军区在沭阳张圩成立,淮海军区司令员覃健(右)与淮海区党委书记兼淮海军区政委金明合影。

1942年春,覃健赴淮海地区组建淮海军区,由他任司令员,中共淮海区委书记金明兼任军区政治委员。10月,新四军第3师10旅由津浦路西调至淮海地区,该旅旅部兼淮海军区,覃健改任第10旅副旅长兼军区副司令员。之后,覃健参与领导组织反击日伪军8000余人对淮海区的大“扫荡”,组织2万多人民群众破坏敌在根据地内修筑的公路,使机械化的日军寸步难行,同时利用伏击战、袭击战等战术打击日伪军,使敌处处设防兵力分散转入被动,取得了反日伪军“扫荡”的胜利。

1943年春,潼宿海军分区成立,覃健兼任司令员。他在主持分区工作期间,十分重视抓部队的军事训练,还专门在潼阳后河头设立训练基地。他始终强调:“要想在战场上战胜敌人,就必须加强训练,提高自己的军事技术。这时多流汗,面对凶残的日军才能少流血,才能把部队练成战无不胜的铁军!”在他的带领下,部队的训练氛围十分浓厚,战士们的队列、射击、投弹、刺杀等基础课目训练水平明显提升。当年的5月1日,军分区在潼阳麦墩庄举行声势浩大的比武大会,很好地检验了训练成果,也有力推动了整个潼宿海军分区的训练。

覃氏八字取名

◆1943年冬,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在泗沭县(今泗阳县)庄圩与参加整风学习的淮海区党政军干部合影。前排左起:张克辛、吴信泉、邵幼和、刘震、钟伟、李少元;二排左起:覃健、沈启贤、黄克诚、金明;三排左起:黄忠诚、杨纯、张彦、田养泉、冯志湘、刘述周、章维仁、李一氓。

1945年4月,新四军独立旅在江苏泗阳里仁集成立,覃健任旅长兼政治委员。他率部南下皖江地区,接受新四军第7师指挥,配合该师作战。独立旅进驻皖江地区后,根据当时的情况变化,覃健对部队进行了一次短期休整,在搞好伙食调剂、加强卫生防疫的基础上,开展了严格的爬山训练,使部队尽快熟悉新的作战环境,战斗力水平很快得到恢复。6月上旬,巢县日伪军伺机进犯,覃健令部队予以坚决阻击,毙伤日伪军180余人,取得首战大捷。当地群众称赞道:新来的这支独立旅过得硬,能打仗。

坚持敌后斗争 投身解放洪流

抗日战争胜利后,覃健任华中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上任后,他集中精力大抓战斗力建设,提高了部队打仗水平。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内战全面爆发。在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引下,覃健指挥部队成功掩护了华中野战军主力北移,切断了北进国民党军的后方交通运输线。

8月,第6军分区第1、第2、第3团组成苏北军区新编第10旅,覃健兼任旅长,他指挥部队坚持苏北地区自卫反击作战。12月,蒋介石以四路大军进攻华东解放区,中央军委决定发起宿北战役。覃健奉命部署在淮阴至沭阳一线,以运动防御战术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取得歼敌2万余人的重大胜利,保证了宿北战役分割歼敌战略目标的实现。

1947年1月,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成立,苏北军区主力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覃健任纵队副司令员。野战军主力北移后,国民党军对淮海区展开多次大规模“清剿”“扫荡”。覃健率部奋起反击,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稳定了苏北地区局势。

覃氏八字取名

◆1947年1月,覃健任苏北军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副司令兼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及第三十五旅旅长。

8月,中央军委命令成立华中敌后临时指挥部,覃健任第二副司令员。临时指挥部趁国民党苏中、苏北兵力空虚之际,果断挥师南下,以第11、第12纵队主力向盐城、东台地区之敌发起进攻,发起盐东战役,一举攻克盐城,俘国民党军整编第42师少将师长李铁民,歼敌7000余人,并乘胜攻克大小城镇据点10多处。接着,覃健率第35旅南下,阻滞国民党军整编第51师、进击运河一线、攻打响水守军,改变了华中战场的局面。

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与第11、第12纵队会合,成立苏北兵团,韦国清任司令员、陈丕显兼任政治委员,辖第2、第11、第12纵队。此时,国民党军正抽调兵力增防苏北,韦国清决定趁援军尚未全部到达之际发起益林战役。覃健奉命率部构筑工事,隐蔽待机,阻击敌人增援。此战历时整整7天,敌机狂轰滥炸、炮火连番轰击,覃健多次冒险深入前沿,指挥部队顽强阻击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共歼国民党军整编第51师113旅及援军第72师一部7000余人,从而大大减轻了中原战场的压力。

6月,覃健升任苏北兵团参谋长。他积极协助韦国清、陈丕显指挥华中战场作战,在配合西线兵团攻占开封和睢杞的过程中,成功解放了涟水城。9月初,济南战役打响,覃健率部担负阻击徐州出援之敌的任务,确保华东野战军一举攻克重兵设防的济南城,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序幕。

接着,覃健又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协助兵团首长拟制作战计划,下达作战指令,并组织部队抓好战前训练,加强协同动作,搞好通信及后方保障。

战役第一阶段,覃健协助指挥第12、第2纵队及鲁中南纵队、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等部,配合在徐州以东担负正面阻击任务的华东野战军,向徐州东南一带国民党军侧背发起攻击,以勇猛攻势全歼黄百韬兵团。战役第二阶段,覃健协助兵团首长根据战场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作战部署,指挥5个纵队追歼国民党军第39军2个团。战役第三阶段,覃健协助指挥南集团3个纵队,和兄弟部队一起,由南向东北陈官庄国民党军指挥中心发动猛攻,全歼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取得最终胜利。

覃氏八字取名

◆1949年2月,三野第一届参谋长会议全体人员合影。

1949年2月,覃健调任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参谋长,参加了渡江战役。为做好战前准备工作,他深入第一线,指导部队侦察分析敌情,组织突击游泳划船等临战训练,为解放军顺利南进做了充分准备。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覃健指挥部队抢占江心洲,并迅速在长江南岸建立起滩头阵地。占领南京后,他又率军赶到广德以东,协同第28军封堵南京、镇江地区国民党军的逃路,成功歼灭溃逃的国民党军4万余人。

渡江战役结束后,第9兵团奉命转战上海,参与上海战役,覃健指挥第30军在白龙港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51军和整编第8师全部、第37军一部,俘敌第51军军长王秉钺以下8000余人,取得了上海外围作战中第一个大胜利。上海解放后,覃健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积极协助上海军管会没收委员会开展工作,正确执行我党、我军的城市政策,为稳定上海局势作出重要贡献。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第9兵团(辖第20、第26、第27军)奉命开赴山东兖州、泰安地区整训待命。覃健根据兵团首长指示,迅速研究部署部队集结和后勤物资准备,做了大量周密细致的工作,确保15万兵力和大量物资装备按时到达指定地域。

入朝前夕,覃健陪同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赶赴北京听取指示。朱德总司令的当面教诲,给了覃健极大鼓舞。10月29日,朱德又专程赶到曲阜,向第9兵团官兵作战前动员。覃健要求司令部全体人员做好思想、组织及物资上的各项准备。

覃氏八字取名

◆1950年10月,(左起)王彬、宋时轮、朱德、陶勇、覃健在山东合影。

时值严冬,朝鲜北部恰巧赶上50年未遇的极寒天气,长津湖地区温度一度低至零下40℃。11月份,第9兵团第一梯队跨过鸭绿江,隐蔽开赴朝鲜战场。当时,美军正密切监视中朝边境,美空军对朝鲜北部实施不间断的狂轰滥炸。天寒地冻,道路受阻,第9兵团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在冰天雪地里悄然开辟出一条前进道路,丝毫没有引起“联合国军”的注意。战后,美国舆论界将第9兵团的开进行动称作“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入朝后,覃健要求兵团司令部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仔细开展情报侦察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变化,先后整理出《朝鲜东战场美军、李伪军情况》《长津湖地区的兵要地志》等详实资料。当时,兵团指挥部设在朝鲜人民政府所在地江界附近的胜芳洞,与前沿距离较远,加上通讯条件差,很难掌握第一线的作战情况。覃健当即派人深入最前沿,及时掌握前线情况,为首长战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为打击“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志愿军总部决定集中兵力发起第二次战役。第9兵团部署在东线战场,全力配合西线作战。当面之敌是美军久负盛名的“王牌部队”陆战第1师和麦克阿瑟远东司令部的战略预备队步兵第7师。兵团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将敌人引诱至长津湖地区,寻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1月27日,东线战区普降大雪,覃健协助兵团首长指挥第20、第27军,向长津湖地区发起攻击。战斗异常激烈,美军被分割包围在新兴里(长津湖东岸)、柳潭里(长津湖西岸)和下碣隅里(长津湖南岸)三个孤立点上,用坦克、汽车组成环形防御,以坦克和大炮火力掩护步兵拼死顽抗。志愿军迅速形成分割包围之势,向美军发起猛烈攻击。战斗一直持续到12月1日才暂告结束。此役,第9兵团歼敌1.39万余人,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记录。毛泽东在电报中称赞道:“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1951年3月中旬以后,“联合国军”企图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占领平壤、元山一线建立新防线。为了粉碎敌军的登陆企图,志愿军总部决定发起第五次战役。第9兵团奉命与第19兵团采取全线突破、两翼向心迂回钳击的战法,在西起临津江、东至北汉江地区实施攻击,迅速突破“联合国军”阵地。

4月22日黄昏,覃健下达了作战命令。接着,他协助兵团首长指挥左翼突击部队,向西线敌军发起强大攻势。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向前推进。第9兵团3个军予当面美第24师和南朝鲜第6师以沉痛打击。同时,第40军打破敌军的6次阻击,突进纵深30余公里,按时插到汉江北岸的加平地区;第39军在第40军以东也牵制了当面美军。战至28日,志愿军连续突破“联合国军”两道防线,致敌撤至汉城及东西一线组成防御,志愿军遂停止了攻击,第一阶段作战结束。

5月16日晚,战役第二阶段打响。覃健协助兵团首长,指挥第20、第27军和第3兵团第12军,在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配合下,采取多路突破、多层迂回包围战法,对南朝鲜军发起突然攻击,很快突破昭阳江南岸敌防御阵地,并向纵深发展。激战至20日,南朝鲜军大部被歼,并缴获了2个师的全部装备。东线敌军败退到“三八”线以南,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结束。

第五次战役,覃健参与指挥第9兵团配合兄弟部队和朝鲜人民军,连续奋战50余天,歼灭敌军8.2万余人,粉碎了“联合国军”在平壤、元山一线建立新防线的企图,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迫使“联合国军”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在朝鲜战场上,覃健与战士们蹲坑道、啃馒头,同甘共苦、并肩战斗,受到广大官兵的一致爱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二级国旗勋章两枚。

为部队鞠躬尽瘁 志未酬英年早逝

1953年6月,覃健离开朝鲜回国,来到江苏南京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参谋长。甫一到职,他就投入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中。当时,因人事安排调整,覃健分管的机关业务部门骤然增加。他一边熟悉情况,一边召集机关各处、室研究工作,在朝夕相处中很快和同志们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同时,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1954年4月,覃健参加华东军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共华东军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当时,军区部队尚未步入正轨,正处于调整建设阶段。为更好开展部队营建工作,覃健率作战、营房等机关部门人员,先后实地走访了浙江、江西、江苏等多个地区,对战区部队营建位置进行了详细勘察,并据此向军区领导提出了营房基建的详细方案,为军区部队大规模营房修建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1954年10月,覃健利用休假机会带着家人回到家乡广西东兰,这是他踏上革命道路以后第一次回乡省亲。抵达东兰当天,他不顾舟车劳顿,第一站就赶到烈士陵园,悼念革命征程上的引路人——韦拔群。虽然时光飞逝,早已物是人非,但当年那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岁月依然历历在目。乘着家乡的父母官都在面前,覃健还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在他的倡议下,东兰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垦荒坡造林种果,种植经济作物,改善人民生活,并重建了韦拔群烈士陵园,作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1955年4月1日,华东军区改为南京军区,覃健仍任军区副参谋长。他积极协助军区领导,扎实推进军区部队的整编与调整。5、6月间,覃健赴北京参加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举办的集团军进攻战役集训。回宁后,他积极推广集训成果,参与组织了军区“在使用原子、化学武器条件下集团军进攻战役”集训。之后,他又赴苏联远东地区参观苏军演习,学习外军先进练兵备战经验,还到大连参加辽东半岛集团军抗登陆战役演习。

1956年,覃健先后陪同国防部校阅团和军区首席苏联顾问,赴军区部队校阅轻武器射击和组织分队协同动作等,考核了部队日常训练情况,对提高部队训练水平、促进部队正规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5月,他参加中共南京军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南京军区党委9位常委之一。10月,他赴北京参加中央军委座谈会和训练会议,并在次年1月的南京军区训练会议上传达军委会议精神。1957年上半年,覃健马不停蹄为南京军区建设呕心沥血,贡献自己的力量。

覃氏八字取名

◆1957年,覃健(左二)接待印尼军事代表团。

1957年9月,覃健奉调到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北上进修,他备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争分夺秒苦读,恶补知识短板,期待学成以后更好投入军队建设大潮。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覃健的文化知识基础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思想理论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1959年4月,他因长期失眠,感到面容消瘦、身体疲劳,不得不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又一次以顽强的毅力同病魔作坚决斗争,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始终保持乐观心境,充分展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的顽强战斗作风。

1959年7月15日9时15分,病魔最终还是无情夺去了覃健的生命。噩耗传来,战友们无不悲痛万分。陈毅、叶剑英等24名高级将领组成治丧委员会,萧华、洪学智等高级将领和驻京代表200多人赶往八宝山为其送行。南京军区机关也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军区政治委员唐亮在致悼词时沉痛地表示:“覃健同志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损失,是我们南京军区的损失。”

覃健位177名开国中将之列,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短短48年的战斗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光辉而永恒的记忆。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