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秘书,要看应聘者的生辰八字;一些所谓的“特别岗位”,竟然要特别的星座匹配;“接受加班”“酒量佳者”这样的要求,也敢写进招聘条件……据《瞭望》报道,正值“金三银四”的招聘高峰期,各类奇葩招聘要求成为众多求职者遇到的拦路虎。许多网友表示有过相似遭遇;社交平台上,近10个与奇葩招聘相关的话题,阅读量高达亿次。可见,令人哭笑不得的奇葩招聘并非职场个例,背后是多少求职者的苦涩委屈。
新华社资料图
企业权衡用人成本和收益,本来无可厚非;根据发展需要设定招聘条件,也没什么问题。不过,拿性别、相貌、星座给应聘者明里暗里设卡,那就是滥用招聘自主权,同时也折射出企业并不成熟的用人理念。更有甚者,还有企业要求应聘者填写恋爱经历,在面试环节谈及“结婚”“生子”等隐私话题,甚至把“抵押房产,终身服务”写入聘用合同,不仅暴露难看的吃相, 反映企业畸形的价值观,也涉嫌违反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
求职者满怀希望地递出简历,若是确实不符岗位需求,自当平和面对;若是因为够不上这类奇葩门槛被拒之门外,那必然会挫伤应聘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破坏求职市场的公平性。在现实中,一些求职者屡次碰壁后,只得无奈同意那些有违人道和规定的招聘要求,长此以往,则会损伤招聘制度的公信力。人才是企业的生产力和创新活力,如果一个公司在招什么人、怎么招人上苛刻任性,也很可能会错失真正适合岗位的优秀人才,不仅加剧人才浪费的整体局面,自身也难以行稳致远。
企业逐利可以,但不能忽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对于公然要求员工签订“现代版卖身契”等行为,监管工作应该有所加速,不能总是跑在舆论发酵之后;针对在“婚姻”、“生子”等方面悄然设置的隐形门槛,则要畅通举报机制,鼓励职场人士讲出真实遭遇,勇于对“潜规则”说不。对于那些有星座、生辰等奇怪要求的招聘规定,或是在监管盲区打擦边球等行为,则应以明文划定招聘条件的边界,尽早清理乱象、消除争议。
当然,对于职场招聘的规范,不仅是监管部门一家之责,还需要经济发展方式、企业价值观念及法规制度之间形成更良性的互动。对于种种奇葩招聘,不该当作笑谈;任由奇葩招聘大行其道,损害的将是整个人才市场的良性发展。
(原标题:要看生辰八字?别让奇葩招聘给求职者添堵)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殷呈悦
流程编辑:U01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