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小步在家早教原创,欢迎个人关注、转发、分享
最近在看评分9.8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这里记录了普通人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12个“第一次”:出生、上学、长大、当兵、上班、进城、买房、结婚、相守、退休、养老、告别。
从第一集《出生》开始,我的眼泪就没有断过,当妈太不容易了。
01
孩子在妈妈的疼痛中出生
妈妈在孩子的到来中欣喜
孩子的出生无疑是一件大事。但只有当妈的才能切身体会,生产究竟是多么惊险重重的事情。
西医将疼痛分为10级,极限疼痛是10级。分娩疼痛达到了9.7级。
纪录片找了几位男士来,感受这种趋近极限的疼痛——
“生孩子,疼,就像有人要从你的鼻孔里,挤出一个西瓜。”
没有人能忍受这样的疼痛,除了当妈的。
吴丽辉已经是第二次当妈妈了,但“经验”在疼痛这件事上,没有任何帮助。
颤抖、哭泣、谁也无法承受这样的阵痛。
到后面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吴丽辉只希望快点打一针无痛。
粗大的针头要穿过吴丽辉腰部的脊椎孔,一根细小的导管会进入硬膜外腔 ,但和分娩的阵痛比起来,这样的疼痛显然不值一提。
经历了漫长痛苦的生产,吴丽辉一家迎来期盼已久的女儿,有儿有女,凑成了一个“好”字。
然而不是每个孕妇都可以这样幸运。
孕期27周、怀有双胞胎的向爽,患有先天性心脏主动脉瓣二叶畸形,需要接受心脏外科手术。而肚子中的一对双胞胎,则面临着高达30%的死亡风险。
对家人而言,对向爽的担心,远远超过了对新生儿的期待……
丈夫王翔签了厚厚一塌的手术同意书,和妻子碎碎念着明天的手术,讲妻子流口水的糗事,逗妻子开心。
她说:“没事,我肯定没事的。”
他说:“明天你肯定没事的。”
先闯心脏外科手术的第一关,一个多月后,再闯剖宫产手术的第二关。这是向爽与两个孩子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再一次鬼门关走一遭。
手术室外的王翔虽然没有电视剧里那样慌乱,但能看得出他非常担心手术里的妻子。只要平安,一切都好。
“我下辈子不干别的了,就守着他们三个过。”
心诚则灵,向爽母子三人平安。
生育是个充满艰辛和风险的过程,经历过怀胎十月的妈妈会懂。
“剖腹产手术刚过,护士就来拔我的尿管,逼迫我下床。脚下地的那一刻,撕心裂肺的疼痛让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虽然只是下地站了几秒钟,但是那种疼痛深深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再也不愿去体验。”
就算妈妈受了天大的苦楚,在面对孩子的那一刻,都会用笑脸替代所有的痛苦。
02
孩子在妈妈的注视中远行
妈妈在孩子的前进中放手
如果说孩子和妈妈的第一次阵痛分离是出生,那么第二次,就是孩子踏进幼儿园大门的那刻。
新学期的幼儿园门口,是每个孩子再难不过的开学第一课。
被抱进幼儿园大门的孩子,都是一副表情,八字眉头已经哭红、挂着鼻涕泡、留着哈喇子,哭天抢地喊“我不去幼儿园……我不去……”,死死扒在妈妈身上,一刻也不能离开。
其实,有分离焦虑的不止是孩子。
当妈的上一秒笑着看孩子进了教室,下一秒就捂着嘴哭了出来。
透过玻璃窗,望眼欲穿:能好好吃饭吗?上厕所知道找老师吗?会被别的小朋友欺负吗……
当妈的恨不得替孩子去幼儿园。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第一次和孩子分开,说不担心都是骗人的。
但身为父母,我们需要学会放手。
和幼儿园不一样,上小学了,孩子不再是跟在自己身后的“小尾巴”了,迫不及待成为“小大人”的他们,开始觉得妈妈烦了。
模仿妈妈,信手拈来:
“一会儿做作业,一会儿练钢琴,只有五分钟休息,‘我都要被她搞疯了……’”
当妈的只能苦笑:
“我小时候学琴的时候,也在想我妈为什么叫我学琴。人家都在玩,我妈要我学琴。以后我自己有小孩了,一定不让他学琴。但现在不对了,后悔当时我的妈妈没逼我逼得更紧一点。”
宁愿让你当时恨我,也不愿你长大后责怪我未好好逼你一把。
长大了才知道社会的残酷,当妈了更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03
孩子在妈妈看不见的地方长大
妈妈在孩子不知道的地方努力
对偏僻村庄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陪伴和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样匮乏。
还好有诗歌。
在云南漭水中学,诗歌是必修课。
校长说:诗歌可能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可以改变一个人。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
有的孩子为无尽的黑夜写诗:
有的孩子为广袤的宇宙写诗:
有的孩子为陪伴的朋友写诗:
12岁的穆庆云,一个人住。视频的时候,她把自己写的第一首诗歌读给妈妈听: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
白云是蓝天的孩子
路灯是黑夜的孩子
母亲去广东的时候
我把我的鞋放在母亲鞋的旁边
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12岁的施应锁,家里最贵的财产是半山腰的房子和一头牛。因为山路远,他寄宿在学校。害羞的他,在放牛的时候迸发灵感:
种子被埋在大雪下安静发芽
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一根新枝丫
而我
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
偷偷长大
孩子在母亲看不见的地方悄然长大,母亲在孩子不知道的地方咬牙努力。
由于丈夫不能干重活,王银华想进城,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按照她自己的话:在家非常努力、非常努力地种地,一年收入也只有3500。
但家里所有人都阻止她进城。
有人告诉她,如果出去打工,这个家就散了。对待孩子,陪伴最重要。
有人质问她,是不是想让下一代跟你一样也去打工。
有人吓唬她,大城市上厕所都要花钱。
王银花明白,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但她说,她一定要试试。
然后踏上了开往上海的K740列车。离家时,听到小女儿的哭喊,也止不住掉眼泪。
到了上海的王银花在一家养老院做护工。
听不懂上海老太太说话,她努力学上海话、普通话;记不住老人们的情况,她拿小本子一个个记下来……
从手足无措,到逐渐适应,从木讷害羞,到落落大方,她的眼睛里不再有闪烁的胆怯,更多的是从容的自信。
王银花抽空去了外滩,她指着漂亮的上海夜景,给视频中的女儿看。
对大多数人来说,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失去什么。
对妈妈而言,自己宁愿什么都不要,也愿意努力把世间一切的美好都拿来给孩子。
王银花出来了,无法陪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的成长,无疑是种遗憾,但她让女儿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为女儿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每一次分别,都是为了下一次相聚。
04
在别人眼中你已经是个战士
在妈妈眼中你永远是个孩子
每年,都会有新一轮的年轻人,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启新生活,来迎接新的成长。
从吉林到湖北,张书豪开启了全新的身份:一名空降兵。
家里并不同意张书豪当兵,他自己偷拿了户口本,办完了所有应征手续。
来到军营后,他曾偷偷哭过,但并不后悔,“人生规划中就有当兵这一步”。
第一次点名,第一次队列,第一次叠被子,第一次紧急集合,第一次拉练……在无数个第一次中,张书豪完成了新兵蛋子向空降兵军人的转变。
空降兵的“降”,不仅仅意味着降落,也意味着,降服困难,决不投降。
那段时光,犹如被按了快进键,张书豪完成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迎来了光荣的授衔仪式,妈妈以优秀新兵父母的身份,受邀参加。
这是张书豪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和妈妈相聚的机会。小时候,妈妈是他的倚靠。现在,他要做为妈妈兑现诺言的人了。
军营能把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却改变不了他看妈妈的眼神。
养儿方知父母恩,生了孩子当了妈,体会了生产时的生无可恋、喂养时的手忙脚乱、教育时的焦头烂额,才明白,成为母亲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成为母亲,我们都是累并快乐着,扛起一个个属于自己的“人生第一次”。
明天是母亲节,是一年只有一次、冠以“母亲”名义的日子,也是一直辛劳的每位妈妈在一年之中唯一的节日。
“女人是水做的”,也许不单因为她们像雨滴,总是忍不住流泪;更因为她们像海洋,宽广隐忍,包容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