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先的注解,将随卦中的小子解释为小辈,或小孩。而渐卦中的小子,则与小人混为一谈。这样的解释,大致上也只是跟随先儒的注解。
但再进一步深究周朝时的语言习惯来看,这样的解释可能不是很恰当,特别是渐卦的爻辞。
先来看先儒如何注解。首先是随卦注:
孔颖达:初九处卑,故称小子。五居尊位,故称丈夫。程颐:阳之在上者丈夫也,居下者小子也。朱震:四艮为少男,有乾父坤母,小子也;初震为长男,有巽妇,夫也。俞琰:小子指六三之柔爻,丈夫指初九之刚爻。来知德:阴爻称小子,阳爻称丈夫,阳大阴小之意。先儒鲜少说明「小子」的字义,大多只是在解释小子的取象:有人以爻位居下为小子,如孔颖达「初九处卑,故称小子」,程颐说「阳之居下者」为小子。有人以阳爻为丈夫,阴爻为小子,如俞琰和来知德。而朱震则是以震为丈夫,艮为小子。
象的复杂问题,这里先不讨论。
随卦的「小子」和「丈夫」对举。《说文》解释「夫」,说是「丈夫」,所以「丈夫」与「夫」同义,加个「丈」字只是在强调身高一丈方可为夫。一丈是十尺,商朝一尺大约十七公分,一丈大概就是一百七十公分左右,所以「丈夫」就是「身高一百七」的概念。
对比之下,「小子」近似「小伙子」,「年轻人」,小喽啰的意思。
再来看渐卦的注解:
王弼:困于小子谗谀之言,未伤君子之义,故曰无咎也。孔颖达:始进未得显位,易致陵辱,则是危于小子,而被毁于谤言,故曰小子厉有言。小人之言,未伤君子之义,故曰无咎。程颐:小人、幼子,唯能见已然之事,从众人之知,非能烛理也。故危惧而有言,盖不知在下,所以有进也。朱震:三艮为少男,小子也。初之二,艮变兑,兑为口,小子有言也。初在下,柔而无应,自小子见之以为危厉者也。俞琰:初六阴柔之小,故称小子。渐卦「小子」并未与「丈夫」对举,而是单独出现。传统注解随卦,并未特别去解释「小子」的意义,所以只能根据其前后文的语脉来揣测其义,而了解到丈夫、小子或许有尊卑之对举义。这样对举之下,小子大概就是指身份或年龄较卑下者。
但渐卦就不同了,孔颖达和程颐的注解显然都以「小人」来理解「小子」。这已不是单纯的身份尊卑,而是带有道德上的贬低意味了。
孔颖达似乎是最早将「小子」解释为「小人」的,但事实上他也只是顺著王弼的解释将他说得更清楚而已。而后世的注解,大致上也都是顺著王弼的注解而自我发挥。
王弼以「困于小子,穷于谤言」、「困于小子谗谀之言」解释「小子厉有言」。会用馋言来困住君子的小子,绝对就是个小人了。王弼注解乍看很有道理,但仔细推敲字义,好像有曲解经文之嫌。
依《周易》的语法,讲的比较是「小子」面临了「厉」之困境,具体而言就是「有言」,也就是流言蜚语。现在王弼反过来说是小子去「厉」他人,说是小子「厉」君子。
说到小人,《易经》也有很多为小人而设的吉凶断辞,也不乏类似「小子厉」的语法:否六二「小人吉」,大有九三「小人弗克」,观初六「小人无咎」,遯九四「小人否」。
「厉,无咎」算是《周易》惯用的占断用语,「小子厉有言无咎」的语义应该是以小子为主辞,「厉,无咎」为吉凶判断,而「有言」为吉凶判断的补充说明,说明其可能所遇到的处境。
「有言」也是《周易》常见的占语:需九二和讼初六「小有言」,明夷初九「主人有言」,困卦「有言不信」,震上六「婚媾有言」。
所以「小子厉,有言,无咎」如实翻译大致是这样的:小子危险,有人在说閒话,但不会有罪咎。
如果经文作「小子有言,厉,无咎」,才比较像是王弼所注解的意思。
王弼可能因为将小子理解为道德低下的小人(虽然没有说出来),所以只能曲解经文的意思才能够让义理通畅。
就算把小子理解为小人,小人也不尽然要有道德低下之义,关于《易经》中君子与小人的意思,可再参考〈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一文。
至于「小子」究竟能不能理解为「小人」呢?周朝真的是这么用、这么理解「小子」的吗?
我们去读《尚书》,经常可见君王以「小子」自称,例如,《泰誓》中武王说「予小子发」、「予小子」。《金滕》裡周公也说「予小子」。成王自称「朕小子」。康诰中周公称他的九弟康叔为「小子封」、「汝小子」。《君奭》中周公自称「予小子旦」。诸如此类的用语,不胜枚举。而且,这种用法,在周朝的金文中也会看到。
根据赵林教授《论商代的父与子》一文,商人的父辈有「大父」、「中父」之别,商人的子辈也有 「大子」、「中子」、「小子」之别。这裡的「大子」并没有后世「太子」,也就是王位继承人的意思。事实上,大、中、小子都一样有继承资格的。大、中、小可能只是纯论年纪的先后。
由于小子有年幼、小弟的意思,到了西周,周王也会以「余小子」自称,小子成为一种自谦之词。
随卦的小子和丈夫对举,因此可确定较偏原义。《诗经》也可见类似的用法,例如:〈板〉「老夫灌灌,小子蹻蹻」。《诗经》中也有很多「小子」单独出现的句子,依前后文比对也可确认,大致採用此义:如〈民劳〉:「戎虽小子,而式弘大。」你虽年纪轻,但是影响力非常地弘大。
渐卦的小子单独出现,虽也可以如此解释,但也可能不见得要如此解释。这小子,有可能是君王自称,或是兄弟相称,如周公之称康叔为小子。不过这裡有个问题,传世文献君王自称都用「予小子」,会不会有直接自称「小子」的情况?这是一个尚待考证的问题。
这裡我们姑且假设,「小子」可作为君王自称或兄弟相称,不见得要作「予小子」(我小子)、「汝小子」(你小子),那么渐卦初九经文,就有完全不一样的意义了。
但要如此解释这句,还有很多考证工程要做。
九罭首先,必须先把这句经文可能对应到的史实给找出来。
《诗经》裡有首和渐卦爻辞颇为相似的诗,《国风‧豳‧九罭》: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鸿飞遵陆,公归不复,于女信宿。《周易》九三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意指鸿鸟前进到高平之地,丈夫出征却没回来。《九罭》作「鸿飞遵陆,公归不复」,鸿鸟循著高平之地而飞,公子归去(周公被成王召回)之后不再回来。
《豳风》系列的诗,大致皆与周公东居有关。第一首《七月》的《诗序》这么说:
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
这裡的「周公遭变」,指的是管叔、蔡叔的流言中伤,周公因此而避居东都。至于周公东居究竟是否就是东征,这还有许多争议,这裡姑且不讨论。
开头《七月》讲的都是豳地农民的日常生活,例如「七月食瓜,八月断壶」,意思是说,七月吃瓜,八月採匏。这两句诗也疑似在《易经》内出现过:睽卦上九的「先张之弧,后说之弧」,经考证有可能是作「先张之瓜,后脱之壶」(详见《周易全解》)。
《九罭》这首诗,同样讲的是周公东居之事。首句说:「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九罭」原是小目的鱼网,是要捕小鱼的,没想到却捕到「鳟鲂」这种大而美的鱼;在东土这个小地方,却捕到如此尊贵的野生周公。
至于「鸿飞」,解读上有两个重点。一是《诗经》中凡见鸟「飞」的笔法,都是喻指有人要远行或离去。二是要注意是什么鸟在飞,因为人的情感、期望,会放在飞鸟之上。
鸿是一种大雁,也是一种候鸟,飞去之后会再回来,所以有期望人能够再回来的涵义。另一重要涵义则是鸿雁的飞行很有秩序,象徵人的行为符合仪节礼法。
所以「鸿飞」两字一方面寄託了士大夫期望周公来归之情,或者东都之人期望周公应成王之召回去之后,希望他可以再回来,不要只是来 long stay暂住几晚;另一方面也在喻指周公并无篡位等不符礼法之事。
君王自占接著要谈的是古代占筮的习俗问题。
一般认为,在占筮活动裡,负责占解的可能是卜官或者是史官。但事实上,古代的占筮行为裡,掌有最后占断权或吉凶解释权的应该是君王,卜官和史官只是提供一些专业意见而已,所以才会有《尚书‧洪范》「稽疑」所说的「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周礼》的「占人」也这么说:
凡卜簭,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
郑玄注说:
体,兆象也。色,兆气也。墨,兆广也。圻,兆也。体有吉凶,色有善恶,墨有大小,坼有微明。尊者视兆象而已,卑者以次详其馀也。周公卜武王,占之曰「体,王其无害」。凡卜象吉,色善,墨大,坼明,则逢吉。
简单来说,史官、卜人等专业人士,只是负责一些较细节的技术问题,给君王做为总体占断的参考而已。
传说周武王伐纣之前变天,然后卜筮都不吉,但是武王最后採纳的是姜太公的建议,认为卜筮伐纣为吉。关于此事,可再参考〈武王伐纣「朕梦协朕卜」的内幕!〉一文。
重解渐卦初六
总合以上资料,可以如此重解渐卦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这段经文可能和周公当初东居有关,而且可能是周公自占的记录。
「小子」是周公自称,「小子厉」讲的是周公的处境艰困,「有言」指的就是管叔、蔡叔等对于周公放出流言。「无咎」指的是周公的清白。
「鸿」鸟的引喻如前面所说,一是期望周公将归来,二是喻指周公的清白。「干」字则是一语双关。这个字如虞翻及后世易学家所言,古文通「涧」,或涯岸;二方面「干」是「扞」(捍)的本字,表示周公要扞卫自身清白还有周室存亡的决心。
如果渐卦初六是周公东居之事,那么渐卦经文就有史实的联想空间了。像是卦辞「女归吉」传统注解为女子嫁人为吉。但「归」字在甲骨文中多作归来的意思,女或可解释为汝。也可解释为毋。可能意指周公归去为吉。
至于「妇孕不育」、「妇三岁不孕」应当是当时另一组故事与周公东居典故混编而成。这种由不同典故混搭一起的《周易》经文,相当常见。举其大者,像大过卦,既讲老夫少妻及老妇士夫配,又讲枯杨生荑或生花,还讲栋挠还是隆。明夷卦的典故,既有古代十个太阳的神话原型,还有商纣无道之事(如箕子之明夷)。本文取自易学网。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易经》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
它不仅是一本用于占卜之书,更是一部具有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著作,其中潜藏着万物变化、未来事态发展的规律,同时你的一餐一饭、一呼一吸、一言一行都与这部经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众所周知,短短几言,根本无法道清《易经》中的奥妙所在,所以,我们为大家带来曾仕强教授《易经的智慧》视频完整版,最权威、最详细的解读。
领取方式:1,右上角点击关注:2,评论区留言或转发一下3,最下面,旁边的收藏,小手点击一下,进入下一步;4,私信回复:“易经” 【限时领取,24小时后自动删稿】(私信不要多字,不要少字,不要错字 ,右上角有私信功能,在关注的上方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