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善书《了凡四训》的时代背景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劝善书《了凡四训》的时代背景

明代时,命理学理论已十分完善,涌现出许多命理学著作,如:《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神峰通考》等。在唐宋时期,算命虽然非常盛行,但掌握命理学的人数量并不是很多。而到明代,《三命通会》之类的命理学书籍可谓是家家都有。可以说,明代时人们不但爱算命,更爱学习命理学。

正因为命理学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明代社会中弥散着浓厚的宿命论氛围。这种浓厚的宿命论可以通过明代的小说看出,《金瓶梅》、《拍案惊奇》、《水浒传》等无不充满了对算命活动以及宿命论之描写与渲染。《初刻拍案惊奇》的开头处就写道:单道着人生功名富责,总有天数,不如图一个见的怜活。试看往古来今,一部十六史中,多少英雄豪杰,该富的不得富,该责的不得贵。能文的倚马千言,用不着时,几张纸盖不完酱瓿。能武的穿杨百步,用不着时,几竿箭煮不熟饭锅。极至那痴呆懵董生来的有福分的,随他文学低浅,也会发科发甲,随他武艺庸常,也会大请大受。真所谓时也,运也,命也。俗语有两句道得好命若穷,掘得黄金化作铜;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总来只听掌命司颠之倒之。所以吴彦高又有词云造化小儿无定据,翻来覆去,倒横直竖,眼见都如许。僧晦庵亦有词云: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枉使心机闲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苏东坡亦有词云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于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这几位名人说来说去,都是一个意思。总不如古语云: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在明代社会中,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的宿命论已占据了人们的思想,《了凡四训》正是在这一思想背景下产生的。针对当时的宿命论,明代的袁了凡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就了《了凡四训》一书来教导儿孙如何改善命运。

袁了凡(1533—1606),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了凡出生于嘉善县魏塘镇,万历十四年(1586)中进士,万历十六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袁了凡还是一位水利学家,撰有《皇都水利》一书。据《四库全书》记载:明袁黄号了凡……官兵部主事。是编(《皇都水利》)历考北直隶河渠……诸论大义颇与徐贞明潞水客谈相近。黄尝任宝坻令,县赋繁重,具疏乞减,故于畿辅利弊尤所究心。(《四库全书总目•卷七十五》)

袁了凡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劝善书《了凡四训》融会命理学社会理念与儒释道三教思想,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人手自我修养。《了凡四训》中的命运观融合宿命论与儒释道为一体,可以说是中国人命理信仰形成的里程碑式著作。自明代以来,《了凡四训》,不但流传于中国各地,为书香门第奉为传家之宝,并且东传至日本,对日本政经界发挥深远的影响力。日本著名汉学家阳明学大师安冈正笃先生对《了凡四训》推崇备至,建议日本天皇及历任首相视为治国宝典。

以上就是劝善书《了凡四训》的时代背景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精准算命网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