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题材在我国火了十几年,然而影视作品中出现的盗墓工具和技术真的存在吗?参考历史文献,盗墓作品中的一些工具属实存在,但却有些名过其实。
拿“洛阳铲”来举例,这种工具是盗墓贼发明的,后来又被应用于考古领域。不过,在很多盗墓小说里,主角不论是盗北墓还是南墓,都会拎一把洛阳铲勘测土质。事实证明解放以前,“洛阳铲”虽然在北方地区的“盗墓行业”内一度盛行,却并不适用于南方墓葬。从土质来看,南方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墓葬云集的风水宝地)土层非常薄,而且泥土中有大量石块。
显然,这种情况“洛阳铲”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作家刘鸿伏生于湖南,对文物颇感兴趣,认识不少文物贩子。通过这些文物贩子,刘鸿伏先生听说了一些关于解放前长沙“盗墓行”内的秘辛。自上世纪初“洛阳铲”被发明出来后,各地盗墓贼开始使用这种工具进行勘探。不过,长沙地区的盗墓贼发现,这种工具根本不适用于南方墓葬。长沙地区的盗墓贼自有一套盗墓的技巧,这项技术总结起来与医术差不多,分为“望闻问切”四大门类。
第一个:望风水。
虽然我国古代墓葬比较多,但盗墓贼们若是像瞎子摸象一样找下去,恐怕墓没找到自己先累个半死。一般来说,盗墓贼会通过古墓构造图及地表上的封土堆判断墓葬的所在。
不过,市面上流传的古墓构造图毕竟少之又少,想要通过这种法子寻找古墓无疑是瞎猫撞死耗子。况且,许多古墓因年代久远,地表之上的封土早已平毁,或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照此说来,盗墓贼找到古墓岂不是难上加难?
未必。
众所周知,古代的帝王将相在为自己挑选长眠之所时,总会请来擅长堪舆之术的风水先生,请他们“定穴”。通常来说,风水先生均师出同门,都是学《易经》或是其他相书起家的,理论知识大同小异。
一些经验老到的盗墓贼,反其道而行,以风水之术“定穴”。盗墓贼按照风水术找到的风水宝地,有很大几率是前人选定的长眠之所。此外,能够被埋在风水宝地里的,无不是帝王或贵族。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的古墓,往往有大量宝贝。
由于采取这种方式寻找古墓的盗墓贼,根本无需判断地表上是否存在封土堆。所以,在外人看来他们十分神秘,仅需远远一看就能判断出地下墓葬的情况。
据说,解放以前有个姓蔡的盗墓贼,他十分擅长望风水,经他“点”过的宝地,地下必定有大墓。每次蔡高人出门,总有不少人想跟着他“混口汤喝”,他们主动为蔡高人出工出力,替他挖掘墓葬,倒也赚得盆满钵满。
后来,跟随蔡高人的同行者越来越多,每次蔡高人出门看墓,身后都会跟着一长串追随者。某次,老蔡带着一群人来到一片田地,他对众人说田地下有大型墓葬,这座古墓中埋着的宝贝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一夜暴富。
当时,有几个新加入的家伙不相信,约老蔡打赌。于是,老蔡便原地立誓,若该处没有古墓,他赔给众人每人一千美金。不过,若地下有大墓,则此行收获的七成都要归自己。当天晚上,老蔡召集了所有人,几十个人连夜赶工,挖了大半宿。
午夜时分,这群人真的挖到了金刚墙。盗墓贼们破开地宫后,发现这里面竟装饰得富丽堂皇,墓室中摆着宝鼎、玉璧、宝剑、漆器、砚台、竹简、金饼等价值不菲的宝贝。不过,由于老蔡有言在先,所以他一人独占了大多数宝贝。
饶是如此,这些跟着老蔡“喝汤”的家伙仍收获颇丰。后来,盗墓贼们将宝贝全都卖给了美国传教士,获得了足以让他们享受下半辈子的美金。
第二个:闻气味。
与望风水相比,这门技术就更加神奇了。一般来说,人类的鼻子能嗅到的气味有限,所以修炼这一技巧的盗墓贼必须苦练自己的鼻子。经过训练的盗墓贼,只需在封土堆上取下一点泥土,然后放在鼻子下闻一闻,就能判断出墓葬所属的年代。
这门手艺听起来颇为不可思议,但的确是有依据的。因为不同朝代的墓葬文化不同,使用的封土层或白膏泥也各不相同,精于此道的盗墓贼能通过气味辨别出各种泥土之间的区别。据说,这门功夫练到家的盗墓贼,能够具体分辨出哪块地下埋着唐墓,哪块地下埋着汉墓。
其实不只是泥土,擅长“闻技”的盗墓贼还能通过气味嗅出文物的年代。可以说,掌握了这门手艺,再也不怕买到的文物是“新”的。据说,长沙解放那年,解放军枪毙了一个擅长“闻”技的盗墓贼,这个家伙将盗来的所有文物全都卖给了美国人,十分缺德。
此盗墓贼生前还给自己立下了“行规”,只盗那些汉唐以前的大型墓葬,后来的墓葬他都不放在眼里。有个盗墓贼听说这位高人擅长“闻”技,便特地带着一件文物前来讨教。当时,这位高人躺在炕上,正拿着鸦片壶吞云吐雾。
盗墓贼将文物送给高人,说这是王侯墓中的宝贝,请高人过目。
高人将文物放在鼻子底下,轻轻一闻,然后笑着说:“老弟,这漆器是新的吧,被你泡在尿坑里七个月了?”盗墓贼听罢,对高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三个:问方位。
这种技术说简单也简单,说麻烦也麻烦,全看盗墓贼的口才如何。不同于前文中的两项手艺,“问”不需要任何天资,只要嘴巴会说话,巧言善辩即可。
擅长这种技术的,每次外出都会打扮成算命的先生,然后四处为人看相。当然,看相是赚不了几个钱的,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寻访名山大川,从其中寻找大墓。
一般来说,这些人喜欢找年事已高的老人套话。在为老人看相之余,他们能将话题引到当地的历史掌故上,并从老人给出的答案中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
听起来,“问”没有任何难度,但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若不能套取信任,哪有老人肯与你谈今论古?若不懂得方式,只要稍稍提及古墓便会被人揭穿身份,牢底坐穿。
擅长“问”的盗墓贼,经常以正当身份拜访修墓工匠后裔或守陵人后裔,从他们的口中获取墓葬的具体位置。然而,这些人无不是守口如瓶之辈,想撬开他们的嘴巴谈何容易?
一个“问”字,充分展现了语言的艺术。优秀的盗墓贼,仅靠一张嘴皮子就能套取古墓的相关信息,并能笼络一群“同行”组队行事。
最后,则是切龙脉。
“切”的含义比较广泛,总的来说这项技术比较考验盗墓贼的“手上功夫”。
一个盗墓贼,是否擅长“切”,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能否在打盗洞时以最短的距离直达墓室。挖坟是个体力活,想要在一夜之间挖出一条长达几米甚至十几米的盗洞,往往会耗费盗墓贼大量精力。
想要节省精力和时间,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直达棺椁。所以,经验老道的盗墓贼往往会根据土壤的硬度、地埋的走向,精准判断出墓室的具体方位。
据说,擅长此道的盗墓贼能够直接打出一条直达“棺头椁尾”的斜洞,轻松取走棺中的随葬品然后扬长而去。
第二,能否在搜刮随葬品时无遗漏。古墓中最珍贵的文物是什么?就是死者身边或身上的随葬品。一般来说,只有死者最珍视的宝贝,才会出现在死者的身上。
不过,一般墓主人死后,后人会将随葬品“藏”在墓主人身上,如咽喉处、肛门处等等。盗墓贼需要用手判断出墓主人身上是否有价值连城的宝贝。
第三,能否判断出文物的具体年代。一个盗墓贼手艺高超,盗取了不少价值不菲的文物,但他却缺乏文物知识,不知这些文物属于哪朝哪代,价值几何。在这种情况下,盗墓贼难免会被文物贩子忽悠,亏上一笔。
想要不上当受骗,就得了解文物知识。有的老盗墓贼,仅用手指触碰,就能判断出文物的年代。掌握了这门技术的盗墓贼,在下墓时也更具优势。
因为人力有限,盗墓贼无法携带太多随葬品离开地宫,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挑选出最值钱的宝贝。
说到这可能有朋友会问,那他们为什么不直接看呢?
要知道,地宫之中漆黑一片,解放以前盗墓贼所携带的光源只有蜡烛。在一灯如豆的情况下,盗墓贼如何能看清文物的价值?
所以,用手摸出文物的价值和年代,成了盗墓行业里比较吃香的一门技术。
据说,当时经常有盗墓贼比试这门手艺,大家将眼睛蒙起,然后判断文物的年代和价值。
参考资料:
【《中国墓葬史》、《盗墓贼技巧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