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爆料文,深夜刷爆全网:
西南山区某村,一民族小学教学楼烂尾4年,教育局、开发商严重不作为。孩子们没有新学校,只能早晚步行1小时继续去又远又破的旧楼上学。
点击数,6w,8w,蹭蹭突破10w+。
评论里,吃瓜、站队、讽刺。
事情闹大,像多米诺骨牌。
各级领导迅速“响应”
刚升的副市长怕了,这不是我在职时的遗留问题吗?
将升的副局长惶恐,可别影响我摘“副”帽啊。
镇派出所所长着急,赶紧找人删文,女儿上一中的问题就解决了。
派出所普警,老大发话了赶紧逮人!
一级推一级,一层咬一层。
一篇10w+逼得心虚的领导们跑断腿擦屁股……
好嘛,与时俱进,敢说真说。
这国剧实在“胆大包天”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万万没想到,开头那一幕,竟然来自这样一部开播了3天的“小剧”。
说它小,也不冤枉。
题材,乡村振兴。
观感灰扑扑
自带怀旧bgm的片名,淳朴的海报。
再看看画面,无大光圈强磨皮,正常穿着,正常色调。
可这份“灰扑扑”在如今被狗血、虐恋、职场攻占的热闹国剧里,却尤显珍贵。
《希望的田野上》诚恳又扎实,还原了一段当事人历经百转千回,却鲜为外人知的逆袭。
这不是什么奇迹般的伟业。
它只是重新告诉我们:
何以为“穷”,何以为“家”。
01
穷病
开头那段爆文风波,发生在白果村。
西南山区一个不太起眼的小村落。
现实里,白果村直到2018年,都还是个不太宜居的小穷村落。
外人看,山林葱郁,好景致。
只有那个在羊肠小道里攀爬着的人,才知这其中难。
进白果村前,要经过一大片红石林。
看似雅致,却像一块巨石,彻底堵住村子。
再来看看这里普通人家的家。
并非“家徒四壁”。
但绝对找不到一件电器。
村子里最贵的自然资源,是水。
贵到什么程度?
你用了别家水,是要还的。
你要是抢了别家水,是有可能出人命的。
路、水、电,处处不便。
土地越穷越留不住人。
年轻有能力的,进城打工,逃离穷地。
孩子和老人留守。
管事儿的人呢,待遇也不咋地。
大小是个干部吧,每个月收入一千多。
一套旧装反复穿,领口还能看见蚂蚁爬来爬去。
△ “三德子”命苦啊
这还不是最苦的。
白果村的穷,还在于精神的贫瘠。
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对于自我与梦想的认知就只有金钱。
再具体一点,打工。
读书与教育?
对不起,没兴趣。
麻子年龄最大
也就小学二年级文化
其他几个娃娃呢
小学读完就出去打工了
他们现在这个样子正常得很
都是些废娃娃
孩子这样,那大人呢?
想要解决问题,不讲道理,不遵守规则。
首选撒泼打滚。
于是。
土地越穷,思想越穷。
有地下水,不敢开采。
农业帮扶,不屑受教。
渐渐,白果村,就像是一潭有出无进的死水。
怎么解?
青年怎么能想通,结束漂泊,回到故乡;
老一辈在家靠什么创收致富;
闭塞环境里下一代的竞争力在哪……
接下来你看到的,不是神迹,不是吹牛。
而是
他们的故事全是我们的
02
穷人
乡村振兴剧,《山海情》好口碑在前。
也给后来者提供范本
真诚讲好一个故事,让人物鲜活自由成长,远比拍精准击打痛点的热搜剧,更能“讨好”观众。
说《田野》能拍得比《山海情》好,那确实过誉。
但《田野》可贵在,继续贯彻了这种真实。
现实中的白果村,在2020年2月被盘活。
镜头深入这过程背后
不怜悯,不拔高。
朴实地平视当事人的困、扶贫的难,才对得起真正为它出过力的人。
从饭桌开始。
开场,白果村灶台的香气都能从屏幕前飘出来。
蒜煸香,辣椒翻炒,时间差不多
加汤,炖煮。
不仅你们流口水。
剧中不肯回家的男主,见了这道腊肉火锅也走不动腿。
噢,还有喂了猪油的锅巴饭。
再聚焦到人。
演员口音、长相尽可能贴角色。
当地角色几乎一票的西南官话。
就说上头那个火烧屁股的副局长,被逼急了也飙出家乡话。
定爪子高铁票哦
坐飞机去(kèi) ,越(yuě)快越好(hào)
村里头的就更“川”了,本土演员出演。
村支书赵亮(《山城棒棒军》《康熙微服私访记》),成都人。
老村支书的老婆,是在四川土生土长的老演员陈卫。
配角大爷随口一哼的,是“黔味十足”的穿青傩戏。
不懂?
总之很地道就对了。
全剧最别扭,只有男主张楠(曹骏 饰),演员上海人,家乡话说得磕巴。
毕竟他设定是初中才搬到镇上住。
因为真实
《田野》没有绝对的反派,同样也没有全然良善的伟人。
村口指着人撒泼咒骂的妇女,为啥?
对方举报自己男人倒卖树苗(这个树苗买来骗取国家补助的),一把年纪了被警察带走,好几夜没回家,连工作都丢了。
接男人回家时,正准备抱怨,一听丈夫饿了,立马要牵男人回家。
是个悍妇,可悍,全因爱和责任。
新上任的村支书,在外头贪图小恩小惠、急功近利,回到家也是个典型的“妻管严”。
明眼人都看得出,但还是嘴硬不肯承认。
看似“伟光正”的新任局长,其实骨子里却是个特立独行的少数派。
嫌弃农村的富二代,打心眼里却有一股做大事的冲劲儿与热血情怀……
没有谁是“乡村振兴”的螺丝钉,或是“建设”的工具人。
国剧一个较为明显的短板就是容易外化的情绪表现与没来由的戏剧冲突。
但《田野》,将一切尽量“收”住。
扶贫,也脱去了原先悬浮而刻板的印象。
成为了人与人生活中、情感里一件再也平常不过的事。
也只有当“扶”与“被扶”的概念渐渐融进骨血里,消散成琐碎之后,才有可能无限贴近民生。
03
穷则思变
你们肯定也发现了
介绍这么多,这剧主角呢?
就这么没存在感?
不,恰恰是Sir觉得他太特别了,要留到最后说。
一个几乎没有主角光环的国剧主角。
剧组用心,开头那篇爆文,现在去搜发现现实里竟然有这个公号。
文章作者,正是男主张楠。
张楠(曹骏 饰),回家探友时,发现村里学校烂尾。
他把文章发到公众号上,引发反响。
你以为这是想为自己家乡出力的热血青年?
不,他讨厌白果村。
常年缺水也就罢了。
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母亲因为和别人争水失手杀死了对方。
从此,张楠便成了白果村人嘴里“杀人犯的儿子”。
面对这样一个思想闭塞、物资短缺的家乡,考上大学的张楠,从未想过要回到这里来。
对他而言,白果村,是他的“童年阴影”。
原本研究生毕业的他,和千千万万应届生一样,准备迈入职场,还交了个笑起来甜兮兮的上海女友。
未来的目标有了:
在上海打拼,攒钱,买房,结婚……
是很俗,可他却兴致勃勃。
因为越走,离那个闭塞、贫苦的小村子就越远。
一切都是新的。
但时运不济,母亲在这时被诊断出口腔癌。
无法承受天价医药费的张楠,只好接受了人才补贴和参与扶贫的任务。
被新来的教育局局长请去,回到自己家乡扶贫。
于他而言
回村工作,只是人生无奈的“倒退”之路。
但局长还是没选错人。
有能力的张楠,比别的扶贫青年多了一个优点。
他太熟白果村了。
乡音一起,再喊人刷脸,直接满级营业,游刃有余。
-你要是听我的
我保证 叔叔很快就能回来
你这样一闹
问题反而大了
张孃 我跟我们领导求一下情
-好嘛
那我去跟他们道歉嘛
之后,利用自己在学校的社团资源,帮村小学找英语老师。
一家家筛选贫困户名单,不符合条件者,一说理,二讲情。
还有去登门请空巢老人子女赡养老人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也一遍遍地做。
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正一点点地沉浸在这件事里。
以国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
想要经济脱贫
并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是精神文化的脱贫
如果陈旧的观念改变不了
一切发展就会因为认知的差异
而停滞不前
他也纠结。
于他,这是一份解他燃眉之急的工作。
结果,他好像成了家乡的“恩人”?
-希望可以借此
激励你们这些优秀的人才
-多讽刺啊
我明明是为了钱才接受这份工作
却没想到
被冠上建设家乡优秀人才的名头
回村工作,终于成为他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家乡的探索之路。
但。
终究,他还是放不下大城市出人头地的“理想”。
他会怎么选?
张楠的一举一动,正代表当下许多年轻人的踌躇。
从嫌恶到接受,从接受到勤奋,再到最后投身于扶贫事业,真正发现扶贫工作与乡村建设的意义所在。
变化具体如何发生,交给《田野》的后续剧情。
这个回家跋涉访友,办完事都要赶最近的高铁离开,不肯过夜不肯多留的白果村人,在刚出场时,就立住了一个憋着股气的“凤凰男”角色。
在对张楠的诠释中,Sir分明能感觉到通过一个角色,曹骏所释放出的那种微妙的——
郁郁不得志与不服输的劲头。
这次,他拼了。
张楠脖子上暴起的青筋与嗫喏蠕动的嘴唇,将他一瞬间的情绪表露无遗:
那是被排斥与侮辱的怨怼。
再加上出神之时突然被叫名字时的猛一吸气。
留下几分藏也藏不住的怅然与无助。
张楠无措、失落、悲愤与埋怨的种种情绪,都在曹骏一帧帧的演绎中平稳着陆。
不得不说。
《田野》的选角很冒险。
曹骏是谁?
许多观众可能都忘了
1999年《莲花童子哪吒》里的哪吒、2002年《九岁县太爷》里面的小知县、2005年国民剧《宝莲灯》里救母心切的沉香……
16年后,33岁的曹骏终于又一次进入大众的视线。
他本人的经历,就跟角色很像。
少年成名后,匆匆消失。
为专心求学拒绝戏约,毕业后发现外形已经不流行自己这款。
只能在剧里打酱油。
△ 《狼殿下》
△ 《上阳赋》
2018年,他上《演员的诞生》,《士兵突击》里不带王宝强,完全演出自己版本的许三多让人惊艳。
有过怀疑,是转行,还是继续当演员?
他选了《田野》。
在剧里,他的贵州口音和其他本土的演员相比,有着明显的生疏与生硬。
但他还是大胆尝试着。
敢土、敢脏、敢真。
这也是《田野》带给我们,带给那些“小人物”“小地方”的信念。
那片小、破、穷的土地。
不仅是希望的田野。
还是宁静的田野,专注的田野,踏实的田野。
它不是穷。
它是等待发光的金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