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八字分析 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一直称作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文/胡新民

马克思八字分析

1921年7月的一个夜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一座二层居民小楼中秘密开幕,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

多年以后,毛泽东这样评价这一幕的历史:“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从此,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愈挫愈勇的革命政党,不断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下奇迹般地生存下来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直到“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一个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值得中国人民庆幸的是,聚集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的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地坚决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上,又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

“世界公认是一个奇迹”

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华盛顿政府发布的《白皮书》称:“人们的吃饭问题是中国历朝历代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问题。而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白皮书》认为,国民党像中国历代统治者一样,也是因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垮了台。因此预言,中国共产党也将会因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垮台。然而,这个预言用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失灵了。

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土地改革,使生产力得到一次历史性的大解放。为进一步解决粮食问题,党和政府制定了以粮为纲的生产政策,毛泽东还亲自提出了粮食生产的八字宪法,并被广为推广。尽管后来出现过一段时间的曲折,但粮食生产总的来说是保持增长的势头。特别是从1973年开始,自50年代末开始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出现了质的飞跃;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种子革命有了质的飞跃;从国外引进的技术设备使化肥工业产生了质的飞跃。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的那一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比1949年高一倍还多。其中1976年比1965年增长47.2%。但一个不容乐观的因素是,中国的人口增加太快,粮食产量的增长不断被新增的人口“摊薄”。例如1976年就比1966年增加了近1.92亿人,是新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学习导读》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年2月 第131页、136页)

马克思八字分析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以下简称《九十年》)中的《党在1949年至1976年的历史性巨大成就》一节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始终把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随着建设事业的进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全国总人口从1949年的5.4167亿增长到1976年的9.3717亿。同期粮食的人均占有量从418市斤增加到615市斤。就是说,增产的粮食不仅多养活了近4亿人,而且使9亿多人的人均占有粮食量比5亿多人时增加了近200斤。”“在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支援国家工业化基础建设的情况下,尽管人民群众生活逐年改善的增幅不大,但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这在当时被世界公认是一个奇迹。”

国际上一些著名学者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代表作《经济学》(第十版)中写道:关于中国的基本事实是,“它向每一个人提供了粮食、衣服和住房,使他们保持健康,并使绝大多数人获得了教育,千百万人并没有挨饿,道路旁边没有一群群昏昏欲睡、目不识丁的乞丐,千百万人并没有遭受疾病的折磨。以此而论,中国的成就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不发达国家”。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当电子计票牌显示出表决结果那一刻,会议大厅迅雷般的掌声轰鸣,持续达两分钟之久,充分显示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新中国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的钦佩。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正式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先后有57个国家的代表致词欢迎中国代表团,这是联合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况。大部分代表都赞扬了新中国取得的奇迹般的成就。例如马里代表团副团长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判断“人口级数对中国形成的压力使任何中国政府都不能解决灾荒或饥饿问题”是“落了空的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被公认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国家。在我们当代的历史上,第三世界中第一次有一个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历史潮流不可抗拒》 人民出版社 1971 第138页、第139页)

“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中国重返联合国后,中国的建设成就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人的关注。1984年12月8日,中国的成昆铁路、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和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共同被联合国组织评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成昆铁路始建于1958年。1964年8月毛泽东发出“成昆线要快修”的号令,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30多万筑路大军开进万水千山。大规模建设开始之初,不少外国专家嘲讽“中国人疯了”。有的甚至断言,即使建成,狂暴的大自然也必使它变成一堆废铁。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竣工运营,创造了18项中国铁路之最,13项世界铁路之最,震惊世界。

成昆铁路是作为国防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而修建的。但实际上,这条路开出一片新天地,改变了西南地区2000万人的命运,使那片“不毛之地”陡然进步了50年。《九十年》指出:“三线建设取得的成果,十分引人注目。”(见该书第600页)

马克思八字分析

◆1970年建成的成昆铁路,被联合国称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图为奋斗在成昆铁路施工工地上的铁道兵官兵。

在建设成昆铁路前,新中国在交通建设方面就诞生了“两路”精神。1950年代初期,11万筑路军民用简陋的施工机具,向世界屋脊发起冲击,在青藏高原上修通了川藏和青藏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2014年8月6日,习近平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2006年7月1日,作为青藏公路的升级版,青藏铁路建成正式通车,创下“世界上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世界高原铁路最高时速”等九项世界奇迹。现在,我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达到世界第一,创造了国际交通建设史上最大的奇迹。

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充分利用联合国这个世界性的舞台展示中国的成就。1974年4月,邓小平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出发时,代表团带了10部展现中国风貌的纪录片。周恩来特地嘱咐,将《红旗渠》安排在第一场放映。这部影片立刻引起观众、特别是那些官员和水利工程专家们的赞叹。美联社评论“看后令世界震惊!”《九十年》指出:“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修建的“红旗渠”,“创造了人间奇迹”。(见该书第556页)

马克思八字分析

◆修红旗渠时的移山填谷。

周恩来曾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2018年12月26日,南京长江大桥经过26个月的封闭大修后,在建成开通50周年纪念日重新开放,三天时间有20余万人到大桥参观。心情激荡的市民在桥上激动地唱起了《歌唱祖国》。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鲁安东认为,大桥不仅属于南京,更是全国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承载了许多特殊意义。它既是当时技术成就、工匠精神的象征,又激发了举国上下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堪称“独一无二”。在南京长江大桥封闭大修期间的2017年8月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以《南京长江大桥依然令国人骄傲》为题报道:“中国或许拥有世界上最长和最高的大桥,但论创新,它们均不如南京长江大桥。”

时代在变化,“两路”精神也在不断发扬光大。这几十年来,中国的建设奇迹不断。以桥梁建设为例:2018年竣工的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里程最长、设计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

攀登科技高峰征途中“非凡的人间奇迹”

“在毛泽东生前,中国不仅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和批量生产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而且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这些进展,使全世界为之震惊。”(《九十年》第637页)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立刻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当天美国总统约翰逊授权白宫发言人,发表了一个总统的书面讲话,称这一天为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法国总统蓬皮杜坦言,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改变了世界形势和中国的地位。香港《新晚报》指出,“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最值得自豪的一天。”

马克思八字分析

1999年9月18日,北京举行表彰研制“两弹一星”功臣大会。江泽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表讲话。他指出:“‘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高峰的空前壮举。”“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创造的非凡的人间奇迹。”

在回顾“两弹一星”工程研制历程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在《神秘而诱人的路程》中写道,我们中国的原子核科学家,在这方面应该说一直是幸运的。国家最高层不但有果断的决策,实行决策的条件、措施也都在周总理的运筹之中。就这样,许多办不到的事情办成了,“难以出现的奇迹出现了。”1959年苏联专家曾预言中国的原子弹20年也搞不成,但5年就搞成了。在仅仅两年零8个月后,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为世界上从原子弹到氢弹发展最快的国家。“创造出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进程上的奇迹!”外国人说:“中国人真神!”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内外各界人士发表大量评论。“两弹一星”是主要热点之一。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终身教授,曾担任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留学美国期间的导师熊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看好’,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令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开始对中国另眼相看’。”

当年预言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的专家是苏联人。但他们那一代的后人也对中国“两弹一星”表示了赞叹。2019年10月16日,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在《中国原子弹55年:为中国创新突破奠定牢固基础》一文中指出,中国“两弹一星”计划的规模和成功,“令人难以置信。”“相比之下,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英法两国导弹与核计划的发展历程。众所周知,这些国家当时在经济实力远远强于中国,并且在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文章还指出,“法国于1954年作出了发展核武器的政治决定,也早于中国。法国第一次核弹试验发生在1960年,氢弹试验发生在1968年,晚于中国。”“英国至今仍是联合国安理会不生产导弹的唯一常任理事国,只从美国购买它们。可见,英国甚至不能完全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核大国。”顺便提一下,中国的“两弹”是指导弹和原子弹、氢弹。“(毛泽东)原话是:‘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毛泽东强调要同时研制核弹头和运载工具,这是很独特的。这个决策为我国赢得了时间,赢得了主动。我们试爆原子弹、试射导弹、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即现在的火箭军——引者注)几乎是同步的。这种搞法,世所罕见。不能不令人折服。”(李捷:《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典藏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6月 第246页)

马克思八字分析

“两弹一星”的成功,以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科技骨干队伍居功至伟。在这23位科学家中,有20位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亲眼目睹了新旧两个中国的天壤之别,认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才有光明的未来。

1992年5月31日,北京举行了中国当代物理学家联谊会。包括美国的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顾毓琇等海内外著名物理学家参加了这次盛会。当“两弹一星”元勋、共产党员王淦昌发言时,李政道问道:“王老师,在你所从事的众多项科研工作中,你认为哪项是你最为满意的?”王淦昌考虑片刻后回答说:“我自己对我在1964年提出的激光引发氘核出中子的想法比较满意。”“新中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够做我想做的工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尽自己一份力量。”(王淦昌:《无尽的追问》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第140页)

“人间奇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逐步开辟、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中国前30年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改革开放的决策迅速调动和充分释放中国经济的活力,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罕见的中国速度。在随后的40年的时间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在谈到40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时,说道:“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了世界史上一大奇迹。深圳的突飞猛进可以说是这一奇迹的经典缩影。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大规模的城市开发随即全面铺开。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中央军委及时调遣两万基建工程兵进行支援。同时,来自四面八方的几十万建设者也云集深圳,他们都成为特区建设的“开荒牛”。

马克思八字分析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正需要像开荒牛那样埋头苦干,奋力向前。

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动,导致国内再次出现质问改革开放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对于是否继续改革开放出现意见分歧。

在这个重要时刻,1990年,深圳市委宣传部在中宣部的支持下,主持摄制电视政论片《世纪行——四项基本原则纵横谈》,生动地阐明了“特区姓‘社’不姓‘资’”。此片8月底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再一次明确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视察结束离开深圳,他拉着市领导的手话别,再三叮嘱道:“你们要搞快一点。”于是有了震惊世界的“深圳速度”。

“深圳速度”最直观的是其一路高歌猛进的GDP的增速。从1979年的1.96亿,到2019年的2.69万亿,GDP足足涨了12000倍!

深圳起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头羊的作用。改革开放的40年,全国各地不断涌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的优秀企业。从事制造业的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优秀的上市民营公司。2011年7月,三一重工以215.84亿美元的市值荣登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市值500强,是迄今唯一上榜的中国机械企业。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100榜单排名第33位。

马克思八字分析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了世界史上一大奇迹,深圳的突飞猛进可以说是这一奇迹的经典缩影。

三一重工每年“七一”都要举行纪念大会。在2019年6月28日举行的大会上,三一重工总裁、集团党委书记向文波强调,三一的事业也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三一,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我们的创新、我们的工作引领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三一全体党员要发挥表率和模范作用,打造民营企业党建标杆。他希望,所有三一党员要有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把个人事业、三一事业和党的事业相结合,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再次强调: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四个坚持”。没有这“四个坚持”,特别是党的领导,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会出问题。出问题就不是小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四个坚持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019年1月,新华社记者采访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奥兰迪。奥兰迪说,“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发展之路继续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加大贫困治理的力度,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几乎都对脱贫攻坚进行部署,在实践中推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习近平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20年3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在决战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有力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确保取得脱贫攻坚战最后胜利。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人口实现脱贫。中国终于如期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艰巨任务。

马克思八字分析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在新冠疫情肆虐和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为此致函习近平,表示:“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提供了激励。”东南亚国家联盟副秘书长康富说:“许多人说中国的减贫成就是一个奇迹。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奇迹,这倾注了中国政府的筹划和努力,这些举措保证了政府能够全力战胜贫困,为他们提供机会,帮助他们立业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等等。”亲身经历了苏联时期和俄罗斯时期经济状况的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赞叹:“仅凭让7.5亿人脱贫这一件事,就足以在任何历史评判中为中国共产党树立丰碑。”

马克思八字分析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他们“发扬钉钉子精神”,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值得人民永远怀念的是,有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途上。四川省古蔺县扶贫干部余芬在扶贫期间,一场意外的车祸,夺去了她45岁的生命。余芬生前的日记有这样的内容:“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余芬日记中摘抄的这段毛泽东语录,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时特地提到:“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的艰苦奋斗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数十年如一日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

1962年,来自18个省区市、24所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和周边地区的干部职工,响应党的号召,组成369人的建设队伍,满怀激情,誓言重新安排山河与大地,进驻茫茫荒漠的塞罕坝。经过一代接一代的不懈努力,荒原变绿洲。2017年,塞罕坝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马克思八字分析

2017年8月,习近平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2021年2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在叙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英雄辈出、精神昂扬的年代”时,写道:“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见该书第204页)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指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当然,我们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只是新时代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仅就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建立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还将是一项难言轻松的任务。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但我们完全有信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将会在未来的征程中,不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创造出更多更大的奇迹!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