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丙子年戊戌月戊子日丁巳时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个厂

2016年春,曾作《水村图考释》一稿,重点考索了元代钱重鼎所请的四幅《水村图》,谁是第一位绘者;并探讨了赵孟頫《水村图》自元至清初的流传过程,以及后来上演的“三进宫”故事。今者重事校理,稍有所得,更作此篇。即付澎湃,为先行发布,求教于大雅君子。辛丑九月既望,个厂于怀柔圣泉山麓。

赵孟頫《水村图》

《水村图》自大德六年十一月十五日(1302年12月4日)赵孟頫画好付钱德钧,“后一月”便“已装成轴矣”(赵孟頫题跋语)。钱氏得间即徵友朋题咏,诗词记赋累累,至明中期时有将题咏依次钞录成《水村图诗什》一帙者①。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清内府钞本《石渠宝笈》

今故宫博物院所藏《水村图》卷,元代题咏者自赵孟頫至徐关,共计四十四人,五十二篇题咏(《石渠宝笈》与之同,唯“吴延寿”作“未署名”,盖落款处已被磨去)。依次排列如下: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但经与明中后期朱存理《珊瑚木难》、黄櫰《管窥集》、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张丑《清河书画舫》与清初吴升《大观录》、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倪涛《六艺之一录》等比对,其所著录题咏人数及次序,多有不同②。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旧钞本《管窥集》(歌商颂室旧藏)

朱存理《珊瑚木难》钞录的诸家题咏,共计四十八人,五十六篇。兹亦依次排列如下: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这份题咏名单,虽是根据沈维时从徐克成那里得到之藏本过录的,但也是今所见最早之著录。其收入人数,较今卷多牟巘、孟淳、高克恭、邓文原四人。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朱存理《珊瑚木难》(稿本)

再者,从诸家记载可知,朱存理、吴升、顾复虽是看过原卷的,但朱存理钞录题咏时,对二十年前所见之《水村图》原卷,已是“仿佛间不能记忆”了。吴升则是在吴正治(吴开治之兄)府上得以欣赏,并一一钞存入《大观录》的;吴升称吴正治为“吴相”,则必在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吴正治授武英殿大学士之后。顾复虽在《平生壮观》里著录,但所列题咏者姓名后有“不肖诸孙櫰跋”语,则似亦钞录自黄櫰《管窥集》者(至少题咏者名单);但又谓“《笔记》所载有高克恭七诗、邓文原一诗,兹无之”,《笔记》为顾复五世祖所作③。顾复《平生壮观》著录的虽说是经眼作品,然据其《引》所谓“间有维岳弟所述百中之一二者”,则并非全部都是经作者自己目验者也。维岳即顾复季弟顾崧(1638—?)。安歧《墨缘汇观》法书卷下:“彼时精于鉴别者,有都门王济之、江南顾维岳之称。”(《定武五字损本兰亭卷》)所以,《平生壮观》里著录的这件《水村图》,是否即其间“百中之一二者”耶?再者,据吴其贞《书画记》卷五,胶西张应甲(字先三,或作先山、仙三)经其父张若麒指点安排,在康熙十年(辛亥,1671)前至少两度寓居苏州④,蒐求法书名绘,“所获去颇多”云,如晋人《楷书曹娥诔辞》、赵令穰《湖庄清夏图》、惠崇《江南春》、钱舜举《春山游骑图》、赵孟頫《鹊华秋色图》、黄公望《陡壑密林图》等。顾复《平生壮观》卷六:“三十年前,褒甫子子具为通家世好,按,“具”字当是“重”字之讹。持《江南春》卷,质诸季弟者六年;为胶东张仙三购去。不数年,又去仙三矣。”可见顾复对于张应甲下江南购求书画一事,当是熟知;且对张家后来藏品散出,亦有关注。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吴升《大观录》

据顾复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平生壮观·引》,可知其自顺治十年(癸巳,1653)前后,始遍访历代名家书画,然其足迹“南未渡钱塘,北未越长淮”,则顾氏若得观览《水村图》,必是在被张应甲携归山东之前。顾复与吴升为同时代人,吴升于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或之后观览时卷内犹有邓文原诗,不可能早在至少十多年前的顾复批阅时却会不存在。换言之,顾复(或顾崧)确实看过《水村图》,但当时没有钞录题咏,因为家中所藏五世祖的《笔记》里已经钞录了。估计《笔记》记录也不全面,所以顾复著录会转钞黄櫰《管窥集》的人数与次序⑤。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旧钞本《管窥集》(歌商颂室旧藏)

中国书画之鉴定,最重上手目验。为一睹《水村图》真容,予曾两度赴故宫博物院,在赵孟頫大展上隔着玻璃柜驻足远观,但终是对于纸张拼接处之细微变化、裱褙之厚薄与用纸分层等,不能审得真切。兹据《元画全集》原大影印本,就其中反映出来的可能存在的问题处,作一番大胆之“推测”。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观览《水村图》(2017年9月18日)

今卷自赵孟頫至徐关,据魏本成、纳兰性德所钤压缝章,包括赵孟頫与邓楀间所补嵌之小纸条,至少分作二十二纸(现存钱以道题诗为独立一纸,其前未钤压缝章)。可见经过四百数十年,到乾隆时期,有过多次的揭裱重装:或改换次序重新拼接;或抽出独立成卷,或移花接木到他卷,此盖古代书画长卷流传过程之常态也。

且今卷在元人题咏与递藏题咏之间,又增入一个隔水(以下行文称作“附隔水”),以示前后之有别。兹尝试通过对朱存理、吴升、顾复著录信息的解读,以及对前、后、附隔水压缝章——尤其是半字印、残损印之考释,大致梳理其中七次重要揭裱重装或局部抽换的时间点。

第一次

朱存理《珊瑚木难》所著录四十八人五十六篇题咏,落款处有时间者依次为:

钱重鼎:延祐乙卯季夏望日;(《水村图记》)

郭麟孙:延祐丙辰十一月十一日;

陆祖宣:延祐己未九月望日;

钱重鼎:大德七年六月一日;(《水村图赋》)

罗志仁:丙午清明;

龚 璛:延祐丙辰十月七日;(《水村歌》)

汤弥昌:延祐丁巳中秋;(《虞美人》词)

钱重鼎:延祐二年正月望日;(《依绿轩记》)

钱以道:延祐四年十月二十六日;

高克恭:大德八年夏五;

徐 关:至正七年二月廿日。

上述题咏编排时间,除徐关外,其他的次序颇显错乱。据高克恭题诗后小注“过虎丘,舟中子敬携此卷见示”可推知,钱重鼎在装裱时必是留出了拖尾;且该卷在友朋间流转,得互邀题咏,则原卷题咏之时间顺序,定不致前后紊乱如此。

今卷前隔水与题咏内有“魏本成印”压缝章,则该卷经明初魏本成收藏时,当有过全面的揭裱重装。究其原因,可能是残破引起,如龚璛《水村歌》残损十四字、汤弥昌《祝英台近》残损一字等。今卷题咏内仅叶齐贤与姚式两纸间以及陆行直题咏第一行下之两枚“魏本成印”压缝章,犹是最初形状,其馀皆有变动,或左右半印分离,或中间裁切受损,当为此后重装裁切所致。

第二次

今卷题咏内钤“魏本成印”压缝章三整印(卷下部两枚,卷上部一枚)、三半印(卷下部两枚,卷上部一枚)。倒数第三人陆继善落款下今存右侧“魏印”半印(卷下部),可知原先其后所接并非朱梓瑞,很可能是束从周(今卷束氏题诗第一行右侧下部,存“本成”半印)。然朱存理《珊瑚木难》著录次序既已如此,则魏本成之后必有过一次变动次序的揭裱重装。是为第二次。

由于朱存理《珊瑚木难》著录内容来自徐克成,且徐氏正是藏有《水村图》者,则此次揭裱重装当系被徐克成收藏前后之事。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水村图》题咏(陆继善与朱梓瑞之间)

第三次

今卷前隔水压缝章半印四:⑴《石渠宝笈》释作“鉴定”,⑵“隐居”,⑶“传家”,⑷“本成”;经考,⑴应是“钧父”,与⑵“隐居”为同一人用印,全印文即“德钧父”、“水村隐居”,且与该卷题咏内钱德钧《依绿轩记》末所钤之“德钧甫”(印文风格、布局不一)、“水村隐居”印文一致。⑷即“魏本成印”。⑶“传家”或是钱氏、魏氏之用印,抑或是钱、魏之间人之用印。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钧父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隐居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德钧甫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水村隐居

后隔水压缝章半印二:⒂“平生”,⒃“子孙”。惜两枚印章主人,未能考得。

今据⑴“钧父”、⑵“隐居”、⑶“传家”、⑷“本成”、⒂“平生”、⒃“子孙”六枚印面皆残存一半推知,第三次的揭裱重装应该发生在该卷被顾从德收藏之后。且这次重装,很可能将画心的前、后隔水皆抽去,而将《水村图》画心与赵孟頫题跋拼接,拼接处并钤“顾氏芸阁珍藏”、“汝修”二压缝章;且在赵跋后重添隔水。故⒂“平生”、⒃“子孙”两压缝章的左侧半印,不存矣。按,赵孟頫跋极可能原题于钱资深之后,据今卷赵跋与下一位邓楀之间补一纸条推测。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前隔水压缝章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后隔水压缝章

第四次

今卷“顾氏芸阁珍藏”、“汝修”二印已被揭裱重装者一分为二,盖重装者在画心与赵孟頫题跋之间重置隔水,⑽“顾氏芸”、⑾“女”(即“汝”,“氵”残损。《石渠宝笈》著录,似误释作“妙”字)留在画心,而⒄“阁珍藏”、⒅“修”则在题跋处。此或为第四次揭裱重装,很可能是在被王世懋收藏之前后。其在前隔水钤⑺“敬”、⑻“美”连珠压缝章,在后隔水钤⒁“敬美”压缝章,在附隔水钤(24)“郎邪王敬美氏收藏图书”压缝章。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附隔水压缝章

流传到程季白,其未钤加任何鉴藏章,但请李日华审定题跋,李日华所谓“季白既居我秀,兼蓄是卷”云者,是程氏曾经收藏之证也。李氏题跋落款处钤“日华”、“君实父印”,并在前隔水钤⑹“李君实鉴定”压缝章⑥。后传至程因可,其在后隔水⒁“敬美”下钤⒀“榆溪程因可氏珍藏图书”压缝章,在附隔水钤(23)“程因可氏收藏鉴赏章”压缝章。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敬美”连珠印拆补示意图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敬美李君实鉴定”拆补示意图

第五次

今卷前隔水⑹“李君实鉴定”、⑺“敬”、⑻“美”与后隔水⒀“榆溪程因可氏珍藏图书”、⒁“敬美”之压缝章,印面中间皆残损,必是下一次重装时裁切所致。今披览全卷,画心之前、后隔水暨题咏内凡纸张拼接处,以及徐关题诗与其后递藏题咏间所加之附隔水(此隔水处“顾氏芸阁珍藏”残损左侧印边,“程因可氏收藏鉴赏章”、“郎邪王敬美氏收藏图书”、“汉阳吴氏藏书画印记”三压缝章印面中间残损),皆钤“楞伽”圆形压缝章,是知该卷在入藏纳兰性德通志堂之前,曾做过整卷之揭裱重装。是为第五次。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附隔水(25)“汉阳吴氏藏书画印记”、(26)“楞伽”压缝章

经审后隔水(19)“尊闻斋图书记”(吴开治用印)、(20)“楞伽”两压缝章完好,而附隔水(25)“汉阳吴氏藏书画印记”、(26)“楞伽”两压缝章中间有残损,似可推知第五次揭裱重装当是在被吴正治、吴开治兄弟收藏之前后所为。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高克恭题诗(朱存理《珊瑚木难》稿本)

朱存理《珊瑚木难》著录该卷钱以道题诗后有高克恭《过京口》、《过信州》、《弋阳》、《拍洪楼》、《古寺》、《满目云山楼》、《曲磵泉》七诗⑦,诗后自注曰:“大德八年夏五还自江西,过虎丘,舟中子敬携此卷见示。俗客以恶酒相挠清况,构诗不成,遂书途中所作,少答雅意。房山高克恭。”此七首题诗,前此他书不曾著录,至吴升展阅时也已经不在,唯顾复言其五世祖《笔记》中该卷下还记有高克恭、邓文原二人诗云⑧。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水村图》题咏(赵由儁、钱以道、陆行直)

今观卷内赵由儁赋后为钱以道题诗,钱以道题诗为单独一纸,其后接一小纸条,两者之间有“楞伽”压缝章;小纸条后接另一纸即陆行直题诗,两者之间有“魏本成印”压缝章。由此可推知,此小纸条前面被裁去的部分应该就是高克恭与邓文原两人之题诗。

吴升且著录牟巘、孟淳、邓文原、吴宽四人题咏,是知第五次揭裱重装时,一者将高克恭七首题诗抽出;再者据(25)“汉阳吴氏藏书画印记”可知,此次重装,又将董其昌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所作之跋移到了吴宽之前⑨。

第六次

今卷自前隔水至拖尾处,总计钤“楞伽”压缝章三十次;而题咏者较吴升所记,又少了牟巘、孟淳、邓文原、吴宽四人。

吴宽题跋曰:“戊戌八月三日,予过独树湖,泊舟苇间,出此阅之,景物宛然,益叹松雪翁画手之妙。此图今藏射渎徐氏。后十七日雨中再阅题。”戊戌为成化十四年(1478)。而朱存理《珊瑚木难》钞录《水村图》题咏的时间为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按理说应该不至于遗漏吴宽此跋。不过,朱存理依据的是徐克成钞录的本子,并非据原件钞录者。或徐克成钞录时,吴宽犹未作题跋耶?按,吴宽这篇题跋,后以“题赵松雪水村图”为题收入《匏翁家藏集》卷四十九。吴升在吴正治府展阅时此跋犹在,位置应在附隔水之后。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匏翁家藏集》(明正德刻本)

今观卷内束南仲题诗后为罗志仁题诗,其诗句二行,与束南仲题诗在同一张纸上,而落款则在拼接的下一张纸。两纸之间原有“魏本成印”压缝章,但是此处经过裁切,造成“魏本成印”中间残损,且致使落款“丙午清明罗志仁题”一行与题诗之间空间变窄,左右挤压,颇为不协,而此接缝处有“楞伽”压缝章。由于此纸中牟巘、孟淳二人题诗被裁去,且其后又另接钱重鼎《水村隐居记》纸,并钤“楞伽”压缝章。由此推知,裁去牟巘、孟淳、邓文原、吴宽四人题咏之时间,当发生在入藏纳兰性德通志堂前后。是为第六次⑩。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水村图》内罗志仁题诗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朱存理《珊瑚木难》(稿本)载罗志仁、牟巘、孟淳题诗

今者牟巘、孟淳、吴宽三人题咏真迹,各处均未觅得,亦未见他书著录;惟邓文原诗之踪迹,则较为复杂。

朱存理《珊瑚木难》著录邓氏诗,曰:“芳草孤舟渡,幽居一径通。江湖春雨外,墟里暮烟中。机息鸥先下,花飞水自东。临流无限意,画史若为工。”此诗至清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犹在《水村图》卷内,然而据明末汪珂玉《珊瑚网》卷二十八,邓氏的这首诗就已经出现在《米元晖云山短卷》的题咏里了,其前为米氏跋,其后为董其昌跋。非常奇怪的是,同在《珊瑚网》卷二十八,《米元晖云山短卷》后为《米敷文大姚村图石田模本》、《米西清云山小卷》两条,再后一条为《小米云山卷》。汪氏谓《小米云山卷》钤有“南徐杨氏鉴赏之章”,并注“龙字号。原价八十金”;另有“嘉兴吴仲圭书画记”、“王氏子明家藏清玩”鉴藏印。并录邓文原题诗曰:“芳草孤舟渡,幽居一径云。江湖春雨外,墟里暮烟分。机息鸥先下,花飞水亦芬。氤氲无限意,画里识敷文。”卷末且有李日华鉴定跋文。在《小米云山卷》上的这首邓氏诗,只是将《水村图》题诗的韵部变换而已。按,第六句与末句因换韵后语意不顺,遂分别改写了三、四字。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米元晖云山短卷》(汪珂玉《珊瑚网》卷二十八著录)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小米云山卷》(汪珂玉《珊瑚网》卷二十八著录)

近人金梁《盛京故宫书画录》第六册著录有“宋元明人书册”一件,素笺本,内收赵孟頫、邓文原、张羽、徐贲、王行、谢晋、陈则、文徵明八人诗笺,邓氏诗句同《珊瑚木难》著录。谓该笺“高六寸五分,广二寸二分”,较《水村图》之“高七寸六分”略小;该册其他七人笺最高者为谢晋,五言十二句,“高六寸四分,广二寸九分”,与邓氏诗高、宽比例相仿佛。该册每页均钤“安仪珍藏”印,则曾经安歧鉴藏。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宋元明人书册》(金梁《盛京故宫书画录》第六册著录)

检安歧《墨缘汇观》法书卷下有“集元明诗翰小册”,内收赵孟頫、邓文原、倪瓒、高启、扬基、张羽(平复帖、五言诗)、徐贲、王行、谢晋、陈则、文徵明等十一人十二件诗笺。金梁著录“宋元明人书册”之八笺,即此十二笺中之八纸也。金氏于邓文原之印章,谓“下有‘巴西邓□□’一印;又有一印,漶漫不可辨”,然安歧则曰:“下押‘巴西邓氏善之’白文印;又一印模糊,亦巴西之印也。”两者所记稍异(金梁释作“巴西邓□□”五字,少一阙文符),但都有一印模糊不可辨识。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集元明诗翰小册》(安歧《墨缘汇观》著录)

此件今若在(金梁犹见及,或存今故宫博物院),持与《水村图》之纸张相较,即可确定是否即为裁切自《水村图》者也。

又按,由于邓文原题诗一见于《珊瑚木难》,一见于《珊瑚网》。后世编邓氏诗者或作为异文注出:如顾嗣立(1665—1722)秀野草堂辑《元诗选二集》,录此诗题作《满目云山楼》,题下小注“一作《米元晖云山短卷》”。诗文内将“一作云、一作分、一作亦芬、一作氛氲、一作画里识敷文”等作为异文小注,列诸相应位置。而鲍廷博(1728—1814)知不足斋辑《素履斋集》,此诗据《铁网珊瑚》过录;因《铁网珊瑚》此诗次高克恭诗之后,而高诗八首,原各自有题,但是最末一首诗题脱漏,致观感上与倒数第二首系于同题“满目云山楼”之下;且高氏自注,今所见钞本,或与诗正文空格接排且回行低格,或换行低格书写,致使鲍氏以为邓文原此诗的标题也作“满目云山楼”。鲍氏批注曰:“《珊瑚网》题云《米元晖云山短卷》,《珊瑚网》又有《小米云山卷》,诗同而韵不同。二卷必有一伪。姑分注于每句之下。”不过,两卷其实可能都不是真的。所谓“分注于每句之下”,只是将异文以小字注于正文之下而已。因系伪作,实无校勘之价值。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珊瑚木难》稿本著录高克恭、邓文原题诗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邓文原《素履斋集》(鲍廷博钞校本)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铁网珊瑚》钞本著录高克恭、邓文原题诗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铁网珊瑚》著录高克恭、邓文原题诗

第七次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三月,纳兰携《水村图》请朱彝尊题签(《曝书亭集》卷五十四《题赵子昂水村图》。所言之“签”,可能即引首也),今卷内未见朱氏字迹,前引首为乾隆所书“清华”二大字矣。至于该卷此前有无引首,因记载阙如,已不可考。而乾隆帝所题之引首字,只是补裱在卷首(或即是将朱彝尊之引首抽换了也),自前隔水至附隔水处,俱未变更。但附隔水(25)“汉阳吴氏藏书画印记”、(26)“楞伽”两压缝章中间也有残损,是知在乾隆时代,至少有过首尾的局部揭裱重装;今卷前隔水⑼“御赏”、后隔水(21)“乾隆御赏之宝”两印,是为最后所钤之压缝章也。

乙卯戊子戊戌丁巳八字

乾隆皇帝题“清华”二字

馀论

今卷题咏内如陆祖宣“白云山人”印,残损左侧印边;龚璛题诗“水村歌”之“水”字,残损末笔笔锋;汤弥昌“长沙汤氏弥昌”、“师言父”上下二印,俱残损左侧印边;钱重鼎《依绿轩记》与束从周题词两纸之间,后一纸残存压缝章“本成”半印;俞日华“俞氏日华”印,残损左侧印边;龚璛又题诗“龚氏子敬”印,残损左侧上半印边,及后一纸残存压缝章“本成”半印;钱以道“钱以道印”、“钱氏子原”上下二印,俱残损左侧印边;陆继善与朱梓瑞两纸之间,前一纸残存压缝章“魏印”半印;此类情况,皆系揭裱重装时裁切抽换所致,特不确定是哪一次耳。

如果每一题咏都具写作的时间,则推演较为容易,然今卷有署时间者包括已经被裁去的高克恭之一篇,只有十一篇,实无法恢复原来次序。今仅据“魏本成印”、“楞伽”压缝章,以及凡写在同一张纸上至少有一篇具时间者,推测原始题咏次序如下:

邓楀、邓楀、吴延寿、顾天祥、陆祖允、钱资深、赵孟頫(大德六年十二月)、钱重鼎(大德七年六月一日)、林宏、干文傅、叶齐贤、姚式(书于姑苏寓馆)、陆柱、高克恭(大德八年夏五)、邓文原、束从虎、黄介翁、汤弥昌、龚璛、束从大、赵孟籲、黄肖翁、束南仲、罗志仁(大德十年清明)、牟巘、孟淳、陆行直、郭麟孙、陆祖凯、束巽之、赵骏声、赵由祚、林宽、赵由儁、束复之、陆承孙、束同之、陆继善、束从周、曹浚、孙桂、钱良佑、俞日华、钱重鼎(延祐二年正月望日)、哲理野台、钱重鼎(延祐二年季夏望日)、姚式(读水村隐居记)、赵由儁(延祐三年赋)、龚璛(延祐三年十月七日)、郭麟孙(延祐三年十一月十一日)、王钧、汤弥昌(延祐四年中秋)、钱以道(延祐四年十月二十六日)、陆祖宣(延祐六年九月望日)、朱梓瑞、徐关(至正七年二月廿日)。

从今卷中吴延寿、陆祖允、黄介翁、黄肖翁、郭麟孙、束巽之、林宽、束复之、束同之、曹浚、哲理野台、王钧十二人题咏所在的位置可知,《水村图》的跋尾用纸,在徵集题咏的过程中,有出现写满后续接跋尾用纸之处,且中间至少经过两次补纸延长;遇见这种情况,有些题咏者只能在前人题咏的空隙处,寻找合适的空间,写上自己的诗作。所以,上述十二人的题咏时间,实际或都要晚于其题咏时跋尾纸张最末一位之后。由于原跋尾纸是陆续接补的,已无从考察此十二人分别是在哪次缺纸前所题;而每一位凡需要寻找前面题咏间空隙者,也都是根据自己题诗字数之多寡来选择,不必依循从前往后的规律;故只能按今卷所在位置,依次编排。读者幸鉴及之。

据历代著录题咏之次序,以及揭裱、裁切、重装时造成压缝章残存半印或中间残损之情况,推测赵孟頫《水村图》在递藏过程中卷内题咏或变换位置,或抽出他去,其中缘由,亦各有别。如清初佚名《装馀偶记》卷三《郭忠恕摹王摩诘辋川图卷》条有朱笔眉批曰:“画赝跋佳。此余二十年前所见,近在津门复睹,乃知画伪。但后郑晋德书东坡《郭忠恕传》并郑跋不存,想当时进御割去,或与原画另作一件耶?”今细审《水村图》被割去之牟巘、孟淳、高克恭、邓文原、吴宽五人题咏,文字未涉违碍;今惟邓文原一篇仿佛有去向,馀皆不见踪迹。

经此《水村图》一卷之探求,于古代法书名绘之流传,多一种欣赏之角度。换言之,今人重原装旧裱,但在古人而言,对于入藏的书画,可能更喜欢按照自己的品味,揭裱重装。在这个过程中,或变换题咏位置,甚或将题咏移到别卷,或从别卷移来题咏,都属于正常之现象。而某些题咏较多的长卷,若经画贾之手,尤多此厄,所谓画赝跋真,或画真跋赝者,大皆类此。

此章之思索与撰述纯属偶然。然一旦生此“异想”,即望“天开”。前后几一月,日夜萦怀,挥之不去,至有走火入魔之势。爰借中秋三日假,推演成文,即呈奉张眠溪、励俊、陆蓓容诸友求批评。未几,纷示斠订意见,馀皆竟是鼓舞之语,令人惨恧。遂一发而不可收,复穷三日力,前思后想,推来演去,终成此多为臆测之所谓考证文字也。辛丑秋分后二日,个厂识。

注释:

①见朱存理《珊瑚木难》及《楼居杂著·答史明古》。

②按,其中郁逢庆、张丑、倪涛钞自(或转钞自)黄櫰《管窥集》;卞永誉钞自(或转钞自)朱存理《珊瑚木难》;而《铁网珊瑚》此条著录虽与《珊瑚木难》同,但该书是否朱氏著作,犹且存疑;故以上诸书一般皆不作引述。

③顾复《平生壮观·引》:“五世祖资尹公,世居常熟之任阳,博学尚古,目击法书名绘,必录其款识、诗跋以存之。积既久,辑成编,名之为《笔记》。”按,黄櫰《管窥集》此条后有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孟夏黄氏跋,谓“《水村图》诗文凡五十五首,名辈四十七,再题者七人”,然名单里却没有高克恭、邓文原二人,题诗亦阙载。未详所以。

④今《溪山春晓图》卷内存张应甲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重九前一日跋一篇,有“余再过江南,得此帧于王奉常烟客”句。按,张应甲此跋当是自他卷移来,实非为《溪山春晓图》所作。

⑤黄櫰将黄肖翁、黄介翁二人题咏一并钞在最后,并跋曰:“卷中载二黄公诗誊于末后者,为宋之金紫光禄大夫挺之诸孙,实櫰之远祖也。”是有着特定的纪念意义。其后又载诗文失录者陆祖允、陆祖宣、吴延寿、束从大、束复之、叶齐贤、俞日华、曹浚、朱梓瑞、徐关、王钧、钱以道、汤弥昌十三人名,《平生壮观》著录与之完全一致。

⑥前隔水有⑺、⑻两枚压缝章,《石渠宝笈》释作“敬美”,甚是。盖此二印在第五次揭裱重装时,因裁切再拼接造成中间残损;左右合并后,笔画缺漏,若不作详细比对,实无从释读。今细审之,⑺、⑻当系连珠印,经先拆开,以印面左右一边之宽度,留出上下边残损之空间,确定四边之位置,再依两侧笔画以补之,确为“敬”、“美”二字。且其残损篇幅与⑹“李君实鉴定”相同,则皆是下一次揭裱重装所致。

⑦朱存理《珊瑚木难》稿本于“古寺”、“曲磵泉”阙题,题处作“○”符,清钞本《铁网珊瑚》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铁网珊瑚》阙题不空行,即《古寺》、《曲磵泉》分别作为《拍洪楼》、《满目云山楼》之第二首。按,国家图书馆藏杨绍和(两种,索书号CBM2185、15190)、周星诒(索书号03895)、张寿镛(索书号08942)诸家原藏旧钞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皆已补题。

⑧据王澍康熙五十五年(丙申,1716)所作《奉寿维岳顾先生序》“明年丁酉月正元日先生年八十”可知,顾复季弟顾崧生于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顾复《平生壮观·引》谓“五世祖资尹公,世居常熟之任阳。……文衡山先生颜其堂曰‘憩闲’,更以‘闇然’题其书室。……先君隐亮公……求董文敏复写‘憩闲堂’,以志不忘祖德”,据此上推其五世祖顾资尹之生年,约在正德十五年(庚辰,1520)前后。同时也可推知,顾资尹是在邻县太仓王世懋家看到的《水村图》。

⑨附隔水后题跋者应有五人: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吴宽、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陈继儒、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董其昌、天启三年(癸亥,1623)李日华、崇祯七年(甲戌,1634)李永昌。

⑩据前《流传与“三进宫”》节引陈廷敬、高士奇二人诗,皆谓元代五十一人题咏,是未计入佚名(即吴延寿)及亦未区别同一人再题三题者,实则指五十一篇也。于此亦可知,第一次入宫前,牟、孟、邓、吴四人题咏已不在卷内矣。

责任编辑:臧继贤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