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的人八字,su的人物怎么弄出来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

中国古代的成年礼

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包括男性的冠礼和女性的笄礼,是对成年人获得继承家业和步入婚姻的资格的确认。

(一) 冠礼

古代男子20虚岁的时候举行冠礼。

正式举行冠礼前要先选择日期和来宾。日期一般定在即将举行冠礼的人的生日或其他有重要意义的日子。来宾多为有身份地位的人和亲戚朋友。

冠礼由举行冠礼的男子的父亲主持,由来宾加三冠。戴缁衣冠,表示有治人的权力;戴皮弁。表示要服兵役;戴爵弁(黑色平顶的帽子),表示有参加祭祀的权力。

举行冠礼的人在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取“字”以后拜见家人和亲戚,戴上礼帽、穿上礼服拜见有身份、有地位的来宾。

最后,主人向来宾敬酒。

(二) 笄礼

古代女子15周岁的时候举行笄礼。由举行笄礼的女子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成发髻,加上一根簪子,叫作加笄。女子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

中国古代的婚礼

中国古代的婚礼有一套基本的程式,大致可以分为婚前礼、婚时礼和婚后礼。

(一)婚前礼

婚前礼一般有“六礼”,它们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是由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亲。纳采用雁作礼物。古人认为,雁是候鸟,冬去春来,从不逾时,象征信义;雁也是随阳之鸟,符合妻子顺从丈夫之义;因此,雁适合用作婚姻的贽礼。但是雁比较难以得到,后世有用鹅代替的,也可以用羔羊、合欢、嘉禾、胶漆等作礼物,都各有象征吉祥的意义。

问名是由男家托媒人问女方的姓名,以及生辰年月日时(俗 称“八字”)。问名后,男家将男女双方的"八字”合在一起进行占卜,卜得吉兆,婚议就继续进行,否则就不再继续。

纳吉是正式订婚的仪式。男家将占卜合婚吉兆告诉女家,男女双方交换定帖,确定婚姻关系。古礼起初用雁,后来用戒指、 首饰、绸锻、礼饼等。

纳征又称纳币,是由男家向女家赠送聘礼。礼物多为金银布帛茶酒等,数目要成双成对。

请期是选择结婚的日期。多由男家卜得吉日,请女家共同商定,因此叫作请期。

亲迎是在结婚之日,由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归来举行结婚典礼。

“六礼”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制定,后世有简化的趋势。《宋 史•礼志》记载士庶婚礼为"四礼”:纳采、纳吉、纳成(纳征)、 亲迎。《朱子家礼》进一步减为"三礼”:纳采、纳成、亲迎。

"三礼”、“四礼”对"六礼”的程式进行了简化,是把其中有些步骤归并到了一起,主要活动并没有减少。直到近代,婚嫁礼俗的程式仍然包括说媒、相亲、合八字、定亲、送聘礼、迎 娶等,涵盖了古代"六礼”的基本内容。

(二)婚时礼

中国古代历代的婚时礼习俗非常丰富,常见的有催妆、发嫁妆、拦门、哭嫁、泼水、障井、传袋、抱瓶、跨鞍、牵巾、拜堂、坐帐、合卺、撒帐、合髻、吃喜酒、闹洞房等,形成多姿多彩的婚俗景观。

催妆指女方需要男方多次催促才梳妆出嫁。催妆要多次,婚礼前二三日,男家下催妆礼,有凤冠霞帔、婚衣、镜、粉等。

拦门指新郎迎娶新娘的时候女方家人亲戚等拦住男方索要钱物花红等。

哭嫁指新娘出嫁时的哭唱仪式,也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哭嫁的目的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的关怀之情。古代女子出嫁后如无特殊原因就很少回娘家,因此出嫁时要哭嫁。

新娘到了,男家用袋子铺在地上,让新娘从上面走过进门。新娘走过的袋子,又迅速被传到前面铺在地上,叫传袋。"袋” 与"代”同音,取传宗接代的吉兆。

跨鞍指新娘进男家门坐在马鞍子上,象征平安。

拜堂又称拜天地,指在举行婚礼的时候新郎、新娘参拜天地以后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也指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

坐帐又称坐福。新郎、新娘拜完天地以后进入洞房,事先请两名全福人把炕或床铺好,新娘进入洞房以后盘膝坐在帐子中。

合卺指新郎、新娘在新房里一起喝交杯酒(合欢酒)。

撒帐指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对拜坐在床上以后妇女们向床帐里撒同心金钱、五色彩果以祈富贵吉祥、多生贵子。

合髻是以新婚男女的头发作为婚姻结合的信物,即新郎、新娘在喝交杯酒以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结发表示同心。

喝喜酒指亲戚朋友喝新郎、新娘在洞房花烛夜用来助兴庆贺的美酒。

闹洞房又称逗媳妇、吵房,在迎亲的当天晚上进行。做法是先由小姑送灯,然后亲戚朋友聚在新房中祝贺新人,戏闹逗乐,较少禁忌,有“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

(三)婚后礼

婚后礼主要有三朝回门等。

三朝回门,又称为归宁、返外家等,是指新婚夫妻在结婚以后的第三天,携带礼物前往女方家里省亲、探访,女方家人准备宴请客人。之后,媒人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男方要送礼物给媒人表示谢意。如果留宿的话,夫妻要分房。

姻亲关系

姻亲关系是由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产生的,中国古代的姻亲关系主要有大宗、小宗和三族、九族。

(一)大宗小宗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关系严格,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的儿子为嫡子,其他妻子所生的儿子为庶子。大宗、 小宗是为了处理嫡长子与其他庶兄弟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制度, 嫡长子称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庶母弟为小宗。

(二)三族九族

关于三族,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指父母、兄弟、妻子,—种是指父族、母族、妻族,一种是指父、子、孙。

关于九族,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从自己上推四代至高祖,下推四代至玄孙,横推三从兄弟,即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儿、孙、曾孙、玄孙,旁及兄弟、堂兄弟、从兄弟、表兄弟、从 族兄弟。一种是指异姓亲族,即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母族三指外祖父、外祖母、 娘舅;妻族二指岳父、岳母。

离婚制度

我国古代社会实行许可离婚、专权离婚、限制离婚的制度。反映在离婚方式上,就是以“出妻”为主,以"义绝”"和离”和一定条件下的“呈诉离婚”为补充。

(一) “出妻”制度

“出妻"即男子强制休妻,是我国古代社会最主要的离婚方式。我国古代的礼和法为男子休妻规定了七种理由,这就是所谓的“七出”。《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 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妻子不孝顺公婆,不生儿子,与人通奸,妒忌,患有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多嘴不和睦,擅自动用家庭财产,都可以被休掉。

为了维护封建道德,古代婚姻制度又规定了丈夫不得休妻的三种法定事由,即使妻子有"七出”的理由,丈夫也不得将其休弃, 这就是所谓的"三不去”,《大戴礼记•本命》记载:“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妻子无娘家可归、无所依附的不能休;和丈夫一起为公婆服过三年丧的不能休;结婚的时候夫家贫贱,曾与丈夫同甘共苦,后来富贵了,不能休。

(二) “和离”制度

"和离”制度允许夫妻通过协议自愿离婚。但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妇女受到传统的“三从四德”和贞操观念的严重束缚,很难真正实现"和离”的愿望。"和离”大多是协议休妻或"放妻”,往往成为男方为掩盖"出妻”原因以避免"家丑外扬”而采取的变通形式。

(三) “义绝”制度

"义绝”制度是刑事案件附带的民事法律后果。如果夫妻一方与他方亲属之间或双方亲属之间发生了法律所指明的互相侵害的犯罪事件,那么在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同时,夫妻关系必须解除。“义绝”具有强制性,应当义绝而不绝要受到处罚。

(四) “呈诉离婚”制度

"呈诉离婚”指发生特定事由的时候由官司断处的离婚。如果出现"妻背夫在逃”"夫逃亡三年""夫逼妻为娼”"翁欺奸男妇” 等情况,那么男女双方都可以呈诉要求解除婚姻关系。

文源:《中国传统文化》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钟海玲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郝立新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编写的文化常识类教材,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教育科举、礼仪习俗、伦理道德、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武术体育等。本书可供大中专院校学生使用,也可供中小学生、外国朋友和其他中国文化爱好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