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有八字五行吗,吕氏五行通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先秦《日书》以“时”序“事”,生老病死,衣食居行等烟火律动,大多依照此书之日旬干支,作判断依据,是后世《黄历》的胎基。然而,由《日书》上溯,作为肇定历法、中医、占卜、文学、民俗,乃至让欧美学者都引以为谜的纪年方式,关于甲乙、子丑等天干地支的起源,却如泥浴雨,越辩越空;关于干支在我们当下生活起居中的应用,这样真正有利于时人、时历的研究,却多置若罔闻,不见诤声。

关于干支的起源,我认为:甲乙丙丁等十天干绝不是古人的计数符号,因为殷商甲骨中不仅有完整的数字纪月,还有十三、十四这样的闰月;同时,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也不是十二属相的别称,因为地支出现的时间远远早于属相,甚至从律历源流梳理,要早于天干。综合历学实践看,最初的天干应源于古人对日晕(日掩气)的观察,地支源于古人对月辰(月掩星)的测定,而使用天干和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日,则是中华阴阳合历的最佳体现,也是世界范围内应用和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历法。

就文献来说,之所以断论——天干为“日晕”之标,地支为“月辰”之标,是因为:观《周礼·春官》及后世文献可知,先秦时称天干为“日”,称地支为“辰”,那时有干支,却无“天干”和“地支”之名,直到汉代,以树喻天地运行大律时,才将“十日”之名称为十“天杆”,后世演化为“天干”;将“十二辰”之称称为十二“地枝”,后世演化为“地支”。正如隋《五行大义》中说:“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支干名也”。

就星象来说,之所以断论——天干为“日晕”之标,地支为“月辰”之标,是因为:以今天仍在东北、内蒙、新疆乃至江西等地会出现的双日同辉、五日同辉等日晕现象,和能引起天文爱好者巨大兴趣的“月掩星”现象(这其中以“岁星合月”即“木星合月”最有名)为代表,古人总结太阳之十“晕”与月亮之十二“辰”(别称为“朏”,即月始见时其附近的星象),创造出了十日、十二辰,这在近百年的国内考古岩画中已得到相关佐证。

就神话来说,之所以断论——天干为“日晕”之标,地支为“月辰”之标,是因为:在最早的神话集本《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帝俊与二妻——羲和、常羲生下的二十二个孩子(常羲生十二子,为十二月辰;羲和为日母,生十字,为十日晕),分别成为了天上的十个太阳、十二个月亮,并在世演变中,形成了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在此我想补充的一点是,抛开神话,从律历修订的角度看,同“夸父追日”是“夸父观察太阳变化,修订历法”故事的演变一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的出现,或许也是源于这两个人修订历法时,后羿因纠正“天有十日”的观点而被演化为“射日”,嫦娥(有人说嫦娥就是“常羲”的演变)因四处观察(“奔”字本身就有“追逐、奔走”的含意)月亮而演化为“奔日”。

就历法来说,之所以断论——天干为“日晕”之标,地支为“月辰”之标,是因为:比如选择同一时间点观测,太阳全年运行轨迹像一个“8字”,一半似“S”,即太极图(阴阳鱼)之心线,此线自上至下,有五个关键点,为 起、止、中、边、尾,副线与此线相合,但起终点正好相反,正好十个点;按照《管子·幼官图》中每两月为一季,季分为主副(阴阳)的划定,这十个点位正好应正了春、夏、季(一曰长夏)、秋、冬五季、十月,与《洪范》《夏小正》及《管子》等农学经典中记载的——一年分五季(五行)、三十节(汉代之前一年为三十节气)分十月(十天干)。再比如岁星(木星)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十二年,“岁星合月”的大轮回(相对于每年都会发生的小轮回而言)也为十二年,且与《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十二岁而周天。”《五星占》“木星日行廿分、十二日而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而夕入西方”等古籍的记载高度契合。可鉴,作为对地球气象影响最大的天体,比如太阳关乎冷暖、月亮决定潮汐、岁星决定丰欠、镇星(土星)照摄刀兵等,当他们接近或远离地球时,单就引力来说,对地球气候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也是中医、占卜者施治、祈卦时必需考虑天干地支的原因之一。

此外,比如中医的“五运六气”以阴阳相乘得出的数,正合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为医者,不可不知!比如《吕氏春秋》中直接把五行称为“五气”,即一年当中的五个季节,进而统释了古时的一年分十月、一日分十二时;为农者,不可不明!再比如陶寺遗址的观星台十二柱、十星准,演表出的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为人在世,养性护合,不可不察!总之,细究起来,就当下我们的生活来说,除了以上列出的纪年、养生、治病、占卜等外,干支还对我们的出行、生育、种植、饲养等产生了无形却深妙的影响,有意者可察之。

吕氏春秋有八字五行吗

不过旬期,我们即将进入干支纪年的丙寅年。历友问《日书》,忽然想谈干支,混混然,写下了这许多,想说什么呢?

天干地支契天地人事之运,以“时”序“事”者,不可知其名而不能用,不可束缚其中,故造其玄!

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