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八字函授 八字特别函授讲义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文史那些年#

当我们和朋友分别时,会脱口而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当我们面对美景,脑海里常会溜起: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通八字函授

这些千古佳句都是大才子王勃十几二十来岁时写就的。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就是个大忽悠,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天才儿童啊。

王勃九岁写《指瑕》,为其爷爷辈的大学问家颜师古的《汉书注解》勘错;16岁登科,授从七品文官。除了有才,王勃还有一个不凡的家世。

祖父王通,号文中子,是隋朝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此老终年33岁,一定要这样画吗?)

王通八字函授

王通据说14岁就拿到了教资,19岁高中秀才(隋朝最高学历),被皇帝请到帝都讲课。

因为对当朝失望,时间不长,王通便辞官回乡,重操旧业——教书育人。

朝廷后来又四次催诏,封其官位,王通坚不出仕。

前来向王通拜师问学的门生,有四邻八乡的,也有千里迢迢赶来的;有全日制“通学”生,也有业余函授的“兼学”生,最盛时达一千多人,有“河汾门下”之称。

这个英年早逝的一代大儒,教出了一整个贞观之治的班底,被誉为“隋唐第一智者”。

看看他的学生,个个都是王佐之才:

薛收,秦王府智囊团“十八学士”之一,为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窦建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惜,和他老师一样,也是英年早逝。李世民即位后,曾对房玄龄说:“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宰相)处之。”

杜淹,贞观时期的宰相;

温彦博,贞观时期的宰相;

还有一些亦师亦友的门生,房玄龄、魏征、王珪、杜如晦、李靖……随便拉出一个来溜溜,那都是出将入相的大咖、如雷贯耳的历史名人啊。就算孔门七十二贤人,你能说出来的又有几人呢?

王通“民为贵,君为轻”的重要治国思想,显然在他生活的隋朝,没有得到当权者的重视。

但是,在他身后,他的一众弟子们把他的这一思想发扬光大,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伟业。

在教学之暇,王通续写六经。万世师表孔夫子编写《六经》,而上下几千年间续写六经的只有王通王夫子一人而已。

可惜,很多珍贵的人类文明遗产都湮灭在历史的滚滚烟尘里。王通的这些呕心沥血之作,也没能幸免。

流传下来的仅存《文中子说》,是王通故去后,弟子们根据回忆编写的语录体文集。

王通学说在后世被尊为儒宗北学,本人配享孔庙。

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有诗赞道:

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卑。

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

一直以来就有人对房玄龄、杜如晦出自河汾门下持疑,“房谋”“杜断”千古流芳,而他们的老师只是一个终身不仕的乡下教书匠而已。

王老师平生只做了讲学这一件事情,也没有什么好招来口水仗的,能开启一代风气,是不是谁谁的老师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那么,问题来了,王勃十六岁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官员,有没有那些星辉熠熠的师伯师叔们的助力呢?

王勃入仕的时候,他的父亲王福畴还不过是正七品的雍州司功参军。官阶只比十六岁的王勃高那么一丢丢。

王家有那么强大的社会资源,随便向哪位大唐栋梁张一下口伸一下手,何愁不飞黄腾达呢!

纵观王福畴一生的履历,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阯六合二县令、齐州长史,官阶都不高。

也许对于他来说,凭着自己的能力,做着一份赖以养家糊口的工作,这样的日子,平静踏实温暖。

况且自己的父亲很早就离开了他,没有机会承欢膝前,所以他再也不想错过儿女的成长。陪着孩子们长大,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此吧。

他的那些儿子们个顶个地都是人才。

开始,是他的大儿王勔、二儿王剧、三儿王勃,年少有名,被朋友杜易简称为“王家三珠树”,意思是说,王家兄弟亦如东晋时期的谢家孩子谢玄谢道韫一样,都是“芝兰玉树”。

后来,王勃的四弟王助、五弟王劼也长大了,都有文名,“三珠树”也就增为“五珠树”了。

父亲常常手捧着孩子们的文章或诗作,乐呵呵地向朋友们展示。

朋友们常常会笑嘻嘻地打趣他有“誉儿癖”,他也不生气,只是憨厚地叫出小儿子,拿出最新的诗文给朋友看。

朋友们无不感慨: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啊!估计都要羡慕嫉妒打孩子。

王福畴对儿子们也不只有赞美。王勃的《滕王阁序》里说到父亲: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语出《论语·季氏》:

孔夫子某一天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见到了,就想溜着墙根快点走,又怕惊动父亲,不敢太大步。

这一切又如何瞒得过父亲的眼睛呢?估计夫子这时心里也是既好笑又好气,就喊住孔鲤,问他学诗情况,又balabala教导几句,然后才说“去吧”。

我特别喜欢这句“叨陪鲤对”。

儿子对父亲又敬又畏,父亲对儿子也不只是威严,细品一下,还透着一点宠溺。

王通八字函授

你的小心思小伎俩父亲全看在眼里,但是看破不说破,依然要喊过你来,询问一下你最头疼的学习,再讲一番他自认为的大道理。

此时儿子们的学问已经不知道把老爹甩出几条长安道了,但是王家父子之间的尊重、欣赏、爱和沟通,无一不令人动容。

王勃说,“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又说“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这大概是王家的长辈们留下来的最宝贵的家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