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兄弟八字短句,祝兄弟生日短句霸气八字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1074年8月,苏轼杭州通判三年的任期已满,当时苏轼弟弟苏辙,字子由,在齐州(济南)任掌书记。苏轼上书朝廷,请求到京东路,也就是山东济南一带给他一个职位,以便离苏辙近一些。朝廷批准他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作者十一月十六日从海州(杭州)出发,十二月初三到达密州。

三年前苏轼兄弟曾有过一次见面,那是1071年九月,苏轼南下赴杭州任通判时,途中约了苏辙一起去颖州探望老师欧阳修,在老师家居住长达半月之久。苏轼渡船离开颍州前夜,二人在颍州河的船上围炉夜话,谈古论今,追忆年少,把酒吟诗,几乎一夜未眠。那一次分别之后,已经三年未见,万语千言,却不得一见。

关于兄弟八字短句

如今,苏轼离任,父亲苏洵已经去世,长兄如父,苏轼赴密州途中,思念弟弟,行于马上,心里构思了这首《沁园春》,这是苏轼写给弟弟的第一首词。也是苏轼第一次用“词”的形式抒发政治理想。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题解:这首词的小序是“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点明了写作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熙宁七年,苏轼离开杭州赴密州,苏轼原打算绕道去齐州看望苏辙,但没能如愿。去密州的途中,骑在马上酝酿此词以寄苏辙。

关于兄弟八字短句

注释:

1.孤馆:苏轼携带家眷赴任途中,要住在驿馆,因沿途偏僻,时值暮秋,客人很少。灯青:点着灯起床,灯发着青光。

2.野店鸡号:点明启程时间很早。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野,村落。苏轼骑马,家眷坐牛车,每天的速度很慢,所以要早起赶路。

3.旅枕:比喻在旅店的睡眠。苏轼《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蟠龙寺》:“板阁独眠惊旅枕”,与此同一章法。

5.月华收练:月光像白色的绢,渐渐收起来了。

6.耿耿:明亮的样子。

7.摛(chī)锦:如锦缎铺展开来。这里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峦色彩不一。

8.溥溥(tuán):雾大露多的样子。

9.世路:人世的经历。

10.凭征鞍:站在马身边,作者骑着马赴任。

关于兄弟八字短句

11.共客长安:兄弟二人嘉祐间一起赶考,曾客居沐京应试。长安,指京城汴京。

12.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苏轼推崇其文采。《晋书·陆云传》:“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日‘二陆’。”西晋初同至洛阳。此以“二陆”代指自己及弟弟苏辙。

13.“笔头”四句: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仰慕杜甫才华,希望自己和弟弟像杜甫一样,有辅君济世的思想。此处指下笔千言。

14.致君: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

15.“用舍”二句:《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为任用与否在朝廷,被任用就出仕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归隐。流露出对变法派的不满情绪。

16.袖手:不过问。

17.优游卒岁:《祁奚请免叔向》记载:“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这里用“优游卒岁”表达自己希望悠闲度过一生。

18.且斗尊前:唐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斗,喜乐戏耍之词。尊,酒杯。

关于兄弟八字短句

赏析: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旅途中枕上的残梦,被村子里的鸡鸣惊醒,驿馆里只有自己一家人在青灯下准备启程。

这三句交代了作者在途中动身时的三个场景。三句话,三个场景,构成了三个互为对偶的鼎足对,显示出作者超高的才华。用“孤、野、旅”引领“灯青、鸡号、梦残”,反复晕染感伤的情绪。

唐代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深秋霜露本来就会营造出感伤的意境,加上仕途奔波,携妻带子,心情郁郁寡欢。作者小序中的“早行”二字就出自这里。

关于兄弟八字短句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随着天色渐渐放亮,残月逐渐收敛如丝的清辉,晨霜铺地,在月光下闪烁着明亮的光芒;远山的云霞如锦绣一般铺展开来;近处的树叶上、草丛中滚动着晶莹剔透的露珠。

作者用一个“渐”字引领两个对仗句,将“月华”、“晨霜”、“云山”、“朝露”一一铺绘在读者面前,构成一幅早行图。词工句丽,动静结合,通过时间渐渐推移和空间上远、近、高、低景物的描写,突出旅行的辛苦。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世路无穷尽,但人生是有限的,像我这样四处奔波劳累,终究是苦多乐少啊!

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关于兄弟八字短句

苏轼在《醉蓬莱》中写到:”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苏轼21岁离开故乡眉州到现在39岁要离开杭州赴密州,花在路上的时间有三四年,走过的路程三万多公里,回想自己大半生奔波劳碌,他更能体会世上的路没有穷尽,但是人的生命有长度。这是苏轼即将迈进四十岁门槛发出的人生感叹,并以此和弟弟共勉。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作者感叹之余,流露出无限惆怅。略微沉吟之后,倚靠着马鞍,一时无语,往事如风,浮掠而过。这三句是对上片的小结,同时引出下片。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遥想当年,我们兄弟二人一起进京赶考,那是我们似乎只是京城之客,就像陆氏二兄弟初到洛阳一样,少年俊才,风华正茂。言外之意,如今已是中年,还依然在仕途奔波劳苦。

关于兄弟八字短句

“长安”,代指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二陆”指西晋陆机、陆云兄弟。《晋书》记载二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二陆初入洛阳时,陆机年二十岁,陆云年十六岁,正是少年英才,文章深受士大夫推崇。苏洵带着苏轼兄弟初到汴京时,苏轼二十一岁,苏辙十八岁,以才华名动京城。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当年应试,下笔千言,文采飞扬,胸中万卷诗书,化作踌躇满志;辅佐君王,成就大业,此事一点都不难。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云:“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苏轼化用此句,回忆曾经经世治国的理想抱负,还有自信满满的少年梦想,说明想和弟弟一起一展宏图的往事。当年主考官欧阳修惊叹苏轼“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仁宗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关于兄弟八字短句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入仕为官成就人生大业,造福一方;或者出仕归隐,都取决于时运。所谓旁观者清,得闲才能观自在。这其实不是苏轼的消极避世,而是他看清真相之后的达观清醒。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结尾一句是作者对子由的希望,保持身心健康,斗酒作诗,但求悠闲快意度过一生。

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由不得自己,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所以心态就特别重要。苏轼一方面希望通过“致君尧舜”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对变法派有太多不满,而又无法掣肘,只能寄希望于“闲处看”。这也是苏轼对王安石变法不满,不得已离开京城赴任杭州通叛的主要原因。

关于兄弟八字短句

词牌简介:

《沁园春》是一个长调,词牌名称来源于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故事。苏轼的这首《沁园春》创作于1074年,属于正体。其实早在苏轼之前,张先也曾填写过《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般涉调),当时张先和苏轼都在杭州做官,二人亦师亦友,受张先影响,苏轼将此词发扬光大。

《沁园春》属于比较难驾驭的词调,四字句式偏多。苏轼笔意纵横,挥洒自如,三句一个鼎足对,实属罕见。南宋之后,《沁园春》才开始流行。但是,两宋许多名家,如欧阳修、柳永、晏殊、李清照、姜夔等没有涉略过这个词牌。

著名词论家夏承焘先生对《沁园春》词牌有过精辟的论述:“此调格局开张,掌握得好,却可造成排山倒海之势,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