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测缘分一例,八字测你和他的缘分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原创稿

编者按:黑夜与寒冬,无法阻挡春天的到来。2020年3月,被病毒肆虐过的江城武汉,终于平添了几分春的生机。寒意在暖阳中被驱散,病者在暖流中得以痊愈。

应对疫情,荆楚儿女未曾后退,中华儿女正在砥砺前行。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公交司机、餐饮从业者……来自各个行业的党员挺身而出,用热切而坚定的话语和行动,在这个“疫情寒冬”凝聚成一股“暖力量”,让这片土地,渐渐有了温度。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从媒体报道中收集了这些党员的故事,从中感受负重前行的责任与担当,守望相助的爱与热情,以及战胜疫情的信心与正能量。

医生化身播音员 温暖心语回荡方舱医院

2月13日晌午,武汉市黄陂体育馆方舱医院的扩音喇叭里传出一段甜美的女声。嘈杂的空间顿时安静了下来,80多名患者静下心来,侧耳倾听。

这个声音来自浙江省第三批紧急医疗救援队队员蒋思懿。2月9日深夜,跟随浙江省医疗队310名队员抵达方舱医院后,蒋思懿很快发现,许多患者因不了解这种新式医院的情况,很容易陷入焦虑。

既要治病,也要医心。在首日忙碌的工作后,她连夜写了一篇播报稿,介绍浙江医疗团队,建立起患者对团队的信任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2019年5月,我来到武汉开会。作为一个资深吃货,除了开会学习,最吸引我的就是武汉各个美食街。那时候,万松园还是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坐在路边小板凳上吃美食的吃货们,他们吃的,有看上去超级诱人的田螺,有又薄又脆的矮子锅盔。我们浙江的衢州烧饼也是非常出名的,等这次疫情过去,欢迎大家到浙江去品尝。”不冰冷,有温度。蒋思懿用声音将患者们的思绪拉回到烟火气十足的往日生活。

在广播播报中,蒋思懿把自己称作“少女懿”,她在自己的防护服上也这样写下自己的名字。她说,得知武汉疫情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救援队。“我是党员,是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这是责任,也是使命。我们不是武汉人,我们也不是湖北人,但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的所有人。希望在我们努力下,疫情会很快过去,生活能尽快回归到正轨。”

纸短情长 一封家书激励一线“战士”

“一定保护好自己,平安回家……”2月18日,一封写给战“疫”一线妻子的信,送到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医生王维慈的手上,看到信的刹那,她热泪盈眶。

这是王维慈奋战在一线的第25天,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今天是孩子的生日,无法相聚,没有礼物,仅以此信赠予抗击疫情前线的你。”丈夫的信字字恳切,牵动着王维慈心绪的同时,也给了她继续战斗的力量。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是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作为血管外科医生,王维慈从除夕夜便开始组织科室医生,投身于防护和治疗培训。

“大年初七,我们开始救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随后便开始连轴转。我们是党员突击队,必须挺在最前线,大家快一个月没有回家了!”王维慈说道。

2月19日下午,协和医院西院区新一批31名重症患者病愈出院。“恭喜你们可以出院了,回家记得好好休息!”看着自己照料的病患顺利出院,王维慈不忘再叮嘱几句。“病人的康复就是对我们付出的最大肯定,这一刻觉得连日来的辛劳都值了。”

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人疲倦,在信里,丈夫这样鼓励王维慈:“当你因为工作疲惫、委屈的时候,我心疼。但我会克制着自己的私心,告诉你要坚持下去。”

想到今天是孩子的生日,王维慈下夜班后,朝窗外家的方向看了一眼。在城市的那一头,儿子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上了对妈妈的思念。画里,有王维慈和丈夫,还有可爱的孩子们。女儿用稚嫩的字体写道:“妈妈最棒,我们会乖乖地等你归来。”

“我明天再来看你,要看到你笑啊!”

“不吃饭就没营养了,怎么回去遛你的小狗狗!”“我明天再来看你,要看到你笑啊!”近日,一段视频火爆网络,视频里火神山医院综合科主任毛青穿着防护服,正用重庆话“吼”一位老婆婆吃饭。

老婆婆已经89岁了,生活难以自理。视频拍摄者是老婆婆的外孙女吴尚哲,她自己也被确诊新冠肺炎,协助医护人员照顾外婆。毛青在查房时听说老人不吃饭,便鼓励开导她,可老人什么也听不进去,毛青便“严厉”起来。

吴尚哲表示,毛青看似“严厉”的话语中蕴含着家人般的关爱。看着毛青一边“吼”着外婆一边为外婆掖住被角,小吴很感动。她拍摄的视频也引来网友强烈共鸣:“最温情的狠话。”“虽然不是我的外婆,但听着医生的话眼眶不禁湿润起来。”“遛小狗狗,有爱!”……

把患者当亲人,用大爱强信心。毛青用一句句亲切的话语、一次次精心的诊疗、一个个暖心的行动,温暖着每一名患者、激励着每一个病人。

八字测缘分一例

毛青在火神山医院研究患者病历。图片来源:新华社

毛青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所长,在战“疫”一线承担着指导防控感染的工作。每天早上7点半、晚上9点半,毛青都会乘坐班车往返于医疗队驻地和火神山医院。这个班车就成了他培训队员的课堂,叮嘱队员注意日常工作容易出现的疏漏,解答防控疫情存在的疑惑。

从抗击非典疫情到防控禽流感疫情,再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管在哪个战场上,只要看到毛青的身影,战友们就仿佛吃了定心丸。毛青与高危污染物、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经常笑称自己是能跑全场的“老运动员”,不上跑道心不甘。

然而,早在出征武汉之前,他的身体就报了警,但他没等拿到髋关节核磁共振的结果,就上了前线。这些天,平素走路带风的毛青步子慢下来了,一贯麻利地穿脱防护服,每次也要慢个十几分钟。即便如此,他冲锋的脚步仍未停歇。他说:“党员、军人、医生,任何一个身份都决定了我必须毫不迟疑地往前冲!”

90后男护士用短视频鼓舞患者

“来!大家一起比赛吹矿泉水瓶!看谁用的时间最短哦!”2月25日上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综合一病区,一位男护士正带领大家练习肺部功能。

吴豪杰是重庆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中唯一的一名男护士,出生于1994年,目前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工作。

去往武汉前,吴豪杰在向医院递交的请战书里这样写道:我是一名急诊部护士,也是一名党员,愿意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有信心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吴豪杰擅长制作短视频等互联网产品,《69岁重症大爷出院,用视频鼓励病友》是他发布在某视频平台上的短视频。“我大概2月1号开始发烧,站都站不稳。6号来金银潭医院,就像进了‘保险箱’……我一直给病友们说,听医生就好得快,大家心态一定要稳。”69岁的郭大爷是重症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郭大爷出院了。临出院时,郭大爷和医护人员录下了这段点击量颇高的视频,鼓励了许多和郭大爷一样的患者,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

工作之余,吴豪杰还会拍摄一些Vlog记录一线生活,比如队员们是如何消毒,乘电梯怎么自我保护等等。偶尔,他还会在Vlog里夸奖驻地厨师为他们做的剁椒鱼头有多美味,透过屏幕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不少网友看到他们在前线的生活,纷纷在留言中评论:“看着看着就哭了!”“请一定要平安归来!”

在Vlog中,大家看到的吴豪杰开朗乐观。然而,他只是把最阳光的一面展现给了别人,自己则像其他医护人员一样默默承受着在一线的艰难和不易。

2月3日,他第一个上夜班。吴豪杰真切地感受到“寸步难行”的感觉:戴上面屏后容易起水雾,视线模糊得分不清方向;N95口罩勒得面部生疼;厚厚的防护服,让人觉得缺氧。

由于不停地在病房里跑来跑去观察危重患者,吴豪杰连鞋套都破了。作为为数不多的男护士,没有大小合适的防护用具,容易被污染,他只好用胶圈勒住手腕,时间长了,整个腕关节被勒得红肿。

当他上完夜班出来,同事拉着他的手差点哭了,“你怎么弄成这样啊?”

吴豪杰故作轻松地说:“护目镜和手套勒得太紧了,压痕而已。”

8位党员“临时妈妈”带娃14天

2月27日下午2点,和江苏省昆山市中医院8位“临时妈妈”朝夕相处了14天后,5岁的熙熙(化名)终于和自己的妈妈团聚了。

春节期间,熙熙和家人从湖北老家回到昆山后,妈妈、奶奶相继出现发热症状,被确诊患有新冠肺炎并送往苏州市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由于爸爸和爷爷还在湖北老家居家隔离,5岁的熙熙在昆山无人照顾。院领导和护理部立即决定,从全院党员队伍中挑选出家中有相似年龄段儿童的8名护士长,由她们组成“临时妈妈团”,对熙熙进行陪护照料。

“临时妈妈”们为熙熙带来了玩具、零食等,还给他讲故事、教他画画,小家伙过得很开心。“熙熙今天早餐吃了1个茶叶蛋、1个芝麻饼和一些米粥和牛奶。”“熙熙说,妈妈、奶奶加油!”……熙熙的爸爸妈妈每天都能详细了解孩子的情况,这令他们十分踏实放心。

27日分别之时,熙熙给“临时妈妈”们送上一束鲜花。经过这些天的朝夕相处,“临时妈妈团”早已把熙熙当成自己的孩子。突然要分别,8位“临时妈妈”心情有些复杂:“又想说再见,又不想说再见。希望他健康快乐成长,以后他也许能想起来,有我们这样一群特殊的妈妈。”

“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2月17日,在住院近20天后,新冠肺炎患者、64岁的赵玉魁(化名)痊愈出院。走出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简称一附院)象湖院区,赵玉魁用力呼吸着新鲜空气,说道:“许主任是我的救命恩人,以后就是我们家的亲人。”

赵玉魁口中的“许主任”名叫许飞,今年47岁,是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17年前,面对非典疫情,当时在北京协和医院攻读博士的许飞主动请缨,参与一线救治,获北京协和医院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作为一附院首批进驻医院隔离病房救治团队的负责人,许飞自1月23日进入隔离病房以来已连续奋战了数十天,经他及他的团队努力救治,包括赵玉魁在内的60多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痊愈出院。

一附院象湖院区是此次新冠肺炎省级定点救治医院。面对新冠肺炎,许多病人会格外紧张。“我经历过非典,心里有数,请相信我们……”“我们的医生经验丰富,实力很强,处置过多种突发疫情,你们放心……”遇到这种情况,许飞总会用各种办法,努力把信心传递给患者,让患者情绪平复,认真配合治疗。许飞说,在隔离病房,他们尤其需要亲人的陪伴,“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护目镜上氤氲着水汽,鼻子无法顺畅呼吸,耳根被压得生疼。许飞说,只要踏进隔离病房,这些不适应均不复存在,每名医护人员眼里只有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守护百姓健康是医生的职责和使命。疫情面前,作为医生,作为党员,我不仅不能退缩,还要想方设法让每个病人获得最好的救治。”

目前,一附院象湖院区收治的病人中,痊愈出院者已过半,无一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的病情都在稳定好转。看着一个个曾经的重症患者健康地走出大楼,许飞特别欣慰:“那一刻,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句“谢谢你!辛苦了!”让日夜值守的田书记哭了

因为居民的一句“谢谢,辛苦了!”一直忙前忙后的武汉市江汉区民意街多闻社区党总支书记田霖忍不住流泪了。

多闻社区位于武汉汉口老城区中心地带。疫情之下,该社区实行了全封闭管理。随着管控持续升级,2月20日,政府出台了大小商超一律不准针对个人零售的要求。这意味着全社区4700人的日常所需,要完全通过社区的23名工作人员代购和团购的方式保障。

团购种类虽多,但套餐都是固定的,居民还会有各自不同的需求,社区主任田霖想了个办法——在社区办公室开一个小超市,批发一些常用商品,再以原价卖给有需求的居民。

很快,卷纸、馒头、花卷、米和油等物资就已经卖完。田霖立刻安排工作人员去超市继续采购。与此同时,闻讯而来购物的居民越来越多,队伍越排越长。因买不到物资,有些居民埋怨起了田霖,而田霖的回答总是“好的,好的”。

幸好也有些居民能够理解田霖的难处:“作为社区的干部,他是我们社区的主心骨。从年前到现在,都在为我们社区的居民在工作,真的不容易,谢谢你!辛苦了!”

这句暖心的“谢谢你!辛苦了!”,让一直疲劳工作的田霖忍不住哭了出来。

这段时间,田霖格外忙碌。除了为社区居民购置生活物资,他的另一项任务是带领网格员进行线上和入户排查,统计居民的健康状况、发热后是否就诊、在哪里就诊以及医院检测报告等信息,并按时上报。

为应对突发情况,他带着社区干部24小时轮班值守,随时接听电话。田霖每天要接上百通居民打来的求助电话。有的需要代买口罩,有的着急打听疫情,还有一些因为焦虑恐慌打来的。

社区里有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与儿子相依为命,儿子被确诊患有新冠肺炎,田霖便成了老婆婆的倾诉对象,电话常常一打就是半个多小时。

一天下午,社区办公室门口又有人吵闹起来。社区一位居民急着要带母亲去医院看病,为能顺利地从社区离开到达医院,他找到了田霖。

了解情况后,田霖赶紧给母子二人开了出入证明,但如何去医院却成了问题:多闻社区的两台爱心出租车都在外替重症患者买药,街道上的车也都在外为居民采购物资。情急之下,田霖冲上了社区的小消防车,载着老人去医院看病。

“不管群众提什么要求,只要我们能做的,就尽力去做,让社区居民感到安心,让患者和家属感到温暖。”田霖说。

送菜送药 医护人员家属生活有保障

“张爹爹,您最近还好吧?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谢谢您给我送来救命药!”“您的家人冒着生命危险在一线救死扶伤,我们做的这些微不足道!”2月24日,武汉市妇联下沉社区党员刘世斌来到居民张大忠家中,特意送来口罩和一些常备药品。

他们的特殊缘分要从2月20日说起,当天,青山区白玉山街同心社区接到居民张小丽的电话:“我爸爸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都要注射胰岛素,今天胰岛素只剩最后一支,如果停止注射,会有生命危险!”武汉市妇联下沉社区干部周蔼鸿说:“我们之前了解到,张小丽的两个小姑子都是武钢第二医院(武汉钢铁公司第二职工医院)的护士,她们已经在一线奋战一个多月没回家了。白衣战士的家人,我们一定要照顾好!”

周蔼鸿马上出发,到社区附近药店寻找,可是都没找到指定品牌的胰岛素。刘世斌主动请缨:“我开车去找!”他驾驶私家车辗转青山、武昌、洪山等区的十几家药店,最后在一家大药房找到。彼时,行程表显示已行驶160公里。当他把救命药送到张爹爹手上时,张爹爹非常感动。

开始,社区工作者和下沉干部主要负责给辖区困难群众送菜上门。而现在,医务工作者家庭已成为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我们社区就在武汉市第四医院旁边,小区里住了不少医务工作者。我们走访后发现,28户人家有医务工作者,我们把他们全部列入重点服务的名单。”硚口区韩家墩街万人社区党委书记辛正文说。“医务工作者战斗在最前线,用自己的生命保护我们,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关心他们的家人。我对口帮助的罗爹爹,女儿、女婿双双上了前线,每隔两三天,我就会给他送菜上门。”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的下沉干部唐德文说。

“雨衣妹妹”:热饭传递温情,小“雨衣”凝聚大爱

不愿公开姓名的“川妹子”刘女士今年24岁,是一名餐饮从业者。2月初,她了解到武汉许多医护人员吃不上热饭,便决定带队赶去武汉,为医护人员做饭。经过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后,她作为志愿者获准进入武汉。

2月3日,她带着厨师及食材,驾车14小时从成都来到武汉。第二天立刻开工做饭,并驾驶自己的车,免费为医护人员送餐,每天要为医院送去400至600份盒饭。

由于开始没有防护服,她就穿着雨衣,奔走在各家医院,医护人员因此亲切地称她为“雨衣妹妹”。

八字测缘分一例

2月26日,“雨衣妹妹”准备开车出发送餐。图片来源:新华社

有一次,她给医护人员做了两种口味的饭菜,问他们喜欢哪一种。医护人员回答:“不挑,都很好吃,可能过几天就不一定吃得到了。”这句话深深击中了“雨衣妹妹”,她和同事在回去的路上哭了一路。离家二十多天,“雨衣妹妹”也想家,前几天和父亲说到自己回家就是英雄了,父亲说:“我们不要英雄,我们就要女儿。”

如今,“雨衣妹妹”除了免费为各家有需求的医院送餐外,还为医院筹措、代送一些民间捐来的物资。她说自己是一名党员,要尽可能为医护人员服务,直到疫情结束为止。

当下,全国各地的人们甚至不少明星也送来了肉、蔬菜、防护服等物资,希望通过她送到一线医护人员的手中。这个年轻的川妹子成为了一个爱心中转站,而小小“雨衣”们也正在汇聚为一把“大伞”。“雨衣妹妹”说,疫情结束后,她要到东湖边好好走一走,脱下口罩,呼吸新鲜的空气,看着武汉春暖花开。

相信她的愿望很快就会实现。

快递小哥汪勇:英雄的贴心守护者

2月28日,快递员汪勇站在了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八字测缘分一例

快递小哥汪勇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图片来源:新华网

“火线”入党的汪勇是武汉一名普通的快递小哥。疫情暴发后,他牵头建起了医护服务群,从日常的出行、用餐,到修眼镜、买拖鞋,只要医护人员有需要,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搞定。汪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将温暖聚拢,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白衣英雄。

2月24日上午10点,忙活了半天的汪勇刚要吃口早餐,就接到了一位护士的电话。

原来她赶着去方舱医院送药时,不小心刮蹭了一辆电动车,可特殊时期又找不到修车的地方。汪勇马上赶到,让护士去送药,他来处理修车的事情。

汪勇说,像这样为医务人员解决生活难题,让他们能安心工作,就是他目前的全部工作。汪勇本来是一名快递小哥,大年三十晚10点,他突然刷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一名护士的朋友圈,对方写道:“求助,我们这里限行了,没有公交车和地铁,回不了家,走回去要四个小时。”需求是6点钟发布的,一直没人接单。

“去还是不去”汪勇花了一个小时做心理斗争,最后决定瞒着家人偷偷去。当时,汪勇没有任何防护用具,就先去超市买了两只N95的口罩,6点准时到达金银潭医院。护士看到他愣了一下:“我没想到有人会接这个单。”接着,她上车后,开始默默抽泣,一直哭到下车。

第二天,汪勇住进了公司的快递仓库,开始义务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

第一天他开足马力,接送了30多位医护人员回家。“说实话,我心里很害怕,万一感染了怎么办。我开始打退堂鼓劝自己要不算了吧。”但当汪勇看到晚上有护士求助,目的地距离医院有几十公里那么远,没有一个人接,他又突然改变了主意。”

为能更高效地接送,汪勇开始在各个微信群里招募志愿者,他们的队伍渐渐扩大到二三十人。队员们日夜兼程跑坏了三台车,但大家都觉得,哪怕能为白衣战士多争取10分钟的睡眠都是值得的。用汪勇的话说:“我送的都是救命的人。一天接送一个医务人员可以为他们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医务人员能救多少人!怎么算我都是赚的。”

随着越来越多救援队的到来,细心的汪勇发现,医务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像换班吃饭、理发等细致的需求,一时仍难以满足,而这正是志愿者发挥作用的地方。2月3日,上海医疗队想要简单地给几位队员过个集体生日,汪勇听说后,立刻开启了全城搜索模式。

现在,在汪勇建立的医护服务群中,只要有需要在群里通过接龙喊上一声,立刻就会有人出来解决。汪勇说,自己能量有限,是无数志愿者爱心的汇聚才让他显得“一呼百应”。

“能为抗击疫情作贡献,我很自豪。”

“我们是公交驾驶员,他们是一线的医生。虽然岗位不同,但在疫情面前,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在武汉市火神山医院,刚接送完一批医护人员的公交司机李旺富师傅又要开始发车,接送下一批医疗队伍。

李旺富今年38岁,是武汉24路公交车2201号车驾驶员。1月23日上午,为防止疫情蔓延,武汉市内公共交通停止运营,公交四公司立刻成立党员突击队。还在老家休假的李旺富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返岗,成为公交党员突击队队员。从此,李旺富一直奋战在一线,接送医护人员。

八字测缘分一例

武汉市公交车司机李旺富 图片来源:湖北省交通运输厅

2月2日上午,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前一天晚上,李旺富得知公交公司要安排突击队队员去火神山医院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又立刻报了名。

“能为抗击疫情作贡献,我很自豪。”为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健康,每次从阳新路公交场站出车前,李旺富都要对车辆进行认真检查,还会对车厢地面和座位进行消毒。

在接送医护人员的过程中,不管时间多晚,只要李旺富还没收到医护人员下班的消息,就一直在车上等待,不去打扰他们工作。冬天的武汉凌晨气温很低,李旺富就在车下运动,暖暖身体。

当李旺富将医护人员送到目的地后,他们总会说:“司机师傅,辛苦啦!”对于前来支援武汉的医疗团队,李旺富满怀感激:“你们在武汉最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应该感谢你们才是,你们辛苦啦!”

从1月27日到2月13日,李旺富驾驶公交保障车99次,行驶2000多公里。

风雨无阻,“摆渡”生命

2月22日上午,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进门右手第一间小办公室里,志愿者徐金陆正在等待电话响起。

在永清街道,转运志愿者们分成两个班次,随时保持有人在岗。这一天早8:30至晚8:30的12个小时由徐金陆负责,下个班则轮换到了晚上。一天24小时,只要电话一响,就意味着社区内有新的病人发热,需要开车运送。

用于运送病人的是一辆面包车,里面没有座椅,没有拉手,也没有车窗玻璃。在平时,这种面包车是快递业的专用工具,后车厢严禁坐人。但现在,对于永清街道的发热人员来说,这是最方便的方式——打个电话,面包车就会出现。驾驶着面包车,徐金陆已将超过30名不同情况的社区患者送到了各个医院或集中隔离点。

八字测缘分一例

天津体育学院科研党总支书记徐金陆 图片来源:天津体育学院

1月13日,天津体育学院科研党总支书记徐金陆从天津回老家武汉休假,看了媒体报道,方知武汉疫情日益严重。连日来,全国各地医疗队赶往武汉支援救急,徐金陆感动之余也在思考,自己能为家乡做点什么?

2月3日晚上,徐金陆在浏览疫情相关信息时,看到武汉市江岸区正在紧急招募从事发热病人运送工作志愿驾驶员。他毫不犹豫地拨通了招募电话,报名加入志愿者。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应该冲在最前面,人民有难,我应该尽我所能,做人民依靠,为民服务,为国解忧!”。2月4日,徐金陆开始正式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之中,熟悉车辆、消毒流程,学习穿防护服。

由于病人发病的不定时性,晚上送病人去医院是很正常的事。2月5日晚上10点半,接到区里有发热病人的通知,徐金陆和陪护人员立刻驾车赶到小区,接上病人送往医院。

那几天,武汉下中雨,带上防护眼镜就起雾,根本看不清道路。为确保病人安全,他冒着风险摘下眼镜驾驶,最终安全地把病人送到医院。在做好交接手续后,已是6日凌晨3点半,回到家消毒完已是5点,睡了两个多小时,徐金陆就又参加到第二天接送发热病人的任务中。

“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早送每一个发热病人到指定医院,让病人能够早点接受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的可能性。”徐金陆说。

2003年非典,徐金陆曾冲在一线照顾学校学生。三年前,他主动报名参加援藏工作,成为全国第八批援藏干部。援藏期间,徐金陆被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下半年,徐金陆刚从昌都圆满完成援藏任务回校工作,面对疫情,他再次勇敢地站出来,架起了生命的“转运线”。

徒步九十公里 只为赶回村里服务百姓

“你的菜到了,土豆3斤、洋葱3斤、鸡蛋6斤……”

2月19日下午3点,潘世国正在给村民王海军清点代购的生活用品。对账结束后,潘世国交代他,如果再有需要就给他打电话,他下次集中去镇上买。说完,潘世国又赶去下一户村民家里送物资。

疫情防控期间,帮村民“跑腿”送生活用品成为潘世国的工作常态。

现年57岁的潘世国是湖北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关镇淘沟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1月26日,潘世国正在十堰市顾家岗社区的儿子家里过春节,突然收到工作群里发布的紧急通知:“请同志们明天尽快返回驻点扶贫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潘世国没有丝毫犹豫,收拾行装马上出发。

“这里离白桑关镇驻点扶贫村有90多公里,外面还下着雪,没有车辆根本不可能去上班。”妻子和儿子都劝说他。“那就走回去!”潘世国坚定地说道。妻子不放心他一个人走,要求和他同行。

1月27日,潘世国和妻子早早出发,走了80多公里路,在第二天凌晨1点终于赶到了位于集镇上的家里,此时距离驻村帮扶点还有10多公里。

第二天,经过简单休整,上午11点,潘世国踏上了回村的路,沿途经过了6道登记和测温点。下午1点钟,他终于赶到了淘沟河村,90多公里,他走了22个小时。

如今,在淘沟河村,老潘一直奔波忙碌着。除了代购生活用品,他还要摸排村民的健康状况,负责值班,巡回宣传,上门劝导。“现在大家都在一线辛苦奋战,我是党员,关键时候不能撂挑子!”潘世国说。

世界冠军当起“采购员”

“桃香妈,您定的东西到啦,来清点一下。”2月17日,拖着采购了一上午、满满一车的物品,许晴开始给村民进行派发。

许晴是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才河村疫情期间的“采购员”,更是村民眼中的明星——她曾两次获女子摔跤世界冠军,多次获全国冠军等荣誉,现为湖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的一名公务员。

1月27日,许晴回到潜江过年。受疫情影响,她在经过14天隔离观察无恙后,主动提出参与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我看到村干部每天用大喇叭宣传、发传单、检查路障、路口执勤、采购物资、维护秩序、登记人员、协调邻里……他们太忙了!”许晴说,作为党员,自己坐不住了。

她申请加入疫情防控工作,负责一组和十组村民的油、米、盐、菜、鱼、肉以及其他物资的采购任务。她每天负责收集50多户村民的购买清单,拟定购买顺序和计划,然后进行分装和派送。虽然非常忙碌,但许晴干劲十足。

许晴的积极行动也获得了村民的赞赏。“冠军带头进行志愿服务,始终冲在一线,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该村党支部书记黄涛说。

(段晨茜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新华日报、湖北日报、江西日报、重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