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德和,八字德秀贵人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最近为读书圈热追的《冬青老人口述》,有一段谈“兰亭论辨”:“《兰亭》论争以后,出了一本书《兰亭论辨》,大多数都是赞同郭沫若的文章,……反对郭说的登了三篇,实际上就是一篇,因为头一篇章士钊的文章并不是当时写的,而是在《柳文指要》中从柳宗元的文章讲到‘永’字时发挥出的一个议论;第三篇商承祚的文章,也是后来写的。只有第二篇高二适的文章,乃论辩当时所发表。正反双方对比悬殊,……”

八字德和

《兰亭论辨》

口述比书面作文更容易产生歧义,读冬青老人的表述,不明就里的读者很容易认为当时的高二适是孤军奋战。

实情并非如此。

其一,卞老记忆有误。商承祚的论文的确是当时写就,并刊于《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66年第1期。

其二,除却张瑞田提到的“兰亭论辨”中的隐身人张效彬(写信给高二适鼓劲加油,并提供论据),至少还有两篇当时在大陆公开发表的、不赞同郭沫若观点的论文。

因《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为世人所熟知的龙潜,也参与了兰亭论辨,他的论文《揭开〈兰亭序帖〉迷信的外衣》,开篇就说:“从郭沫若同志的文章《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发表以后,报刊上又相继发表了高二适、严北溟、唐风等先生的文章,对《兰亭序》的真伪问题进行了商讨。……高、严、唐三位先生是不同意郭沫若同志的看法的。”

严北溟的论文刊于《学术月刊》1965年第8期,后来收入华人德和白谦慎主编的《兰亭论集》,已为学界所熟知。

八字德和

《兰亭论集》

唐风的论文,刊于1965年8月19日的《文汇报》,不知何故,并未收入《兰亭论集》。

唐风是金性尧的笔名,此文在金身后被收入《金性尧集外文编》,从《兰亭序》是否依托问题、《兰亭序》的内容问题、智永依托的目的问题、王羲之的书法问题四个方面批驳了郭沫若的观点。

冬青老人感觉“正反双方对比悬殊”,原因之一就在于1973年编辑成书的《兰亭论辨》,添加了好几篇并非论辨期间撰写发表的论文,以强化郭阵营的声势,如郭沫若的《新疆新出土的晋人写本〈兰亭〉残卷》,作于1972年;王一羽的《东晋字体没有脱离隶书笔意》和李长路的《〈兰亭〉辩妄举例小补》,作于1973年。

编者还有意弱化了反对的声音,出版说明直言:“上编收有郭沫若同志以及与之观点一致的文章,下编收有与郭沫若等同志观点相对立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了修饰词“具有代表性的”,就可以冠冕堂皇地屏蔽严、金的论文了。

毋庸讳言,高二适的文章影响固然大,论辨却不够得力。王玉池甚至说:“在其文章中存在着许多常识性错误,有些已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黄君实也说高“对书法识见甚浅”,严、金文章“颇有见地”。

郭阵营也没有《兰亭论辨》一书呈现的那样强势。有两篇论文的于硕,后来大家都知道就是郭的夫人于立群;还有赵万里、徐森玉、启功的论文,基本都是派下去的任务。拨开历史的层层雾霭,郭的铁杆战友其实寥寥无几。

《兰亭论辨》一书是后人了解这场论争的主要凭借。今天,我们重读它,不难感受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权利的毛细血管不止会自觉地屏蔽一些东西,也会有意识地放大或者强化一些东西。

《冬青老人口述》勾起了我对兰亭论辨的兴趣,有兴趣就有收获,近日网间淘书,一个不起眼的油印本吸引了我。

这是兰亭论辨期间麦华三撰写的一篇论文,《神龙兰亭的真假问题》,初稿撰于1965年11月4日,定稿于1967年8月28日。

八字德和

《神龙兰亭的真假问题》

麦氏此文虽力证神龙本《兰亭序》为赝物,却并不否定定武本《兰亭序》,所以也算是反对郭阵营的论文。

麦氏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写论文呢?原因在于郭沫若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书后”部分,有个观点:“说到《神龙本兰亭墨迹》,……照我看来,这个墨迹本很可能就是真迹。它不是临摹本或者‘响拓本’。”郭氏还以此作依据,进一步证伪《兰亭序》。

麦氏的结论是:“这帖就是薛绍彭刻本的临本的勾摹本,是明代丰道生制造的。从书史来讲,是明代的复制品。”

与麦氏论点大致相同的还有唐兰,他早在1963年就写过《“神龙兰亭”辨伪》,不过直到二十年后(1983年)才发表。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麦华三这篇论文是一篇颇具技巧的辩驳。表面看来,他承袭了郭的思维,也是“破”,破除权威,破除迷信。所不同的是,他的“破”,是为了“立”。正所谓:“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

当年隔岸观火的徐复观,也曾写过文章,强调“求真是构成学术尊严的重要条件”,认为“研究者逃避求真之路,则我国三百年来的学术落后,真不知伊于胡底了”。岁月奄忽,五十多年过去了,回首兰亭论辨,徐氏的话,依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