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算命莫亚 八字算命书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八字算命莫亚

罗汉村航拍图

罗汉村,位于广东省四会市下茆镇西北部,距离镇中心约2.5千米,东临桂田洞,南接何田村,西靠背后岗,北望莫田。与紧靠在一起的何田村本是同宗族群,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拆分为两个生产队。与罗汉村同宗族的,还有吴村当中的青禾崀和何田村西南角的龙耳村全村。罗汉村处在丘陵地带,Y329村道走过村边,向西北走向连接丰坑片各村,向南延伸700米与Y328乡道T字型连接。中心路大致将两条村分隔开来。

罗汉村由来

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历史原因令族谱失传,村庄建成具体来历已不可考证。一说当时从江谷镇下梁村有四兄弟,其中一个迁移至此地建立;一说当时从四会市大沙镇梁卞村某户分支而来。大约五十年后,从邻近上肖村有一莫姓户也迁移至此。从前村中有名人叫罗汉先生,文化和武术影响力涵盖的本片几条村,也涵盖了丰坑片区,于是取名罗汉村。直至新中国建国前后,罗汉村代表了本片区十多条村,包括国内回信和香港、马来西亚等侨胞海外回信,回邮地址一律写罗汉寨。虽然公社化后加强了行政管理,弱化了罗汉寨的代表力,但时至今日,很多异地中年人仍然将其它村和罗汉村混淆。

解放后至1960年代,包括罗汉、何田、吴村和龙耳(即现在罗汉片大部)的群众,集中力量办大事,一齐劳动吃饭,史称“吃大镬饭”,吃饭地点在当年的罗汉太公厅,文革时拆除,后被一村民占用该地块建造了一间牛舍使用,2018年“三清三拆”时拆除。

隶属关系

村落形成时,属四会县;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属四会县上路下茆铺;1941年,属四会县二区下茆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四会县第四区下茆乡;1952年5月,属广四县第九区石罗乡;1954年7月,属四会县第五区(江谷)石罗乡;1958年10月,属广四县江谷公社(第五)下茆乡 ;1961年4月,属四会县下茆公社石罗大队;1983年8月,属四会县下茆区石罗乡;1987年3月,属四会县下卯镇石罗行政村;1988年10月,属四会县下茆镇石罗管理区;1993年11月,属四会市下茆镇石罗管理区;1999年1月至今,属四会市下茆镇石罗行政村。2003年,下茆镇、龙湾镇合并为下茆镇至今属石罗行政村。

姓氏

该村世系村民主要姓氏有梁氏与莫氏,人口比例约3:1,莫氏村民来历已不可证。世居民族是汉族,属于广府民系。通用语言有粤语广州话、四会方言石罗乡白话。

人口情况

2015年末,户籍人口共125人。其中男性61人,女性64人。非户籍人口约133人。80岁以上老人5名,最年长者陈伙金,91岁,女。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10人。常驻人口为25人,其余人口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经商,主要人群在四会市区。香港侨胞有四户26人,大部分皆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因祖辈福荫而从家乡外迁;有一户加拿大侨胞,一家三口3人;农村留守儿童0人;2户低保户;两名退伍军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村中部分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和建筑承包商的影响,追赶时尚风气的年青村民陆续在四会市区购买商品房和就业,以及学龄儿童陆续到市区入学并外迁户籍,慢慢地,该村户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非户籍人口占全村人口达二分之一强。

生产经营

该村1979年改革开放前,传统经营以集体生产种植水稻为主,品种有二百矮、灿优998等,兼种植其他作物如菠萝、蔬菜、花生、木薯、番薯、猪豆、大豆、赤小豆和甘蔗等,村民参加生产队集体生产劳动,实行每日记工分。当时的生产队组织架构比较完善,有生产队长、记分员、会计和财务等,主要成员有莫基、梁伙妹、梁细德、梁亚娣、赖二妹等人,集体管理能力非常强大,每人都是文笔和算术的好手,完全能协助配合好生产大队、人民公社做好社会生产工作。大部分队员不论男女,更加是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对于两造主粮稻谷,到甘蔗土豆黑豆赤小豆绿豆菠萝木薯红薯等经济作物,从什么时候播种,到某阶段灌溉施肥灭杀虫害,所有工作驾轻就熟,不差毫厘,除非遇上重大自然灾害,否则总能确保丰收无虞。当时的水稻种植步骤与后来不同,主要培植旱秧,育好秧苗后,队员们从田间将秧苗一担一担倒进位于村背的氨水池进行消毒,浸淫一定时间后再提起输送向田间插苗,队员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完成生产任务,集体协作效率奇高。那个年代,水稻亩产达到700斤已经是高产,农户每年的劳动回报,主要是一年两造扣除上交国家税收项目之后的稻谷,按工分公平分配,辅助收入是木薯和蔗糖,同样以各户工分公平分配,年终收入与工分成正比。该村主要水稻高产片在村门口桂田洞,占总面积约30亩(其余为吴村集体、上肖集体所有);大坑高产片50多亩,曾种植过小麦,2006年被村民租下挖成鱼塘经营;莫田准高产片15亩,分田后不久就被村民挖成鱼塘;鸡母圳准高产片25亩,也早被挖成鱼塘;上口塘低产片15亩,现已丢荒。

改革开放后,该村响应党和国家号召,1981年分田到户自主耕作纳税,平均每个人口可分得耕地1亩,旱地1.3亩,农户生产热情更加高涨。同年,全国推广杂优水稻种植,最高亩产达到1000斤,早晚两造不误,农户两餐主粮能确保吃上大米饭,早餐则以木薯、山薯和土豆等杂粮辅助。其它收入仍然是甘蔗种植,乃村民收入的一大来源,人均种植0.8亩,主要在门口堂、上崀、下崀、中崀、布咀崀等旱地,部分村民种植烟草,并辅之以养猪、鸡、鸭、鹅等家禽。至于耕牛,基本上每户都有一头,保证不误生产。直至1980年代中期,村民生活开始真正有所改善。同时,“农转非”开始流行,赴港定居也开始出现。“农转非”、“港客”、“接班”这种时髦风尚,开始引领着为追求美好生活的青壮年走出乡村,参与到了祖国波澜壮阔的经济建设大潮中,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至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田地发包收租,每年集体收入仅有四千元。水稻种植缩减至面积19.8亩,有五户村民经营鱼塘,农业生产日渐式微,农业收入渐趋单薄。低保户除外,各户生活开支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和个体工商经营收入,年人均收入约四万元。外出村民从事的职业林林总总,有房屋装修,汽车美容,汽车维修,工厂白领,模具制造,房地产营销,中西餐饮厨师,翡翠玉器买卖等广泛第二第三产业。

八字算命莫亚

村民经营的鱼塘(梁国波摄于2016年9月)

古树

该村有三棵古树,属三级古树,有两棵长在左边梁氏民居背后山丘,另一棵长在右边莫氏民居背后山丘,皆为细叶榕树,树龄120年,树高14至16米,树径从120厘米至150厘米不等,平均冠幅二十五米,三棵长势良好。在该村,此为吉祥之树,世代庇佑着村民安居乐业,前程似锦。

八字算命莫亚

梁巷背后古榕树(梁国波摄于2019年10月)

基础设施

该村于1972年通电,1994年通电话,至2019年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后,全村村道巷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实行了暗网排水。2010年通自来水,2011年通网络。2013年建有垃圾收集点,实行垃圾统一收集、清运。

村民活动中心有两个文化室,一个是村集体文化室,面积约200平方米,清末建造,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功能是存放整个集体组织的生产物资,包括粮食、脱谷机和其它农用工具存放,以及召开村民会议,开展村民活动。2007年,梁姓村民集资将文化室重新修缮。随着深度城镇化,当前主要功用是梁氏村民用来操办喜庆白事。另一个是莫巷文化室,面积约100平方米,建于2014年,为本村莫姓族群和邻近吴村上肖村的莫姓同宗兄弟共同捐款建造。两座文化室都位于村面,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娱乐条件,为村民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推进了该村的现代化进程。

八字算命莫亚

罗汉村莫巷文化室(梁国波摄干2019年10月)

传统民居

民居现存62座,其中下茆特色传统砖瓦屋,包括纯泥砖房、夯土房或混合房,布局形式为下二廊上三间,占地100平方,现存41座。全村整体建筑布局为巷前低巷尾高,从大局观察,显得整齐划一,大气协调有格局;从私人来说,能保证每户有较充裕的阳光照入中堂,体现了族人之间的通融和谐。

建房用泥砖并没有市场供应,通常为村民自己就地取材,自行制造。该村西北面的鸡母圳和上口塘,种植稻谷产量不高,亩产只有三、四百斤,村民就取这里耕地或旱地的泥土制砖。制砖必须选择秋冬季节,也就是晚稻收割后,避开雨季把砖淋湿报废。方法是圈出一块地后,用耕牛、铁犁像耕田一样翻开泥土,浇水浸泡,然后牵着耕牛在上面转圈踩踏,踩出泥土的最佳粘韧值,用簸箕一担担分布在周边闲置旱地上,每一担入泥前,需在簸箕内施放火灰或二槽谷瘪,以利泥土分离。泥土分布完毕,开始制砖。制砖工具非常简单,只有一个上下通孔的四方形木制模子,木模尺寸为长约35公分,宽约25公分,高约12公分,已经预留收缩位,加一把线锯,一个水桶,一把竹刷。选取较平整的地面,也施放薄薄一层火灰或谷瘪,将木模安放水平,用刷子在模子四边内壁轻扫水分,这两步功夫,能保证附着木模的泥土轻松脱离。然后起身,用尖嘴铁叉上泥,没过顶部,顺势挤压均匀,确认没有虚空后,用线锯压在模子面上边缘一拉而过,多余的泥土丢回地里,跟着起模,一只泥砖制作完毕,只待太阳晒干。跟着选下一块地,重复以上步骤,这样周而复始,制作出建造一间房子的预算数量。千万别小看这种毫无钢筋水泥的土泥砖,自然条件下,用它建造的房屋,使用七、八十年不在话下。房子顶部的片瓦和筒仔瓦,村民自己就无能为力制造了,只能选购周边火烧窑产品。架瓦用珩樑,须用杉板杉木,只能去江谷、江林等山区采购,采用杉树而不是其它杂树,原因是杉木耐用,并不易滋生蚁虫。房子的基础——地脚部分,采用岩石结造。岩石须向石场购买,附近有丰坑石场,采购容易。

建造一间传统泥砖房,石头、泥砖、瓦片和珩樑几大耗材准备妥当后,就可开建了。建造房子,乃人生大事,家庭大事,得选个吉日开工,马虎不得。整个建造过程,有四个重要节点都得找道法大师根据屋主的生辰八字,推算出吉利时辰,包括兴工、上门头、上樑和净宅入伙。建筑师傅会依据这些日期合理施工,务求为主人家建造了一间结实完美的房屋。

房子建造第一步,先平整土地;第二步拉基面红线;第三步根据拉线挖墙坑;第四步在墙坑结石头(俗称执石脚);第五步砌泥砖,基本采用横向砌法增强结构;第六步搭珩桷;第七步盖瓦;第八步美缝;第九步砌灶头;第十步装门搭阁。囿于时代条件一经济条件限制,一座大屋就只能做到此为止,入伙入住,包括地面也将就着用原来的泥地,遑论什么后期装修。这种建造泥砖屋的方法,有的家庭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还在使用,只是地面稍稍讲究,使用了烧制地砖。

建造夯土房(俗称舂墙屋)工程颇为庞大,表现在它的墙体施工过程与泥砖房有重大区别。墙体材料须采用村庄背后山的橙黄色山泥,这种泥土比耕地泥粘韧性更好。墙坑挖好,墙脚依然结石。石脚结好后,两边封装结实的模板,并加支撑,模板外工人将泥土与石灰不加水分混合,提供给模板内工人,这些工人必须是有一身好气力的男人,因为他们工作是手持长条木锤,将泥土向下锤硬锤实。由于泥土渗入了石灰,硬度比之泥砖上了一个档次,又不像泥砖墙有墙缝,连身锤就,墙身宽度又比泥砖墙稍厚,多种因素,使这种房子异常结实耐用,自然条件下,使用一百多年不成问题。

改革开放前后,有条件的家庭对原有房屋的前部——两廊进行红砖改造,也就是将两廊的瓦面和墙体拆除,换上烧制红砖,顶部换成钢筋水泥平面天台。传统瓦面利用率极低,改造后的天台可以晾晒谷物和衣服。实用性,外表,身份三者都大为改善。这种改造过的房屋,人们称为“平天台”。

该村建有两间特色两层红砖屋,俗称“假二层”,盖因它并不是完整的一层钢筋水泥结构,而是保留了传统八字瓦顶当中的大部分,只是在飘蓬处改造成砖混结构,面积有限,并不像下层的平天台能晾晒谷物和衣服,实用性有限,仅起到装饰作用。这种建筑风格开始于1980年代,也消亡于那个年代,是“平天台”的升级版本。如果从“假二层”这个提法往回推理,其实“平天台”也可称为“假一层”,但平天台有实用性作为支撑,用“假一层”形容有点委屈了它。而用“假二层”形容这个跛脚的二层则恰切得多了。随着村民收入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快速变化,这种建筑风格像昙花一现,甚至乎被称为过渡期也说不上,很多村民直接从传统泥砖屋一步到位换成现代洋房。无论“平天台”还是“假二层”,虽然还完整地保留着,而文字和口语,人们已鲜有提及,最后终会随着建筑物拆除,一起成为历史。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潮流与经济增长使然,传统泥砖房已不入村民法眼,当然,严重破坏土地的方式也是村民不得不考虑的原因,建新房屋全面趋向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建房紧跟时代变化,款式新颖,风格各异,布局趋向科学实用,同时不再遵循全村整体的前低后高的规矩。现有24座,纯红砖屋1座,建于1979年,是旅港同胞梁志强所有,能于那个年代建造一间全红砖屋,无疑是实力的最佳表现形式。

两廊三间的传统建房布局,起始于哪个年代已不可考证,从现代角度观察,这种设计其实非常不宜居。它工程量庞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占地面积大,而利用率极低,只有两个主人房的设计,只能住两对夫妻,一家人只要三代同堂,住房就出现问题,如果生有一男一女,将很难保证女儿私隐问题,如果生育两个儿子,面临结婚时,必须倾力再建一间婚房。另一个更大的麻烦是,有很多房屋由两户不是直缘关系的家庭共住,古语说相见好同住难,长期住在一起难免产生摩擦,纷争不断。从身心健康角度上观察,它的设计除了两个过廊(厨房)可以流通空气,中厅就没有了对流,两个房间则完全是暗房,阳光和空气都不能进来,为了方便如厕,在房间的门角还要放置一个便桶,使房间内空气长期充斥着尿液成分,又滋生害虫,完全不利身体健康,对身心长期做成压抑状态,当前党中央推行的厕所革命,可谓其来有自。总之,这是毫无性价比的房屋设计。整座房屋从进入过廊到中厅再进入房间,共须打开三个木门,而每个木门都有两个门闩,从安全和隐私角度看,真正做到算无遗策,也许,这就是在那个不安定的年代不得不这样布局的唯一和真正的解释。

八字算命莫亚

罗汉村“假二层”(梁国波摄于2019年10月)

古井

该村原本在村口有一眼水井,深达六米,口径一点四米,井坚硬岩石构筑,周边铺水泥,四周砌石头三十公分高围墙,因水质转坏,于1990年代被村民填埋,甚为可惜。那水井不能完全满足村民饮用,为此,村民们曾挑着木水桶,去邻近吴村和龙耳村公共水井打水。1980年代初,位于村尾的家庭,开始在自家天井挖井,由于临近山脚,水质果然可用且上佳。村中和村头的家庭,也不甘示弱开挖,可惜水质就是不行,无奈,只好去村尾兄弟家取水。特别是梁瑞芳和梁志强两户水量足且好,你进我出一担又一担,不但影响了屋主生活,荡出的水花也溅湿了一地,两户一家也没有半句怨言,不曾明示或暗示拒绝邻居取水,你帮我助的和谐气氛像东边的太阳,日日如是,至今仍然让人感动。梁志强户于九十年代初已移居香港,但依然不改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2016年出资一万多元将自家门口七十五米的巷道硬底化,极大便利了大家出入,游子不忘桑梓情,充分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家乡和谐添砖加瓦,实在是村民之大幸。

一九九〇年代初,村民又重新在村背后挖了一口公共水井,内径1米,外径1.2米,井深4米,井壁由岩石筑砌,井坪呈正方形,地面铺水泥,边长2.6米,面积6.25平方米,进水清澈,水质良好。今年该村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施工期间,村民对水井周边重新改造,开挖了防洪沟,重建围墙,井面硬底化,并用潜水泵换水三遍。有了这口水井作为备胎,结合村村通自来水,村民多年来合格饮用水充足。

八字算命莫亚

现有集体水井(梁国波摄于2019年10月)

传统节庆食品

该村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春节和端五节的油糍(又名煎堆)和糥米粽子,以春节较为重视。油糍和粽子是一对年近岁晚骑着白马进村贺岁的好朋友,缺一无趣。两个品种一前一后跨年制造,取有始有终或无始无终生生不息之意,约年廿五首先制造油糍。整个油糍制作过程极其复杂,主要材料选取自家糥性稻谷,机械脱壳后,充分用井水冲洗干净,用竹箩装载放置一个晚上晾干水分。隔天,通常是婆媳合作,在自家厨房(过廊)的麻石碎粉器(本地称为“对”),由一个直径30至50公分的锥形空心石臼深埋地下,和一方型荔枝木作对身,对身前方上下方向嵌入笔状石榫,后部左右嵌入圆形木棍(插销),插销放入一个麻石造石仁卡槽中,对身后方挖一方形土坑,木棍安放在杵墩组合而成,整套设备皆人手开凿,重达300斤,取杠杆原理操作,分工合作,倒进三分之二臼孔分量米粒,其中一人一边单脚蹬石杵精准锤米,一边单手握长棍搅动臼内米,数刻碎米成粉,另一人用筛斗过滤出合格细粉,反复多遍,才能将一臼米细化完毕,需整个下午才能将三斗米辗完。晚餐后婆媳再度合作。时代变迁,石器辗粉方式被无情抛弃,代之以机加工,而后期制作仍然没有改变。这种对生活的遵循,对传统的不舍,让人心生敬意。以开水与黄色片状蔗糖(或白砂糖,视各户喜好)混和糥粉,这一步既是第一步也是油糍成败的关键一步,在于糖水的运用。理由是必须选取白沙糖用开水兑开瀜化掺入和粉,这样才能保证成品不变形不粘连,如果用黄片糖,则会有这种坏情况出现。一窝粉反复充分压制成一垒,再分成小条,切段,双掌将粉段搓成乒乓球大小的粉球,摆放在扁平编织筐上。选取自家土榨花生油下大铁镬烧开后,将粉球分批下镬开炸,炸作过程须严格控制柴火力度,细心搅动粉球,务求不能出现表皮碳化球心未熟的恶劣情况。二十分钟后,一只只外皮酥脆内里软滑,金黄色的带浓浓香甜糯米味的油糍可以起镬了。起镬后有的人家喜欢在油糍皮上施加熟芝麻,以图增加卖相和口感。所有油糍上盘后,有条件的人家再制作油角。在那个物质非常贫乏的年代,心急如焚的小朋友们都想立马吃上一只,但是肯定会被家长呵斥,理由是太“热气”了不能马上吃,担心孩童过火喉咙痛,务等二十分钟,待热油汽几乎散发掉再允许吃。如果一斗米的分量,全部粉球炸成金身,又须忙碌一个晚上,一盘盘诱人的油糍,寓意着圆圆满满,代表着春华秋实有奔头。自打粉以来,直至那个寒冬之夜,婆媳间默契配合,放下了生活中的嘴舌,笑谈着村中过往的人和事,场景温馨,欢笑朴素,怀着一分虔诚和热忱,认真对待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给自己奖赏,予家人快乐。这喷香油糍裹蒸粽爆款的油糍,不只是带来了饱腹,在一年之终,还粘合了一份情感,一对人,一个家,翻开新的一页。一代代女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延续著他们村的香火,牢固维繫着家庭和集体的关係,殊为不易。

八字算命莫亚

油糍成品(梁国波摄于2020年春节)

油糍任务完成时,基本计时到年廿九甚至是除夕,马上又要打卡制作贺年粽子了。村中妇女从不打无准备的仗,于秋后就得准备好粽叶,采摘粽叶是重中之重,由于好些年头本地粽叶供应量不足,须入蒲洞村委会甚至黄岗村委会里的山地采摘粽叶,回来晾起晒干、包藏。使用前搁镬中开水煮过,再冷水泡上十小时即可。同时准备的当然是粽之灵魂糯米和猪肉、绿豆等。糯米洗净晾干水分,入枧水。绿豆浸泡至开口,猪上肉切段,加食盐和五香粉混和腌制。村妇手巧,团圆饭后婆媳俩才开始包扎粽子,以一掌托叠粽叶,铺上一层糯米和绿豆,中间层放猪肉,再铺绿豆,复铺糯米,最后头尾粽叶对折紧贴米粒,用竹篾箍死整个粽子,前后三分钟,一条肉粽子包扎完毕,比打针还快。如果是包纯枧水粽,需时减半。包粽子成功的关键是最后临门一脚,即是否扎紧竹篾,扎紧了,一米落地试验也不散开,如果松垮垮的,水煮过程食物活性养分就会被带走,口感变差,米粒间粘性度变低,没有嚼劲,整条粽子的灵魂丧失殆尽。

包扎完立马进行后处理,哪怕是深夜,也要生火催制了。那些年头,村民都在家乡劳动生活,男人喜欢在某个好客家聚集,围着热气腾腾的粽子镬,关上过廊木门,一边吹牛一边吹烟喝茶,又帮忙观察灶内柴火,名义上在帮忙,实际上,是埋堆取暖,冷是个人的冷,热是大家的热,男人之狡猾可见一斑。催熟一条粽子需要连续不停的开水六小时,到大年初一早上,全村都被粽叶和糯米受热化生出来的肉粽味覆盖着,香浓化不开,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孩碗里盛一小块,再加一只油糍,跑出大巷边吃边玩。女人们也不失童真,提着一碗粽子或串门或小聚,比较着各家的用料、颜色和口感,欢欣的笑面像那春日灿烂。新年第一个早餐,往往得吃上一两个小时,慢慢咀嚼美味的罗汉粽,慢慢地品尝生活。油糍与香粽,是该村妇女们积极、乐观、团结关爱的精神之花,在新春佳节盛放。

八字算命莫亚

肉粽成品(梁国波摄于2020年春节)

该村清明节制作发糕糍;端午节制作肉粽或枧水粽,分量比春节要小;中秋节制作芋头糕或芋头糍,一直传承至今。

村规民约

罗汉村于2016年11月订立了村规民约:  

为加强新农村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村风文明,实行村民自治,促进石罗村和谐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石罗村《村规民约》。

  第一条 村领导小组、党员应积极学习、宣传、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廉洁自律,带头履行《村规民约》。小组成员处理村内事务要公平、公正、公开,保障村民权益,为村民服务,接受村民监督。

  第二条 全体村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事无大小,积极参与村内各项有益于村集体的活动,一心一意为发展集体经济,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多做工作,尊老爱幼,多做好事善事,宽容理解,自觉抵制黄、赌、毒。

  第三条 凡村内大事要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讨论通过,全体村民共同执行,维护全局利益。

  第四条 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日清月结,公开上栏,全体村民共同监督,杜绝挪用公款,侵占公款。

  第五条 村民事调解组积极调解各户纠纷,村民之间要互尊、互爱、互助,和睦相处,努力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合力建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六条 建房应服从村庄建设规划,经村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统一安排,不得擅自动工,不乱搭乱建,不得违反规划或损害四邻利益。

  第七条 增强环保意识,维护环境卫生,不得乱贴乱画。积极开展文明卫生村镇建设,响应、参与政府号召,搞好公共环境卫生,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严禁随地乱倒乱堆垃圾、秽物,建房修屋余下的建筑垃圾应及时清理,柴草、粪土应定点堆放。

  第八条 村民有种好承包田、承包山、自留地的义务,严格履行承包合同,不弃耕抛荒。

  第九条 在承包期间,经发包方同意,承包方可将部分或全部土地转包给第三者,并签订转包合同。

  第十条 承包户不得在承包田、承包山、自留地和宅基地上擅自掏路、塞沟、筑坎等,承包期内,小河、小道、小沟由承包户负责修掘,保证排灌畅通。

  第十一条 保护机耕路、主河流、机埠、渠道等水利设施建设,不得无故毁坏水利、道路、农电线路等基础设施。

第十二条 砍伐承包山上的树林,必须经市林业部门批准,在获得砍伐许可证和认清山界的基础上实施砍伐。滥伐树木的视为偷伐,按森林法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本村规民约自通过公布之日起执行。

主要宗教活动

该村的主要宗教活动有清明祭祖。清明节祭祖这个活动,比其他任何节日都重要和重视,是村民们的精神圭臬,所有常住或外出务工的兄弟两百多人,这一天不管天气好坏,都回来祭祖,藉以筑牢敬奉祖先之基,培育维系兄弟感情之意。祭祖流程是先自觉缴交香烛钱,基本上平均每个18岁以上男人捐助一百元以上,这些年捐资总额都达到了1.5万元以上,然后组团开车去江谷和龙湾两地的祖先安葬地祭祀。祭祀方法是把祖坟周边的杂草铲除掉,认真修复坟身完整,在祖坟坟堂左右两边和后面挂上坟白,在坟前摆上烧猪、肉类、酒、苹果、发糕糍等敬奉,并燃烧蜡烛、坟香、纸钱等,接着一边合掌叩拜,一边念祈福语,最后燃放炮竹,祭祀完毕回村中文化室聚餐。

传统婚庆礼仪

该村特色传统习俗有婚庆礼仪。婚庆前的关键要素,自然是谈恋爱了,而谈恋爱,可不像当今社会,集赞成功就收割到女朋友,摇一摇便娶回一个压寨夫人,离婚了好运气的话,但当中国移动搞活动时,步行街沟通100充值一百元也送一个老婆(笑话)。当然也很少父母之命或媒妁之言,那个纯真的年代,男女同学同窗十年也未必交谈过一句话,大部分人找女朋友是要依靠媒婆牵引的。相处好对象后,双方你来我家我去家下地干农活,以能干活,干好活彰显自己是过日子的人,向对方家长表达认娶的信心,期望审核通过。当然,男人带女人去四会市人民电影院或人民礼堂,看上一部电影,如《少林寺》、《巴士奇遇结良缘》,再到对面五层楼(现龙江酒店)吃个带肉粒的饭菜,饭毕入中山公园卿卿我我,这就是传统的拍拖模式,俘获美人芳心的最标准最有效步骤。姑娘愿意走完这个流程,甚至是重复走这流程,则意味着这潘杨之睦有着落了。成婚后,他们同样延续恋爱时的生活。那种踩着禾头踏着泥巴培植出的感情,一步一守望,是如此纯粹,那样金坚,这样的夫妻明白自己是怎样走过来,应该如何珍惜现在,懂得相知相伴下去。该村莫亚罩邝石娇,梁海华梁凤金,梁东德陈连娣等多对夫妻,岁月如流,时节不居,至今三代同堂,依然执子之手,同甘共苦相敬如宾。特别是已经七十四岁的老共产党员莫基,不忘初心,与梁水好共谐连理半个世纪,从不面红耳热,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劳作,养育了三个儿子,为家庭,为集体,为党支部默默奉献,匹似转磨之驴,日踏陈迹,对党、对人民、对妻子忠诚干净担当。每每看到他们在村口的桂田洞种禾植菜,像糖黐豆一样形影不离,深刻诠释了何谓只羡鸳鸯不羡仙。

婚庆礼仪有落定、过礼、大婚、三朝回门四个部分组成。落定:又称订婚,下茆镇人民称之为“应鸡公脚”。男女双方确定婚嫁关系后,互送“年庚八字”一般认为没有“相克相冲”,男方就派人去提亲,又称“下聘”,——是的,仅有爱情是不够的,被封建流毒棒打鸳鸯最正常不过,能够通过此关,这桩婚事才可说得上板上钉钉。吉日确定下来,比较严肃的工作,就是发请柬了,为郑重其事,须请本村或邻村古文化过骨的老者操笔,如德叔、树荣三哥、跛手仙等。过礼:又称过酒,担酒肉。摆喜酒前一天,男家备齐三牲酒肉、礼金礼品,一担担由族中女人送往女家,并于当天请村中子女多的“好命公、好命婆”,男的在婚房安放大床,女家给新娘上头化妆。大婚:男方叫迎娶、接新娘,女方叫过门、于归,这是请风水先生结合男女生辰八字挑选好的良辰吉日,有了这个吉日,全村人都翘首以盼饮酒的那一天。

大婚日子,——有人娶老婆,不仅是新郎家的大喜事,也是全村的幸事,盛事。以八十年代初最为热闹隆重,皆因物质生活有所改善,人们还未走向外面世界,人口鼎盛人气充足,关键是思想解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一场婚礼作为载体,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婚节目起码需时两日才能完成,迎娶是重头戏,做酒席是才是主体,请饮请饮是也。请饮讲究程序,于主人家来说,兹事体大,虽然是自家办事,所有工作几乎都是族群内人帮忙搞掂,凡事都不可自己完全抓主意作决定。所以,请饮前一个星期,都要邀请所有户主开个茶话会,商量一下大婚前后各种事宜,诸如厨房人员分配,迎娶方式方法,时间顺序,物品购置借用等。特别是酒席菜式,大家都充分根据人手、时令、厨具和场地因素,提议推出什么菜式和数量。为确保没有差池,主人家和与会者还要请村中书法较好的兄弟作个采购清单和菜式清单。最后,主人家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作出适当调整。不过,基本上都没有多少改动,因为一定时期内大家都是这样办,循例而已,开个茶话会以示主人家对兄弟们的尊重。整个会议有说有笑,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各人都当在为自己办事,真诚、坦率地交流,融洽的气氛贯穿始终。翌日,各项工作开始切实执行落实。

酒席于前一天基本上备齐了材料,那天俗称埋厨。那个年代,该村的文化室条件比较简陋,而且堆放着众多生产资料,满足不了操办一场酒宴使用,所以,只能在主人家开厨。以主人家祖屋为主,紧靠邻居的屋子辅助,充分提供场地和餐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也。午后二时,有条件的主人家请村中兄弟宰杀一头猪作宴会使用,这是了不得的事情。杀猪技术不够高超,须五、六人合力。肉猪解剖开后,分拆好各个部分,猪大骨煞莲藕,排骨挂起留待正娶日煎焗或炆炒,上肉起主体作用,分成三部分,一是用来制作罗汉名菜芋头(或粉葛)扣肉,二是用来制作芙蓉肉,三是用来制作红烧肉。猪头,在本次婚庆中乃至尊地位,留待明天拜祭祖先使用,不可染指。午后三、四时,忙碌的场景在一面多点陆续开始。斩切案台有设在室内天井的,也有设在巷道上靠墙边,视乎使用条件、要求和天气而定。好刀手被分配做关键工作,譬如切扣肉用的方块肉方块芋头,普通刀手砍排骨。出色刀手有梁海棠,梁亚坤,梁天月等。有一个以年青人为主的分队负责劏鹅劏鸡,当中最考验人的工作是脱毛一环,须用大铁镬烧水,掌握恰当的水温和技巧烫皮,务求一会在村边小溪脱毛时易去,那可是一大堆生禽,不是自家小酹一杯时一两只,黑压压一片毛管不好脱的话,会叫人绝望。由是,这项工作很多年轻人都不胆担纲,生怕掉链被问责。这工作耗时耗人,一班人说说笑笑在溪边折腾一两个小时,看着一只只洁白的鹅身,满满的成就感。

这边厢少中青年各有各忙碌,老年男女长者也没有闲着,在主人家中厅或站或坐,依据或清晰的或模糊的记忆,策划着满清遗留下来的封建迎娶礼节,在浓重的厨房油烟气味中,在土法炮制烟草燃烧的烟幕里,公公婆婆们诚惶诚恐,能言善辩,指点江山,不容明天婚庆有任何纰漏。这种封建遗老对生活的遵循,处事严谨毫不将就的精神,令人动容,一直被奉为圭臬,至今仍被村民办办事时作为引领。

那边厢女人们也是嘈嘈切切,马不停蹄地忙碌着。下午,她们将蔬菜类瓜类配菜配料洗干净,晾干水分给男村民备用,晚餐后她们负责制做鹅汤圆仔糍,——本土特知名的喜庆早餐用品,与男人制作的正餐作用等量齐观。多日前主人家已备好五、六斗糯米,使用多个石臼辗成粉末,足够全村人和亲戚两百多人食用的分量。分量这样多,女人们和男人们协调好使用灶头,烧好开水,用扁平编织竹箩,加入糯米粉、黄片糖和开水,分成多个工作小组同步制作。糯粉以双掌搓制成条状,用剪刀剪成一粒粒,其形状其实是长条棱形的,并非圆形,只是和其它圆形的混为一谈,一律称为圆仔糍,取圆圆满满之好意头。晚上九点,圆仔糍半成品基本制造完毕,分开七、八萝铺平放置,如果是夏季,则须用风扇对吹散热,以防变味,如果是冬季则免。明天早上天亮,女人们就早早起床,将昨晚男人们灼过的鹅汤生火加热至大开,然后加入昨晚的半成品,待汤水大开五分钟,一镬镬又浓又稠的鹅汤圆仔糍就呈现于大家眼前,还未上碗,一阵阵浓浓的鲜鹅味,夹杂在千万缕清香糥粉气中,肆意挑逗着村民们的食欲。因为热乎,所以轻啖,免伤香嘴。一只只稠滑的汤圆冲击着口腔,一阵阵鲜香味萦绕在整个消化系统,以分子的形态突破味蕾防火墙,渗入到每一个口腔细胞,无远弗届。一碗下肚后盈满而泻,最后反冲呼吸道阀门,陆续地从鼻孔逃离,圆满地完成了早餐圣礼。这当中,以石罗村委会民兵营长梁国波妈咪等女人参与制作的最为地道,好滋味自然受欢迎。在那个峥嵘岁月,为着办好别人家的事情,村民们放下了日常龃龉,精诚合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一只只圆仔糍,是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劳动光荣的明证,是大自然的馈赠,是良好村风的印记。

婚庆中最开心快活的当属儿童。小儿,在罗汉村成年人中被统一起个绰号“八音仔”,八音仔古指做轿夫,做苦力,用于孩童身上,目的是激励其发愤图强,长大做个出色的人光耀门楣。孩童们的工作就是玩耍,或烧烟花炮仗,或赌火花,或打玻珠,到处追逐嬉戏,制造清脆纯真的背景音乐,赠庆不谢。偶尔也会去女人们的工作范围搞点破坏,招来一阵骂声,但是,男人们的工作空间是绝对不可以靠近的,原因是到处是挥洒的刀具,刀具不长眼,安全有虞。骚扰男人易引爆粗,斥之不雅,——所谓臭男人是也。

婚庆中迎娶是重头戏,俗称“接新娘”。与现在上午就组车队去接新娘不同,传统上接新娘午后才出发。迎娶团队以新郎和伴郎为核心,近娶的走路去或舞狮去,远娶的骑自行车,浩浩荡荡,好不热闹。迎娶时间大约花费两至三小时,视乎女方出嫁礼节繁简而定,通常新娘子回家已是傍晚。

新娘回来立马开始忙碌的工作,直到洞房前也休想消停。

初进夫家当然是首先拜奉祖先,从夫家祖先神台牌位,到五土龙神门官天神灶君门口土地神,再到太公福主公,起码折腾一两个小时。稍稍休息吃饭,开始向亲属亲戚敬茶。

新郎新娘向至亲敬茶这个环节,既神圣肃穆又娱乐热闹。偌大的厅堂中间摆放两张八仙桌,上面放置着新娘子送给至亲家属、亲戚的礼物,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贺礼主要是毛巾、解放鞋和拖鞋。茶座在神主牌下,供受敬者使用。新人则须只能站立在大厅门口,神主牌前,隔着两张八仙桌与受敬者双对,敬茶顺序以长辈为先,次第地一对一对夫妻上座,有双坐双有单坐单。新郎先敬新娘次敬然后一对新人合敬,对于受敬者来说这杯茶是要埋单的,饮之不易。对于新娘来说,这个红包也不好拿,因为,厅中现场一众小伙子围满了八仙台,只留给一条狭窄的走道给新娘子用,他们的身份全是监工。新娘托着茶盘走到长辈面前,自然是稳阵端杯,礼貌称呼对方一声请茶,譬如太爷或爷爷,然而,这太爷或爷爷可不敢真的立马端杯就喝,同时一众后生循例大声说没有听到,要求重新叫过,老爷子通常也心领神会,静待新娘再叫一声,反正坐一分钟是坐,再坐一会,就当休息,谁会嫌多。新娘无奈,只好提高音量再叫一声,然后老爷子问大家听到未,同时手掌作推杯状,哪里知道,声音是听到了,后生们却说不是这样叫,叫错了,新娘闻之愕然,这可是领茶的婶娘吩咐的,怎么会错?原来,后生们要求叫“细蚊仔嘅公公”,无论新娘子是哪种性格,初进郎家,又岂敢造次?一时间僵持着,最后敬茶司仪(俗称大浸婆)笑咪咪地解围,细声向新娘子示意,他们寻个开心而已,不必当真,新家翁不会责怪的,你就按他们意思叫吧。如此多番“戏弄”,青年们见好即收,允许新老爷喝茶。茶过两巡,新娘子的礼物也送出,一杯茶才算敬受完毕。接着轮到新郎敬茶,新郎这一章节,寻开心的观众就规矩多了,都是哥们,没有这个闲心“调戏”他。一对新人一轮敬茶,起码敬出四杯茶两份礼物,受敬者起码得掏四到六个利是给新人,真是礼多人不怪。

敬茶后紧接着“玩新娘”,按现时说法就是闹洞房,但当年则文明得多,节目还在正厅堂进行,所有节目都围绕考验新娘四肢技术和智慧开展,没有出格无礼有伤风化的手段。

闹完洞房已然是晚上9点十点,紧接着又要“做郎”。如果说“敬茶”是新娘与郎家亲戚相识,“做郎”就是轮到新郎去岳母家相识。于是,做郎团队又连夜赶去岳母家接受做郎洗礼,待回到家,基本上已是凌晨两三点,才能洞房。这个新娘子是不易娶的。至今,该村相关礼仪仍然保存,而闹洞房一节,经已取消了。

自本世纪初以降,农村常住人口急剧减少,办一场婚宴越来越不容易,外出村民须放下工作回家协助,四会市商业嗅觉灵敏的酒楼食肆,抓住了下乡包办围餐的真实需求,提供了从食材、餐具餐桌、厨师帮手和菜肴制作等一系列打包服务,大大解放了村民双手,以及减少了参与时间,乐得个清闲。而该村无论梁氏或莫氏族群,尽管只有十分之一人口在家乡,但当遇上红白喜事,仍然亲力亲为,不请外援,坚持自办酒席,时刻保持社会风气对离心离德做成冲击的警惕,对祖辈办事时的大团结大协作风貌念兹在兹,故藉着一年下来为数不多的要事,招呼大家回来合作操办,用以补足兄弟团结精神之钙。

传统丧葬俗

该死村传统土葬,一直以来都尽数体现了封建社会留下的繁文缛节,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表达。

传统丧葬俗以土葬为主,后事过程较为繁复。村民仙逝后,亲属第一时间通知全村人帮忙处理后事,并立即筛选通知本区法师(俗称“南无佬”)带上杵作过来开展法事。法师到后,成立后事指挥部,法师自然是大总管,所有人听他指挥使用,紧张的工作全面铺开。有人被安排去挖掘墓穴,有人去购买寿衣、香烛纸钱,有人去通知逝者亲戚,有人去置办伙食。至于棺木,有的村民会在父辈在世前已购买好备用,并请风水先生择个吉日举行一个仪式放置好,俗称“上长生”,没有备用的就要马上派人去购买。午饭后,在法师主持下开始入殓,入殓完毕,法师再唱半小时寿歌,八名青壮男村民抬起棺木出殡,快步走向墓地,全村人送殡。入葬后返回村中,逝者亲属向亲戚致谢。晚饭后,法师架设好灵堂,亲属守灵,整场法事直至次日天亮,挽歌不停,以示对逝者的哀悼。法事程序有启坛,头灵,大供,垫祖,召亡,交钱,解结,入伙,教妹,移灵,散花,赠粮,送亡,上座。充分表现了道家对生老病死的深圳理解,特别是“教妹”一节,封建礼教的表达到今仍然有其价值的一面。 

1999年6月1日起,该村响应四会市政府号召,实行100%遗体火化,以实际行动支持殡葬改革。

技艺

该村特色技艺有醒狮表演,俗称狮子登台、狮子取青。舞狮习俗已有一个世纪,隶属南派中的洪派,新中国成立前,村中绰号白火德和梁信才为罗汉坊最高武功和舞狮者。狮道曾中落,改革开放后,选组拜请伦巷(即石罗村委上巷村)的狮会教头重新熟习技艺,以伦珠、伦秩泉(外号牛二哥)和伦柏棠(又名东德)最负盛名。狮头和狮身通常购自佛山,本村只舞大花脸狮头黄红双间狮被的彩狮,规格为2号加大,配以大锣、大鼓、大钹作伴奏。舞技是师傅模仿狮子的动作习性,首尾密切配合——蹦、跳、摆、开合口、眨瞪眼,探情、咬物,抛青等,展现灵性生动的形象。采青的套路,根据不同的“青”(地青、高空青,又分水青、动物青等)采用不同的切入方法去“吃青”。所谓“青”物,是用生菜与红包利是结成的“猎物”。舞者既要头尾默契配合,又要照顾锣鼓钹的节奏。不同的形式运用不同的舞技,譬如婚庆或春节等大型庆典,取村中地塘为表演场地,于中央摆好青盘,锣鼓面向东方牛千牯岗背靠文化室,狮头朝向村内躺在地上,取敬重先辈之意,村民围绕地塘或站或立等待观赏。表演前奏以一阵密集的七声鼓(又称平鼓、文鼓)开始,发出雄厚的"咚咚"之音,锣与钹紧跟节奏相衬托,发出响亮的“噹噹”和"锵锵"之音,混合之声响彻苍穹,担纲狮头和狮尾的两个师傅昂首挺胸快步走向狮子,一左一右立于狮头两侧,随即挥出一套南拳作为开桩。开桩后师傅窜进狮身,锣鼓声遂进入慢频敲击,配合刚刚“睡醒”的狮子。这头“醒狮”饿了,开始找食物,是为起势,此为第一个步骤,须围着青盘走一圈,名曰“探物”。既然是探,是为常态,自然要有寻寻覍覍之状,况且又肚饿,动作不紧不慢的,头颅顾朌左右,双眼慢眨,显得睡眼矇眬,似醒未醒,又耳也是慢开慢合,作听风辨物状,此时鼓声轻配。尽管如此,脚步可不能将就,一定得有南拳之力量,毕竟,这可是一头百曽之王,岂可脚步浮浮?这一圈,以村民梁锡初表演得最为生动。一阵寻找,终于突然发觉地有只动物,一只小白兔,动物界中的小鲜肉!躬逢美食,幸甚至哉。这绝对好似京东将iPhone 11 Pro 打一折戝卖给四会低头党一样,苹果公司行将就木,怎不惊喜?!这个意外惊喜得以一个狮头猛然斜向后向上抽身伴着瞪眼为合理动作,同时,锣鼓声也配重提高一调来衬托这瞬间急促而利落的动作。嗯,有饭开了,是不是马上扑上去撕咬猎物?不不,草原之王以威严和智慧安身立命,可不是川普之流一介莽夫,贸然冲上去撕咬,不仅吃相难看,弄不好可能伤爪烂嘴。所以,智者通常都不会猴急,要慢慢来,最紧要快!好了,到底怎样做?下一圈,是试探一下猎物,看它是怂的还是横的。先是向着猎物张开狮子大口,意为大吼一声摧毁其心智,令猎物发抖,南拳马步忽而靠近跳离,再靠近跳离,用鼻子闻一闻,抑或整个狮头覆盖在青盘,嘴巴合起来张开眼睛,前后左右上多维度观察猎物,表现狮子疑惑的心态。最后,以手拨之,猎物徒有瑟缩。经过此翻调戏,发觉不外乎是朗洞边境的印军,这就好办了,下一步,就是采青了,此乃整个节目高潮部分,醒狮动作明显急促凌厉,鼓声也再次配重音。演出至此,如果现场有外地客人,通常由梁桂水或梁海华等老师傅上场顶岗,用意是以最好的表演呈现给客人,当然,如果原师傅功夫更到家,气魄更好,其他人就不要多事了。不过,半场下来狮尾演员的确要换人了,毕竟,无论是采地青,凳狮,高台狮,高杆狮,桩狮,最辛苦最累的是狮尾,而不是狮头,有经验的狮头是有办法偷懒的,而狮尾却要全程高能。确定要猎杀猎物后,醒狮一个俯冲猛扑向青盘,将整条青咬入口中,然后低头,整个身躯伏在地上,意思是正在用餐,时间颇长,狮头和狮尾除了间或眨眨眼摆一摆耳朵,其它部位基本都不动,如享受状,锣鼓声也进入密鼓频率,表露不打扰大王用餐之意。实则嘛,狮头里的师傅,此时正将青条与利是封分拆,看一看里边有多少个大洋,更何况,舞到这个时候,通常大汗淋漓心肝乱跳,好好躲在狮头内休息一下,也未尝不可,反正观众看不见,何乐而不为?适当时候,狮头终于侧着面庞慢慢地抬头了,鼓声也多敲击几下鼓边,变换一下花样,以庆祝大王饱餐。醒狮完全站起来后,从口中抛出青条(还没看过连红包也一齐抛出的家伙),跟着,又是走一圈。这一圈是清理身子,鼓声复配轻频,醒狮动作有兜脚“洗脸”,"洗须"、“洗脚”、"舔身"、“抖毛”以及“摆耳”等,节目后期是再走一圈剪刀步,寓意吃饱喝醉了,步履蹒跚,想休息一下,就像下茆镇新恒生酒楼早上的酒鬼,喝两杯下布崀土制白酒后,面红红眼昏昏的,生动表现出大王酒足饭饱又意犹未尽的神态。

整个表演过程,何田村的吴水强有时会以大头佛的角色参与,全程“调戏”醒狮,给现场包括打酱油的观众一阵阵开怀大笑,欢乐今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