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特说: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人不能独立于社会,特别是古人为了能建立更好的关系,用结拜的方式拉近彼此的友谊。因而就有了今天所说的这"八拜之交",今天就谈谈"八拜之交"。
1、 管鲍之交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2、知音之交
《列子·汤问》,讲述了俞伯牙认定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钟子期死后为钟子期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也就是: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3、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蔺相如因为立了大功,被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因此怀恨在心,想要报复,蔺相如知道以后,就处处避着他。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的望见廉颇的马车开过来,连忙叫人把车转到小巷子里避开,让廉颇的车先经过。随从们很不满意蔺相如这种处处忍让的行为,蔺相如解释说:"现在强横的秦国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个人,如果我和他闹起来,秦国就可以趁机侵犯赵国了。我所以对廉将军处处避让,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全。"这番话传到廉颇的耳中,廉颇十分惭愧,就脱去了上衣,背上绑着一根荆杖,步行到蔺相如的家跪着请罪,蔺相如见了,亲自为他拿掉荆杖,请他穿上衣服,两人谈得十分畅快,从此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4、舍命之交
舍命之交,八拜之交之一,来自于"羊左"的典故。说的是西汉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求见楚元王刘交(汉代分封的诸侯国) ,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5、胶漆之交
东汉时代的读书人陈重、雷义,两人志趣相投,彼此相交,情如兄弟。后来相约结伴进京赶考,结果陈重名落孙山,只有雷义考取。他觉得陈重的学问比自己好,因此就去见主考官,希望把自己的功名让给陈重。主考官自然没有答应,雷义也毅然放弃机会,不肯独自做官。几年后,雷义和陈重又一同参加考试,结果两人双双录取,并且分发在同一个地方为官,从此友谊更为密切,因此时人就流传著一句话:"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来的人也以"胶漆相投",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
6、鸡黍之交
"鸡黍之交"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有个叫范式,字巨卿的人,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和汝南郡人张劭,字元伯是好朋友。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两年后,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请母亲准备宴席,但是母亲认为没准人家是随口说的,而且都过了两年,你还这么当真。元伯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到了约定的日子,巨卿果然来了,两个好朋友吃鸡喝酒,非常开心。"鸡黍之交"一词多用以形容朋友之间超越生死的极致感情。
7、忘年之交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北齐书·邢邵传》:"吏部尚书陇西李神俊大相钦重,引为忘年之交。"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孔融和祢衡。
8、生死之交
南朝梁.任防《哭范仆射》诗:"结欢三十载,生死一交情。"后称可共生死的交谊为"生死之交"。元.郑光祖《㑇梅香》楔子:"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愿友谊长存!"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