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曾国藩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他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日常行为有非常明确的追求和修养之道。而且他也非常善于总结,常常把很琐碎的事情和很重要的道理凝练成几个关键的字,便于自己和家人践行。
比如他要告诫家人,子孙非常重要的八件事。就制作成了“八本”牌匾, 垂悬于高堂之上。关于家风,家教方面,曾国藩的心得大家更为熟知。
这样经年累月的修身自律,不仅超出同时期的官僚世族,在历史长河中也是屈指可数的自律达人,所以,在大家的惯有印象中,这是一个干事业的男人,是善于管家的大家长,是一个劳心劳力,却很可能忽略自己健康的人。
其实不然,曾国藩虽然日理万机,却也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而今天分享的是他关于养生健康方面自己的心得体会。他同样地归纳出了八个字,就是:
“养生家之法,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八字。”
经过漫长的实践,曾国藩总结出养生八字诀。在他的家书中,常与亲人交流这方面的感悟。我们就顺着他的思路来捋一捋。
惩忿所谓惩忿,就是要止息愤怒的情绪。就是不要经常动怒。他的家训“八本”之一就是:“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人的情绪如何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程度,中医讲究七情致病,常言说“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其中的怒气尤其伤身明显,甚至立竿见影。所以,曾国藩把“惩忿”放在头一条。
为什么把它放到养生的第一条?情绪是身体的主导,确实十分重要。举个生活中真实的小例子:
某地有一六十岁上下的老先生,住在一幢高层住宅,平时爱抽烟,在家一言堂惯了,颇有我行我素的脾气。一日,乘坐电梯下楼扔垃圾,碰巧楼上邻居有一位孕妇夫妇也在电梯中,在这个狭小的空间相逢了。老先生此时烟不离手,正在喷云吐雾,不觉有啥不妥。而孕妇极为敏感,急忙捂鼻止息,一脸难受状。
孕妇老公见此,上前劝诫老先生赶快掐灭香烟,不要污染环境。老先生不乐意了,公共场合归你管?你个年轻小伙倒教训我?三言两语下来争吵起来,气性大的老先生不肯吃亏,一时怒火中烧。
电梯停靠一楼之后,两人不依不饶,就此来到物业部门评理,说到激动时,老人竟一头栽倒在地,心脏病突发,遗憾的是急救之下也没有挽回生命。
本来是一件关乎社会公德的小事,在不该吸烟的场合吸烟。影响了他人,就应该及时地纠正。不会发生更严重的人命关天的事。最直接的原因还是这位老先生不懂得“惩忿”,让自己丢了性命。
窒欲所谓“窒欲”,就是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放松自己的欲望,对身体是一种消耗。
“即知节啬也”,曾国藩把身体的素质比作财富的多少,体质强壮的人就好比富人一样,你的储备足够,消耗多一点也无妨,毕竟身体的基础不错。
曾国藩自己知道本人的身体底子并不好,这样的原本体弱多病者就好比是穷人,只有一点点积蓄,必须节制欲望,省着用度,一点也不能浪费,才能让身体久安。
他这样自己的解释让人一目了然,欲望太盛,必然消耗过度。对于身体能否承受因人而异。所以养生之道有时需要清心寡欲,量入为出。追求的过多也是身体不能承受的。
少食“少食”,这个道理无需多言,就是饭无过饱。在很多的养生秘诀中,都有这样的说法,比如吃饭要七八分饱,还有过午不食等等说法。就是平时身体肠胃的负担要轻,讲的是过犹不及的道理。
如果身体每日需要的营养有保证,再过量其实就是贪多了,对身体没有益处,只能满足口舌之欲,体内堆积脂肪,给身体的代谢增加困难。所以讲究生活质量的人,并不是山珍海味爽一时,而是食适可,身体会更轻健。
多动“多动”,就是加强运动。这个观点符合现代健康理念的,像曾国藩这样繁忙的人怎么加强运动呢?
古时候也并不流行跑步或器械等健身方法,曾国藩自己多运动的方式就是简单易行的饭后散步,他每天要求自己饭后走三千步。一天下来也大约万步,今天看来,这个活动量并不算大,比较适中。但是对于他这样忙碌的人来说,每天固定的走路活动已经是很难得的了。而且更可贵的是长期坚持,这样才能巩固身体的底子。
春暖花开的时节,正是阳气上升,适宜外出活动。我们不妨效仿曾国藩的运动方式,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步行,老少皆宜的有氧运动,投入少,有一双舒适的运动鞋可以提升走路锻炼的快感。
如果没有养成跑步或走路的习惯,一个人也难于坚持,那么可以参加活动,找到更多热爱跑步或健步走的同伴,比如阳春三月,特步已经举办了七届跑步节,聚集爱好运动的跑友,一起动起来。
君逸臣劳以上简要介绍了曾国藩自己总结的八字健身养生之法,他在此基础上还归纳了这个思路,更为简洁的说法概括就是:“君逸臣劳”。“养生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
所谓“君逸臣劳”,我理解的“君”就是指的心,“臣”是指的身体四肢。
“君逸”就是养心,不要操心,不要忧心,清心寡欲,求得心之安逸,“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心要有量,胸怀宽广,也就是“惩忿、窒欲”。而“臣劳”就是身体四肢要多活动,才能筋骨常健,保持健康有活力的状态,体育锻炼或者是体力劳动,对身体是有益的。
这样“君逸臣劳”,其实就是对身心和谐的健康追求。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养生之道,重在于践行,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的方法,不妨拿来主义,先试用再说。博采众家之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一阅而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