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了几种物态变化,从今天开始咱们就来聊一聊声音的那些事儿。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怎么被我们听到的,是生物学的范畴。暂且搁置一边不谈——更何况,如果连声音是什么这个问题都没有搞明白,生物学讲得再大彻大悟也无济于事。所以说:要想学好生物学,还得物理玩跨界。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如何发出声音,再来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用鼓槌敲击大堂鼓、摩托车发动机发动、吹笛子,以及……
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对不起没关系?
答案显而易见: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不知道,并不妨碍其他人知道。物理学家们就仿佛知道些什么,为此他们做了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在熬死了无数脑细胞之后,终于有了不得了的大发现。这个发现还得从一种器材说起——音叉。
听上去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其实就是个高配版的大叉子,底部插在大木盒上,这个木盒内部空心,一侧开口,美其名曰“共振箱”,如果用小锤子轻轻砸一下……
哦不,跑错片场了。得用专用的,一端有塑胶团,像极了狼牙棒的专用小锤子轻轻敲击,然后音叉就会发出声响。
本来一边砸人一边敲音叉挺惬意挺解压,但是偏有人营养过剩,多半是前任淹死鬼,没事儿泡面玩儿。
这一泡不要紧,一泡,有趣的事儿就来了。
正在发声的音叉浸入水中,立刻激起了一阵水花,同时声音也很快静止。
本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千万不要学我转载
这是为什么?物理学家们的矢志不渝感动了天帝?他们又不是愚公,有点不太像。微生物集体投水祭祀阻止2012世界末日?
物理都没弄明白,自然更不可能想到生物这茬。
哦……哦!难不成是……是……原力?!!
OMG!!!
太假了!用莎士比亚的话来说: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管它是对还是错,反正就是有问题,就是这么不讲理。
前看后看,左顾右盼。把老鼠洞都翻了个底朝天之后,物理学家们一口咬定: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这句话对吗?当然对了。大家可以换一种方式验证一下,这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尝试的:伸出你的左手(右手),不跟我一起做慢动作,而是伸出手抵住喉咙,发出声音就成。这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喉咙的振动,至于什么东西在振动发声……先学好物理,再来学生物吧!
注意:严格上来说,“振动”与“震动”二词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声学的范畴中,总是使用“振动”一词。
想必大家对“振动”这个概念都不陌生,振动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帕金森式的来回晃动,一来一回、一起一伏。音叉和鼓的振动很好理解,但扇耳光的响声又是什么呢?
注意:我们的手和脸几乎不会振动,即使振动也微乎其微,所以手本身的振动不会引起太大的声响。啪啪声其实是手和脸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专业演员都非常清楚,扇耳光并不是力气越大声音越响,技巧比力度更重要,能最大化引起空气振动才是核心关键。因此当声音大时,打得反而不疼。有条件的请千万不要现场尝试。
比如在宝莱坞荣誉出品的冒险剧、高速飙车剧和导演吐血跳楼清仓大甩卖的动作连续剧三维一体三位一体的史诗级大片中,保罗·沃克猛扇净水机十数耳光,净水机却表示不疼,正是因为……
开个玩笑。
请大家想一想,物理都没搞明白,生物可讲不明白,还是改天再聊。
如此说来,振动就是声音的本质了,但是物理学家掘了人家祖坟,还不依不饶,要扛着锄头去刨“振动”的祖坟。
他们挖到了什么?葵花宝典?当然不是。实际上他们挖到了“波”。
什么是波?物理学家们再次追根溯源,这次他们阴差阳错地挖到了
写在后面:要相信Made in China 的6G基站是不可能出现网络卡顿的现象的!
事实上在很久以前,人类就已经发现了声音的产生机制,因此由音叉发现这一故事纯属虚构。如果说得再不悦耳点,就是瞎编乱造。这仅仅是艺术美颜的效果,但这一美颜,仿佛成了杭州医美机构的产物。
音叉是近代物理学家的宝儿。用它做的上述实验十分典型,十分直观,且易于大多数人的理解,因此作为杜(瞎)撰(编)的材料。
图:崔乘 文:周奕行
by 铪氟苛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