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乃人生一件大事,它作为一种人生礼俗,在我国各民族和地区都得到普遍重视,其间的风俗样式和文化内涵也十分绚丽和丰厚。婚姻习俗的最基本格调,既不同于人生之时的躁动和不安,也不同于人死之际的沉郁和苍凉,因而呈现出一种游艺性质十分明显的热辣风格。
客家人的婚姻习俗在具备这一基本风格的同时,还融合了许多地方性仪礼法则,显得更为热闹和繁琐。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其中一些旧的礼俗,过于繁琐的细节已经在慢慢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更为文明和实用的新风尚。然而,这种传统婚俗的独特和新奇却是有目共睹的。
合婚:也称合八字。一旦有媒人上门提亲,第一件事就是考察男女双方的“八字”是否相合。按照客家传统的婚姻观,合则令子孙康健,恩爱同心,白头偕老;不合则家境不宁,妻离子散,家庭解体,因而它是婚姻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定亲 :即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三牲、酒、礼品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到场。定亲的一个重要事项,就是男女双方商定男方要送给女家的彩礼,在媒人的斡旋下,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这就是通常说的“不讲不亲,越讲越亲”。定亲后即可正式向外界宣布,两家父母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屋场: 即女方到男方家庭考察,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姑嫂、姐妹等,还有媒人,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收。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交亲、合卺的时辰等。在迎亲前一段时间由男方备好三牲、酒、果品等将日课送往女家。在此之前,一般男方会先和女方沟通,双方对过门的日子都达成一致意见后才会正式送日子。送日子后,男女双方即可向亲朋好友发请柬了。
哭嫁:新娘在过门的前一天晚上,于娘家伤伤心心大哭一场,谓之“哭嫁”。父母焚香祭祖,禀告女儿即将出嫁的消息。女儿哭述亲爹亲娘、哥嫂弟兄以往的好处,对过门以后的陌生生涯感到惶悚和惊恐。客家哭嫁的歌词哀婉凄绝,自成体系,表达出旧时代女子婚姻不能自主的悲伤心情,听者也随之泪眼婆娑。客家哭嫁还喻示着女子的贞洁,因此哭得越是长久和动容,越是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好感。
行嫁接亲 :婚期当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女家需用桌子拦住大门,由一帮男孩子把守,男方的“出亲客”一般会备好一些钱币,到了女方大门前往厅堂上撒上一把钱币,趁孩子们去捡钱的功夫,迎亲队伍鱼贯而入。 新娘出屋时,由兄弟背着,哭哭啼啼踩过米筛,送进香车(或单车,汽车,花轿),在男方接亲队伍的簇拥下,吹吹打打,来到亲朋鼓爆相迎的新郎家,走出车门,在簸篮里略站(坐)片刻,迎着新郎撒来的“盐茶五谷”进入厅堂。
拜堂:客家人称拜了堂就是法定夫妻了。拜堂的仪式是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最后是夫妻相拜送入洞房。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洞房的新郎新娘,喝两碗交杯酒,吃两个勾肩搭膀的鸡公腿。礼毕,婚礼正宴开始,新郎新娘在礼生的引导下,一一拜谢嘉宾,敬请他们对号入席。
闹房:入夜,青年宾客相聚新娘洞房,尽情戏耍搞笑新郎新娘,直到淋漓尽致为止,新郎新娘洗澡更衣,同床入梦。闹房有的在大厅闹,有的在新房闹,也有的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
回门 :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吃罢午宴,当天回来。回门过后,男家还要举行“会亲”仪式,遍邀女家亲友前来赴席,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和认识。自此以后,一对新人的人生历程就算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