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治疗法验案集图文 八字针法治疗对应图

频道:八字命理 日期: 浏览:3

在我国数量庞大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硕果熠熠生辉,世界级非遗项目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市南区目前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3人、市级5人,区级10人,传承内容包含鸳鸯螳螂拳、香酥鸡烹饪技艺、周氏艾灸法等传统表演艺术、手工艺技能等多种项目。这些让中国在世界上引以为荣的宝贵财富,应当视为传家宝,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八字治疗法验案集图文

八白散驻颜技法

中国传统养生驻颜术起源于商周,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八白散便是其中一颗闪耀的明珠,它源于著名的金国宫女八白散。作为当时的宫廷秘方,经过千年流传,如今不但被很好地传承下来,先后入选市南区、青岛市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还古为今用,走入寻常百姓家,让众多普通市民受益。

八白散由白丁香、白茯苓、白牵牛、白附子、白僵蚕、白蒺藜、白芷、白芨等八种中草药配制而成,与现代化妆品不同之处在于其本质是以内养外。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包含配方、调膜技法、按摩手法等三部分。

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第五代传承人 刘伟琳: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它代表的是我们中国传统中药类的驻颜技术,它崇尚的这种天人合一,以内养外,这种自然之美,主要作用就是梳理身体重要经络和穴位,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有诸内必行(诸)于外”,所以说你内在健康了通畅了,反映在气色上也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状态。

2000年3月,刘伟琳在市南区深业大厦创办了第一家以“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为主要服务项目的植秀堂养生馆,建立非遗专家团队。经过不懈创新发展,现在,已在全国67座城市开设230家分店,帮助上万人就业,2012年,植秀堂品牌走出国门进入马来西亚市场,目前足迹已遍布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地,刘伟琳始终把传承发展中国养生养颜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

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第五代传承人 刘伟琳:我们的目标是传承非遗的精华,让更多人能够受益,也希望我们能够把这个中国的文化自信,通过我们非遗的传承,带到世界很多的角落,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中国的文化。

周氏锔艺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艺,锔艺最早可见于宋代巨型手卷《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处锔匠做活。跨越了一千多年的历程,2018年,周氏锔艺入选青岛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王门周氏锔艺第六代传人周华师承“天下第一锔”王振海,从艺三十余年来,他秉承祖师教诲,独具匠心,每每用银钉锔成花纹,在一个个壶口、壶嘴、壶柄等精细处进行富有艺术感的包嵌,让每一件瓷器都成为独一无二的珍品,把修补残缺的技艺升华成赏心悦目的艺术。

青岛市工艺美术大师 周氏锔艺第六代传人 周华:我们这行有个八字真言,缝补生命,修复艺术,一个碗,它本身的功能、原始功能、给它定义的功能是盛东西的盛水的,它碎了以后它不能盛了就说明它的生命已经结束了,那么给它修起来以后,修复的就是生命,修完了以后又有一种残缺之美,还有艺术观赏价值。

虽然随着现代化制瓷业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家庭的瓷器坏了会直接扔掉买新的,但老物件的质朴,还有那些曾经制造它们的老工匠们不图名利只为做好每一个物件的初心,比瓷器本身更加珍贵。因此,对于锔匠而言,修复一把壶早已不仅仅是“锔起来不漏”,更是为破碎的壶进行一次艺术的升华,为器皿修复“生命”。这也便是锔艺这门技艺的价值,和锔匠们的匠心。如今,作为非遗传人,周华更多了一份使命感,他说,传承24样72种136道“王门锔”宫廷锔瓷独门绝技,弘扬中华名族传统独有文化,已经融入到他的生命。

周氏艾灸法

艾灸,是中医古法中的一种,通过点燃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对人体相应的穴位施灸,以达到保健、祛病的效果。艾灸疗法已流传千年,其中,周氏艾灸法起源于晚清的名中医周丙荣,周氏艾灸法的第二、第三代传人,在青岛让这一中医技法得以发扬光大。

灸疗法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温通经脉、驱散寒邪、行气活血,温补益气。周氏艾灸法,也就是周楣声艾灸法,在传统灸疗法基础上,结合大量针灸临床验案,总结提炼出艾灸的诊疗准则和标准。周氏艾灸法第二代传人,也就是创始人周丙荣其孙周楣声编写的《灸绳》,被世人誉为“艾灸之准绳”、“艾灸第一可法之书”,在灸法的传承与振兴、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周楣声艾灸法省级非遗第三代传承人 于青云:周楣声艾灸法选穴原则少而精准,甚至有些危症、重症,可以精选一穴而取得伟效,第二就是敢为天下先,不断地创新,艾灸器具的一些发明,咱们后来的一些艾灸器具,都是在它基础上的一种延伸。

2016年,周楣声艾灸法正式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强烈的使命感激励着于青云潜心钻研。眼下,于青云还在继续《说灸》的编写、《周楣声医学全集》的中英文、中日文、中韩文版的撰写与耳灸、肛灸等的研制。同时,周楣声艾灸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也正在筹建中,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需要真心热爱这项事业的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END—

文字来源:蓝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