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运动对怀远县的农业生产影响较大,极“左”思潮盛行,“放卫星”,“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主观臆造的高速度,脱离生产力发展的“一大二公”,所有制问题过于求纯,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等等问题,导致各级干部头脑发热,鼓吹高指标,空想蛮干,违背了客观规律,挫伤了社员群众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农作物产量下降,农业大县的怀远困难重重。
为了恢复发展怀远经济建设,县委牢牢抓住“八字方针”,联系全县农业生产遭受“大跃进”运动重创的实际,及时学习贯彻中共中央于1960年北戴河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文件精神,号召全县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加快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步伐,进一步搞好秋田管理,力争秋季粮食作物好收成。同时,为了达到调整有力、见效及时,县委把发展农业放在了全县国民经济的首位,按照省委、省人委的要求,各行各业以农为本,面向全县农村,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大力支持农业。
调整中,县委认真按照县第三次党的代表大会要求,对今后3年的农业计划指标作了降压,尽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切合当时实际的高指标,但水份却大为压缩。1960年3月期间,县委召开全县大队书记以上干部会议,继续贯彻“十二条”等中央精神。5月4日,在三级干部大会上,动员全党全民、各行各业,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千方百计增产节约。8月5日和8月22日,县委分别召开了有15万人参加的广播会议和1500人参加的县委扩大会议,再次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的文件,进一步要求全党、全民齐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加快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县委先后抽调400名干部分别到6个后进的公社、49个后进的大队任职支持农业生产。
9月15日,县委根据中央、省、地委调整农村经济政策的精神,以县人民委员会县长的名义发布《关于人民公社十四条规定》,内容包括:家禽家畜要坚决贯彻公养、私养、合养同时并举的方针,社员私人喂养的家禽家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和平调;坚持社员自留地制度;充分利用社员家前屋后废荒地;社员家前屋后原有的零星树木坚持由社员个人所有;社员利用早晚时间开垦的废荒地,谁开垦归谁所有;办好公共食堂;实行凭工计分;推行田间管理责任制;社员最低口粮标准一定要落实;坚决执行超产归队、减产赔偿的办法;做好分配工作;积极完成征购任务;算清账目经济退赔兑现;一定要贯彻勤俭办社方针。《规定》一出,长期受“共产风”影响的全县农民群众反响热烈,拍手叫好。县抽调干部与省、地委下放的大批干部一道,深入全县农村基层广泛宣传“十四条”,原来因生活困难外流的社员陆续返回。龙亢、双桥、河溜等公社的社员群众纷纷赶集购买猪仔、母羊,开展起农副业生产。至1960年10月底,全县社员共有7250人购买仔猪1.045万余头、母山羊4800只,开垦闲置荒地6800亩,种粮6800亩,种瓜菜5320亩。
各行各业大力支持农业,在全县形成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热潮。县化肥厂于1959年投资兴建,快马加鞭,大干快上,于1960年建成投产,当年生产的3万余吨氮肥碳酸氢铵,成为社员群众科学种田的当家肥料。县农机一厂研制出双铧犁、24片耙等机引农具,以及丰产20型农用水泵、山芋切片机等农用机械,为全县农民提供了机械化作业先进的增产增收条件。县油厂、县乳泉酒厂、县棉织厂、县农机二厂等十数家企业加大力度,全力以赴支持农业生产。省农业厅1959年下放给怀远县管理使用的曹老集拖拉机站,县委为扩大机耕力量,加快全县耕作速度,决定在曹老集、鲍集、城关各建一个拖拉机机耕站;为壮大机耕队伍,加强统一指挥、调度力量,县级拖拉机站于1961年予以恢复。机耕加速,机灌也相应提速,1962年竣工装机1650马力的上桥电灌站投入使用,使15万余亩耕地受益。尤其在最艰难的1960 年,“皖北粮仓”大河湾建立了临时飞机场,试用喷药灭虫。县内自筹资金投建的第一条35千伏电源性输电线路架成。全县农业技术普及较广,收效极为明显,小麦、黄豆等当家品种的产量逐步提升,中央农业部还专门在找郢乡召开了全国性的农业技术现场会。
县委采取种种得力措施,使在徘徊中发展的全县农业生产走出“大跃进”造成的困境,生产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首先,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全县人工治理的河道,发挥了排涝通畅灌溉用水及时的作用;开挖的大沟、中沟,小沟、塘等加强了抗旱与排涝的功能;兴建的各个小型电灌站,加以渠道、桥、涵、闸的配套,不仅发挥了实效还为建立全县水利骨架工程打下良好基础;有效灌溉与有效除涝的功能增强,部分地区实现了遇旱有水、遇涝能排。其次,粮食产量有所提高。怀远县的粮食产量在五十年代亩产仅五十多公斤,陆续兴建的水利工程起到了较好的抗灾作用,粮食产量逐步提高,一旦遭遇特别旱涝的年景仍有一定的收成。1960年全县粮食总产15966.9万公斤,1961年粮食总产16945.2万公斤,分别比1959年的12605.1万公斤都有所增加。再次,与植树造林有机结合,生态面貌渐趋改善。1963年,全县大力植树、插条,初步形成防风、防沙、调节气候的平原农田林网。河沟纵横,湖塘遍布、道路阡陌的县境渐呈绿意,平阿山、大洪山等山区,以及河滩湖畔已披绿装。
涂山、荆山的山坡扩大了榴园,怀远石榴品种增加到十多个。粉皮类的石榴有:粉皮、青粉皮、火葫芦、美人蕉;青皮类的石榴有:玉石籽、玛瑙籽、大笨子、二笨子等。粉皮类的石榴种植比例最大,约占80℅。早熟品种占33℅,中熟品种占22℅,晚熟品种占45℅。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榴种借古代大禹治水劈开的荆山、涂山的良好土壤得以繁衍。石榴树栽植经精心培植,品质得到提高,成活总数增加,于六十年代初全县石榴树增加到13万余株,主要分布在涂山、荆山的山坡、县城及周边。怀远石榴皮薄、粒大,百粒重最大达71.4克,含糖量高达17℅,含碳量低于0.4℅,列为全国五大名贵石榴,玉石籽以其独特的品质,名冠全国石榴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