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内气的方向很重要。
练太极的第一个阶段是找肢体上的阴阳平衡,有了阴阳平衡就有了身体的自然连接,慢慢地也有了身体的"整体性"。那么拿这个"整体性"能不能直接用于攻击和防御呢?答案是:不能。勉强用了也是撞击力或毫无变化的僵力。
在身体节节不断均衡的基础上,你身体的"放松"会有层次地自然到来。逐渐地你能感觉到体内的流动,当别人以"气"论拳时,你大致能听得懂,跟得上,拳架也会柔顺得多了。但是这些仍然不足以致用。"流动"是内劲的基础,但不是内劲。内劲的产生需要在体内建立起一个传递和应用能量的机制。这个机制的建立,方向性尤其重要。
流动的水要想作功,需要输送到一定高度以造势。所以太极拳蓄势时要意气向上,发动攻击时则要裹挟重力而落下。身体是意气的载体,需要做功时只要放舟顺流而下即可。
人体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是"转"和"移"。身体转动时一腿要依傍大地的托举之力,固定中轴,所以此时此腿要引内气由涌泉向上运行至腰胯;而另一腿的作用是借大地之力以驱动身体进行重心的移动。"移"时一腿要先给力于大地,以获得大地的反作用力,所以一般来讲,后胯要落气至脚,则脚下反作用力同时共生。
当上肢与彼力接触时,太极拳一定是先化而后发。仅以手臂上的内气往来举例:化时内气从接触点沿虚实三角形结构回撤至大臂,由点到边减弱了大部分压力,并靠大臂的一端,即肩关节的圆转,御彼力于体外,化彼力于无形。而当彼力化尽转入进攻时,则内气应由肩直送达腕手。
正确的方向性能使"内气"变为"内劲","内劲"的方向合理才能给人以"顺"的感觉。有人每天拼命地多练拳架,而身体在打着架子的时候,意气却在走迷宫。这是个误区。
练拳者要非常在意什么是内气运行合理的方向,去体会、并把体感固定下来。没有合理的方向就不能"气顺",而内气不顺焉能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