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用什么去铭记那些远去的岁月?
是尘封多年的老照片,父亲下乡插队喝水的搪瓷杯,爸妈结婚留下来的彩花洗脸盆,陪伴爷爷几十年的旱烟袋,凝聚着我们童年欢乐的收音机……
曾被历史长河赋予生命力的东西,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渐渐消失了。庆幸的是,在你我家里的某个角落,总能找到这样一什一物,写满了光阴的故事。
这个国庆之前,《楚天都市报》与恒大湖北携手创办的“恒大家园”社区读本走进恒大各小区。业主们纷纷找出家里的珍藏,与我们一起重温光阴的故事。这些老物件承载的,不仅是家用,还有发生在那时的点点滴滴。
你家有这样的老物件吗?
我怀念的是那寒冷又温暖的冬夜
老物件:汤婆子
提供者:周芹,
宜昌恒大山水城业主,
42岁
家里有个很老的汤婆子,是奶奶留给我的礼物。铜制的,扁扁胖胖的圆壶,上面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热水就从这个口子灌进去。
小时候,跟奶奶在农村老家住。冬天很冷,每天睡觉之前,奶奶总是把滚烫的热水灌进汤婆子里,拧紧盖子,再套上布袋子塞到我的被窝里。有了它的陪伴,我就不害怕冬天的夜晚了,就感觉整个春天都在脚下。
小孩子睡觉总是不老实,蹬来蹬去,有时睡热了,这汤婆子就成了“累赘”被我一脚蹬掉地,半夜奶奶总要起来帮我捡一次,重新放进被窝,以防我被冻着。第二天起床后,用了一晚的汤婆子的水还有余温,倒进脸盆里刚好洗脸。
稍微长大一点,我也学着体贴奶奶,第一次帮奶奶弄汤婆子时,她竟然感动地一把搂住我说:“我享孙女的福了!”
如今奶奶已经走了,家里也有了各种取暖设备,冬天再用不到汤婆子了,但那个已经被我摸得光滑油亮的汤婆子一直藏在柜子深处,每每看到,我都会想起奶奶慈祥的笑脸,还有那寒冷又温暖的儿时冬夜。
一几一椅记录悠悠岁月
老物件:木几、木椅子
提供者:李先行,
武汉恒大常青花园业主,
72岁
家里年头最老的物件,就是这手工的茶几和木椅子了,都是大几十年的历史,现在我还常常拿出来擦一擦,抹点油,让它们光亮如新。
这把木椅子是我21岁到宜昌的乡下插队做知青时做的。那时候,家里一穷二白,家具只有几个大箱子,当时邻居送给我了这把椅子。砍木头、打样子、刷油漆,都是纯手工做的,连一颗钉子都没有用。那些物资匮乏的日子,就靠邻居们这样扶持着,才慢慢度过。
我坐着这把木椅子,烧过炉子、写过工作计划、招待过结婚的客人。后来女儿出生了,也是坐着这把木椅子写作业,慢慢长大。这把椅子见证了我最青春的岁月。
茶几的年头最久,1933年做的。那时我们家族在长阳是个大家族,五世同堂,每次聚会,都要满满当当坐一大桌。但爸妈是教书人,四处漂泊,很少在家,一年到头难得的聚齐的日子就是过年。后来分家时,大伯把这个家里用了很多年的老茶几送给爸妈,说是要留个念想,希望能够常常回家看看。
这两样家具虽然不起眼,但都被我们家很好地保留下来了。后来搬到武汉居住,它们也跟着来到了武汉。看到它们就想起来那些过往的岁月,关于家族的,关于青春的……
小小弹珠是童年最大的快乐
老物件:弹珠
提供者:
齐微,
武汉恒大龙城业主,
25岁
前些日子在家里整理东西,翻出了一把弹珠,那种圆溜溜、五彩缤纷的玻璃球。现在的孩子有了游戏机、IPAD各种电子产品,已经很少玩弹珠了,但它却是我童年里最大的快乐。
小时候,住在一个家属大院里,左邻右舍都是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每天在院子里扯嗓子喊一声,就能呼朋引伴。大家凑一起,溜溜球、弹弓、弹珠,都是我们的玩具。但最喜欢的还是弹珠。可以比赛嘛,我们还采取积分制,输了的小朋友要请大家吃零食。
那时候,我们经常偷偷把家里下跳棋的弹珠拿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找个排水管道做弹道,就能趴地上玩一天。砰砰砰,弹珠相撞的声音,就是我们快乐的源泉。有厉害的小伙伴还能用那小小的玻璃球在手上玩出各种花样,引起大家一片惊叹。一直玩到夕阳西下,妈妈做好了饭唤我们回去,才带着一身泥土回家。
现在,儿时的小伙伴都已经风流云散,很少联系了,偶尔看到这些弹珠时还会忍不住回味那些简单的快乐时光。这些儿时的体验都不可复制不可重来,想想还有些伤感。
比我年龄还大的果盘是幸福的见证
老物件:旧果盘
提供者:段培红,
武汉恒大绿洲业主,
52岁
从我记事开始,这个果盘就一直在我家里,算起来比我年纪还大了。爸妈曾不止一次给我念叨过它的来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结婚时,条件很差,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裸婚,几乎什么家当都没有。这个果盘是当时为了招待客人,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很便宜,但样式简洁大方,据说还是美国货,妈妈挺喜欢。
那时,家里条件虽然不好,但妈妈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过得体面而精致。到了逢年过节,或者有重要客人来时,妈妈总会把这个果盘拿出来,装上瓜子、花生、糖,是那些艰难日子里为数不多的甜蜜。我很小就知道,这个果盘一出现,就有好吃的零食来了,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妈妈说,过日子要有希望有盼头,让果盘里的糖果越来越丰盈就是我们家努力的目标。
后来,爸妈一起努力工作赚钱,还省吃俭用,家里的家当一点点置办起来。慢慢的,有了更多的糖果,更高级的家具,但这个果盘一直留着。直至现在,仍保存得完好无损,甚至还会拿它来装点心招待客人。
爸妈说,它是我们家几十年风雨的见证,也是我们家一点点走向幸福的见证。
这些粮票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背影
老物件:粮票
提供者:孙江春,
武汉恒大龙城业主,
25岁
家里有不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粮票、油票,有爷爷留下来的,也有我自己收集的。
我没有经历过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但小时候爷爷常拿着这些粮票给我讲故事。爷爷说,那时候粮票就是"吃饭的护照",城镇的居民只有凭它才能购买粮食,没它,可是要饿肚子的。
当时,爷爷在江汉油田工作,每个月发的那点粮票要顾及全家人的吃喝,有时不够了,还要找左邻右舍来救济。那时候的人淳朴,往往是“一家有难,八方支援”,吃百家饭是常事。
有时爷爷出差,还能带回来外省粮票。每个地方的粮票都不一样,很多还印有当地的风景,爸爸就是在粮票上认识桂林山水的。但在所有粮票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全国粮票,手里有它,意味着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吃得上饭。
后来,大家买粮食方便了,粮票又衍生了另一种功能,就是当货币用。民间私下用粮票可以换很多日用品和食品,比如袜子、花生米、鸡蛋什么的。爷爷说,当时爸爸穿的不少衣服就是用粮票换来的。
如今,粮票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大家买东西也不再有限制。但我却从爷爷的故事里爱上了收集粮票,从各个渠道收集到了不少花花绿绿的粮票,总觉得那上面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背影,藏着很多我们不曾经历过的故事。
石磨磨出老家的年味儿
老物件:石磨
提供者:刘松,
武汉恒大嘉园业主,
30岁
我家的老房子里一直放着一个石磨,有四五十年历史了,每次看见它总想起来小时候过年的光景。
老家在汉川,那里有过年吃豆腐的习俗。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看爷爷奶奶用石磨磨豆子做豆腐。一到春节前,家里人都忙碌起来,爷爷奶奶要做很多很多豆腐。石磨全靠人工,一般是奶奶喂豆,爷爷推磨。
把泡好的黄豆均匀地撒进磨里,“咯吱咯吱”,伴随石磨厚重的转动声,乳白色浆液顺着石磨周围流下来,一滴一滴汇聚到桶里,有浓浓的豆香。这就是豆腐的原液,也是年最初始的味道。
接下来,再用这豆子磨出来的浆水加热,就变成了热乎乎的豆浆,再经过点卤、挤压,热腾腾的豆腐就好了。
那时候,大人们忙活着做豆腐,我和一群小的,就围着石磨和大锅疯跑,等豆腐出炉了,奶奶总会先给我掰一块空口吃。刚出锅的豆腐软乎乎的,带着浓浓的豆香和柴火香,简直是无上的美味。
那时才四五岁的我就知道,家里有了很多很多豆腐的时候,就该穿新衣过新年了,兴奋得不得了。这也是小时候的我对年最初的认识。
再后来,石磨用的越来越少。去年奶奶走了,这世界上,再没有人给我手工磨豆浆做豆腐了。
这些留在记忆中的老物件,
你家有同款吗?
光阴荏苒,那些即将消失的老物件在曾经的岁月里牵动着多少人的心,记录着一个时代的背影。找一找,你家有这些同款吗?
双喜牌脸盆
有多少人小时候用过这种盆?搪瓷质地,盆底有个大大的“囍”,有的也会有几朵牡丹花、荷花,一不小心摔了还会留下几个豁口,堪称那个时代的国民脸盆。
军书包
军绿色书包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爆款,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这样的书包,质量特别好,结实耐用。孩子上学,妈妈都会买一个或者亲手做一个这样的书包。
缝纫机
那时候谁家里有一台燕牌缝纫机,是一件很时髦、奢侈的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缝纫机是家庭生活的四大件之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仍是抢手货,也是很多女孩子嫁妆的标配。
弹弓
几乎每个70、80后的男孩子小时候都玩过吧。那时候一根树枝,一个橡皮筋,就是一整个夏天,惊飞了多少鸟,打碎了多少窗,挨了多少骂……那时候,连被骂都是低着头在笑呀!
国民床单
简直是很多妈妈压箱底的必备武器。全棉的,印着牡丹或者菊花,一般都是32支精纺纱支,细细密密的,厚实又温软,用了几十年了,依然没坏,质量杠杠的。
磁带
哪个80后的孩子没收藏过几盘磁带啊。那时候没有网络,听歌全靠买磁带,或听电台手抄歌词。听得最多的是四大天王的,抄他们的歌词,每一首歌大家都会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