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不能吃羊肉 为什么夏天不能吃羊肉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2

国人素有重礼好客的传统。在乡下,每有婚嫁、寿诞及丧祭等红白喜事,亲戚朋友总要往来帮忙、庆吊,相聚话旧。这时,主人为表谢意,得摆酒相请。

改革开放以前,因物质匮乏,政府反对铺张浪费,个人置酒,必须申请,批准后才能举办。也很简单,瓜子、水果糖,香烟、茶水……像个茶话会,也就把一场事办了。

改革开放以后,土地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下放到户,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风调雨顺,人们的粮食获得了丰收,生活逐步丰裕,在农闲时节,娶媳嫁女,送老归宗,少不了办场酒席。

喜酒一般在农闲的冬、腊月间举办,为了酒席的“体面”,提前半年就要准备:喂两头大肥猪是必不可少的,一头操办酒席时用,一头来年一家人吃用,粜几斗黄豆的大米,去磨坊磨几天几夜的面,粮饭就基本上够了。门市部里买来食盐、粉条、海带和几斤水果糖。自家园中的洋芋、萝卜、白菜都是必不可少的上好食材。

前三天,亲戚朋友就要来帮忙,主人委托一个能说会道、统筹帷幄的总管,安排男人们背回来早就砍好的柴火供酒席烤火、做饭用度,挑水,宰猪。女人挽起袖口蒸馍、做豆腐,择葱剥蒜,一片繁忙。腾腾热气中一屉屉雪白又像裂开了笑口的馍头出了笼。酒席上的馍、豆腐从颜色、口感就能看出“掌火匠”的功夫,最能体现张家娘李家婶的手艺。

八字不能吃羊肉 为什么夏天不能吃羊肉

红案师傅是酒席办的如何的关键,既要撑得起场面,又要“量体裁衣”。几荤几素,几碟几碗,都是主家提前思谋好的。让有限的食材发挥出最大的效应,使“吃酒者”欢愉,主家“体面”,这会儿就是厨师显示超凡才能的时间了。干盘子为擀一案白面,盘成蝴蝶、花朵或切成斜角不一而足,下油锅一炸,起锅后撒上白糖就成了一道下酒的菜,水果糖加上自家种的葵花籽又是一个。“九碗加一品”是当时最“排场”的筵席了,九碗离不开两酥(酥肉、面疙瘩)、两砣(砣子肉)、粉蒸肉(炸肉)、烧白(红扣)等,是标配,两酥是酥肉(有的是五花肉,有的是排骨,或者是鸡肉,最美味的是让水河里捕捉的鱼,醺干后包上面糊下油锅炸)、面疙瘩,都是用自产的菜籽在小榨上榨的纯菜油来煎炸,炸面疙瘩又叫“起油锅”,也是考验厨师手艺的“活路”,若有曲心包人(心怀叵测,暗中使坏,以引起别人重视,证明自已“手艺、法术”比他人强,从而挣点“利市”的小人)使坏,稍不注意就会给主家造成损失,也使自已颜面扫地,如:一是大火熊熊,但油不升温;二是面疙瘩会在油锅里“炸锅”,人不敢近,油沸腾一灶台,手艺高超的厨师会快速反应作法禳解,技不如人者,只能暗中将有可能使坏之人请到厨房,好烟好酒侍候,好言相告,祈求高抬贵手。“跑油”是起油锅的内容之一(肥肉肉皮烧黄洗净后涂摸上蜂蜜,下油锅一炸,)金黄油亮,或切成片做炸肉、红扣,或切成块做砣子肉。两砣是三角体的肉块(视情况不一而足,也有只用一个砣子肉,另一个用油炸豆腐块替代的)。两片一个是炸肉(肥肉切成片,用放好调料,加水调好稀稠的玉米面一裹,肉皮贴碗,上面放上洋芋块),一个是红扣(过好油的肥肉切成片,肉皮贴碗码放在扣碗里,上面垫上干菜或豆豉,油而不腻,是佐餐美味)。炸肉、红扣在上席时用另一个碗对着蒸好的碗,快速地翻转过来,肉皮就朝上,垫的菜就在碗底了,翻扣碗绝对是个技术活,在大火蒸腾的笼罩里端出的碗,温度烫手,速度稍微掌握不好,手法不对,油水汤汁就会撒一灶台或厨师身上。黄花、木耳或者海带块煮一碗三鲜汤,一碗金线吊葫芦(用豆腐炸成丸子、同粉条用煮),一碗甜米(糯米饭),“一品”即用扣碗中央装肉,四周镶上油炸豆腐片,白豆腐片,胡萝卜片,煎好的鸡蛋皮等各色菜品,上面放上萝卜,样式花俏、色泽鲜丽(俗称十三花),把一个海大的扣碗装得冒尖,酷似个品字(意为上了等级、品次)。碗里渗入少许骨头汤,蒸得烂烂的,上席时翻入另一个钵碗里,放在桌子中间,是道压轴菜,其九碗在周围,如众星捧月。便凑成了十样,十是圆满、十全十美的象征,是美好愿望的寄托。

娶媳赘子,都会搭棚结彩,楹联喷墨,锣鼓喧天,“二踢脚”(一种炮仗,铁结构,装填上黑火药,用火药捻子引燃,接连两响)代替鞭炮,惊天动地。身穿新衣服的小屁孩们在人群中穿来晃去,看看新郎子高矮胖瘦,新娘子漂亮美丑……

头天“歇客”,早些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吃酒赴筵的基本上都是邻近村子的亲戚朋友,再远的就是本家最重要的亲人才会来参加筵席,山高路远,来去不便,只能歇一晚,待第二天正酒过后回去。中午吃白菜豆腐汤,馍馍,下午吃面汤(擀面能手们各显其能,有条件好的是麦子面,一般的就还要加荞杂面,生酸菜或炒酸菜都以主人家境而定)。晚饭过后,用几个人抬回来的黑叶子疙瘩、青岗疙瘩生起一堆熊熊大火,围着火塘,五亲六眷就谝开了闲传,问一声老人的身体,全年的收成……总管适时地打一转“烟官”——给吸烟者掰一撮水烟,或是一片叶子烟,于是黑夜里忽明忽暗的火星,是老“烟枪”们在夜风中就着长枪短炮酣畅淋漓地吞云吐雾。也有就着昏黄的煤油灯打扑克的,升级是一种常见们玩法,也有“掀牛”的,这就带有博彩意味了。精通音律的锣鼓手也适时操持起锣鼓铙钹,或是“课榔子”,或是“慢长兴”,叮咯咙咚呛,抑扬顿挫,热闹不凡,一折结束,一番互相点评、推让、吹捧,互换家什后又即兴来上一段。使沉寂的夜色变得韵律十足,让文化活动缺乏的山村有了一点喜色。

八字不能吃羊肉 为什么夏天不能吃羊肉

赘婿(抱儿子)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仪式:取名改姓,伙子里人(族内本家爷台叔辈、哥儿弟兄),男方送亲的一众人等依次入座通台桌子(四张、六张桌子拼接在一起,视人数多少而定),两个干盘子,两碟凉菜。总管一言起句,表明搭桌子所为何事。族内德高望重者说明字排,粗通文墨者搜肠刮肚,字斟句酌地提出两三个备选字:贵、富、荣等,让大家议定。若是脚踩二地(也叫二处管业)者,少不得要把男方本姓带上,哪个姓在前,那个字在后,女方是当仁不让,男方也会据理力争,从针锋相对再到双方妥协,最终总会达成一致、皆大欢喜。推杯换盏间,几两二曲子(纯粮食烤的散白酒)就下了肚,言语迟钝者又不禁劝酒者只有闷起头喝,“三杯凉水都能赶出汗”,何况酒乎,有不胜酒力,又想刷存在感者,就会闹出诸如“不结亲了是一家,结了亲了是两家”的笑话,引起满桌人裂嘴大笑,经旁边的人一提醒,才赶忙更正……议式完成,这时候人不离桌,撤回空盘,端上新炒的肥肉血馍(猪血搅荞面,上笼屉蒸熟)、凉拌的胡萝卜粉条子,一碗白菜豆腐汤,冒着热气的馍馍,就是宵夜了。

一声鸡鸣,东方泛起鱼肚白时,帮忙者抱柴生火,烧洗脸水,烧蒸笼锅里的水。单家独户的地方,无处睡觉,众多客人只有围着火塘打盹,熬了一夜的厨、内、酒官伸个懒腰,抖擞精神,洗把脸又开始了繁忙的工作。

正酒的大幕徐徐拉启,走桌抹櫈者已将八仙桌安放就绪,单等总管一声吆喝:“引亲送亲、姑娘姊妹、爷台叔辈、插花挂红……席前升位”。少不得主家、总管三番五次邀请,送亲的娘家人、办酒主家家族德高望重的陪客才半推半就间按尊卑顺序入座,遵守着传承了数千年传统的坐席规则,每张桌子上首,坐着拗不过众人推举的德高望重的长者。一点大意、马虎不得,若有坐错位置者,会被旁人视为“不懂规矩”。提壶端盘者,各司其责,筛一壶黄酒给各位客人斟满门杯,烟官敬上一支香烟(不似现在每桌放一包)。走马灯般干盘子、九碗加一品顺次上桌,人们目光集中在席上,心思在席上,兴趣在席上,但不敢轻举妄动,待上席长者举筷指着碗说:“请,大家放随便些。”筷子方才七前八后伸到碗中,但绝没有抢夺和选择的迹象,挑到哪个是哪个。每上一道菜,仍然是在发号施令后才能下手。

“作辑”(又叫表席,也是祝酒辞)是体现总管智慧、才能的时候。有默记于心、千篇一律的,也有应对眼前人,席上菜而随口编来的。酒过三巡,总管开口把言发:远来近到的客位们请雅静,天降祥瑞,吉日良辰,为xxx与xxx婚缘之事,动驾了月老、老小娘舅、引亲送亲、姑娘姊妹、帮忙佣力、厨内酒管……贵脚踏到贱地方,使蓬荜生辉,是主家的荣幸,你们不辞劳苦、熬更守夜,多谢了。桌椅不齐,上挪下展,杯筷不全,将就一时,壶中无美酒,盘中无好菜,感谢大家光临。昨日功满桥起,今日花果成园。二姓联姻结秦晋,一心共谋定乾坤……为了给一对新人祝福,请干了杯中酒。凡此种种,都是些吉祥祝福语,把酒席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翻席是给送亲的亲戚准备的,是一种礼节,这时送亲的主事者就要给对方家长说一些告小心的话:孩子在娘家惯下的,有不会事的地方,请大人承带,夫妇双方忍让等等。娶亲方满口应承,并表示一定会像对自已亲儿女一样待……

文明古国,礼尚往来,吃好了喝高了,完事还要“抹个嘴”,份子钱千万不能少,“长短是个棍、大小是个礼。”一双袜子、一条毛巾或者五尺花布,一元、两元人民币还是三升、五升粮食都可上礼薄。“礼轻人不淡”,欢欢喜喜就把一场事了了。

忧事总是突发的多,不管数九寒天还是赤日炎炎,猝不及防,搞得人手忙脚乱。赶忙通知乡里乡亲来帮忙,存粮不多的,连夜去磨坊磨面,拣柴、挑水,造办饮食全靠总管安排。请娘家人及阴阳先生,在通讯靠吼的年代,都需要脚力好的青年人跑路。阴阳先生子丑寅卯掐指一算何时动土、几日安葬,自有总管安排帮忙的亲戚邻居去忙活了。孝家披麻戴孝、身穿白布长孝衫守在灵堂静等娘家爷前来吊唁。没有哀乐,只有女儿、儿媳悲伤的哭声回荡在亲人们的心房。手执孝棍的孝子退三步一磕头,退三步一磕头,迎接威严、悲伤的娘家爷到灵堂验视逝者遗容,孝家诚惶诚恐,胆颤心惊。

期好道好,就可以杀猪宰羊用以成服、明路。否则,只能择期另行操办。迎亡魂——两条板凳连接搭成“桥”,上面铺上青布(黑布),香升子里(木头升子里装上粮食,以插香用)插着逝者的亡魂牌子,放在前端,孝子孝女、侄男子弟分跪“桥”两面,阴阳先生手执引魂杆,口诵经文,乐鼓手随着先生的节奏敲响锣鼓家什,时断时续,每诵几句经文,就把香升子向后移一点,帛纸化为一缕缕清烟,奠酒一滴滴洒向大地,持续约半小时,在先生数次“起、拜”程序后,亡魂也走完了“金桥”,在孝女抑扬顿挫、愁肠百结的哭声中结束仪式,迎接亡魂进入了灵堂。

打“井坑”(坟墓)的人中午是不允许回家吃饭的,红烧一大盆豆腐,中间卧一方肥肉或豆腐(视家境而定),拿些馍,提些酒,派人送到墓地,豆腐下馍,喝酒充汤。豆腐不能吃完,整块肥肉或豆腐更不能动,剩下的东西拿回去叫“回财”,剩的越多越好,喻义多财。

服成完,路明了就要给娘家人搭桌子说话了,娘家爷们、伙子伙内的亲戚们依次入坐。孝家对灵跪于桌子下首,委托伙子里人或总管简要地介绍一下情况:活在时的命、死时的病,请了哪些先生(医生),吃了几服药。装殓用的什么棺材(柏木还是松木,四整的还是八合子的),穿了多少件衣服,从头到脚,单的还是棉的,铺的盖的是丝的还是布的。一样说不清,让娘家人不乐(yue)意,孝子恐怕就要挨孝棍了。接下来就是知道旧情的逝者同龄人回忆生平,诉说孝敬父母、成家兴业、养儿育女的功苦勤劳。评论孝家的所作所为是否报答了父母恩情。孝家在下面屏声静气、洗耳恭听。娘家人总是在最后才开金口露银牙,强调逝者的辛苦,降错(给孝家挑刺)于儿女。有确实做得不够好的儿女,也有做好了却故意弯酸人(鸡蛋里挑骨头,平时不对付、等机会耍威风)的娘家人。话不投机,有凉了台的,有掀桌子走人的,应了一句俗话“恶得像娘家人样”,这时候就要总管各方调和,有错认错,消气顺心。指教不孝子但还要说成一团和气,才能显示说话者的艺术。前者该受到谴责、批评,后者就不敢苟同了。人前教子,也是一个机会,所有人等,也在静听并三三两两地小声议论,或听别人言语,对照自已行为,反思自已是否做到位了。忤逆不孝者,暗自心惊。孝顺之人,欲更进一步。未亡人也得商量到一条路上,跟谁哩靠谁哩,都趁此机会一并解决,一次神好淘,二回神难劳。有时候说到天亮了还没法散场。

娘家话说完,诸事就序,该宵夜了。忧事的席面和喜事不一样,有羊肉汤,还有一个肠皮子汤。炒个苞苞菜,血馍回锅肉,一笼馍馍汽热后端上桌,一人一个或两人一个,多少自取。为了抵御长夜风寒,“散叶子”要呡几口。孝子可以坐席吃饭但不能坐上席,也不能吃羊肉。

谈家祭(相当于官方的追悼会),先请大笔先生安坐于人静处,温上酒、敬上烟,孝子恭敬地将先严(慈)的生辰八字、排行、经历、子女等情况述说一遍。先生才慢慢悠悠地展开纸,研好墨,开始为逝去者记录生平、或叙或议,歌功颂德,启迪后人。开读祭文时孝家全跪于灵前,先生用特有的腔调似唱似说的念完全文,待“呜呼、哀哉,伏惟,尚飨”读毕,女孝子又开始了一次蜿转百回的痛哭,边哭边叙说“我的受苦的大大(父亲)或妈,一辈子受苦受累……”如何等几。男孝子就焚香化钱,寄托哀思了。

上荣案是一件必不能少的仪式,执事者净手焚香,乐鼓手敲锣打鼓陪同阴阳去“朝祖、请神”,迎接先人(彩画的家谱,由族内轮流奉祀,在前一天已迎接到了当事人家中的圣洁之处)。族内长幼,娘家爷们入座搭好的席桌,烟酒侍候着。三迎三请请来的大笔先生正襟端坐于八仙桌前,“礼封子”早已摆齐,大笔先生用新笔一起一落间随着先生“润毫、勾魂、画卦(前、中、后三卦)、书祖、点行(逝者排行第几)、穿神(神字最后写一竖)、点主(主字最后写上面一点)、落位(位字写最后一笔)”等逐项程序才将逝去者的名讳签于家谱之上(也有用木板做一个上圆下方的“神主”牌,把逝者名讳签之于上的,步骤相同),后人逢年过节也就有了寄托哀思的载体了。

天大地大,逝者为大,逝者奔土如奔金,及早入土为安。出殡之时,阴阳先生左手捉一只大红公鸡,右手拿把切菜刀,口中念念有词,手起刀落间,已是身首异处,甩出门去,吼一声起,名曰“出煞”,众多帮忙的乡亲一齐把早就用绳索杠子系好的棺材抬上肩,上坡过坎,前拉后推,浩浩荡荡地抬向墓地。到了墓地,孝子下到井坑中作最后的清理平整工作,化钱奠酒名曰暖坑,往事先准备好的饮食罐中不断添入黄酒,孝家都传来传去喝一口,添的溢天铺地,后辈才人丁兴旺,将井坑中的一撮土放入孝衫的背面挨后背出井坑,由众位年轻力壮的亲友用粗麻绳吊着,孝子背着(只是象征性的用手捧着)棺材缓缓前行以放入坑内,快到靠山一头时,早有立于上面的人将孝子一把拉出坑来,棺材稳稳地放入了坑中,由堪舆之人指挥着把棺材左右摆动一下,以对上事先选定的吉山良向上。帮忙之人扯起一块大被单罩在井坑上面,先生将棺材盖打开,抽去盖在老人脸上的火纸,调整一下老人在棺内的睡姿,让孝家最后瞻仰一下老人的遗容。取来先前找齐的禳证(说是最后的一付药),边口中念念有词边放入棺中。一生成败,随着棺盖徐徐合上,将淡忘于人们的记忆,盖棺论定,一了百了。先生几声“亲人生魂出,亡者死魂入;木匠生魂出,亡者死魂入,东方不是安魂处,请你亡魂悠悠入墓中……金木水火土,亲戚六眷齐上土”,一锨锨黄土垒起一座新茔,清风明月常相伴,功过是非尽归尘。

谢客酒在哀伤、悲戚的氛围中进行,七碗或九碗的席面是规矩,事出仓促,就无法与老早就准备的喜酒相提并论了,用现有的食材拼凑够碗数就行了,虽不丰盛,也不讲究“体面、排场”,但也能让人吃饱吃好。

陆续散去的人们说一声“熬了几天了,注意将息好身体,莫怄了,老人走了就走了,自已身体重要”,或者一句“节哀自重”。

点一支火把,盛一撮瓢荞面,阴阳先生游走于每一个房间,口中念念有词,不时地抓一把荞面洒向火把,名曰“打荞面火”,意为驱邪,“打扫”房子,再将盖有“道经师三宝”大印的灵符贴于门头,逝者生前睡觉的床头,镇魔驱邪,确保主家清平。再告知主家逝者几日几时“回煞”(惟心论者说逝者在过奈何桥之前,魂魄还要回家一趟,作最后的决别),届时,孝家早早地焚香于供桌前,并献上做好的献饭,或早睡,或躲避于邻家,保持安静,使逝者亡魂不受打扰。翻一桌酒席,请作法的阴阳先生、打锣敲鼓的帮手,能言的总管坐于一席,说多谢,讨劳神,主家将准备好的工钱、利市一并托付给总管,几番推让,先生该收的收,该退的退,“打开了金箱柜,回到原地方,我从今走后,保主家家门清吉、人眷财发”是先生的一番谦词。菜也是个意思,端上桌原封不动又撤了回去,酒是少不了饮几杯的。装上两瓶酒、一条羊腿,几只鸡,香蜡纸张,差人将先生送回家去,至此,酒席也就告一段落,余下的就是主家收拾残山剩水、几日后才能归整齐全。

前三天去墓前捂火,每七化钱直至七七四十九天,百期(一百日忌)上坟烧纸,都是后事,百日内男孝子不能剃头理发,家里不能洗衣服,这都是风俗,体现了守孝者的至诚之心。

时间的脚步匆匆而过,世界在改变,社会在前进,生活在提高。物质丰裕了,人们在吃穿用度上也大变了,举办酒席上也是水涨船高。

交通方便了,信息也广了,市场活跃了,打工、经商而出行至四面八方,交游不囿于本乡本土了,酒席标准越办越高,看到别处席面上有鸡有鱼,自已也要办到,先是自家喂的鸡,河里捕的鱼,可后来酒席场面大了,自家喂的鸡不够了,不碍事,市场上有现成的鸡鸭鱼肉。从简到丰,一月一新,一年大变样,整鸡整鱼整髈轮番上阵,凉菜经历了从最初的自家晾制的豆腐干,拌三丝到黄瓜、皮蛋、肉皮冻再到折儿根(又叫鱼腥草,有一股药味,有清热解暑、降血压之功效,有野生,现在多为大棚种植。)、板鸭、卤牛肉等等的变迁。四个干果盘、八凉八热、四个烧菜、四个炖菜,烧排骨、蹄花汤应有尽有。突破了老式席桌的标准,十几二三十个菜不等,花样翻新,只能看到老传统的炸肉、红扣的影子。

速成的年代,效率至快,市场经济,物资繁荣,置办酒席的材料市场上应有尽有(据说连美国产的蹄髈都能买到),一车就可以张罗够,钱不够,也没关系,老板很活达,先赊着,酒席过后再付清。

轰轰作响的喷灯烧的猪蹄猪髈一股毛焦臭,冷冻的鸡翅、猪耳朵在热水的催化下慢慢散开,上下翻飞的砍刀将排骨、鸡、鱼剁成一座小山,择好的蔬菜码满几筲箕,厨师在租来的七八口锅灶上挥汗如雨,煎炸氽馏、蒸煮烧卤,制做五味生香的美食。

酒席酒席,在于酒也在于席,“无酒不成礼仪”,酒令管生起大火,用装两三百斤的铝罐,黄酒打底,白酒、白糖红糖搭配,烧半天再闷一晚上,就调制成了一碗迎风醉三里的“烧缸酒”,初尝蜜甜,饮之香醇,后劲缓发,让初来乍到的外乡人稍不注意就“脸上红霞飞”了。“烧缸”、瓶装酒、还有陈酿“散叶子”任君品味,总会“放翻翘”(喝醉)几个,“打胡乱说”也是一个小插曲。

烟的档次逐步提升,打杂帮忙是一种烟,正席上黑兰州是大众化标配,也有为了提升“档次”而上吉祥兰州的主家。

交通的发展,山旮旯里都通车了,摩托车的普及,让十里八村的距离“缩短”了,赶酒席早去晚回都能实现,非常方便。参加酒席的亲友也多了,三教九流,亲朋好友,打工的工友,上学的同学,甚至某次偶然相识的牌友都在邀请之列。

客人到的早无事可做,打牌就成了老少咸宜的消遣时光的方式,“扯马股”、“炸金花”、“考克”等等,男女老少齐上阵,长牌短牌一起飞,赢家欢喜输家愁。二零零八年过后的一段时间,让水河挖金成风,有很多人挣到了“大钱”,一时经济“繁荣”,打起牌来,不嫌注大,有一场酒席输赢过万而不眨眼的财大气粗者。放眼看去,酒席上最热闹的所在莫过于牌场合了,纸币乱飞,笑声盈天。牌越打越大,可惜好景不长,牌桌子上的“经济”都是泡沫,无法支撑长久的“繁华”,有很多人因牌而债台高筑。

酒席的程序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省事,傍晚的面汤和晚上的宵夜合二为一,美其名曰“连台下”,让急着回家的亲友享用一顿主人费心准备的饕餮大宴,也免去了客人的“熬夜”之苦。席面与正酒一般无二,“歇客酒”比第二天正酒的人还多,远来近到的宾客在拥挤堪比春运的场合中,争先恐后地坐个“插腿席”(坐第一轮的都是早就打牌而坐在桌前的客人,哪管你娘舅外爷,根本不用总管吆喝相请。第一轮子的菜才出到一半时,就有未坐上的客人站于坐席者身后,识羞面浅者在炸肉、红扣都还没有上来的情况下匆忙扒拉几口米饭,说声“你来坐”便“落荒而逃”),早已将礼让尊长,小孩不能坐上席,娘家人必须坐头轮子的传统丢到了九霄云外。有三五两人结伴参加酒席者,两三人都坐上,人数又够了而还有一人没坐上的情况下,自已动手,找来杯筷、椅子,坐个超员席(十二三个也无所谓,反正坐了之后好同车同路回家)。正酒就只剩下本村本院、亲戚六眷参与了。

写礼的地方又是一番拥挤,几十个人围在门外,高声叫嚷着:给我写上,写礼者手忙脚乱间一脸茫然:这个“我”是张三还是李四,一时间钞票与喊叫齐飞,拥挤与喧嚣共一色。

你也忙,我也忙,争先恐后地坐席,见缝插针地挤进去写礼,这是近些年来酒席司空见惯的场景,挤上的暗自高兴,落下的垂头丧气……可最终谁都没落下,不经意间“插腿席”就成了让水河酒席的一个奇葩存在。

江河日下,世风不古。有酒席得办,没酒席创造条件也要办,不分春夏秋冬,有事就办。酒席办得越来越奢侈,除了天上飞的飞机、地上开的坦克、水里游的潜水艇之外,一切都可入席,在几年前曾有人说过:将来的酒席,猪肉吃腻了,有可能杀牛,果不其然,在“合成牛肉”之后,为了追求口腹之欲,使席面“高端大气上档次”,就有财大气粗者宰牛以飨宾客。还有一种陋习“生前不端一碗饭,死后酒席摆满院”正在蔓延,打锣念经办酒席、薄养厚葬之风日盛,搭桌子让娘家人说话也流于形式,正襟危坐的娘家人对不孝子女的形径置若罔闻,或闭口不言,或顾左右而言他,能仗义执言,抨击忤逆之子者少之又少,私下里说“只有笑儿笑女,没有笑娘家的”,又或者干脆不搭桌子,把这“繁文缛节”给免了,把一次教育人、感化人的良好时机荒废。让一些“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省却了一次决择。你不说、我不说,沉默也许意味着纵容,有人干脆将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扯了,忤逆之子的恶行为人所不齿,但还是没有宗法族规加以惩治,更遑论文明、法纪了,公序良俗被束之高阁,社会风气每况愈下,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退化,实在让人难以言喻……

酒席年年有,人情常常念,结婚酒、满月酒、乔迁酒、生日酒,升学酒、谢师酒,老人寿终酒、百期、一年、二年、三年……赶酒席成了一件大事儿,不管别人请或者不请,只要知道了,风雨无阻都得去,总害怕欠下人情,人去不去不重要,人情是必须找人带到,不把人情布出去,以后自己家里有了事,谁来给你凑热闹?没有人凑热闹谁丢得起这个脸?“一情来一情去,一情不来就断了气”,这也许是芸芸众生的一个普遍从众心理。一个“人情”怎生了得,“人情紧似债,提起锅了卖”。“注大伤身”,份子钱越写越高,使一些人不堪重负,一年酒席把大半年的收入都搭出去了,赶酒席已成了一种负担,一种累赘。也曾听得一则旧事:路人甲正在事业兴旺时办酒席,好友乙写了一万元礼金,心里想,待日后自已办酒时,路人甲少说也得还个一万二千元,不料,种种原因路人甲破产了,吃饭都成了问题,好友乙办酒时,甲没能还上预期的一万二千元,大闹一场,至此恩断义绝,老死不相往来,当悲当叹?

名目繁多的酒,忙坏了办酒的主家,也赶累了吃酒的百客,有的纯粹是为了办酒而办酒,模糊了办酒的初衷,淡化了人情,人们已不关心谁办的是什么酒席了,反正只要是酒席就的赶。有贪官借机敛财者,有普通老百姓跟风从众者(不办酒席就收不回送出去的份子钱)。大操大办大浪费,杯、筷、碗、盏,桌布都是一次性的,用完就扔,成为难以降解的白色污染。名目繁多却没有吃完的饭菜好多都是半盘半盘地从桌上撒回,装了一腰子桶[木桶,杀猪时汤猪用的,椭圆形,象腰子(肾脏)而得名],几塑料桶,因调料繁多喂猪都不行,只有倒掉,饱餐了流浪的野狗和乱飞的乌鸦。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也带坏了风气。

社会发展了,物质丰富了,国人文尊崇礼尚往来,适当置酒谢客,无铺张浪费之嫌,本无可厚非,但巧立名目大操大办,过度消费之风当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