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1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①《诗》:又称《诗经》、《诗三百》,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 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全书分为风(地 方土乐)、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三部分,作 者包括了当时社会中从贵族到平民的不同阶层人士,反映了当时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孔子评价《诗经》思无 邪,教授儿子伯鱼《诗经》时说:不学《诗》,无以言。这些都 足以说明孔子对《诗经》的重视。孔子的弟子中,子夏的领悟力最高, 所以由子夏来传授《诗》„至汉初,传授《诗》的有三家,即魯人申 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所传分别称为《鲁 诗》、《齐诗》和《韩诗》„三家诗都曾立于官学,如今均巳失传,只 剩《韩诗外传》十卷。现今通行的《诗经》为《毛诗》,即西汉时鲁国 人毛亨和赵国人毛苌以古文(即周代文字)辑注的《诗》。《书》:即 《尚书》,又称《书经》,是中国最早的公文汇编,内容多为君王的文 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时间跨越了上古的尧舜时代至春秋的秦穆公时 代,涉及了政治、思想、宗教、法律、军事、哲学等领域。《尚书》有 今文、古文之分„今文是秦始皇焚书时伏生所藏,汉初,伏生又用来讲 授的《尚书》,因为此《尚书》以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故称为今文 《尚书》。古文是在汉武帝时陆续发现的《尚书》古本,因以古文字书 写’故称古文《尚书》。西晋永嘉之乱后,今文、古文《尚书》相继失传。今天我们看到的《尚书》共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与伏生所传今 文《尚书》相同,而多出的二十五篇则是东晋人伪造的古文《尚书》。

《易》:一般指《周易》,也称《易经》,作者应是西周筮(Shi)官, 其内容涵盖了西周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思想价值和 文学价值。《周易》包括六+四卦的卦爻辞,即《周易》的经文,以及 解释这些卦爻(y》,即《文言》、《彖(tudn)传》 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及

《杂卦传》。《易》者,变也。《周易》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 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一),阴阳即两仪,两仪生四 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象生八卦,八卦又重为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中又以乾坤两卦为首,分别代表天地。大哉‘乾元’,万物 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至 此,通过分析六十四卦,就可以说明宇宙间的现象了。

②《礼》:BP《礼经》,包括《周礼》、《仪礼》和《礼记》这 礼。《周礼》,也称《周官》,相传为周公所作,实际则成书于战国 时期。《周礼》搜集了周王室即战国时期的官制、社会制度等内容,并 渗人了懦家的政治思想。《仪礼》成书早于其他二 礼,是一部详细 记载周代礼仪制度和章程的著作。其文字艰深,内容枯燥,原本内容庞 杂,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说法,传至汉代时,就只留下十七 篇。《仪礼》中的内容是中国历朝历代制定礼制的重要依据,有很高的 研究价值。《礼记》是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主要记载和论 述了先秦的礼制、礼仪,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了修身做人 的准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 会的重要资料。《礼记》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之分。《大戴 礼记》为西汉理学家戴德选编,共/V十五篇,流传至唐代时只剩三十九 篇;《小戴礼记》为戴德之侄戴圣选编,共四十九篇。这两种《礼记》 侧厘点各有不同,东汉末年,郑玄对《小戴礼记》做了权威的注解,自 此,《小戴礼记》成为通行本,宋代时更被列人"十三经之中,成为儒生学子必读之书目。《春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 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年)间共242年的历史 事件,作者为孔子,《春秋》对史事只是做了大纲式的简洁叙述,微言 大义,常常以一字寓褒贬,因此有了 春秋笔法之说。因《春秋》的 文字过于简单,后人不易理解其内容,于是诠释之作便应运而生,它们 都对《春秋》中的记载进行了解释和说明(这种对懦家经书作注解的书 籍,通称为传)。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春秋左氏传》、《春秋癥梁 传》以及《春秋公羊传》,前者注重史实,详于记事补充了原书中没有 记载的大事,还记载了事件发生的始末及相关逸闻琐事;后两者则希图 将孔子的本意阐释清楚,偏重经、谶(chdn)。

③号:号称。

④当:应当,应该。讲:讲习。求:探求。

《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号称儒家六经,应当详细讲习、探求。

以上就是精准算命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三字经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