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湘润八字技法

频道:八字运势 日期: 浏览:2

这是梁湘润老师的儿子梁翰先生,在海峡两岸道届命理文化交流会上的发言。原文地址:综谈梁湘润的命理研究特色作者:了然客综谈梁湘润的命理研究特色1.对梁湘润的「风格」所进行的研究1-1梁湘润的教学风格1-1-1跳跃思维?1-1-2启发教学1-1-3讲义教学1-2梁湘润的著作习惯1-3梁湘润的治学方式1-3-1信而好古、今书不读?1-3-2六经注我1-3-2教证并行2.梁湘润思想研究的开展3.余论第一单元.对梁湘润的 「风格」之研究1-1 教学风格跳跃思维启发教学讲义教学1-1-1 教学风格之「跳跃思维」?演讲者认为,梁湘润的行文风格确实具有跳跃性,但其教学之实其实是照次第进阶的。虽是如此,梁氏对于「入门前阶段学生」、「入门阶段学生」与「入门后学生/入室弟子」会逐渐往启发式教学的风格移动。此一教学模式的置换过程是确实存在的。在启发式教学的阶段,是采用中国魏晋清谈、唐代禅林、宋明书苑的方式教育的。入门以后,重视的是慧解。换言之,对于入门后的学生,梁氏除了技法的传授之外,还从事禄命文化的传承教育。1-1-2 教学风格之「启发式教学」不能区分梁湘润禄命技法与梁湘润禄命心法者,不能契入梁湘润思想。(渐功夫可以苦练而成,顿功夫必须与法相应)(佛教传来中国后,形成了渐功夫与顿功夫的门派争论)证悟与境界是契入梁湘润思想时的两个关键词(下详)中国哲学的主旋律是心学系统,讲得是:以心传心、逆觉体证、透过当事人自己顿悟(顿功)印证圣人之心。中国哲学重视的向来不是形而下知识的传递,而是重视「慧解」式的洞察。中国哲学不传知识,传的是心。科学知识的传递,自古就属于技法层次。梁湘润的教学风格,始终是技法与心法双轨制。

梁湘润八字技法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花,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时迦叶奉佛敕,顶礼佛足退。《五灯会元》  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对梁湘润的教学风格之描述,最接近者为中国儒家书院。除了固定的课程教授以外,梁氏的教学目的其实是在课外传心。因此,梁氏的教学风格俨然不是当代普鲁士教育体系式的风格。也因此产生了四种梁氏弟子。只学习技法的 (占百分之四十以上)只传承心法的 (占百分之十)心法与技法均传承的心法与技法均未入门(或退心)的

梁湘润八字技法

明‧王阳明的教学风格:问:「程子云:『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何墨氏兼爱,反不得谓之仁?」先生曰:「此亦甚难言。须是诸君自体认出来始得。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自家痛庠,自家须会知得,自家须会搔摩得;既自知得痛痒,自家须不能不搔摩得。佛家谓之「方便法门」,须是自家调停斟酌,他人总难与力,亦更无别法可设也。 传习禄》北宋‧程颐的教学风格问:「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何也﹖」曰:「此句须自家体认。」 《宋元学案》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子贡语大悟无言 ~佛家语大乘实相,言亡虑绝。 龙树《中论‧疏》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龙树《中论》「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典故:《孟子》梁湘润教学风格之简单小节以次第性之教材传授技法在禄命文化的高度上传承心法以心传心、会心一笑、教外别传心法需要慧解,途径是顿悟(不立文字)梁湘润的学说,始终有技法与心法两个层次:心法是体,技法是用心法是道,技法是术心法是第一谛,技法是第二谛心法是本,技法是末心法是智慧,技法是方便必须在辩证里统一这两股成分的张力/矛盾1-1-3 教学风格之讲义教学1-2 教学风格之「讲义教学」梁湘润毕生教育五术英才无数。在五术领域之外,在道教大学(指南宫大学)教过《鬼谷子》(与子平学)、在东吴大学教过《易经》、在吉祥精舍教过参禅、在民间企业所办课程成长营中讲授过「生死学」与《黄帝内经》等。这些课程都有自制讲义。海内外的讲座也有使用讲义的情形。梁湘润本人并没有全部将这些讲义保留下来。只有以专书形式由行卯出版社出版的子平学教材被全面保存了下来,而且每个版本俱在,可以供学者做版本研究。在星相学会时期的讲义几乎全部失散。为吉祥精舍所著的佛教讲义、善书、释经著作亦不全。(约1/2遗失)梁湘润的鬼谷子教学讲义是相对来说保存最不齐的(下详)直接转向下节「著作风格」之中讨论‧‧‧‧‧‧讲义同样具有某种跳跃性行文风格、诸子百家语录风格。1-2 写作习惯(与写作风格)

梁湘润八字技法

梁湘润八字技法

梁湘润八字技法

梁湘润八字技法

梁湘润八字技法

1-3 治学风格信而好古、今书不读?六经注我教证并行1-3-1 信而好古、今书不读「禄命之书籍,从唐宋以来,多如牛毛,不胜枚举,真伪杂陈,鱼目混珠」「留名身后──一至三百年之作者与作品,是属于文化级次」,「超过三百年以上者,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任何一本古书,必须能接受历史时间上之考验。也就是作者一再重复介述──必须能流传三百年以上之史籍,方值得去研究」梁湘润的藏书包括大量今人著作,并非如同字面上的意思──梁氏主张今人所著书籍通通不要读。正如同何重建老师所指出的:梁湘润自承的使命在于为中华禄命文化进行疏通的工作。是文史工作、文化研究的进路:疏通知远、平正笃实这是垂直的贯通系统梁湘润的命理研究进路,旨在透过探源工程,廓清命理学说本来面目。梁氏认为,连本来面貌都没有搞清楚的当代人是不能开展下一个周期之命理学说新局的。「一定要读原典」──此乃梁氏平生教学要旨,也是梁湘润禄命学派的一个特色。读过原典之后,问题才会进入意识层面,才会体会到禄命学说恐怕是文化的一环,有其历史演革性、驳杂性、文化积累性跟辩证性。梁湘润的禄命文化思想不能对牛弹琴、无法传承给不自行阅读原典的一般方术家。技法与心法分离;巾箱派与书房派互轻。每位弟子继承的梁湘润学说侧重难免有所不同。「十年以内的书不读」,此乃梁氏的文艺千秋论。但是已经成熟理论之最新研究著作,梁氏亦读。此节应当留意,不该被字面意思影响。梁湘润的禄命学说,具有历史哲学的性格。要为中华禄命文化开创新局,不能只做垂直向的贯通荣格神秘学、海森堡测不准原理(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均没有超过三百年,均进入梁湘润的思想体系中西学是水平向的开展,引进统计学、量化研究、社会学方法或是本演讲者所主张的宗教学研究进路,都是水平向的开展梁湘润不但做垂直向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内)的垂直消化工作,还消化当代西学来〝撑开〞命理学术研究的格局。所谓今书不读,必须限定在梁氏上下文的脉络、语境还有他的学术内容实际情况中来谈。事实上──梁氏对中国人的命理新着,读而不论梁氏对西洋人的玄学/科学新知是直接吸收的1-3-2 六经注我大藏书家、大读书家、大丢书家三位一体的梁湘润1-3-3注重禅定、强调自性体证格言体行文风格,与注重禅定(有密契体验、透过密契经验亲证自己的宇宙论)是梁湘润与中国哲学契合的两大特色。华夏文明中对打坐修行之最早描述,见于《庄子》中黄帝与广成子的对话。魏晋清谈、隋唐佛学、宋明理学这三个时代的思想家均重视禅定(打坐/居敬/守一)打坐能与知识发生关系,有以下两种情况:甲‧禅定经验乃是知识获得途径者,此为灵知主义,也就是广义的通灵。乙‧打坐时的密契经验若只是应证了当事人本身已经拥有的知识,这便是儒道兩家的立场,同时也是禅宗宗风。禅宗能够在隋唐以后成为最兴盛的宗派,原因就是禅宗的佛性论与顿悟说最接近中国哲学,尤其是孟子思想。「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梁湘润的禅定观,大部分还在中国儒释道三教传统之内。朱熹:  持敬当以静为主,须于不做工夫时频频体察,久则自熟。若觉言语多,便须简默;意志疏阔,则加细密;轻浮浅易,便须深沉重厚。」  「敬非是块然兀坐,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然后谓之敬。只是有所畏谨,不敢放纵,如此则身心收敛,如有所畏,常常如此,气象自别。                        ~朱熹《朱子语类》梁湘润:  我们且就事论事,设若:果然是因为「五阴杂念」起,自己「数出息」;同时也假设,因子在出息之故,而「杂念」消失,而至「无念」(暂不论时间之久暂),那末再因「数在出息」证得「无念」之后的「下一息」,是否就也仍维持在「数在出息」而延续?……如果是以这种观点,受持于「禅坐」,若不过视「数门」,至「随门」的过渡期之权宜则可,视之为常法,则不可。      梁湘润《阿含经、大安般守意经今释》(台中:吉祥精舍,1990)颜元:「朱子教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无异半日当和尚,半日当汉儒」

第二单元‧梁湘润思想研究的开展

梁湘润八字技法

梁湘润八字技法

梁湘润八字技法

梁湘润八字技法

梁湘润八字技法

中华命理预测学说,是一套由中国式宇宙论哲学贯串下来的实证科学。它不可以截断众流、脱离其形而上学假说而存在。「宇宙论哲学」,与「宇宙科学」,是一条路子贯通下来的、是两个阶段之间的关联。哲学是科学的前沿。哲学指导科学,哲学体证哲学。 「中国式宇宙论哲学」,与「中华禄命学说」也是如此贯通下来的。这世上没有百分之一百的纯科学,也不存在一门已经完全科学化了的学科。梁湘润的宗教哲学观点──仅就著作成书的部分来说──具有专注于讨论宇宙发生论的倾向,尤其阐述是人类文明是如何发生的。当中很多的思想早在七十岁以前都已经成形了。只是到了七十岁以后梁氏已成一家之言,将其全部思想「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地系在这套宇宙论哲学之下。 完整的五太文明史观,是七十岁以后形成的。应是重新阅读藏密经典后的慧解。是最终定版。 

梁湘润八字技法

梁湘润八字技法

梁湘润八字技法

展望:将中华命理预测学说的格局「十字打开」何谓「十字打开」?

梁湘润八字技法

梁湘润八字技法

梁湘润八字技法

余论「易之为书」也,「广大兮备」,「周流六虚」,「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辑自《系辞传》)架构是用来打破的步骤是用来省略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缺乏架构,则不能开展严格之学科。但,中国哲学是生命的哲学,是体证哲学,它最终必会冲破一切的框架、直奔那不可言说的真如妙境。合术归道,是吾人永恒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