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舟山道古
第一百三十二期
舟山广电微信“老舟山道古”专栏
(原“王教授的课”专栏)
为大家讲述
舟山的文化、记忆和故事……
本期《老舟山道古》
刘胜勇老师为您解读
定海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构件
若有人问,定海古城的文化厚重在哪里?答案就在数之不尽的定海老屋里。用历史的眼光看,宅院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幕幕兴衰消长的悲喜剧,使人生有了更丰富深刻的内涵。时光荏苒,风景依旧,定海每一处传统民居,那扇扇大门背后都有一段尘封的过去,人文内涵也特别丰富,掸一掸尘封的记忆,我们就能真实地触摸到定海古城上千年历史的余温……
上世纪40年代末的定海老城大屋鳞次栉比(资料照片)
定海的大屋掸一掸定海传统民居建筑尘封的记忆,何乐而不为呢?一栋栋有着百来年汗青的古宅,散发着浓厚的中华古代民间文化气息。定海历史悠久,拥有很多的古宅老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化生活的发展,这些老屋古宅其中不少已经消失、正在消失和即将消失。
但你若是在这些遗留的古宅角落里稍待片刻,那造型精美、不同风格旳门楼、门廊,高翘的飞檐,玲珑别致的雕梁画栋以及花窗、挂落,镂刻精细的漏窗、砖雕,以它一贯的从容和庄重,都会使你触摸到它原先的繁荣和建筑工艺的精细,深为中国古典建筑的壮美而折服,自然会萌生出一种寻幽探秘的感觉。
东官庙弄51号的王家大屋马头墙飞檐翘楚(阿能摄)
瓦、木、石的名堂古代建筑多为瓦、木、石结构和砖木混合结构,所以造大屋与石匠、木匠、瓦匠联系比较密切。瓦匠在南方行话称为“土伦”,舟山老话头“土老伦”,就是老瓦匠老土包子的意思;木匠工靠锛、凿、斧、锯做生活,木匠中小器作制造镂花家具雕,方木匠制造门、木窗等;石匠修台阶,立门墩、凿柱石和雕塑石狮子。
舟山的瓦匠、石匠、木匠等建工敬奉鲁班为先师,怪不得定海的大屋建筑造得盘龙卧脊,飞檐翘壁,造形非常复杂。但各式各样都有话头,一砖一瓦都有名称。瓦房有“九级梢”、“六级挑”、“五级悬”、“四大坡”等,房脊有“清水脊”、“马鞍脊”、“ 透龙脊”、“皮条脊”等;瓦也有布瓦、筒子瓦、截子瓦、折子瓦、罗锅头、迎风瓦、滴水瓦、勾檐瓦、猫儿头等;砖头也有话头,最底下圆形钱状的砖叫“千斤”,千斤上托的砖叫“排山”,排山上的砖叫“盘子”,再上面两道径叫“瓦线”,最上部冲头叫“探海”。
“屋将军”与“吞脊兽”▲定海顺裕弄陈家“屋将军”
老宅瓦房脊正中的砖刻叫“坐脊花”,定海人土话叫“屋将军”,房脊正中的小人叫“坐脊佛”,屋脊两端盘着两条龙,嘴巴紧紧咬住房脊,身上插着一把宝剑,通常称它为“吞脊兽”,也叫“大吻”,正名叫“鸱吻”,是龙的儿子,传说中龙生九子各不同,这鸱吻乃是其中之一,能喷水降雨,可辟火灾,他的任务是负责把守房脊的。
其实鸱吻在建筑上还有其它特殊功能,正脊两端是殿顶各坡的交汇点,雨水容易从缝隙渗入,鸱吻在此起到严密封固瓦垄,使脊垄既稳固又不渗水的作用。脊兽最初的功能是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则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具有严格的等级意义,建筑等级越高,可安放的脊兽越多。
▲庙屋上的吞脊兽(阿能摄)
与众不同的老宅墙门定海的传统民居大门与众不同,它的作用不仅仅是防盗,还是主人财富的象征,同时也是海岛市井建筑别具一格特有的装饰。舟山有句老话头叫“墙门对墙门,厂笆对厂笆”,墙门构筑得好孬,可以看出这户人家气势好何,大户人家讲究撑“门面”,墙门作小,面子上是说不过去的。定海传统民居中,富家的豪门用料最为考究,装饰最为精美,装饰手法也最为繁杂。宅主人对大门的材料往往要用选特制的水磨青砖,结实耐用又适合雕刻的上等木料和最好的青石。
定海的老墙门大多是清代和民国年建筑。官府和大户人家墙门一般有“八字墙门”、“歪摆墙门”。一般民居大门就简单得多了,大多是普通的“竹丝墙门”和“拼板墙门”。
大户人家也即诗礼人家,流行高大的马头墙封闭住宅,墙门大多系亭阁式,门头上的砖雕图案有着浓郁的民俗文化特色,以蝙蝠、喜鹊、仙鹤、盘长、如意等分别组成画面,各有其寓意。如东官庙弄51号的王家大屋墙门,门柱上角石雕笙笛吹歌引凤求凰和迎亲送嫁图案,门楣上数层砖雕,有砖匾,戏文故事,祥鸟瑞兽等吉祥如意图案,加上洋铁皮色的黑漆大门,使人感到豪华恢宏,气势非凡,森严壁垒,一般人家是开门是地道,也有一些大户人家开门后有隔扇门,女墙或两道墙门,如我在上世纪60年代住的西大街蓝家大屋,因前有临街门楼,进门第四道才是墙门,龚家河头大院向南是西洋式周白花大门,进去后是女儿墙,再是向东中式翘檐式墙门,进去后才是石板地道,定海人开门朝向还很有讲究,一般朝东、西、北三向开门,当武将者居家大门切不可以向北开,否则就有“败北”之忌,如西街蓝府大门是向朝南偏东的,西门外左城脚跟26号武举人周槐之“举人第”大门是向西开的,文人不顾忌向北,如太保庙弄里举人孙尔瓒之宅向北开门,且穿堂而出,也叫“漏底台门”还有定海东管庙弄17号刘坤记大院,有门数道,大地道中有方石板公道穿堂而过,也是典型的“漏底台门”,商贾人家,门不宜向南开,定海商家大门或石匾,镌有“紫气东来”第颜。
▲定海城关西大街89号蓝宅清代墙门(资料照片)
山墙、悬鱼和马背山墙,是建筑两个侧面上部成山尖形的横墙。古代建筑一般都有山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山墙有人字形、锅耳形、波浪形三种形制,人字形,比较简洁实用,修造成本也不高,定海民间采用较多。山墙上可开设走道窗以及灶间、储物间等次要房间窗。当开设有卧室、起居等主要房间窗时,视为主要采光面。
悬鱼,因为图形原以鱼形为主得名。作为一种装饰语言,多出现在悬山顶、硬山顶等民用建筑中。定海古民居的屋顶大部分采用了悬山顶,少数清晚期或民国时期建造的民居采用了歇山形式。为了保护外伸的檩而钉的木板免受雨水破坏,在屋顶两端的山墙上多使用博风板,博风板正中有用木板雕刻而成的“悬鱼”悬挂而下。后来的人针对个别需求或祈愿,又创造出种种形形色色的图案出来,以祈福平安。
马背,则位于屋顶正脊和垂脊的衔接处。它的特征是垂脊和正脊的衔接处成鼓状凸起。造型变化多端,分别有木、火、土、金、水等造型。连在一起的建筑火灾时容易四处蔓延,牵连无辜,水形马背可能具有防火的期望,让火势到此为止。
▲悬鱼构件
雀替、斗拱和梁枋雀替又称为“插角”、“托木”或舟山土话“牛腿”,是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具有稳定和装饰的功能。也用在柱间的落挂下,或为纯装饰性构件。定海古民居大多系砖木结构,一般多用木雀替。雀替的制式至清时即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构件,其形好似双翼附于柱头两侧,而轮廓曲线及其上油漆雕刻极富装饰趣味,为结构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雀替木雕选材极为讲究,多以檀、楠、银杏、香梓等木材为原料,以整块木头雕成。
斗栱,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斗拱承重结构,可使屋檐较大程度外伸,形式优美,为传统建筑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
梁枋,房子的木结构。梁指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木,枋指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方柱形木材。梁枋就是支撑房屋顶部主要构件的统称,又分额枋、檐枋,斗拱下面是额枋,柱子之间的构件叫檐枋。梁枋在舟山俗称“横梁”。也称大梁或梁架,通常是指建筑中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与受力梁柱,防阻横竖构件间角度倾斜。在木质结构建筑中,梁枋通常位于人们视线最集中处,所以所选用的木料最为考究,雕刻也最为优美精致,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定海东管庙弄51号王家大屋雕花雀替(阿能摄)
柱础、门墩和抱鼓石柱础,又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用以负荷和防潮。定海地理环境处海岛地带,土壤含水率高,空气潮湿,以木结构为主体的房屋,每根落地屋柱柱脚上都有石柱础与地坪隔离。柱础的形式有有鼓型、瓜型、花瓶型、宫灯型、六锤型、须弥座型等多种式样。纹饰题材有花鸟、动物、吉祥图等。正因为明清柱础的多种形制和雕饰,成为石雕艺术的一大门类。
门墩,门坎两端承托大门转轴的石墩或木墩,通常为石质。其傍于大门门框侧下,如枕,所以又叫门枕石,或称砷石。早年间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讲究在门前摆上一对汉白玉雕的大石狮子,通常是雄狮居左,右爪下踩着绣球,被称为“狮子滚绣球”;雌狮居右,左爪下是一只幼狮,叫做“少师少帅”,意思是子嗣昌盛,世代高官。一般人家门框两侧放置一对小石狮子或小石虎门墩,有的则不雕狮,在方形门墩上浮雕花草人物图案。
抱鼓石一般是指位于宅门入口、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得名。在传统民宅大门前很常见,宅门抱鼓石是门枕石的一种,抱鼓石即是对门枕石大事雕饰的产物。石鼓厚沉,古朴、大气,石鼓上的雕刻更是精美,富有装饰功用,通常雕饰以葵花、纹头、狮子等。下部雕为须弥座,中间为鼓形,饰以花纹浮雕,上部透雕狮子,这是常见的样式。门前一对抱鼓石立的是功名标志。
▲定海东岳宫柱础(阿能摄)
游廊、挂落、花格窗定海古民居建筑中的游廊,附在建筑外部盖有顶的敞廊或门廊或连接两个或几个独立建筑物的走廊。
挂落是额枋下的一种构件,常用镂空的木格或雕花板做成,也可由细小的木条搭接而成,用作装饰或同时划分室内空间。
花窗的主要作用是装饰墙面。定海古民居建筑中的花格窗主要有木格窗、砖格窗和石格窗三种,正、厢房以木格窗为主,窗栏之体有纵横、欹斜、屈曲三项。花窗图案丰富多样。
定海清代民居中的花格木窗棂,历经上百年风雨,虽然显得有些古旧,但是那份古朴的优美、独特的品位,依然为世人所赞赏。如道头顺裕开33号孙家清代老宅是纵横格木窗,而中堂木栓门是欹斜格花饰。东大街许毅大屋(民国建筑)木窗是欹斜花格的,中间扇窗配玻璃。西门前府街7号吴家大院是民国初建筑,院内是屈曲格花窗镶有玻璃,走马楼上纵横格花窗最为生色,彩包玻璃七彩缤纷,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砖格窗一般镶嵌在界墙、女墙或开井壁上,古时墙之窗曰牖,在屋曰窗(指屋上之天窗),古宅大院墙壁多,尤其是大户家,进门好几道。定海老居民中砖格花窗上品者要数龚家河头和书院弄清代老宅中女墙上的二扇蝙蝠饰花格砖“福”窗。雕镂极为精细,外涂青铜色,秀而藏幽,幽而透明,真真古朴可爱,犹似一幅韵味深遂的图画,与古朴的墙门、院落融为一休,相得益彰。其次有东管庙开王家大院界墙上的砖格窗,方棱成型,绿郁透光,也是老城砖格窗中的好者,而一些普通老民居灶间上的砖格窗,其花饰和格式就显得简单多了,装饰性也淡薄许多,主要是为了实用。最简单的灶间窗,就用普通的砖头竖砌斜搭,亦成窗户。
石窗应该说是定海古民居建筑中最有地方特色的窗。灶间最常见的是石窗,古时长江石灶土突。禁得起柴灶的烟熏火燎,禁得起海岛的水湿雾气。石窗的料质大多是取材于定海的钓山石岩的“钩山版”红石板,精雕细琢而成。图案有蝙蝠格、古钱格、寿字格和万字格等,象征福、禄、寿和吉祥如意等。再精细的还有花木鸟兽等雕饰,如此精美豪华之灶窗,可是房主人富有之一斑了。最精彩的石窗要数庙宇里的石雕窗,圆如满月,用青石雕琢而成,亭阁塔幢、松竹梅兰、龙凤鹤鹊、罗汉童子等皆入图画,造形逼真,栩栩如真,石匠精湛之手艺令人叫绝,巧夺天工,每扇石雕窗皆是工艺精品,为定海古建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
▲定海书院弄蝙蝠饰花格砖“福”窗(阿能摄)
点分享点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