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八字特点

频道:八字运势 日期: 浏览:2

​​有中国观众看到苏联红军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首任团长,苏联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艺术家——亚历山大洛夫的照片,总会将他的小胡子与小时候看的抗战电影里日本鬼子的小胡子联想在一起,经常有人问:这种小胡子不是日本鬼子和希特勒等坏蛋专有的么?

希特勒八字特点

希特勒八字特点

其实这叫卫生胡,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流行起来的胡型,相比于传统的大胡须,卫生胡便于日常清洗梳理,吃东西也不会有长胡须掉进饭里面,所以称“卫生胡”。

希特勒八字特点

德国的军官们有很多留有卫生胡。这是龙德施泰特(1875-1953),纳粹德国元帅。

这种小胡子原来是三四十年当时流行全世界男人的时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红军很多将领也留着卫生胡。苏联红军的军官也喜欢。图为苏联红军步兵第316师师长И。B。潘菲洛夫少将(1893—1941),1941年11月18日牺牲在莫斯科保卫战,后被追认为苏联英雄。当时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把授予316师近卫军称号的消息告诉第16集团军军长罗科索夫斯基后,后者立即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316师师长潘菲洛夫,但是他在电话里得到了潘菲洛夫在战场英勇牺牲的噩耗。后来该师被命名为荣获列宁勋章和苏沃洛夫勋章的近卫红旗潘菲洛夫列日察步兵第316师。战后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师(相当于中国的机械化步兵师),近卫步兵第8师现在仍然是是俄罗斯武装力量的王牌师之一。

希特勒八字特点

在抗日神剧中,经常能看到日军指挥官有两个亮点——战刀、胡子。镜头呈现出一位上嘴唇处仅留一个方块的小胡子的日本军官挥舞着战刀,用日语高喊:“板赛,板赛”,这就意味着日军发起冲锋开始了。

希特勒八字特点

希特勒八字特点

不过在后来的电影中吗,反面人物留这种胡子多,毕竟这种胡子的影视作品所表现得形象,不是元首的狂怒,就是鬼子皇军的无能,要么就是卓别林大师的幽默。

希特勒八字特点

卫生胡的反面角色是让卓别林的《大独裁者》给发扬光大的。

仁丹胡则是另一种胡须,是一种八字胡,不是卫生胡。在日军侵华时期有一种留给中国人民深刻印象的胡子叫仁丹胡,在那个艰苦的动荡时期,日本人四处所贴仁丹广告而已此名流传,仁丹胡与日本人常蓄的卫生胡是有区别的。仁丹广告上这种八字形的仁丹胡,叫普鲁士胡须,留着大胡子是普鲁士的传统,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陆军效仿德国军队,连大胡子也一并引入。

希特勒八字特点

按中国古人的说法“在颐曰须,在颊曰髯”,想来这两位都是从上唇到下巴一嘴的胡子。这种胡须风格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靠镇压太平军起家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军政大员个个都留着上下全套的胡子。

希特勒八字特点

北洋时代中国又学日本,所以很多北洋军阀的军官也留着仁丹胡。

除了仁丹胡,牛角胡也颇为流行,其中以曹锟的为代表。牛角胡据说由德皇威廉二世“发扬光大”,此后在日本发展到“颠峰”,再由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带回国内。

希特勒八字特点

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方便戴脱橡胶防毒面具,一战时期的教训。

希特勒八字特点

希特勒曾经回忆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很多士兵包括希特勒下士都留着普鲁士大胡须,这种胡须很不卫生,也不方便打理。最致命的问题,当时的化学战特别厉害,每个士兵都配发有防毒面具,留着大胡子的士兵戴防毒面具的时候很不方便,容易漏气,导致中毒丧命。希特勒就在战场上遭受过芥子气的袭击,并因此中毒受伤,直接原因是大胡子导致的。

为了合格的佩戴防毒面具,士兵们都将胡须剪短,只留一撮,后来就成为了卫生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