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史·奸臣传·严世蕃》有载,“严世蕃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
严世蕃是明朝嘉靖帝首辅大臣严嵩之子。
当时严嵩在朝廷内外一手遮天,严世蕃在其父亲的“关照”下,在朝中身居高位,大肆贪污受贿,纵情酒色,穷奢极欲,其荒唐程度比严嵩更甚,堪称嘉靖朝第一大奸臣。
严世蕃一生臭名昭著,然而他既能成为“第一大奸臣”,他本人却也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
他不但可以时时讨好阴晴不定的嘉靖皇帝,对下又懂得玩弄手段,制衡群臣,还能泰然自若地经受底下百姓与官员的口诛笔伐,的确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嘉靖
说起严世蕃,只能说他是一个“生时极乐,死时枭首”的混世魔王。
如此智慧之人,却走上了一条害国害民的歧途,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严世蕃
严嵩之子——严世蕃严世蕃,字德球,号东楼,但据史籍记载,严世蕃此人“短项肥体,眇一目”,是一个“独眼龙胖子”,长得极为难看。
严世蕃生于高官显贵之家,其父严嵩是明世宗嘉靖年间当权时间最久的一个内阁辅臣。
在严嵩名势的依仗下,严世蕃未经科举,便直接从京城国子监一路高升到了工部左侍郎之位。
严嵩
尽管如此,与其他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不同,严世蕃是个连历史上都承认的天才。
史记有载,“严世蕃颇通国典,晓畅时务”。
他的才识,是连当时的嘉靖帝都非常认同的。
也正是因为得到了皇帝的青睐,严嵩父子才在朝中上下如此张扬跋扈,胆大包天。
话说明朝嘉靖帝一心在房中修仙求道,几乎很少过问朝中政事。
而嘉靖帝管理政务的方式,就是“出谜语”,让大臣们去“猜谜底”。
都说伴君如伴虎,圣意难测,若是猜错了,便是丢官甚至丢命的大事,而若是猜对了,便自然是一步登天的好事。
严世蕃此人最大的本事,莫过于“揣度圣意”。
剧照
哪怕城府深如严嵩、徐阶这样的朝中重臣,在关于“猜谜”这一方面的本事,严世蕃可谓是头一号。
严世蕃本人学富五车,博古通今,且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嘉靖帝若是遇上什么问题,旁人不能解的,严世蕃都能准确说出问题的答案。
就连一些晦涩难懂的经书,严世蕃都能将其出处及其释义一一详细道来。
除此之外,严世蕃文采出众,一首“青词”写得尤其出色。
这“青词”乃是嘉靖皇帝身穿道服向玉皇大帝祈福时需要呈递的材料,属于“诗词歌赋”中“赋”的一种,不但文辞上需讲究藻饰和用典,语音上还要求声律谐协。
每当嘉靖帝祈福时,便要求大臣们都要为他写一篇“青词”。
严世蕃谄媚人心的功夫极其了得,因此他的“青词”总是格外得到皇帝青睐,比起严嵩这位“青词宰相”来说,严世蕃更是“青出于蓝”。
生时极乐,穷奢极欲因为严世蕃的这种“鬼才”,他在仕途上愈发平步青云。
严世蕃一边仰仗其父严嵩在朝廷内外的人脉与手段,一边讨好嘉靖皇帝的欢心,多年以来一直稳居高位,风头两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公子”。
父亲身居首辅要职,严世蕃自己又是工部侍郎,如此位高权重,前来巴结讨好的人自然不在少数。
当年嘉靖皇帝不理朝政,政务要事大多交于严嵩打理。
严嵩年事已高,还要时时刻刻忙着陪伴皇帝左右,因此朝中要事又转而交到了严世蕃手中。
严世蕃的为人处世之道确实颇有一番境地,作为皇帝眼前的红人,不少人想通过严世蕃的手来为自己“加官进爵”,每日前来求见的人络绎不绝,且都还带了价值不菲的见面礼,严世蕃倒也“来者不拒”。
不论是工程之事亦或官员升迁,总之朝中大大小小的事务,严世蕃总是能从中“分一杯羹。”
更有甚者,严世蕃会直接根据官员的俸禄情况报一个数目。
“官无大小,皆有定价”,如此,官员们只得乖乖听话,将钱财都送到他手里。
仗着皇帝的信任和严嵩的宠爱,严世蕃愈发肆无忌惮,嚣张跋扈。
史书上有记载,严世蕃不但收官员们给他的贿赂,更是胆大包天连当朝太子的面子也不给。
按照朝廷规定,太子每年都应从皇帝手中领一笔生活费作为府中开销。
但皇帝当时沉迷于寻找长生不老之术,因此对于政务及儿女之事一概很少过问。
时日长了,就连严世蕃对太子的态度都是极为冷淡的,接连三年时间都没有给太子发过这笔“生活费”。
无奈之下,太子只好凑了一千多两派人送到严世蕃府里去,这之后才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笔钱。
对于此事,严世蕃极为得意,甚至大放厥词,声称“朝廷无我富”。
据史料记载,严世蕃用受贿得来的钱财,在京城建起了一座横跨三四条街巷的家宅,还围起了面积多大几十亩的池塘,其中珍禽桂树,十分难见。
严世蕃穷尽各种手段搜刮民脂民膏,如此巨额的财富,家里放不下了,又不能轻易为人所见,严世蕃就想了个办法,便是要将这些财富埋藏于地下。
于是严世蕃命人在家中挖了一个地窖,和妻子一起整整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才将这些见不得光的财产全部都藏了进去。
这个地窖“深一丈,方五尺”,按照现代的面积来算这大约便是有十立方米。
这还只是严世蕃在京城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在严氏老家的分宜县家中内,严世蕃藏银的地窖面积更是比京城大了一倍有余。
且为了掩人耳目,严世蕃还在老家的地窖上颇费了一番心思。
他派人在地窖上堆满泥土后种满花草树木,营造出一副园林美景的景象。
严世蕃请严嵩前来参观,严嵩看着眼前堆积成山的金银珠宝,亦是神色愕然,直呼“多积者必厚亡”,而后一边匆匆地往回家的方向赶去。
在京城家中,严世蕃日日大宴宾客,纵情享乐,府中亦是姬妾成群,左拥右抱。
据史料记载,严世蕃除了贪财之外,另外一大爱好,便是沉迷美色。
剧照
这一点,严世蕃与他的父亲严嵩是极为不同的。
严嵩虽说亦是奸佞之人,然而于感情一事上,他自始至终都与自己的原配夫人欧阳氏相守一生。
反观严世蕃,仅仅是册上有名的妻妾,严世蕃就娶了有27房,更遑论那些不计其数的无名分的侍女和丫鬟。
严世蕃房里用的是价值连城的象牙床和金丝帐,纸醉金迷,生活十分奢靡。
甚至在其母亲欧阳氏去世的日子里,严世蕃更是不顾孝道,依旧夜夜笙歌,美妾不断。
坊间传闻,《金瓶梅》书中“西门庆”的角色,其实正是作者兰陵笑笑生依据严世蕃这个真实人物所虚构出来的。
严世蕃的小名为“庆儿”,号“东楼”。
兰陵笑笑生将“东楼”化作“西门”,再以“庆”字为名,创造出“西门庆”这个小说人物,来影射严世蕃荒淫无度的生活。
严世藩仗着父亲的官威和权势,贪婪好色,草菅人命,罔顾法律,和小说中的西门庆更是如出一辙地相似。
从《金瓶梅》中描述的人物背景和所作所为分析看来,西门庆和严世蕃的形象最为相合。
党同伐异,诛杀忠臣严世蕃因恶贯满盈为正直之士所痛恨,朝廷上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弹劾。
但由于皇帝偏听偏信,再加上严世蕃的花言巧语,这些弹劾非但没有奏效,大臣们丢官不说,有的甚至还搭上了身家性命。
被誉为“明代第一直谏之臣”的杨继盛也因此获罪。
史记称,嘉靖三十二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上书皇帝《请诛贼臣疏》。
杨继盛
杨继盛在奏折中恳求皇帝“听臣之言,明察秋毫”,孰料严世蕃老谋深算,抓住杨继盛在奏折中“或召问裕、景二王”的漏洞之处大作文章,诬陷杨继盛与这两位王爷私下有勾结串通。
“裕、景二王”是嘉靖皇帝的儿子。
嘉靖皇帝最是忌恨大臣们私下与皇子结交,生怕因此产生谋反之事。
严世蕃深知此中道理,便如此轻而易举地便将皇帝的怒火转移到杨继盛头上。
嘉靖帝也不再管杨继盛所揭发的严世蕃罪状是否属实,一心想着杨继盛与皇子们私交之事,便直接下旨将杨继盛问罪,杨继盛就此锒铛入狱。
嘉靖三十四年,在严世蕃一系列“煽风点火”的手段下,杨继盛终是被皇帝处决,就此丢了身家性命。
杨继盛在狱中被严世蕃折磨之时,王世贞曾为其送过药,就因此小事,抗倭名将王抒也因此受到无端牵连,在严世蕃的阴谋诡计下最后蒙冤致死。
沈炼之死第一个在朝廷上公然弹劾严世蕃的人便是锦衣卫沈炼。
嘉靖六年,明朝边境的蒙古小国俺答部竟率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边境诸多城池不堪一击,甚至险些攻入了京城腹地。
当时严世蕃早已把持朝堂多年,不肯出兵抵抗,只求议和之策,唯有沈炼一人募集乡勇抵抗侵犯。
沈炼
沈炼一人势单力薄,俺答部犹入无人之地,一番烧杀抢掠后便迅速逃离,而塞外却有近万百姓被屠杀。
沈炼痛恨严世蕃在朝廷上下作威作福,便决定上奏章弹劾。
可他的奏折刚递上去,就被严世蕃给扣了下来。
自此开始,严世蕃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报复手段。
严世蕃先是想拉拢保安州的巡按御史李凤毛,孰料这李凤毛却是个正直之人,一心偏帮沈炼。
为了能顺理成章地除去沈炼,严世蕃便派去路楷顶替了李凤毛的职位,伺机在沈炼身边寻找机会,一举将其除掉。
恰巧当时在塞外出现了一帮专门向外泄露明朝内部军务的“白莲教”,边关守城的将领抓到“白莲教”的人后经过严刑拷打,招认了一批为他们提供情报的人物,路楷便趁此机会将沈炼的名字也加到了名单上。
剧照
于是在严世蕃的一番安排下,沈炼成了与“白莲教”勾结的叛徒。
嘉靖三十六年,沈炼被斩于宣府市,时年五十一岁。
为了斩草除根,沈炼的两个儿子沈衰、沈褒被用刑杖活活打死,沈襄则被发配边疆,这也是沈炼在世上留下的唯一血脉。
恶贯满盈,终得恶报沈炼已经死去,但是沈炼与严氏父子的恩怨还在继续。
在沈炼死去的四年后,沈炼所列举的严嵩的十大罪状,成为了严氏父子倒台的重要罪状之一。
嘉靖四十年,御史邹应龙弹劾严嵩、严世蕃父子“视将帅如奴仆.....公然授受贿赂”等诸多罪名。
先前严嵩因建议皇帝迁往南苑一事而失去皇帝宠信,故而皇帝一接到如此奏疏,便当即下令,“严嵩退休,严世蕃流放边疆”。
按理说,严世蕃当初是靠着严嵩的势力才起家的。
严嵩倒台,严世蕃本应收敛几分。
然而大概是逍遥的日子过得久了,严世蕃非但不懂得审时度势,甚至还敢公开忤逆圣意。
按圣上旨意,严世蕃应被流放到广东雷州,然而严世蕃却大逆不道地行至半路便返回至江西老家,一边招揽党羽,与罗龙文等人策划着如何翻盘,一边在家乡大肆修建府宅,招兵买马。
当时管辖分宜县的官员了解到严世蕃的动向后通报朝廷,称“严府聚众练兵,意图谋反”,嘉靖帝生平最忌“谋反之事”,便马上下旨,逮捕严世蕃等人进京审问。
一直以来,严世蕃深知皇帝的底线哪些是碰不得的。
因此对于朝廷来势汹汹的官员,严世蕃心中却早已做好了托辞和准备。
在严世蕃看来,在定自己的案件时,皇帝可以接受严家贪污罪,但却是绝对不能“通倭”这一切罪行的。
严世蕃对党羽交代,务必要买通官员,在定罪文书上小心酌句,删去不适宜的文章字句,借以沈炼和杨继盛的冤案做文章,如此才可借皇帝之手以脱身。
当时主管严世蕃一事的正是御史林润。
对于如何给严世蕃定罪之事,林润一直举棋不定。
严世蕃早已暗中指示下人,在外散播消息,称严世蕃入狱是为了给杨继盛和沈炼申冤。
严世蕃之所以出此对策,是因为当初给杨继盛和沈炼定罪的正是嘉靖帝。
为杨继盛和沈炼平反昭雪,便意味着皇帝先前的决定是错误的。
如果要以此罪名来追究严世蕃的罪行,那不是等于要翻皇帝的旧案。
对于如此自负的嘉靖帝来说,这个罪名极有可能会让严世蕃脱罪。
严世蕃的这些小伎俩,他的死对头徐阶早已将其看破。
为了让严世蕃“死罪难逃”,就必须要把嘉庆帝最痛恨的罪名通通都给严世蕃安上,才能让他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
徐阶
于是徐阶便给严世蕃换了另外三个罪名:勾结倭寇、勾结盗贼、意图犯上。
徐阶再度耍弄手段,并未经过核实罪名的程序,便径直将这些报告直接呈上了皇帝:经过三法司核实,严世蕃“谋反”和“通倭”证据确凿。
嘉靖四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嘉靖帝下旨,以“勾结、叛逆”的罪名,判处严世蕃文死刑。
严世蕃被斩首后,民间许多百姓拍手称快,此时也成了当时流传多时的一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