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丁添口一词在古代是经常被使用的,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一词已经没有人再使用了,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生了小孩,家中有新的孩子出生,其中“添丁”指的是生下了男孩,而“添口”指的是生下了女孩,为何古代孩子出生的叫法都不一样呢?
《唐才子传》
“丁”与“口”的来历添丁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才子传》卷八:“卢仝,范阳人,号玉川子。仝老无发,奄人于脑后加钉。先是生子名“添丁”,人以为谶云。”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是男耕女织的时代,男人耕地女人织布,并且女子生来力气就比男子小,她们只能在家中做一些比较轻松的事情,而且古代女子因为地位的低下,她们也不能够出去赚钱,因为不能像男子一样外出耕种,不能为家中做贡献,所以古代人便觉得女孩生下来便是一种累赘,她们出生在一个家庭当中只是为家里增添了一口饭碗而已,所以女孩出生便称为“添口”。
《史记·律书》
男子在古代有着较高的地位,因为男子体型大都比女子要壮大,所以他们在体力方面也胜于女子。在《史记·律书》记载:“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秦朝统一后,便开始对土地、人口收起了赋税,到了汉代时期,在秦朝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口税,在家中的女子也要收税,古代的男子是必须要服徭役和兵役的,男子可以挣钱养家,而女子不仅不能挣钱,而且还要交人口税,在此情况下女子的地位一下子就低于男子好多,所以在古代生男孩称为“添丁”,生女孩称为“添口”。
《含文嘉》
原因: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在最早的时期,女子地位是要高于男子的,也就是最早的母系社会时期,那个时候女子地位较高,女子会采集狩猎,缝制兽皮,由于女子在这其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女子地位高于男子。但是之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社会逐渐消失,男子在劳动力上呈现的贡献更大,男女之间的地位慢慢发生了变化。到了夏朝商朝时期,出现了宗法制,这是由父系氏族演变来的,宗法制的建立进一步降低了女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含文嘉》中曾记载:“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男子成为了家庭当中的主导者,而女子只能依附于他们,并且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一夫多妻制,女子的地位逐渐低下。
董仲舒
西汉时期,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出丈夫虽贱,皆阳;女人虽贵,皆阴”的理论,使得男尊女卑的现象明显化,女子地位一落千丈,而随着女子地位的降低,许多家庭都不愿意生女孩,并且女孩长大了是要嫁出去的,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古代人成婚早与女子地位低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古代女子十四五岁便嫁人了,早早把她们嫁出去是因为女子在家中不能干活,不能养家糊口,而且还需要交人口税,没有赚钱的能力,所以家人便想将家中女儿早点嫁出去,以减轻负担。
《仪礼·丧服·子夏传》
随着社会上对女子身份地位的打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约束女子的理论。比如三从四德是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中提出的,这是儒家礼教对女子提出的一种行为规范,“三从”指的是女子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子要做到有品德,能正身立本;要有知识修养,言语得体;要端庄稳重,不能展现出轻浮;要相夫教子,尊敬长辈,爱护孩子。儒家学术本就对世人的影响很大,由于人们对儒学的尊崇,三从四德这一理论虽是对女子的一种教化规范,但是这也是对女子的一种束缚压迫。
程颐
宋朝时期出现的程朱理学也有着许多对女子的约束,在宋代前期,宋代女子的衣着比较外放的,都是酥胸微露的衣着风格,但是程朱理学出现之后,宋朝女子的衣着就变得拘谨起来了,更加保守严实。程朱理学在女子改嫁方面也有着严格的要求,程颐说:“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藉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一理论限制了女子在自己丈夫死后不能改嫁,只能守寡,为丈夫守节。并且在有些朝代,贞洁的女子还会受到朝廷的奖赏,并且会免除她们的人口税和她们丈夫的劳役。这完全是对女子不公平的一种待遇,这些制度也使得男尊女卑进一步发展,女子地位更加卑微,重男轻女与男尊女卑的思想使得男孩与女孩出生后叫的称呼不一样。
“三寸金莲”的鞋子
古代除了“添丁添口”,还有着“一夫多妻”、“三寸金莲”、“三从四德”等等对女性的约束,对女性一种不公平的待遇。男尊女卑的制度存在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上千年,残害压迫了多少女性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幸好在如今社会这种思想已经逐渐消失,而女性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并且开始倡导“男女平等”了,现代女性也可以靠着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能够独立了。对于历史中优良的思想我们应该继承传扬,但是对于“添丁添口”这种落后的思想,我们应该摒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