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金属相变与马氏体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什么叫金属相变?金属相变和马氏体相变的关系,另外,还有人想问金属的变形和马氏体相变的变形之间有什么不同?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只有钢中才有马氏体相变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形变诱发马氏体和应变诱发马氏体有什么区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属相变与马氏体的关系
我觉得应该是形变诱发马氏体和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还有个概念,马氏体相变诱发塑性。
形变诱发马氏体:A转变为M,在Ms以下降低温度可以增加M的量直到Mf,继续降温不会继续相变。这是转变条件,但,在Ms以上存在一个Md,按理说Md~Ms之间不会发生M转变,如果对A施加外力,在塑性变形的同时将发生一定量M转变,转变量与形变温度有关(在Md~Ms之间)。
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对材料中的M施加力可以把M从一种取向转变成另一种取向或由一种M转变为另一种M,是一种M之间的相变。
马氏体相变诱发塑性:这是在形变诱发马氏体后,塑性变形处引起的应力集中由于诱发了马氏体,而使应力集中得到,有利于防止微裂纹形成和扩展,表现为使韧性增强。
顺便说一个,在前面说的Md点,在Md以上某个温度段As~Ad,存在形变诱发奥氏体转变Ad,我没看到书上怎么说,应该是其他在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下形变会提前转变为A吧,哈哈哈就这么多
金属相变与马氏体的关系:什么叫金属相变?金属相变和马氏体相变的关系
马氏体相变是由过冷奥氏体A经过连续冷却或者等温转变形成,其形成过程有形核和长大。马氏体转变属于切变共格转变,与奥氏体母相一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马氏体相变有什么特征机制?
马氏体相变是一种无扩散相变或称位移型相变。严格地说,位移型相变中只有在原子位移以切变方式进行,两相间以宏观弹性形变维持界面的连续和共格,其畸变能足以改变相变动力学和相变产物形貌的才是马氏体相变。徐祖耀在总结以往诸多学者定义马氏体相变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简单的定义:替换原子无扩散(成分不改变,近邻原子关系不改变)和切变(母相和马氏体之间呈位向关系)而使其形状改变的相变,其中相变泛指一级(具有热量突变和体积突变,如放热和膨胀)形核长大型相变。
只有钢中才有马氏体相变吗?
马氏体最初是在钢中发现的: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经迅速冷却,得到的能使钢、增强的一种淬火。年法国人奥斯蒙为纪念德国冶金学家马滕斯,把这种命名为马氏体。人们最早只把钢中由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相变称为马氏体相变。20世纪以来,对钢中马氏体相变的特征累积了较多的知识,又相继发现在某些纯金属和合金中也具有马氏体相变,如:Ce、Co、Hf、Hg、La、Li、Ti、Tl、Pu、V、Zr、和Ag-Cd、Ag-Zn、Au-Cd、Au-Mn、Cu-Al、Cu-Sn、Cu-Zn、In-Tl、Ti-Ni等。目前广泛地把基本特征属马氏体相变型的相变产物统称为马氏体。
马氏体相变的特征机制:
马氏体相变具有热效应和体积效应,相变过程是形成核心和长大的过程。但核心如何形成,又如何长大,目前尚无完整的模型。马氏体长大速率一般较大,有的甚至高达·s。人们推想母相中的晶体缺陷(如位错)的组态对马氏体形核具有影响,但目前实验技术还无法观察到相界面错的组态,因此对马氏体相变的过程,尚不能窥其全貌。其特征可概括如下:
马氏体相变是无扩散相变之一,相变时没有穿越界面的原子无规行走或顺序跳跃,因而新相(马氏体)承袭了母相的化学成分、原子序态和晶体缺陷。马氏体相变时原子有规则地其相邻原子间的相对关系进行位移,这种位移是切变式的。原子位移的结果产生点阵应变(或形变)。这种切变位移不但使母相点阵结构改变,而且产生宏观的形状改变。将一个抛光试样的表面先划上一条直线,若试样中一部分(-)发生马氏体相变(形成马氏体),则PQRS直线就折成PQ、QR’及R’S’三段相连的直线,两相界面的平面及无应变、不转动,称惯习(析)面。这种形状改变称为不变平面应变。形状改变使先经抛光的试样表面形成浮突。高碳钢马氏体的表面浮突,可见马氏体形成时,与马氏体相交的表面上发生倾动,在干涉显微镜下可见到浮突的高度以及完整尖锐的边缘。
以上就是与形变诱发马氏体和应变诱发马氏体有什么区别相关内容,是关于什么叫金属相变?金属相变和马氏体相变的关系的分享。看完金属相变与马氏体的关系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