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属什么
大决战:华野下设4,一个有多少人?什么编制?
《大决战》中,塔山阻击战打到白热化的地步,东野101致电第二员: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从这个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东野编制的门道,东野之下设,之下设纵队,这也是同时期兄弟军的编制设置。
图|《大决战》东野101剧照
然而,到了淮海战役中,时任华野代员兼代政委的粟裕,指挥参战部队下达命令的时候,很少给某某员下命令,而是直接给纵队员。
部分 友提起华野,动辄就是说华野有云云,第九战斗力最强,第七了不起。其实,这是非常不严谨的。
图|《大决战》粟裕剧照
华野是曾下设,可情况比较特殊。笔者就结合华野编制沿革史,为大家说一下一个有多少人?什么编制?
编制在我军序列中早已有之,陕甘宁留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陕甘宁留守与战争时期的有所不同,下边不是纵队,而是团一级编制。
图|陕甘宁员肖劲光
到了战争时期,华野于1947年进行了“七月分兵”,组建了两个带有临时性质的,即外线、内线,这也是军首次使用称谓。
真正意义上的编制,还是陈赓,下辖中野第3、8纵队、第38军(孔从周)。随后,陈赓便投身于豫西战场。
图|粟裕
是一种带有临时性质的编制,根据形势发展而适当调整。1948年3月,下达统一组编命令,华东战略区编制洗牌,根据形势整编为4大,序列分别是:
之一(粟裕),下辖由一纵、四纵、六纵,直属华野总部;
第二(谭许),下辖七纵、九纵、十三纵及渤海纵队,留守山东内线,亦称山东;
第三(陈唐),下辖三纵、八纵、十纵,机关后经调整并入华野机关;
第四(韦吉,未随军),下辖二纵、十一纵、十二纵,作战粟裕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也称苏北。
图|粟裕在淮海前线运动员
由上可知,华野在淮海战役前,确实是设置有4大,一个下设3个纵队,每个纵队1到3万不等,各人数在5到6万人不等。但华野的情况与其他军不同,一直没有形成格局。
这一点,从淮海战役期间,华野的战斗序列就能看出来:
山东
第七纵队(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师);
第九纵队(第二十五、第二十六、二十七师);
第十三纵队(第37、38、39师);
鲁中南纵队(下辖第46、47师);
渤海纵队(下辖新1、新11师);
苏北
第二纵队(第4、5、6师);
第十一纵队(第31、32、33师);
第十二纵队(第35、36师);
军直辖
之一纵队(第1、2、3师);
第三纵队(第8、9师);
第四纵队(第10、11、12师);
第六纵队(第16、17、18师);
第八纵队(第22、23师);
第十纵队(第28、29师);
两广纵队;
冀鲁豫(独1、独3旅);
江淮(第34旅、独立旅);
特种兵纵队(下辖炮1、2、3团,工、坦克分队)。
由上可知,华野参战部队中,一级仅有苏北、山东,其他的都是纵队。包括中野参战部队,也都是以纵队为单位。不排除粟裕对两主官下命令,但也只是战略指导性命令。
图|剧版《大决战》粟裕指挥淮海战役
华野真正实行编制的是,已经是1949年2月全一编制和番号序列,旅改师纵队改称军。期间,华野改称三野,下设第7、8、9、10,才成为我军的正式编制。
就是成为了我军正式编制,兵力配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就是为大作战而生,下辖各军也是不断的调整。
图|宋时轮(原三野第九员)
以华野第9为例,改编之初下辖第20、27、30、33军,共计13.8万人。到了1950年1月,原属华野第七的23军划归第九序列。
由此可见,剧版《大决战》在番号序列上还是很考究的。所以, 友在领略大决战魅力的同时,也别为了喷而喷,这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以上就是与1950年1月属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粟裕的分享。看完1950年1月8日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