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辛卯年是哪一年
听闻茅岩河在清朝时期有过因为崩山而导致河流堵塞100多年的历史之后,我们拜访了桑植县本土历史民俗文化权威学者尚立昆老师,予以求证。在尚立昆老师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了茅岩河和苦竹寨的这段悲壮历史。
澧水河流经桑植县城至大庸县城(现永定城区)区段时,河水湍急,山高林密,两岸悬崖绝壁,风景秀丽。在苦竹寨的下游,河水之中,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酷似一只土猫,十分打眼。往来船帮和商旅,都叫它“猫岩”。日月流转,岁月更替,叫去叫来,最后“猫岩”被叫成了“茅岩”。于是,这一段澧水河,就被叫成了“茅岩河”。这是茅岩河名称来历众多说法的一种。
茅崖是一个地名,位于茅岩河中部,清朝时隶属于茅岗土司,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之后,属于桑植地域管辖,清朝末年划归永定(大庸)管辖。茅崖这个土家山寨,住着数十户人家,全部姓覃,以渔业为生。
茅岩河流经茅崖这个地方时,两岸高山陡峭如削,直上直下的岩壁高达两三百米,形成了宽约三百米的险峻峡谷。河水流速很快,滩多浪急,是茅岩河从苦竹寨下来的更大险滩河段。
清朝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上半年,茅崖附近不断发生地动征兆,各种谣言满天飞。
有一天,茅崖突然来了一个赤足老者,寨子里的人谁也不认识他。赤足老者肩搬竹篙,缓慢地经过茅崖山寨,且边走边高声喊叫:“搬篙哟——搬篙哟——搬篙哟——搬篙哟!”赤足老者声音洪亮,“搬篙哟”的声音在茅崖峡谷之中久久回荡。
茅崖人不以为然,纷纷说:“你有什么好叫的,谁不晓得你搬着篙哩!”
赤足老者见无人搭理他,只好在茅崖来回叫了,忽然不知去向。
三日后,也就是六月十六日,茅崖山寨后的绝壁溶洞中,突然有若干白蛇、白鼠、白蚁飞出。茅崖人正感诧异,刹那间,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山寨后的万丈石壁轰然倒下,将茅崖山寨盖了个严严实实,山寨中一百一十八号人,除了一对新婚夫妇回娘家以外,无一生还,全部罹难。原来,赤足老者反复口喊“搬篙哟”,是要提前告知大家搬到高处去,因为茅崖要崩山了。
巨大的石壁倒下来,完全堵断了茅岩河。如此,往来船只得在这儿停船上岸。于是,船工、挑夫、小买小卖者,云聚而来。久而久之,茅崖这里便又生出一个湘鄂川古商道的中转驿 来。
茅崖驿 ,因为茅岩河崩山导致河流中断而兴起,直接影响到了茅岩河流域之一大商埠、首席码头苦竹寨的经济繁荣和稳定,时间长达105年。同时,因为需要水路转陆运,陆运再转水运,沿途船帮和商旅的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而且河水中断导致排帮几乎没有生意可做,前来苦竹寨经商、干活、营生的人越来越少了。
河流被阻,在水路发达的古代,终究是一件不方便的事儿。于是,茅岩河流域的一些开明绅士及地方贤达,募资开凿茅岩河。财物耗去若干,历时十数冬春,可茅岩河就是打不开。
一天,那个赤足老者忽然又出现在茅崖山寨,只听他边走边叫:“要得茅崖开,除非老龙来!”
这一次,茅崖人对赤足老者的话十分在意,每个人都记到心里去了。可是,茅崖人上哪儿去求老龙来?于是,大家便在茅岩河边修建了一座龙王,天天烧香拜龙王。然而,“老龙”就是不见出来。
茅岩河崩山105年之后,到了清朝光绪辛卯年(公元1891年),苦竹寨上游的桑植县,来了个县令,名字叫做龙启涛。此人,由江浙赴任而来,颇懂技术。龙启涛上任后,立即率领苦竹寨和茅崖,凿岩平川,上马施工,修凿茅岩河道,不到两个月时间,便将堵塞茅岩河的众多巨石炸开了。原来,赤足老者的“老龙”,就是指桑植县令龙启涛啊。茅崖人心头的疑问,茅塞顿开。
茅崖炸通后,茅岩河重新顺利通航,茅崖山寨的人相继散去,只留下若干遗迹叫后人费猜。从此以后,茅崖上游的苦竹寨,又恢复了昔日的经济繁荣,其水运码头的重要性得以重新体现。
因为茅崖是让人炸开的,所以茅岩河的河道弯曲多险,天下闻名。有谚云:“闯过天下九十九道滩,难过茅崖这一关。”
茅崖疏通以后,龙启涛写有《疏凿茅崖记》一文和诗词歌赋若干首,以此记述茅岩河的这段悲壮历史,这些 均记录于《桑植县志》之中。《疏凿茅崖记》一文,在光绪正月镌刻于石碑之上。石碑宽三尺四寸,高四尺七寸,厚两寸,立在茅崖的茅岩河北岸一个山,如今依然存在。
最后,尚立昆老师将他亲自在茅岩河畔抄写下来的龙启涛所撰《疏凿茅崖记》资料赠送给了我们,令我们十分感激。
:周芦屾
以上就是与清朝辛卯年是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享。看完光绪辛卯年是哪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