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壬寅年是公元什么年
一个真实的罗都复及其庄园
罗致祥、安、罗方百/文
安/执笔
一、前言
罗都复是四川中部人物。生于清道光17年(丁酉年,公元1837年)阴历7月初3,卒于10年(公元1921年)阴历6月19,享年84岁。(注:发表在《芝溪》1987年1期、刘新尧先生的《罗都复庄园》一文,称罗都复生于清乾隆57年——公元1792年,死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是不对的)。了解他及其庄园,无论对了解当时民情与建筑,都有一定价值。特别是源溯到北宋年间,我国古代第发明-——深度钻井技术,被誉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就发生在今四川大英县卓筒井镇一带。该技术用于凿造盐井,以吸取地下卤水(盐水),用来制盐。而罗都复创造了卓筒井盐业史上的一度辉煌。
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因凿地嵌入长直而又的竹筒,形成盐井,再用特制的、带有单向阀门的竹筒吸卤,故称之为卓筒井(卓者,长而直之谓也)。卓筒井一般深约110~150公尺,井口直径12公分许。卓筒井开创了人类机械钻井的先河,是世界钻井史上的里程碑。它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比早800多年。2008年6月,卓筒井工艺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刘广志院士所写的的《中国钻探科学技术史》、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井盐科技史》,皆对卓筒井钻井技术作了介绍,并予以高度的评价。
北宋苏轼在《蜀盐说》中说:“蜀去海远,取盐于井,陵州井最古。…自庆历、皇祐以来,蜀始创筒井,用圜(音环)刃凿,如碗大,深者数十丈,以巨竹去节,牝牡相衔为井,以隔横入淡水,则咸泉自上。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为桶,无底而窍其上,悬熟皮数寸,出入水中,气自呼吸而启闭之,一桶致水数斗。凡筒井皆用机械,利之所在,无人不知。”
上图为一架卓筒井实物照片
有关罗都复及其庄园的 不少,要以发表在《芝溪》1987年1期、刘新尧先生的《罗都复庄园》一文,对庄园的描述最为详尽,也较接近真实。但对罗都复本人的介绍,则是错的。之后许多相关 ,基本上都是引用、改写或转述刘文。
我们——罗都复的嫡孙,是曾生活在庄园十多年的人,现今垂垂老矣。倘若再不出来补充、修正已有 的报道,以揭示实情,则既愧对祖宗,也有负时代了。
想省点事,对于庄园部分,主要引用刘新堯先生 。总的说来,该部分写得很好,但有错误和遗漏。对失实之处,这里用注的方式,说明、修正;重要遗漏,也以同样方式补充、完善。算是讨个便宜吧。
二、罗都复生平与事迹
都复公原籍四川省遂宁县分水乡席家沟,后定居在今天的四川省大英县卓筒井镇石马沟。育有三子一女。大儿罗迭明与二儿罗迭显,是他创业的重要帮手,堪称左膀右臂。
一)、都复公的先祖,与他的幼少年。
先祖是湖南。于清康熙中叶,从湖南新化县潮水村,迁移到四川省遂宁县分水乡席家沟。其曾祖父之前,属于小康人家。到了祖父,于清嘉庆年间,遇上清廷王三槐部。因战乱,导致家落,只剩下了约100挑田土(合20亩。即水田20亩;兼相应面积的旱土,旱土面积略多于水田。)。罗洪述,娶妻刘氏,生有三子,都复公是老幺。都复公时,过世,由母养大,少3年就读于私塾。由于二位兄长尚未就相继离世,家庭陷入困境,田产也卖光了,遂辍学谋生。先去了邻近的遂宁县拦江镇易家酱园铺,当了一段时间伙计。
二)、都复公的创业。
都复公人物。因由偏僻农村的一介贫穷农民,竟成邻近一带首富,人们无法理解,以致臆造故事种种。加之以讹传讹,某些乃至荒诞。单就他的名字,就令人啼笑皆非。罗都复本应读为罗都(dū)复,而乡民都叫罗都(dōu)复。谐音“箩兜福”,戏谓“一箩兜(筐)都是福”,意即“福满多多”。
他的发家,讹传甚多。其实,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归纳起来:
(1)、不失时机地,由劳动生产率低的农业,转入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制盐。都复公聪慧过人,思虑缜密。当他一个人担当起家庭生活重担时,一门心思想着振兴家业。经多方调查,反复琢磨,决定弃农而改从制盐。虽然是竹筒小井,但当时每口井出卤量高,(后来因卤水枯竭,有用的盐井数量迅速减少,1950年后逐渐完全废弃。)可以较好收益与利润。
(2)、看似平常,实则很难,那就是在困难面前,百折不饶的精神。入业规模甚小,工人仅三,只能算个小小的作坊,而且是租赁的。由于资金与经验不足,开始屡屡受挫,碰到一个接一个的困难,但从未气馁。经过不断努力,总结经验,终于由逆转顺。
(3)、过人胆识,敢于不断加大投入,扩大经营规模,进行规模化生产。当脱离困境后,就逐步不断增加投入,扩大规模,以提高生产效率。据刘新尧先生介绍,中后期同时经营了36洞场火(灶房)。这有些言过其实,实际是,中后期同时经营了多洞颇大的场火(灶房)。(注:场火或灶房,即制盐的工厂)
(4)、人格魅力与善待员工,所造成的企业凝聚力;大伯父、二伯父相继工作,所形成的强大核心管理团队。都复公所经营盐灶房,工资相对较高、伙食较好,职工乐于积极主动努力工作。大伯、二伯昆仲,以干练闻。大伯主对外事务,二伯总管财务,是都复公得力助手,堪称左膀右臂,致使企业运行井井有条,得心应手。
(5)、革新生产工艺,改进经营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他千方百计设法改进生产工艺与管理中的不足。不为陈规所限,将炉灶改加“燕尾”,即将原来的单灶,改为复灶。既增加了产量,又节约了能源。为了减少中间环节,确保原材料质量与及时供应。组建骡马队,租赁商船,用骡马、商船源运物资。这既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行,又节约成本。
如此,企业逐渐由逆转顺,由小变大,事业发展,蒸蒸日上,进而获利丰厚。通过三、四十余年的努力,终成邻近一带首富。(刘新尧 称,经过十来年的功夫,竟成本县之一巨富,是不对的。因不可能这样快。)
还有一点也颇重要,那就是,当时企业运行的客观环境较好(相较时期)。都复公发家于清朝晚期,当时朝廷昏庸无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但当地下层还算廉洁,不过分敲诈勒索,苛捐杂税也不太多。家乡一带,民风纯朴,颇好。
三)、都复公热衷事业。
都复公富裕后,常施医舍药,赈灾济困。清光绪28年(壬寅年,公元1902年),家乡一带,发生大灾荒。都复公买粮赈灾,一个月发救济粮三次。接着流行,就在大英、河边、拦江等地,施药救治,救活了许多贫苦人家性命。当听到远近有灾情,或有活动相告,一定会斟酌情况予以赞助,绝不吝啬。他觉得:一个人做好事,只能局限在狭小地方;如果很多人都来做,就会惠及地区。于是倡议在川北(过去川北指今川中,即遂宁、蓬溪、乐至、三台、中江、大英…一带)成立基金,汇聚财力,以使相关各县下层民众,免去灾荒之苦。奈何军阀混战不息,兵匪不止,连他本遭土匪绑票。这一愿望仅刚开头就归泡影,成为他晚年的更大一桩憾事。逝世前,划出石马沟田产1200挑(合240亩,即水田240亩。并配有旱土,旱土面积稍多于水田。),专做,嘱后人不得私享。
都复公开办了、免费入学的私塾,聘请好老师,对小孩进行启蒙教育。教他们以处理父子、夫妇、长幼、兄弟和朋友关系的基本准则。教他们要入孝、出悌,谨信、爱众、亲仁。开设药铺,延请医术好的医生。治病施药,不收分文。在炎热夏天,于大路上,供行人以茶水。在寒冷冬天,给穷苦人家施放棉衣。
四)、都复公的为人。
都复公性格直率,处事慎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怀仁德,关心他人。讲求自立自爱,不去依附有钱有势者,更不愿与官府打交道。当他遇有重大决策时,必反复斟酌。一旦作出决定,纵遇险阻,也会顽强坚持。日常生活上,不尚浮华,而是克勤克俭。即便富裕后,仍衣着朴素,冬天皮袄,仅着布质棉衣。吃得简单,每餐两三个菜。从60岁到84岁去世,没有办过一次寿宴。他告戒儿孙,要想到创建家业的艰辛,与其奢侈而减福,何若节省费用,以帮助贫困人家。
都复公是个大孝子。由于他的精心,母亲活到了86岁。他遵循传统,晨昏定省(即每天早晚,定时问候请安),从不稍懈。在母亲饮食上,总是事前斟酌,做好饭菜后,也要先嚐一嚐。冬天穿轻的皮袄,吃的是可口菜肴。生病则亲侍医药,并暗中祝福。在过世的时候,盖的穿的,小棺大椁,安葬,都作了精心安排。
五)、都复公的婚姻。
因年轻时,曾受雇于易家酱园铺当伙计,由此结识了易家。祖母易氏,一只手有(爪手)。当时易家为拦江一带望族,大户人家,自然希望找一位门当户对、品貌俱佳的姑爷。尽管她外貌不错,尤以德闻。奈何手有,以致年近20(按当时习俗已算老姑娘了),犹待字闺中。于是放弃了家产与人品的兼顾,选取了人品,成就了这门婚事。
据先父迭光公所撰罗氏家谱草稿,祖母易氏生于清道光18年(戊戍年,公元1838年)阴历正月25,卒于清光绪34年(戊申年,公元1908年)阴历7月23,享年70岁。
六)、都复公的结婚年龄。
刘新堯先生的 称:都复公30岁才结婚,是不对的;婚后方转从盐业,是事实。
据先父迭光公所撰罗氏家谱草稿,都复公事业兴旺,始于40岁。又据同一家谱,都复公生于1837年阴历7月初3,迭光公生于1878年阴历正月13。倘都复公30岁结婚,最早31岁有孩子。都复公40岁时,长子更大9岁,次子更大7岁,女儿更大5岁,迭光公半年后又将出生。是时,家庭包袱沉重。对于贫苦出身,白手起家的人来说,这时事业不可能发达兴旺。何况,果若刘先生所述,经营盐业时间,才仅仅区区几年。(注:遗憾,迭光公家谱草稿,没有记载大伯父、二伯父的出生年月。)
最可能的年龄。都复公40岁时,迭明公应不大于18岁,迭显公不大于16岁,他们才有可能开始成为都复公的左膀右臂,致使事业走向发达兴旺。如此,都复公结婚年龄应约21岁,祖母应约20岁。
七)、都复公修建豪华庄园。
修建庄园,花费了他很多精力与钱财。一个克勤克俭的人,这样做,似乎难以理解。但这是今人的思维。他修建庄园,是做祠堂用。故其墓志铭中,有“祠宇华丽”之述。庄园头朝门,匾署“安仁祠”,也表明是祠堂。(后改为家用了,是去世后他儿孙们的事。)中华传统文化特重,所谓“百行孝为先”。古人,讲求“慎终追远”。“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修建祠堂用作,就是为了“追远”。所以,留存至今的豪华古建筑,多数是祠堂。至于刘新堯先生的 称,庄园杂役、仆妇如何多,如何多,言过其实甚矣。
最后,让我们以今人的角度,来反观都复公的一生。论其成功,除已述的种种原因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以为,是了小农思想的束缚。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将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创造了卓筒井盐业史上的一度辉煌。其局限性仍在于,未能完全小农思想,并把经营业与做对立起来。倘能在企业兴旺、资金充裕时,继续锐气,不失时机地走向大城市,寻找新的机遇。那无论对事业的发展,对的贡献,抑或对的拓宽,都将是另一番景象。
先父迭光公曾多次讲:盐业运行尚好时,就着手结束经营;都复公对他们弟兄说,家产再多,后人不争气,一脚就给你踢了,不如多做善事。
附录:复公老封君仪型历史志铭(注1) 迭光公遗著
先世系出祝融,递及江西。江西豫章夫子(注2),理学名儒。后迁湖南,湘南谓为望族。值康熙中叶,有曰一鸾,由楚新化县潮水村,迁蜀遂宁县分水乡席家沟。注册承粮,因是得籍,为在川开宗启派始祖。传至曾祖曰可琇,已五代矣。家境小康,耕读为业,以厚德闻。祖曰正富,于嘉庆时,迂王三槐扰(注3)。因战乱,而致家落。其考曰洪述,娶妣刘太孺人。诞育子三,公齿在季。燕颔,声若洪钟。眉长目秀,神气清爽。品貌格局,隽异超群。人谓湘水产玲瑯(注4)矣。
襁褓,严父见背,养成。稍长,出外就傅。隐辙辈群嘈嘈,不与其嬉,塾师赞曰瑚琏(注5)。弱岁(注6),智敏明达,洞见时务。气量海阔,应世和蔼。赋其良资,英才在抱。真秉天地正气,钟山川灵秀。岂难入相出将,鹏飞万里。惜遭遇不偶,偏处一隅。加之盘错多乖,伯仲继殂。因厄于境,乃废读谋生。思庐生辉,以一木撑支大厦。值祖产典尽之秋,三思改业煮海。向泉撮吸,安鼎炉煎。虽叠次诸艰,仍勇往前进。运以心思出弊病,殚以实力兴利贞。不拘陈格,灶改燕尾(注7)。骡马商船(注8),源运物资。年晋不惑大运上,日复蒸蒸更鸿发。邛烘三灶(注:9)百般遂,亿则屡中万事通。先续前业三百挑(注10),继之置地蓬、遂、温与蓉。复斥重资建华宇,列祖与列宗。慎终追远,永不忘本。
公生性耿直,谨信亲仁。卓然自立,不攀龙附凤。仰观仪容,轩昂可畏。幼子孩孙,纵周至,无敢嬉戏于侧。乡党礼会,即拓弛之辈,行动轻浮,晤公亦洗面鞠躬。
公事亲至孝,慈帏寿登耄六。历奉体腹,必先意斟摄。寒衣轻裘,饥食佳馔。疾则医药侍侧,并暗祝神佑,致应效更速。逮殁,被衾棺椁,卜厝龙穴(注11),皆可言美。
公原配易老孺人,以贤德称。虽一手陈疾(爪手),然伉俪情深。老孺人先逝十有四年,公则鳏居以终其义。育子三,曰迭明、迭显、迭光。育女一,曰引凤,适谢氏。先兄伯仲,以干练闻。助公创业,堪称左膀右臂。
公平居自奉,不尚浮华,克勤克俭。衣不重裘,食不兼味。由花甲抵耄岁,未曾于诞日张延寿宴。儆戒后嗣,当思创业维艰。与其奢妄而减福,何若节用去赒困。品味是言,知存心行事:不以富有遂自满,亦不以富有而自私。
光绪壬寅,灾荒异常。籴粮散赈,月散赈粮者三。继流行,于大英、河边、拦江等地,施药救治,贫难赖庇,活者无数。遐迩迂灾,或有义举告。必斟酌大小赞攘,概不靳啬。窃思辗转熟虑,一人推惠利一隅,众人推惠济八方,乃倡议共举川北。奈何战争靡宁,兵匪险阻,不克偿其宿愿,卒犹引以为憾。临终,遗嘱后裔继述。并划沃田千有二百挑,专做,嘱后人不得私享。
公设义塾,延良师,授孩童以启蒙。教以人伦,诲以入孝出悌,谨信、爱众、亲仁。设药房,聘良医。治病施药,不取分文。夏热,常置茶水于大道。冬寒,不忘助困以棉衣。
公于十年夏,自蓉返梓。由小恙而致重疾,飞身大罗(注12),寿享耄四。
有日以来,诗经《蓼莪》,常萦脑际。摘录于下,借明我心。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注13)
有感考恩,无丝回报。爰为之志,以垂永范。
注释
(注1)封君:古泛指有爵位或封地的人,引申为尊贵的人。
仪型:楷模,典范。复公老封君仪型历史志铭:即,尊贵的楷模的复公老大人生平记。
(注2)江西豫章夫子:指宋罗从彦,号豫章,祖籍江西,生长在福建沙县,理学名家,豫章学派创始人。
(注3)迂三槐扰:指清廷四川王三槐部。
(注4)玲:玉击声。瑯:似玉之石。玲瑯:引申为优秀人物。
(注5)瑚琏:瑚、琏,都是古宗礼器,喻安邦的人才。
(注6)弱岁:即弱冠,20岁。
(注7)灶改燕尾:原来烧盐的灶,为单灶。这项革新,是在原单灶上,加一个长长的尾巴,即燕尾,成为复灶。燕尾利用余热,烧出了散盐,时称花盐。而主灶所烧出的,下层为块状的盐,时称锅巴盐。这样,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量,节约了成本。
(注8)骡马商船:时我罗家自建有骡马队,从原材料产地或中转地,运送原材料到盐灶房;商船,指租赁的货船。
(注9)三:可以是实指,三就是三:也可以是虚指,即多个之意,泛指三到九之间任一数。
(注10)挑:田土面积的计量单位,5挑为1亩。过去四川丘陵地带,以水田计农耕面积,300挑即300挑面积的水田,并配有稍大于水田面积的旱土。
(注11)卜厝龙穴:厝(cuò),放置、停柩;卜厝龙穴,即卜寻入葬的。
(注12)大罗:指大罗山,罗氏发源地。身飞大罗:指飞回到大罗山,也就是过世了。
(注13)蓼蓼:蓼蓼(lù),长大貌。
莪:莪蒿,一种草,香美可食,抱根丛生,又叫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
蒿:青蒿,粗恶不可食,散生,喻人不成材且不孝。
蔚:牡蒿,也喻人不成材且不孝。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看那既长且大的莪啊,可我不是莪,而是蒿!吟诗者父母已死,感叹未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成为一个不孝的人。
昊天:浩瀚的天空,也指老天爷。
罔:无也。
极:准则。
三、罗都复庄园
庄园地处今四川省大英县卓筒井镇石马沟。
1950年前,乡人称庄园为“花房子”;1980年后,称“罗都复庄园”。
庄园的主体建筑(即“正朝门”后面的部分)占地面积不算很大,主要特点在于精致和布局。雕梁画栋,镌刻装饰,竭尽完美。庄园坐西向东,头枕老虎坡坡腹,前望坛蹬坡坡峰,左、右、背三面,有依山的三层竹林与铁篱笆环卫。竹林与铁蓠笆相间,一层高过一层。之一层中间的基面,高出平地2公尺许,两侧逐渐降低。最后是老虎坡密茂挺拔的柏树,常年郁郁葱葱。庄园以东西为中轴线对称修建。“头朝门”正前面与两侧的水田亦按对称布局。即:头朝门前,为一正方形约20亩的水田,时称“印田”;头朝门左右配以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水田。远观近视,俱觉气势非凡,雄伟雅致。(注:这些四周环境布局,在上世纪50年代初、土改后,已不复存在。)
(注:“铁篱笆”是由一种用活的荆棘编制而成的篱笆,该荆棘韧性极强,长满锐而硬的刺,“铁篱笆”以此得名。它四季常青。)
若与“刘文采庄园”相比:主体房屋建筑面积较刘的小,整体占地要多;就设计、布局论,则优于“刘文采庄园”,特别是在精雕细琢与四周环境的陪衬方面。
庄园建于清光绪12年(公元1886年)前后,历经3、4年方大体竣工,后又装饰、完善。1950年以前,除正厅、内院外,每逢春节,对外,供乡亲游览。参观者络绎不绝。(注:刘新堯先生 称,庄园建于清咸丰或同治年间,是不对的。)
庄园被收入《四川民居》与《巴蜀文化大典》中。
1950年后,庄园为没收。由于地处偏僻,人们没有文物保护意识,先后被改做小学、中学、乡机关、公社办事处、职工宿舍,原建筑格局招到严重,昔日面目不复可见。头朝门到正朝门间的布局与建筑,于上世纪50年代末就已消失。在“”中,主体建筑的一切装饰陈设,都人为损毁殆尽。进入21世纪,庄园已荡然无存。
现将刘新堯先生 中,有关庄园主体建筑部分,摘录于下:(对其失实之处,用注予以修正。不太紧要的,直接删去或修改。为了便于阅读,有些地方添加了注释。刘先生 中的左右,是就面向庄园而言,即左南右北。)
“…庄园全部建筑,占地5,000多平公尺。主体建筑,以围庄园的风火墙为界丈量,占地4,516.2公尺(注:指“正朝门”后面部分),纵深77.2公尺,横向58.5公尺。其整个建筑设计是:前部分效县署城防,中部分仿戏台及其相关建筑,后部分采学宫典则。
(注:如果计上主体建筑前的两侧花圃、鱼池…等辅助部分,则庄园总面积近6,000公尺;又,前部分没有效县署城防,后部分也未采用学宫典则,其说明见后注。)
…庄园建造,按《易》象标准。择址于老虎坡麓,虎势头南尾北,庄园以虎腹枕之,而坐西向东。前仰异峰兀起的坛蹬坡,左依(福)地安乐山,右偎龙脈天灯坡。取卧虎争雄,祀天,福寿安乐,青云直上之意。得群山呼应,万象拱手,吐纳有致,寒暑不加之利。更兼深谷庄,不露锋芒,通集市而避烦嚣。
庄园起处立头门,又称庄门或头朝门。砖木结构,类木坊。署有匾对,匾署‘安仁祠’。头朝门之后,间3.5公尺,开人工河一道。河道纵3.5公尺,横60公尺,深2.5公尺,河中段设活动跳板,似城防吊桥,供阖家越渡。人工河后紧接第二门,称栅门、护卫门或二朝门。门围石墙一道,状若城垣。墙上安垛口40眼,并置炮楼一座。石墙厚2.5公尺,高3公尺,长15公尺。炮楼下的门墙,厚增至3公尺。栅门用铁皮巨钉加固,外系兽环,内加铁杠。二朝门后2.5公尺,建三道铁篱笆,篱笆密集高厚。再往后进达第三门,庄园主体建筑由第三门开始。
(注:从‘头朝门之后间3.5公尺’起,到‘外系兽环,内加铁杠’止,是刘先生 所说的‘前部分效县署城防’。实则没有这样的建筑。1930年之前,土匪猖獗,不会去拆毁。为避匪祸,19世纪20年代末,我罗氏三房举家陆续迁居成都,更无人去动它。上世纪30年代后期,为避日寇轰炸,罗氏三房又从成都返回石马沟。我们就不曾见到这些,也未见其拆毁遗迹。它的后面,所谓的建第三道铁篱笆,也没有。倘真如所述‘开一人工河道。…河中段设活动跳板,似城防吊桥,供阖家越渡’,这还是民居吗?
整个这段建筑是这样的:头朝门之后4公尺许,抵石阶,升阶约1公尺,过,到达第二门,称二朝门。两侧,设石质护栏。两侧,平齐稻田,对称建石砌鱼池各一。
进入二朝门,左右各住房二间。整个二朝门建筑物的两侧,有饮用深井各一,井水清冽。从二朝门沿中轴线往前,跨过屋檐的阳沟,入一宽阔通道,其两边为花圃。再向前15公尺许,抵正中尽头,升阶约1.4公尺,过月台,再上石阶,到达第三门。通道左右分支,自月台下,沿风火墙两侧,抵风火墙正面两端尽头,升阶约1.6公尺,到达便门。门在风火墙外,左右各一,对称配置。入门,靠外侧,各有房间二。再顺风火墙往前,为约1.8公尺宽的土路,环绕风火墙。靠墙的一侧,为阳沟。另一侧,拔地而起,为竹林与铁篱笆。庄园内厕所,靠风火墙修建,粪坑延伸到墙外。进入右便门,过房间2公尺许,到达庄园主体的侧门。门的材质与结构,如第三门,只是没有用铁皮铁钉加固。)
第三门开三楹(注:意思是该‘门’由三壁构成;居中的壁,当中开门;两侧的壁,向外倾斜。),叠三檐。壁、檐皆砖鑲石砌而成。门框,拱圆篆云头花边。两侧壁门表,篆如意花边,镌吉祥图案。门楣,悬金匾两道。门前两侧、靠近石阶,立亮柱二根(注:亮柱,就是室外的柱子。)。亮柱、门柱,以碎石嵌连,柱础须弥式(注:须弥式,是柱子基座的一种样式,实际形状不一,主体多为蜂腰,由的优质石料,上镌各式图案,宫殿与大型常用。)。亮柱,取方形合扣角。亮柱内侧,立镇宅石狮一对,一牝一牡。整个门表雍容华贵,气派非凡。故此门称仪门,又称正门或正朝门。门扇用铁皮巨钉加固,外系兽环,内加铁杠。仪门两边,接‘厚0.5公尺,通高5公尺,首、中、尾三处增高到8公尺,周长271.4公尺’的风火墙一道。正面墙上,与中轴对称,左右各开10眼窗口,以园形、方形、八方形安装窗棂窗花,供采光、探窥和防卫。余三处墙亦置窗口,并加炮眼和暗射孔十多处。(注:以上的窗均砖石砌成;‘窗棂’,装饰窗的格子,也称窗格。)
‘正朝门’之后紧接万年戏台一座。戏台楼板距地2.2公尺,台下为人行通道。台上活动区,进深6.2公尺,横向8.4公尺,台面距顶部6.3公尺。戏台正中置三星壁,以齑粉镏金绘三星像。左右马门,上立‘出将’‘入相’扇形匾。三星壁后立镇台灵祖龛位,龛位下开内场走道。戏台上檐,饰精工浮雕‘双龙竞宝’。台柱加镂花挑方四根(注:挑方,是从柱向檐方向伸出的‘悬臂’,用以增加屋顶跨度。),上镌戏曲文臣武将八位。穿栿(注:穿栿,就是穿逗式房顶结构在柱间连接的‘梁’;乳栿,就是‘梁’;穿逗式,就是在柱上直接承檩的屋顶构架。)饰以彩绘,花鸟虫鱼,鑲于篆格花边中间,并与台柱衔接。戏台台缘,饰以二十一出木质镏金浮雕的戏目。正面十三出:正中为“玉祖寿”,喻意荣宠;左镌《精忠记》、《孝琵琶》、《全三节》、《八义图》、《会缘桥》、《埋蛇记》,概忠、孝、节、义、仁、德六义;右镌《天宫赐福》、《黄金印》、《寿》、《姬送子》、《金谷园》、《甘罗拜相》,概福、禄、寿、喜、富、贵六享。台缘两侧各镌四出戏目,取材‘五伦’、‘八德’。戏台屋顶,青瓦飞甍[méng](注:飞甍,、装饰华美的屋脊;这里‘屋脊’统指屋顶突起部分,既含中部,也概两侧。),蔚为壮观。
戏台活动区的两侧,退缩屋檐口0.8公尺设乐楼。左右乐楼均纵7.8公尺,横18.7公尺。专供梨园子弟化妆、候场、住宿和陈放衣箱道具用。乐楼下设四间工役住房。戏台前延院坝。坝纵15.6公尺,横23.7公尺,可供两千多人看戏。院坝两侧建‘听书楼’,省称‘书楼’。书楼均纵7.8公尺,横18.7公尺,作为来宾看戏的雅座,并以男左女右分楼。书楼靠院坝一侧,装上下‘品字’护栏共30道,以分开30排雅座。书楼下设走廊,走廊离院坝一侧开空间,房间作物品堆积存放处。院坝中心左右,对称植金桂两株,以遮骄阳、和气候、聆秋香。右书楼楼下的北侧,建工人食宿生活用房。左书楼楼下的南侧,建仓库与住房。书楼楼下建筑,两边对称,均纵8公尺,横12.6公尺,各具四眼天井,八大间用房。
院坝后,步五级台阶,升阶0.9公尺,横过通道,达之一重点建筑。通道宽约1.2公尺,长23公尺许。通道院坝一侧建石砌栏杆,栏杆突立四柱,柱亦石质,柱高出栏杆约40公分,上镌镂空人物、花卉。栏杆外侧,下临台基壁,壁抵院坝,壁上镌以浮雕,内容为过海之类神话。通道两侧尽头设石阶,下达院坝左右走廊。(注:此为刘先生 所没有,可能1954年已毁。)
之一重点建筑与戏台正面对峙。其纵9.8公尺,横23.7公尺,跨5间。正中开三楹(注:这里楹为房间间数,由明、次间构成),分明、次间(注:所谓明、次间,实为一大间,以柱划分,柱间无壁;居中为明间,较宽;两侧为次间,较窄。)。屋顶为抬梁式四檩结构(注:抬梁式是梁上再叠梁、梁间垫短柱的一种房梁结构,梁的两端承檩;四檩,表明有四根檩、四根梁。),脊高5.76公尺,内立金柱四根,为正客厅。厅中四柱间的纵向梁上,各竖匾额一道,柱上附木质黑漆对联两付,匾额与对联上的字,均馏以金。厅内陈设宾 位,及赏心悦目的古董、字画。左右再接梢间,梢间梁架为穿逗式乳栿,纵横相等,只是其脊低于明、次间0.5米,每间立金柱五根。明间前后檐口,撑四至挑方,上镌立体式‘年、月、日、时、天、地、阴、阳’八位值日功曹。‘梁楣、檩、柱’皆施彩绘,柱础为八方须弥座。左梢间侧,建小门,称‘礼门’,通向左侧内院。(注:左侧内院有五套含天井的建筑,包括管事账房、和一套带大天井的内客厅…)。右梢间侧,建小门,称‘义门’,通向右侧内院(注:右侧内院大体与左侧内院对称,也有五套含天井建筑,为家人居室。)。之一重点建筑屋顶,青瓦飞甍。
正客厅后再延院坝。院坝纵12.8公尺,横20公尺。正中起处,竖石坊,仿学宫棂星门式。坊后开六角长方珪形池塘一口,仿学宫泮池,义取‘同春’、‘珪玉呈祥’,用于养鱼、防火。(注:内院坝中的石坊,无门,全封闭式的,上饰花纹、花卉及戏曲人物,位于内院坝的外侧边缘,前客厅,是内院用的,让人不能一眼看穿。其名曰‘照壁’,为四合院所常见,只不过较之一般,它修建得较豪华而已。要知道棂星门是门啊!它通常含并排三间双扇大门,其上装饰更有特殊要求。是过去去孔、敬拜孔子者,所必经之门。庄园池塘,与泮池相去甚远。泮池,早期呈长方形,明朝以后改为月牙形。修泮池也是有一定规矩的。至于后面将看到的:‘俨如学官泮桥’;‘俨如大成殿的阶下’;‘(甬道)宛如学宫孔子、文武两庠步入大成殿的序道’…则是刘先生的臆想。)池塘纵2.75公尺,横7.1公尺,池畔围石栏一周。池上建卷式拱桥,桥纵2.1公尺,横0.6公尺,前步三阶,后步两阶。桥畔左右立华表式云头护栏,以屏障两侧,俨如学官泮桥。桥后植银桂两株,银切赢,胜也,义联前坝金桂,得‘金银满仓’之祥。银桂砌台,称‘护桂’台,谐音‘富贵’,义切折桂致富。银桂两侧植紫金树两株,谐音‘指今’,义切‘高照’。院坝内、两侧靠中,对称竖假山两座,假山围以砖砌鱼池。池纵约2.5公尺,横约1.5公尺,高约1.2公尺,四周镌以花卉(注:假山、鱼池,为刘先生 所没有。可能是1954年已毁。)。空坝布局,俨如大成殿的阶下。
院坝两侧,升阶0.5公尺再延建筑,其向院坝的一面,开三间,中置圆门,旁设甬道。圆门前两侧,立亮柱。甬道横约2公尺,宛如学宫孔子、文武两庠步入大成殿的序道。甬道靠院坝一侧,砖砌精雕栏杆十二方,上镌四时八节奇花异卉。
院坝左侧圆门内,为‘内客厅’。客厅纵约18公尺,横10公尺许,纵为东西向。厅的开长方形大天井一眼,中建花台一座。花台正中置假山,假山围以鱼池。鱼池东西两旁的花坛上,种以兰、蕙、芍药、牡丹….。天井四周檐内,设木质栏杆,中以长方形通道环绕花台。天井四角檐内梁下,悬‘吊瓜’四个,吊瓜木质、呈柱形,镌以馏金镂空人物、花卉。厅的左侧(南边),为厅室,上悬书有“理学名家”的馏金匾额。厅室正中尽头,设木质炕榻(或称凉炕)。炕榻高约与椅相近,中间置炕几,炕几左右分别为主宾与主人席。炕榻的两侧前伸,各有4张古式直背黑色木椅,椅背上镌以镂空花卉。木椅间,置古式方形黑色茶几。厅室正中两侧,各有一长方形小房间,供客小憩。厅的西边,正中为餐厅,置桌椅,为招待客人用。其两侧,有带天井的房间两套,对称配置,左右各一,供客人就寝,或作私塾用房。整个客厅配以匾额、对联、字画,给人感觉于豪华中不失典雅。(注:‘内客厅’上面描述,是凭我们的回忆。1954年刘先生参观调查时,因改作学校…,其原貌已不复存在。)
院坝右侧圆门内,为家人居住区,含起居室、卧室和厨房,其如‘内客厅’,开长方形大天井一眼。(注:此段不是刘先生的 。其间,没有刘先生所说的‘绣楼’。倒是有一间小阁楼,以其矮小,不能住人。特别是夏天,很热。是作书用的。)
院坝之后,步三方如意踏跺六级(注:踏跺也叫踏跺石,就是宫殿等建筑物前面的石阶。踏跺两边斜置石条,该石条叫垂带石。两边有垂带石的踏跺,叫‘垂带踏跺’。没有垂带石的,叫‘如意踏跺’。三方如意踏跺,就是在左中右三方均砌石阶,但无垂带石。如意踏跺常这样设计。),升阶1.5公尺,即为第二重点建筑。其建筑正面连开五间,纵(进深)14公尺,横22.2公尺,脊高7.74公尺。三间为明、次间,屋顶为台梁式乳栿结构,立金柱四根,面阔15.2公尺,进深14公尺,称‘明伦堂’或‘正堂屋’。屋中祀罗氏列祖列宗及罗都复泥塑全身坐像,陈设匾、龛、桌、鼎炉、钟磬、对联。梁柱施金敷彩,正门五楣走齑粉图画《双龙戏珠》、《双凤朝阳》、《双麟献瑞》、《双灵进宝》、《双蝠来仪》。檐前四挑方,撑木雕立体人物‘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功曹。柱础上为覆盆、下为须弥座。左右两楹为梢间,称‘堂’,与明、次间连接。其屋顶为穿逗式乳栿结构,立金柱五根,面阔3.4公尺,进深14公尺。左堂祀儒、释、道三;右堂祀、、。
第二重点建筑屋顶,青瓦飞甍。其正面檐口下,砌石质护栏,护栏突立四柱,柱亦石质,柱高出护栏约40公分,上镌镂空人物、花卉。护栏左右直连甬道栏杆,下临台基壁,中开通道,通道下接三方如意踏跺。台基壁下抵院坝,石嵌砖叠而成。该壁分隔为两层十二幅,每幅缀以‘百寿图’花边,中镌‘十二生肖’。第二重点建筑之后,开走廊、背沟,沟抵风火墙。”以上为庄园全貌。
下面附上1张庄园示意图,以助阅读;3张照片(它大概摄于20世纪80年代),以期能给庄园些许直观景象。
以上就是与光绪壬寅年是公元什么年相关内容,是关于建筑的分享。看完壬寅年生人命运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