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貔貅是什么颜色
无论到哪里玩,只要跟着旅游团,比如参观故宫十三陵、八达岭,总会被拉到纪念品专卖店。十有,是向你推销一种神兽“貔貅”。导游振振有词地讲:貔貅,又叫“辟、天禄”,是一种瑞兽。貔貅有嘴无,能吞万物而,只进不出,所以一定要请一尊,能招财进宝,吸纳四方之财。
貔貅能招财的故事,并不见于古书。貔貅又叫“辟、天禄”,据儿夫妇查考,也是现代人胡编出来的。貔貅到底长什么样,说法不一,有说像虎的(《尚书·牧誓》孔传),有说像豹的(《尔雅翼》),还有说像熊的(三国陆玑)。总之,到了宋代,人们已经说不清了。但是据《牧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的说法,虎、貔连称,熊、罴连称,那么在周代人的心目中,应该是一种像虎的动物。
另外,“貔”的右半边,也似乎暗示着它是一种毛皮有斑纹的动物。凡是这个偏旁的,往往有纹路、斑点的意思。“蓖麻”之“蓖”,《本草纲目》“其子有麻點,故名蓖麻”;梳头的“篦”,也是一条一条的。“膍”,就是牛的胃,“牛百叶也”(按:“百叶”出自《周礼》,这个词真的很早),百叶,也是有一条条纹路的。说貔似熊,毕竟是较晚的文献。所以,我乐意相信这是某种虎(竖条纹)或豹子(斑点纹),而熊的皮毛是不长斑纹的。
从来就没见古书说过,貔貅是只吃不拉招财的。这个神话,大概是广东、的一些风水先生编出来的,然后风靡全国,搞得无处不貔貅了。当初大概未必是用来招财的,而只是一种厌镇之物,结果它身上附着的功能越来越多。正如关老爷,从厉变为战神、逐渐变为典当算命香烛等行业的爷,居然成为“武财神”了。不止貔貅,成为财神,是当代各路的共同终极命运。
其实招财进宝,并不是不好的想法。古有这种管招财进宝的神兽,曹植有一首《大魏篇》,是称颂魏国伟大辉煌的。先是称颂了一番皇帝的明,国运的昌盛,后面列举了宫殿豪华,神兽来朝,其中有两句“白虎戏西除,舍利从辟”,这个“舍利”,当然不是祖的灵骨,也写作“含利”,是一种神兽,特点是能从嘴里吐金子,所以不管是“含”着利,还是能“舍”利,总之都是令人喜欢的动物。
辟
辟是什么东西?辟是古代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长一角的叫天禄,两角的叫辟(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这里舍利(含利)和辟在一起,
天禄
我觉得现代人并不比古人聪明多少,且说这个“含利”,它的功能是会吐金子;秦惠文王的石牛,它的功能是会拉金子。无论是上吐还是下泻,对它来说,金子只是一种排泄物,人类喜欢拿去好了。维族故事“下金蛋的母鸡”也是如此。这体现了古人的两个心态,之一,他们认为金子也不是凭空生出的,也需要含利、石牛、金鸡这样的动物身上。不曾听说这些神兽需要特别的饲料,那么它们正常吃喝金子,和奶牛吃草挤出奶来,原理上其实并无二致,只是排的物质价值高一些而已。正如一头变异的奶牛,忽然挤出了高钙奶,又如麝香猫拉出来的猫屎咖啡。第二,彼所弃者我所取,事实上,也只有这样弃取各从所愿的原则,才能保证平衡,正如人类利用蜜蜂取蜜、利用奶牛挤奶一样。这种合作,一般来说,是愉快的,双赢的。
可现代人倒好,编派出貔貅这种极端自私的动物,居然还堂而皇之地起来。现代人的愚蠢就在于:之一,他们只关心如何把财富弄到自己的口袋里来,至于是怎么来的。第二,居然就没人想过:这貔貅吃了金子之后,若是一直不吐出来(按设定貔貅是不会拉出来的),或者吐出来的是一滩狼藉之物,那该如何是好?
所以现代人喜欢各种集资理财,投,那些活跃在,现代人喜欢把他们当成朋友,甚至起来,岂不就是一些大大小小的“貔貅”?这些吃了金子的集资人,一旦吃进去不拉出来,或者竟尾巴跑掉,一肚子金子岂不就带到爪哇国去了!
附《大魏篇》全文
大魏应。天禄方甫始。德致泰和。为驱使。左右宜。中殿宜皇子。陛下长寿考。羣臣拜贺咸悦喜。积善有余庆。宠禄固天常。众喜填门至。臣子蒙福祥。无患及阳遂。辅翼我皇。众吉咸。凶奸恶并灭亡。黄鹄游殿前。神鼎周四阿。玉马充乘舆。芝盖树九华。白虎戏西除。舍利从辟。骐骥蹑足舞。凤皇拊翼歌。丰年大置酒。玉樽列广庭。乐饮过三爵。朱颜暴己形。式宴不违礼。君臣歌鹿鸣。乐人舞鼙鼓。百官雷抃赞若惊。储礼如江海。积善若陵山。皇嗣繁且炽。孙子列曾玄。羣臣咸称。陛下长寿乐年。御酒停未饮。贵戚跪东厢。侍人承颜色。奉进金玉觞。此酒亦真酒。福禄当皇。陛下临轩笑。左右咸欢康。杯来一何迟。羣僚以次行。赏赐累千亿。百官并富昌。
以上就是与中的貔貅是什么颜色相关内容,是关于貔貅的分享。看完女人带貔貅有什么讲究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