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什么时候可以结婚
本文字数:1382字
阅读时间:4分钟
1999年我结婚的时候,是名“三无青年(无房、无车、无钱)”,甚至连份像样的工作也没有。从定亲到结婚的那一套仪式,倒是一次没有缺,只是基本与钱无关,不过是双方家长见个面、吃个饭。到了举办婚礼那天办几桌酒席,乐呵呵地就把婚结了。
但对于70后这一代人来说,如此“简陋”的婚礼,已经算是不错,起码双方家庭还能给买几件简单的家具,有能力给前来祝贺的亲友做几桌热腾腾的饭菜,再加上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挤满了院子,是开心而热闹的。至于物质,大家也在意,只是没那么往心里去,觉得人还年轻,有的是机会与未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其实婚俗已经有了向金钱靠近的势头。记得在我们老家,当时就有“三金一木(三金是指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一木是指当时流行的木兰牌踏板摩托车)”。但是,因为父辈的婚姻影响还在,实在没钱,也是能结婚的,不用太过顾忌乡邻的眼光。往前推几十年,工农兵也好,也好,不少朴朴素素地结了婚,踏踏实实地过了一辈子。
当然,不是说穷就一定能保障婚姻的稳固性,“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俗话不是白说的,婚姻的稳固性,多 于家庭内部的向心力。可是,如果婚姻掺杂了过多的金钱因素,也一样会对感情造成不好的影响。提升婚姻的美好程度,从恋爱到婚姻进展的各个阶段与时期,都要注重去发现与解决问题。这不单单是属于个人与家庭的问题,也是整个都要 的现实。
在社交媒体上,有关婚俗的两个关键词“婚闹”与“婚礼花费”,经常被广泛转发与讨论。“婚闹”以捉弄新郎、新娘为主,有时候也会把公公婆婆牵扯进去,搞得场面十分不堪,这种行为已经不被大多数现代人所能容,以致人人喊打;对于“婚礼花费”,虽然批评的声音不那么尖锐,但总是给人以沉重之感,很多人觉得如此昂贵的婚礼,出于面子的考虑更多。
河北雄安新区被确定为婚俗实验区,将通过3年实验,有效遏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风气。当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新风成为主流,也是从外部环境给年轻人减压,尽到责任的体现。
数据显示,五一假期5天时间内,全国有40万对新人举办婚礼,平均每对新人的结婚消费超过22万元,是6年前的3.5倍以上。可能对于收入高的人来讲,花22万元结婚,并不算多,但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这笔花费仍然是不小的负担,如果这笔消费,更多不是被用于购置家庭必需品,而是用于纯消费甚至浪费,则有可能对新人未来的家庭生活造成影响或困扰。
理想婚俗应是什么样?这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首先,现在的婚俗已经没法回到上世纪的样子了,非得刻意地追求过度节俭,也没必要;其次,要量力而行,别把举家之力,都在办婚礼这个环节上用光了,当然,条件允许的话,把婚礼办得精彩一些,也应得到理解;第三,不必等到婚俗的要求推到自己面前,再按照某个标准去践行。婚俗的改变,更多要 于当事人的自觉性,对于没有推行婚俗的地方来说,这种自觉性,才是改变大环境的根本动力。理想婚俗的外在条件是宽泛的,但内在却是可以追求更高标准的,比如:根据自己对婚礼与婚姻的想象,来实现一种浪漫的仪式感;让婚礼充满感情的温度与力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妨重新审视一下父辈婚俗与婚姻的传统,选择优良的部分继承下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认知婚姻的本质,情感层面的纯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其他的刚性、柔性要求,就没那么重要了。
以上就是与1999年的什么时候可以结婚相关内容,是关于婚礼的分享。看完99年什么时候能拿结婚证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