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mp3诵读免费下 周易听读下载

频道:免费 日期: 浏览:3

编者按

易学,是国学殿堂中最为璀璨的瑰宝之一,《周易》一经,被后世学者尊为“群经之首”。易之道,不梏于象数推衍,亦不单为儒、道哲学之具现。试言之,易者,以阴阳、刚柔之变化,释读山泽风雷之奥秘,进而阐发天地自然之理,是以周普无外。玩索之,体悟之,足以登国学之殿堂,立身行事,游刃有余。

同样因为易学之广大、精微,读者常常迷失其中,举步维艰,再加上《周易》经、传在符号、语言方面的晦涩,许多有志于此的求学者甚至难得其门而入。《周易》的普及性传承,无疑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至关重要的课题。寇方墀以扎实的易学功底,历时八年撰写的全本周易今读系列丛书《全本周易诵读本》《全本周易导读本》《全本周易精读本》,在博采古今易学大家之释义的基础上,力求行文简洁明快,详略得当,以更为贴近普通读者的视角,疏通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易学“入门之路”,引领求学者尽情徜徉在易学的瀚海中。

此外,这一系列丛书展示的浓缩于《周易》之中的中华传统智慧,必将使更多的国人对传统文化更为自信,进而吸引其步入国学殿堂。从这一意义上论,此系列丛书之社会价值绝不逊色于当代任何一部易学研究专著。

名家推荐

这套书以现代解读的方式诠释经典,面向不同水平的读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实用性,为现代人学习《周易》、立身决策提供了有益的途径,确实值得一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易学家 余敦康

在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今天,年轻一代学者致力于易学研究,为当代广大读者提供通俗易懂的《周易》解读书籍,为当代人了解和运用《周易》智慧,铺设一条简明晓畅之路,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楼宇烈

该套书的解释方向重点在于明体达用,借助《周易》的思想体系和思维架构来分析和解决当今社会人们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书中深入浅出的论述和明白晓畅的文字,为读者的阅读摆脱了艰深和晦涩的一面,成为一种会心、愉快的体验。

——道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鼓应

对于读者来说,只有顺利进入《周易》殿堂,才能饱览其精微与壮美,才能获得智慧的滋养,“寇方墀周易今读系列”图书为读者进入易学殿堂搭起了阶梯、推开了大门。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国际儒联理事,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 陈战国

责任编辑:马嘉隆

第2页 /(共5页)

作者心语

我为什么要撰写全本周易今读系列丛书

寇方墀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自古迄今,解易著作已逾数千,然其根本精神却一脉相承,即运用《周易》的智慧解决当下所面临的时代课题,通权达变,适时而动,决策管理,立身行事。通晓易道根本,熟稔大易思维,则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周易》一书问世以来,不知使多少人为之痴迷。上自圣贤帝王,下至山村野老,一书在手,观卦玩辞,切身体悟,往往感叹易道精妙,气象万千,钻之弥坚而爱之弥深。更有历代的文人志士为之著书立说,阐释易道的广大与精微,使这部古奥神秘的经典不断丰富,焕发着各个历史时代的精神。可以说,《周易》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灌溉着我们的思想田园,提供着充足而深厚的文化营养。

如今,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纷繁复杂的思潮不断冲击碰撞,考验着人们的智慧和定力。面对复杂的问题,进退取舍,何去何从?人们需要从《周易》这座思想宝库中找到源泉,汲取营养,用以安身立命、指导决策。然而,由于语言的变迁,《周易》古奥难懂的文字和繁杂难辨的符号,已成为现代普通读者的障碍,求学者不入门径,又怎能领略易学殿堂的内在之美?

拿《全本周易导读本》来说,这本书面向的是广大的普通读者,用现代白话文对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经传内容进行逐一解读,在卦辞、爻辞的解释之后,引用古今中外的人物和事例进行辅助阐释,并适当加入一些必要的图解,还在每一卦的结尾,对整个卦进行回顾梳理和小结,以帮助读者结合具体事例更好地理解卦义,更好地关照现实人生,用《周易》思维提升境界、开阔胸襟、安身立命。总之,希望这是一本能够“接地气”的书。

怀着对易学的敬畏之心和对读者的尊重之情,书中每一卦、每一爻的解读都是在查阅了历史上诸多易学大家的解释之后慎重选取的,力求每一条解释都持之有故。而书中每个卦的标题和例解部分则较为灵活,目的是使学习者更易接受,便于记忆。其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正如朱熹《周易本义·序》(另一说为程颐所作《易序》)中所言:“以一时而索卦,则拘于无变,非易也;以一事而明爻,则窒而不通,非易也……已形已见者,可以知言;未形未见者,不可以名求。”因此,希望读者不要被标题和例解所限,能够“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得其深意,不必拘泥于形式,则对于易的蕴义或可得之。

三本书稿总体历时八年完成,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恩师余敦康先生的谆谆教诲。在此,深谢恩师!

寇方墀

于北京通州寓所

责任编辑:马嘉隆

第3页 /(共5页)

《全本周易导读本》内容节选

第一章 关于《周易》

1.《周易》起源

上古时期,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常遇到不可预知的灾害,他们希望了解自身将会遇到的吉凶祸福,常用的方法是龟卜和占筮以向天神占问。关于《周易》这部书的起源,《汉书·艺文志》中说:“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是历史上最传统的一种说法,“三圣”指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及其后学),“三古”也即三圣所处的上古、中古和近古时期。

2.阳爻与阴爻

(图片来源于网络,其中“太阳”亦写作“老阳”,“太阴”亦写作“老阴”)

先说“三圣”中的第一圣:上古的伏羲。伏羲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带领古老的部落在蛮荒的大自然中生存,遇到很多困难,他作为部落带头人要带领民众避免在出行、打猎等活动中遇到危险,于是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画出了两个符号“—”“- -”,并用这两种不同的符号组合成了八种卦形,后称“八卦”。

这两种符号是什么意思,历来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上古结绳记事,用打结或不打结来表示发生的事情;有人说这两种符号是文字,最古老的文字;有人说是画,比如像山东大汶口考古发现的黑陶尊,与仓颉造字的时间相当,距今约六千年,早于甲骨文两千多年,那么这两种符号就可能是文字与图像的综合;还有人认为是对太阳、月亮运行投影的记录;郭沫若先生认为是“男根女阴”。以上种种说法,不一而足,如果把它抽象出来,历史公认的一点就是:两种符号分别代表宇宙中的两种不同的能量,“阳”与“阴”。这两种能量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这两种符号在《周易》中称为阳爻(或刚爻)、阴爻(或柔爻)。

阴阳观念在中国产生很早,《国语·周语》中有关于西周时期发生过“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的记载,由于阴阳不能顺利流通而产生地震,这是对地震原因的朴素的解释。

3.“易”字的含义

《周易》中的“易”字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说:“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说文·易部》:“《祕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属皆从易。”在文字演变中,从甲骨文到金文,“易”字最初是一只带把手的器皿,将里面的液体倒入另一只没有把手的器皿中,后来逐渐简化成“易”字,其表达的意思就是变化、变换。《说文解字》解释为蜥蜴,是以象形而言,而蜥蜴有变换肤色的本能。台湾的一些学者认为是太阳升起在海平面,上面是日,中间一横是海平面,下面是三缕阳光,光线会随着太阳的运动而变化。总之,无论哪种说法,内在都含有“变”的含义。

那么“周”又是什么意思呢?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说:“《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毛诗》云:‘周原瞴瞴’是也。”“周”是周地,由于《周易》是周代用书,因此“周”有周代的意思,另一义是“周普”的意思。汉代易学家郑玄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在《周易》之前有《连山易》和《归藏易》,与《周易》并称“三易”。

4.什么是八卦

卦者,挂也。卦的意思就是挂起来给人看,“八卦”就是把反映自然界八种事物的八个图像挂起来给人看。伏羲所画的卦,每一卦由三个爻组成,世人称之为“经卦”,也就是最原始的卦、最根本的卦。那么,为什么是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呢?《周易·系辞上传》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阴爻、阳爻重为三层,三个爻组成一个卦,这样的排列只会产生23=8种结果,从而形成了八卦的卦画。每个卦代表一种自然物质或现象,这就是伏羲所做的工作,他只画出了八个卦的卦画,当初并没有文字。

《周易正义》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这段文字阐明了“易”是变化的总称,之所以重为三层,其内在依据是用三个爻来象征“三才”:天、地、人。

5.文王演《易》

伏羲画出“八卦”之后,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历史行进到了中古的殷末周初,西伯侯(即后来的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汉书·艺文志》记载:“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周文王在被囚禁的七年中,将伏羲的八卦两两相重,推演出了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并为每卦每爻配上了文字,称为卦辞和爻辞,也有后世学者认为卦爻辞是周文王和他的儿子周公旦共同完成的。

这样,就有了六十四卦卦象,并有了卦辞和爻辞,形成了《周易》中完整的“经”的部分。六爻仍象征“三才”,是“兼三才而两之”,天、人、地亦各分阴阳。《周易·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所以每个卦有六个爻。

《周易·系辞下传》:“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周文王在条件艰苦和心怀忧世之心的情况下推演易卦,使《周易》得以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一部伟大的经典。

责任编辑:马嘉隆

第4页 /(共5页)

6.《易》之“十翼”

历史又经过几百年的更迭,到了春秋时期,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孔子好学,博学多才,二十多岁就开始收弟子教学,那时孔子教弟子们“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当时处于诸侯争霸的春秋末期,礼坏乐崩,战乱频仍,孔子忧心忡忡,一生致力于恢复周初的礼乐制度。

为什么要学礼?因为“不学礼无以立”,人不学礼就立不起来,不懂规矩,没有标准,把握不了做事的“度”,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乐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能使大家彼此亲和。《礼记·乐记》中讲“礼别异,乐和同”,礼使大家彼此相敬,使社会有秩序。乐使人彼此相亲,人与人能和谐相处,推而广之,从而达到社会的总体和谐。

孔子年轻时并不重视《易》,也不以此来教弟子,他以为这只是一本占筮算卦的书,直到孔子年纪大了的时候,才“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帛书《要》篇)。孔子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孔子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周易》,这样就不会犯大的过错了。《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这里面表达了这样几个信息:一个是孔子晚年才喜欢读《易》,第二个信息是孔子为《易》作了传,他在读的过程中,因为反复不断地读,以致连接竹简的绳子断了多次,这说明了他的喜爱程度,同时也说明了《易》的深邃与奇妙。《汉书·艺文志》中说:“孔氏为《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这十篇被后世人称为“十翼”。

“十翼”是为《易经》作的传,即《易传》,是一组文章,具体说来是指:

《彖传》(上、下):“彖(tuàn)者,断也。”是解释和裁断卦辞的,六十四卦就有六十四个彖辞,按照《周易》上经、下经的结构,《彖传》也分为上、下两部分。

《象传》:是解释卦、爻象的。《大象传》解释六十四卦卦象,共六十四则。《小象传》解释六十四卦的爻象,共三百八十四则,另有用九、用六各一则。

《文言传》:只解释乾、坤两卦,生动而有文采,对《周易》的乾、坤两卦进行了发挥和创造,使得乾、坤两卦具备了《易》之门户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清晰的哲学思想和浓厚的人文气息。

《系辞传》:“系”,指牵系、联结。是指牵系在卦辞下面的文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各十二章。综合论述《易经》的部分内容。

《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编排顺序及顺序中前卦与后卦的关系。

《说卦传》:解说八卦分别象征的自然、社会、人体等各种物象,以及八卦方位的排列及关系等。

《杂卦传》:把六十四卦分成三十二对,包括二十八对反对卦(综卦),四对正对卦(错卦),用非常简练概括的文字解释,揭示了《周易》六十四卦对立统一的关系。

以上《易传》共七种十篇,人称“十翼”,为《易经》插上了十个翅膀,使《易经》不再是一本仅用于占筮的书,从而成为一部哲学巨著。《易传》是读懂《易经》的钥匙,读《易经》要借助《易传》,同时要分得清经传。从宋代开始,就有人质疑《易传》是否为孔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孔子及其后学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写成的,是一个群体的结晶。虽然至今仍无定论,但这并不妨碍《易传》的重要性。能够在《易经》的基础上创作出这样一部划时代的哲学巨著,当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即使在象征意义上,孔子作为《易传》的作者,也是当之无愧的。

7.易经 易传 易学

下面,我们明确几个概念。

《易经》:从伏羲到文王创作出的部分称《易经》,包括卦爻画和卦爻辞。《易经》形成于殷周之际,是用于卜筮算卦的书。

《易传》:孔子作“十翼”(彖、象、文言、系辞、序卦、说卦、杂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部哲学书,为和其他易传相区分,世称“易大传”。《易传》是开启《周易》玄奥之门的一把钥匙。

周易mp3诵读免费下 周易听读下载

我们通常所说的《周易》即《易经》和《易传》的合称。

易学:汉以后至今,所有研究《周易》的注解阐发,统称为“易学”。

8.易学的宗派之争

朱伯崑在《易学哲学史》中把古代易学史分为五个时期:《易传》即战国时期、两汉经学即汉易时期、晋唐易学时期、宋易时期、清代汉学时期。

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中有这样一段话:《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以互相攻驳。

这段话的意思是,《左传》中所记录的那些占卜的方法,是古代做卜筮工作的专职人员遗留下来的。到了汉代,象数盛行,离古代的算法不远,后来汉代出现了京房、焦延寿的“京焦易”,建立了一整套的象数体系。后来继续发展,宋代出现了陈抟、邵雍这样的象数大家,想要穷尽天地造化,象数派越来越复杂深奥,《周易》不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明白和使用的学问。另一派则发展成为义理派,魏晋时期,出现了一个天才少年,名叫王弼,他一扫汉代庞大繁杂的象数体系,用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来解易,他认为《周易》重在义理,而不是象数。这一派至宋代出现了胡瑗和程颐这样的大家,用《周易》义理来阐明儒家的思想,后来又出现了李光和杨万里,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来证明《周易》中的儒家思想,这样就形成了历史上的“两派六宗”。两派即象数派和义理派,六宗就是刚才列出的几位易学大家所代表的学宗。象数和义理如同《周易》中的阴和阳,既相互攻讦,又彼此依附,既相生相克,又对立统一。

9.《周易》该怎么学

社会上涌现“《周易》热”是好事,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许多学易者更热衷于算卦,没有认识到《周易》真正的智慧不应停留在“术”的层面,而更应重视对“道”的理解与体悟。“道”即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核心价值体系。真正的学易者,应当明白象数与义理的关系,打个比喻:如果说象数是《周易》的躯体,那么义理就是《周易》的灵魂,躯体和灵魂不可分割,我们需要认识和了解其“躯体”,而更应重视体悟其“灵魂”,与其深入地沟通交流。

那么,该如何看待《周易》传统呢?余敦康先生认为:“由六十四卦的卦义所构成之体乃是《周易》哲学中那个包括自然和社会在内的生生不已的整体,也可以说是充满着活泼生机的自然和社会本身。”余先生在他的著作《汉宋易学解读》中提出“不离开传统,同时又不囿于传统”,“不离开”是传承,“不囿于”是创新。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周易》呢?我们认为应尽量做到四个字:静、实、化、养。

首先,要“静”:要静下心来。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静下心来,不再追逐快速前进的脚步,而要静下来关注一下自己的灵魂,修补灵魂的困乏与不足。《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心,是学习的前提。

其次,要“实”:要笃实,不浮夸,不急于求成。沉稳,有恒心,循序渐进,才能真正有所得。

周易mp3诵读免费下 周易听读下载

再次,要“化”:以文“化”人,将所学逐渐内化,由内化的精神来涵养生命气质。

最后,要“养”:逐渐内化之后,要懂得“养”,养心,养德,养生,使之恒久地葆有,实现人生精神境界的升华。

责任编辑:马嘉隆

第5页 /(共5页)

《全本周易精读本》内容节选

15.谦卦第十五

(地山谦卦。资料图)

《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在盛大丰有之后,要防止盈满才能保持大有而不倾覆,不至盈满的关键是谦损,所以大有之后是谦卦。谦卦上体是坤,坤为地;下体是艮,艮为山。高大的山峰俯身于土地之下,不显露自己,体现了山的谦逊。在大有之后,继以谦卦,可见《易》之深意,大有卦不断发展下去极易走向盛极而衰、治极而乱的结局,唯一能够避免这种结局的良方就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谦逊待人,越是成功越是富有,越要谦逊处下,谦卦六爻皆吉,说明了君子恪守谦德的重要。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天在上,却把阳刚之气下施于万物,使万物由此萌生;地在下,其阴柔之气向上蒸腾,与天阳之气交流会合,阴阳和合,使万物得到化育。在大地上,盈满了的就会倾覆流变,会向低洼处流淌,越是谦虚处下的地方,越会得到补充增益。鬼神参与造化也是如此,对于盈满的人就会祸害他,对于谦虚的人就会佑护他,这就是“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人类社会的情感取向也是如此,对于盈满骄横者,人们会厌恶痛恨,对于谦虚和顺者,人们会喜欢拥护。所以,谦卦明确地提出戒盈劝谦的主张。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彖辞》)谦逊的品格可以使人做事亨通顺畅,君子持守谦德,自始至终保持一生,这是品德修养使然。小人有时也会谦虚,但很难保持始终,这是因为君子通情达理,内心充实自信,乐天知命,不忧不惧,才会安然履行谦道,退让自持,而且终身如此。一个人如能够以谦逊自处,那么无论他去往哪里自然都会亨通无碍。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裒,是减少的意思。君子观谦卦的卦象,巍巍高山可以平静地藏在平地之下,不显山不露水,是谦虚处下的象征,君子因此明白了要抑高举下、损过而益不及的道理,使事物达致平衡,于是将多余的减取出来而增益寡少的,并且权衡事物的轻重,公平地施予。

初六以柔爻处谦之初位,是潜藏之位,如同初涉新途的人,外界广大,自知需要学习的很多,所以谦而又谦,逊志以求道,这是君子自修必须具备的谦卑美德。下卦艮卦为笃实沉静,象征君子至谦之德,笃实敦厚,凡事不居功自傲,修德日进,自然会有人欣赏和支持,也会有朋友前来相辅助,坚持这样的品格,即便是遇到危难也会顺利通行而吉祥。

“鸣”原为鸟相呼告,此处是声名远播。六二柔爻居阴位,居中得正,执守中道,内有谦逊之德,其光华彰显于外,所以六二谦虚声名由近及远传播出去,为人所敬重。六二因其谦德出自内心,虽有德位声名,却更加谦逊待人,因而得吉。

九三是阳爻居阳位,当位得正,是全卦唯一的阳爻,是成卦之主,承担了主持大局的重任。九三有功劳而不自夸,能够谦卑自处,是谓劳谦。劳而能谦使万民信服,九三是国家倚重的栋梁,谦让的品格使上下团结一致,有终且吉。

《周易•系辞上传》评论这个爻说:

劳谦,君子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意思是说:勤劳而又谦虚,君子保持始终,吉祥。孔子说:“勤劳而不夸耀,有功而不自以为恩德,这真是厚德之至啊。”这是在说越有功劳越要谦卑处下。只有德行盛美、礼节恭敬、谦虚的人,才能保持恭敬的言行,从而可以以恭谨的美德长久保有其位。

四是多惧之地,上有六五之君,谦顺使下,下有劳谦大臣,恭敬事上,六四处于其间,应充分发挥谦德,上下来往,无不以谦卑处下的态度去处理。柔顺守正,谦卑自抑,动息进退处处都以谦德待人。不违背这样的原则,才会无所不利。

阳爻为实,象征富有。阴爻为虚,称为不富。六五为阴爻,因而不富。以其不富,而与邻国相处,一则要靠谦逊诚信,二则要有威武之气,身居君位,切忌谦虚有余而威武不足。对于那些以德可以感化的,就以德化之,而对于那些以德怀柔而仍不顺服的,就须示之以威武,出征讨伐,维护社会公平,如此刚柔相济,方可四方归附,吉无不利。

上六以柔居柔,居谦之极,至柔处极谦,所居却高于众人,用谦来合民待人的志向得不到实现,以致发出声音来表明自己。上六与六二的不同在于:六二积于中,发于外,是“中心得”,而上六处境过高,“志未得”,本应与九三相应,但九三乃一卦之主,与众阴相应,上六只有采取刚柔相济的办法,以刚武自治,弥补过柔的不足。

〔谦卦小结〕

谦卦六爻,无一凶咎悔吝,可见谦虚是处世的一个法宝。谦的反面是盈,谦是防止盈满而覆的良药。初六以柔居下,谦而又谦,君子如此,可以涉过大川,免于祸患;六二以柔居中得正,内充而外显,是吉祥的;九三有大功却勤劳谦卑而不居功,可得善终;六四处上下君臣之中,举手投足,发挥谦和的力量,所行无不利;六五居尊位,刚柔相济,以刚武征不服者,使邦国强盛,无不利;上六居位过高,为了施行谦德而行师,治其邑国,有利无害。

同时,应该看到,谦虚的本质不是退让而是进取,在卑下的土地下面,耸立着一座巍峨的高山,柔中寓刚,恩威并施,其核心在于“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谦虚存乎内而发乎外,内心有坚定的原则,处事谦逊知理,这是谦卦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