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那种经历,拼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最后依然把它搞砸了。
哪怕午夜梦回,也透着委屈和不甘,是打死都不想再有的体验。
前两天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金靖给我的这种感受,很强烈。
当晚,她是在观众和嘉宾的欢呼声中上台的。
场外选手集体惊呼:“我太喜欢金靖了”、“好期待她今天的表现。”
结果演出完毕,获得了全场低分,五位导师中有两位给了 0 票。
然后被淘汰,再被复活,挺波折的。
我知道很多人认识她,是在 2016 年的《机场培训师》。
鬼马精分的风格,让她一夜之间火成表情包。
之后上春晚,拍影视作品,被很多人看好,成为国民非常喜欢的喜剧演员。
但你可能没注意到,除了综艺和电视剧,有段时间没在喜剧节目看到她了。
我们找她聊了聊,才知道她最近经历了什么。
她说很长一段时间不太敢上喜剧节目,怕做不出更好的作品,也怕失败。
在“别人认为我了不起”和“我觉得自己普通”的状态里来回跳转。
她曾经说过两段小时候的经历,你可能也会有感触:
极具辨识度的“单眼皮”,自己并不喜欢,一度想过把它搞成双的。
因为学习成绩差,被同学孤立过一段时间。
但有意思的是,她总对人生有戏剧化的期待。
《人物》里有一段采访是这么说的:
小时候,她和同学讲,自己被算命师傅算过,长大之后非富即贵。
但其实根本没这回事,她自己杜撰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觉得自己很普通,也一定期待自己是特别的。
比如很多在北上广深工作的人,都有一种矛盾心理:
在老家被各种夸奖,感觉自己是天之骄子,全村的希望。
可一回到城市,瞬间发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总在“我很平庸”和“我了不起”的状态中来回切换。
我曾在一篇旧文里说:
人在年轻时,会觉得自己是宇宙中的唯一,全世界都在等着自己出场。
但成年后总有一个时刻让你意识到:“我不过是个普通人。”
读者 @Hannah 说自己小时候天赋过人,可以对人脸过目不忘。
幼儿园、小学、中学参加各种课外班,一天之内能记住所有人的脸和名字。
高中 1000 号人,都知道谁大概在哪儿见过,他走进哪个课室。
后来天赋渐渐消失,记不住了,才发现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里的普通一员。
@PLUTOCHRON 第一次体会到那种心情,还是前几年考研。
从小是那种挺气人的“别人家小孩”,不努力读书,却每次都考第一名。
边玩边学,一路考进了南京农业大学。
他觉得自己很聪明,干啥都能成。
即便本科学自动化,也要跨专业考金融研究生。
发狠学了一年后,失利了,那是他第一次认识到:
“我也是几百万人中的陪跑者和失败者,并没有多了不起。”
我在知乎上还看过一个很戳人的帖子:
有一条高赞是这么回答的:
从拯救全世界变为了拯救全中国。从拯救全中国变成了拯救自己家。从拯救自己家变成了拯救我自己。
——@伽弥三道
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你会知道——
接受自己的普通很难,但这是成年的第一步。
我们的人生,总会经历三个阶段:
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
但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并不是一件沮丧和丢脸的事。
上面那位考研的朋友,承认自己的平凡后,不跟考研死磕,去找了别的出路。
因为喜欢研究技术,去了一家公司做研发工作。
即便专业不对口,但凭着一腔热血,没事自己琢磨,去跟前辈请教。
刚去公司就建成几个模型,他开心坏了,发现自己在技术方面真的有天赋。
你知道就算是普通人,无论爱好还是追求,在喜欢的领域一定有想达到的高度,做着做着,就会形成自己的特别。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先承认自己是普通人的基础上。
因为只有更认识自己,才更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接纳自己的普通,才能看清自己身上不普通的地方。
金靖跟我说过一个长板理论:
大家没必要把自己活成每一项都是 60 分的人。
如果你是数学 90 分,语文 0 分,那就努力发挥特长,数学是你安身立命的本领。
她用了很多年才发现,自己能交出 90 分成绩单的就是演小品。
小时候每次看完《快乐大本营》,周一给同学们表演,逗得全场哈哈大笑。
她喜欢即兴喜剧带来的刺激。随便说一句话,台下就笑了。
觉得自己好棒,反应很快,很聪明。
一定要记住这种兴奋、投入、快乐的感觉,它让你确认:
你正在做的,是一件你喜欢、擅长、愿意为之持续付出的事情。
是独属于你的本领。
我们和梁永安做课程《工作之苦》时,他也说过类似的话:
本来所有人都有不同的背景和人生经验,它给了不同人不同特质。
可进入社会后,都按照一套社会标准去评判自己。
只看得到别人的好,却忘记自己拥有擅长的东西,时间久了难免不快乐。
这好比农村小孩到大城市,觉得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其他人。
但其实,你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从小地方一路打拼到今天,你生命里体验过的酸甜苦辣,是其他人所没有的。
同事 @Cassie 7 岁前在农村长大。
后来去镇上读书,大学到了城里,还去了英国留学。
从农村出走,让她有很强的同理心,你总能从她的文章看到自己的影子。
再加上小时候成天漫山遍野地跑,性格里有着原始的乡土快乐。
就像《被讨厌的勇气》书里说的:
所谓自我接纳,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
去找到自己拥有或擅长的东西,想办法把它放大。
你会发现——
每个人都是大部分普通,但一定有小部分是特别的,值得你去挖掘守护它。
看到这里,你一定觉得:好,我努力找自己有天赋、真正擅长的事。
这样就可以潇洒过一生,迎接 happy ending了。
但命运还是会折磨你一会儿。
就算做擅长的事,也一样会面临无数失败和心碎的时刻。
前阵子我去见了作家七堇年,聊天时她透露,有两年时间,她的创作是停滞的。
“世界上已经有苏轼和托尔斯泰,喜马拉雅已经在那了。
我最多就是成都的龙泉山,还是撑死了的状态,我还写什么呢?”
她陷入巨大的自我怀疑,也开始思考: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做什么一定要做到最好最高。
但创作已经是喜欢并擅长的事了,只要一次比一次好一点,就很不错。
“写”本身就是最大的生命力。
我知道我们人类有时真的很容易妥协,尤其在一条自己擅长的道路上走太久,而看不到什么希望的时候。
容易困惑,是不是自己走错了?然后将错误归罪于这条道路本身。
但任何道路都一样,朝自己热爱的地方再试试,就已经走向远方。
就像金靖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鼓足勇气去做擅长的事,还是“失败”了,但她说:
“做喜剧就是要反复经历失败,但那又怎样呢?
心爱的宝石项链不能藏起来束之高阁,必须拿出来戴。
今天摔了一跤有裂痕了,也没关系,因为能经受挫折,宝石才会发亮。
可能我把人物都演错了,但我依旧骄傲。
不管晋级淘汰,会像作品里的王丽娟一样,昂着头继续做下去。
因为我们非常开心。”
撰稿:祝有肉
素材:yiyi
责编:袁三点
部分素材来源:《人物》作者谢梦遥的文章《金靖不是总有好运气》
晚祷时刻:
“人类学家”项飙曾说:
在比较成熟的社会里
人们会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来找到安放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