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算八字三藏网 免费算八字超准的软件

频道:免费 日期: 浏览:3

文:白玉基(作者原创授权)

笔者通览百回本《西游记》原著发现唐僧师徒经过的多数国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其国家名称所表示的含义也极其含糊,如在大唐国、车迟国、乌鸡国、祭赛国、宝象国、比丘国、女儿国、灭法国中,除了大唐国之外其余国家都不存在,除了女儿国和灭法国之外,其余国家名称的含义令人费解。历史上的唐僧取经故事发生在西域,这些国家名称中会不会混有胡人的语言?

抱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试图用土族方言对此解密,果然得解:“乌鸡”的谐音在土语中是“喝”;“祭赛”之谐音是“见”或“看见”之意;“车迟”一词就是“扯吃”之意;“宝象”之谐音是指“保卫家乡”之意(不排除古代的青藏高原还有宝国、象国之名称)。整个连起来这些国家名称是指一系列人类日常生活用语和词汇。即“吃”、“喝”、“看”、“信仰”、“保乡”等。不仅在字词以及读音上能判断出来这些国家名称的含义,且这些题名分别与相应的文本内容也是对应的、符合的。本节要分析的“车迟国”,就是要解决国家的民生问题,具体表现就是要让和尚们也和道士们一样能吃饱肚子,因此“车迟”国就是“扯吃”国,《西游记》作者要好好扯一扯“吃”的问题!当然,所谓的“车迟国”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但“车迟国”国王的影子却在中国的大明王朝。

诗曰:求经脱障向西游,无数名山不尽休。兔走乌飞催昼夜,鸟啼花落自春秋。微尘眼底三千界,锡杖头边四百州。宿水餐风登紫陌,未期何日是回头。

免费算八字三藏网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说唐僧走过了很多地方、经历了很长的岁月,并担忧这“取经”大业何时见个头?但了解了《西游记》作者本人的背景之后,这首诗是西游作者的一番忧国忧民之情、对朝廷及中华万民前途的担忧之流露;并对朝廷帝王的不满和失望、对自己前途、归宿的哀叹!……

笔者推断《西游记》真正作者或是吴承恩忘年交陈文烛的爱婿——龙膺(《西游记》原著作者一直存在争议,学界对吴承恩是否为小说作者持保留观点)。龙膺屡犯龙颜三次被贬官,在青海、甘肃等地为官十余载;他祖上三代都是进士出身、朝廷官员。在这里点出《西游记》真正作者,意在解除读者们太多对《西游记》的困惑和误读。笔者为什么要说《西游记》真正作者是龙膺呢?有关这方面的论述留到后续文章,敬请留意。

从唐僧师徒在“车迟国”的经历中,可以管窥到“车迟国”国王影射的是明嘉靖皇帝!下面从《西游记》文本中挑选一些桥段,与现实历史事件进行比对分析:

一、车迟国国王原型考证

孙悟空变作一道士,从两个小道士和五百名做苦工的和尚口中得知一些车迟国概况:道士说:“你是远方来的,不知我这城中之事。我这城中,且休说文武官员好道,富民长者爱贤,大男小女见我等拜请奉斋,这般都不须挂齿,头一等就是万岁君王好道爱贤。我那师父,呼风唤雨,只在翻掌之间,指水为油,点石成金,却如转身之易。所以有这般法力,能夺天地之造化,换星斗之玄微,君臣相敬,与我们结为亲也。”众僧也道:“他会抟砂炼汞,打坐存神,点水为油,点石成金。如今兴盖三清观宇,对天地昼夜看经忏悔,祈君王万年不老,所以就把君心惑动了。”

听信道士妖言、视“红铅(少女初潮之物)、秋石(尿垢)”为长生不老药的帝王为数不少,但动用举国之力崇道抑佛、毁寺灭僧,几十年下来动摇国家根基的皇帝,在明朝就嘉靖皇帝一人。若要为小说中“车迟国”国王从现实历史中找寻一位替身?他就是明朝嘉靖皇帝!小说中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也能与嘉靖朝的:陶仲文、邵元节、太监崔文、奸臣严嵩父子等人相对应。

小说中的国王听信三位“大仙”之妖言,残害佛教僧众、强拆佛寺。当孙悟空灭了三个妖怪之后,国王竟然不知悔悟反倒啼哭。

历史上的嘉靖帝就有如此表现:

嘉靖帝统治后期,由于国家承平日久,逐步丧失进取精神,日益腐化,滥用民力大事兴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嘉靖二十一年后更是移居西苑修玄。方士、道士们利用嘉靖帝梦想长生不死和灵瑞现象的迷信,屡行诈骗之术,愚弄嘉靖帝,使每年不断修设斋醮,造成巨大的靡费。在用人上,嘉靖帝“忽智忽愚”、“忽功忽罪”,态度变化很大,对于权力把握很强,对于文官集团控制也很强。功臣、直臣多遭杀害、贬黜。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寇边,嘉靖二十九年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在嘉靖年间,南倭北虏始终是明朝的祸患。晚年嘉靖帝疏远严嵩,起用徐阶为内阁首辅,国家才再次走上了正轨。嘉靖帝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采取厘革缩弊、振兴纲纪等改革措施,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汰除军校匠役10万余人,开创了嘉靖年间的“新政”时期,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随着嘉靖帝年龄增大加之长期服用有砒霜,水银,雄黄,处女红的丹药,朱厚熜的身体每况愈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方士王金等伪造《诸品仙方》、《养老新书》,制长生妙药献嘉靖帝。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二月,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嘉靖帝大怒,下狱论死,为徐阶所救。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嘉靖帝驾崩于乾清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在海瑞的《治安疏》中也明确提出:“传给您长生法术的陶仲文,您称他为师傅,可是他自己就已经死了。仲文尚不能长生不死,陛下您怎能求得长生?”……

道士陶仲文还为嘉靖帝释放了一道“咒”:“二龙不相会!”意思是“父子相克!”于是嘉靖帝一生不立太子,跟儿子们也永不相见。这在当时成为笑柄。

《西游记》作者在本节文本中嵌入了这则典故:“这阵狂风果是凶,刮得那君王父子难相会”。

免费算八字三藏网

二、作者洗白了首辅申时行的身份

孙悟空与五百和尚对话时,莫名其妙说出了这样一段话,行者道:“你们知我笑甚么?笑你这些和尚全不长俊!父母生下你来,皆因命犯华盖,妨爷克娘,或是不招姊妹,才把你舍断了出家。你怎的不遵三宝,不敬佛法,不去看经拜忏,却怎么与道士佣工,作奴婢使唤?”

生活中但凡出家的和尚,不同的人必定会有不同的出家缘由,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和尚都按孙悟空所说的,因“八字不合”而送去当和尚。但在本节桥段中挑明了和尚出家的缘由来自出生的八字不好。在嘉靖年间,确实有一位大臣名叫申时行,一直以来人们传说他是尼姑所生。这种传言对在万历年间成为首辅的申时行而言很不光彩。

有人以申时行的离奇出身编写了弹词作品,名为《玉蜻蜓》。由于其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后世之人又将《玉蜻蜓》改编为其他剧种广为流传。故事梗概如下:

苏州南濠巨富申贵升(一般说书为金贵升)娶吏部尚书张国勋之女为妻,婚后感情不和。一日申贵升去虎丘游玩,偶遇法华庵尼姑志贞,二人一见钟情,于是申就留住庵中不思归家,最后不幸病死庵中。此时志贞已身怀六甲,最后产下一子,取名申时行。志贞因畏人言,在申时行襁褓中裹上血书及申贵升遗物玉蜻蜓扇坠,让庵里干活的婆婆深夜送子归还申府。但婆婆在路上受惊,竟将孩子弃于山塘街桐桥头。豆腐店店主朱小溪恰好路过,便将其抱回抚养。不久豆腐店毁于大火,因生活困苦,朱小溪无奈将孩子卖给苏州离任知府徐上珍(山东蓬莱人),徐无儿子因而视为己出,即改名为徐时行,后又按徐氏排行取名为元宰。

免费算八字三藏网

徐时行生性聪慧,在徐上珍的精心培养下,才华横溢,远近闻名。十六年后,徐时行得中乡试第一名,不久,徐时行将从东阳赴京殿试,此时徐上珍将其母智贞所书血书和玉蜻蜓扇坠交给徐时行,并告诉其身世。徐时行在血书中读出亲生母亲为法华庵尼姑志贞(一作智贞),遂在赴京途中转道法华庵,凭玉蜻蜓扇坠与亲生母亲相认,这就是在婺剧中非常有名的“庵堂认母”。

随后徐时行继续北上,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终于在殿试中一举夺魁,嘉靖皇帝钦点状元(查阅《中国历代文状元》第229-331页记载,钦点状元为徐时行)。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申时行也不例外。入翰林院数年,进宫为左庶子。左庶子是皇太子东宫左春坊的长官,职如皇帝的侍中。不过,申时行的具体职掌不是侍从东宫,而是以左庶子的身份掌理翰林院。此后,迁为礼部右侍郎,成为礼部的第二副长官。在这段时间内,世宗、穆宗两位皇帝先后驾崩。隆庆六年(1572)六月初十,穆宗的皇太子朱翊钧即皇帝位,年号“万历”,是为神宗。万历五年(1577),申时行出任吏部右侍郎。吏部掌管官吏铨选,职权颇重,列六部的首位。

申时行在万历皇帝任上担任首辅,民间传言他是尼姑所生。也有人通过复算他的“八字”认为:申时行出生后,测算“八字”的人误读了测算结果,认为这孩子“命犯华盖,妨爷克娘”,故此孩子被送往尼姑庵(抛弃),后被徐姓贵族抚养成人,考中进士后将他的姓改了回去。至于真实情况如何,今人不得而知,但《西游记》作者认为这些个和尚当初出家的缘由是他们出生的“时机”不对,在此似乎也在申明:申首辅并非尼姑所生,而是因他的“八字”有问题,是被送往尼姑庵的!《西游记》作者为什么要做如此申明呢?如果《西游记》作者真的是龙膺,那么答案就有了,因为首辅申时行救过龙膺的命。万历二十年,龙膺上《谏选宫女疏》,万历皇帝大怒要砍龙膺的头,是申时行说情免了一死,后贬官到今天的西宁市戍边,来西宁是万历二十三年。

免费算八字三藏网

三、猪八戒身上沾的屎溺

唐僧师徒来到车迟国,扣人心弦的故事桥段接二连三,让道教三个“大仙”喝尿是其一,这也是近代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故事桥段之一,由此也派生出了很多人对《西游记》主题的争议。清代道家曾言《西游记》是证道的;佛家认为《西游记》是讲佛的,“西天取经”嘛;政治家认为《西游记》是讲“造反”的,“孙悟空大闹天宫”;近代学者们普遍认为《西游记》是“讲佛抑道”的,《西游记》作者让孙悟空打杀三个道教“大仙”、让猪八戒将“三清”塑像扔到了粪便池,等等。

名著《西游记》要反映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早年的胡适、鲁迅等先生,他们倒是主张不要去研讨《西游记》主题,他们说:“《西游记》被无数的道士、和尚搞坏了!”《西游记》不外乎就是一部具有滑稽意义的成人童话,想要在这般天马行空、漏洞百出的神神叨叨之中寻求什么微言大义?真是愚蠢!……然而,名人的忠告丝毫没有减弱后世读者们对探索《西游记》微言大义的热情。一个世纪以来,找寻《西游记》真正作者的研究还在持续,笔者认为找到真正作者很有必要,只有站在真正作者的立场上,结合作者一生的经历、历史背景去揣测他的写作动机,了解他的写作风格和手段,从外证、内证全面地、立体地去破译隐含其中的密码,这样才能无限接近《西游记》所要反映的主题之真实。

纵观《西游记》这部宏幅巨制,若单纯地处在某个学说或思想去审视的话,得出的任何结论往往是偏颇的,因为任何一派思想都有其侧重点,同样的一件事物若用不同角度去观察,结果也是不同的。比如:《西游记》作者借猪八戒之手将那三清的塑像丢进屎溺池中,就凭这一桥段,很多学者认为《西游记》作者是在污蔑道教!作为读者,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小说中某个角色的行为或语言能否代表小说作者的主观意志?一部小说中会存在很多个代表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以及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角色;高层、底层,正面和反面人物都会出场表演。哪一类人物做的事或说的话最能代表作者个人的意志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审视整部小说作品,作品的主题思想肯定要受到作者本人意志的控制和影响,而影响作者本人意志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一部小说的作者,他个人的理想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肯定能成为其作品主题。

既然西游作者在“车迟国”设定了一个国王、三个妖道、五百个和尚与唐僧师徒之间的一段遭遇,通过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对话获悉,该国王十分宠信三个妖道,五百个和尚备受欺凌,现实中明朝嘉靖皇帝就是典型的例证。在嘉靖年间,满朝文武想必对嘉靖皇帝的“崇道抑佛”行为难以苟同吧?严嵩父子投其所好也只是为了达成他们个人的罪恶目的而已。西游作者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立场则是旗帜鲜明、深恶痛绝。即使在嘉靖皇帝身边的大臣们,他们也能及时意识到当朝皇帝受几个道士的蒙骗,会给大明江山社稷带来巨大的灾难(请参考历史人物杨继盛、海瑞等的简介)。有道是知人论世,意思是只有把一个历史人物置于他所处的时代来研究,才能真正理解这一人物;相反,若要认识和理解一段社会历史,也可以透过历史人物来观察他生活的社会,把一位历史人物理解透、理解正确了,也就有助于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

明朝中后期的士人们,特别是像《西游记》作者一样的、文学水平处在顶尖一流的名士大家们,他们满腹儒家经论,面对身边不远处的帝王、道教系统、佛教系统、道士、和尚和奸臣小人,还有岌岌可危的国家社稷,他们纵将满腔热血化为无限愤怒之情绪,无奈地泼洒在虚构的魔幻世界之国度——车迟国,那么泄愤对象会是谁呢?至少,不会是道教系统!

免费算八字三藏网

《西游记》本身是虚设的故事,追究猪八戒推翻了哪座道观的塑像等问题毫无意义。但我们必须要留意的是,小说中如此这般的描述,能反映出作者本人怎样的心境?能抒发作者怎样的个人情感?小说中“大闹三清观”的始作俑者是孙悟空,实施破坏的是猪八戒,吃贡品而后撒尿给三个妖道吃的是他们三个;设置这个场景的人,肯定是《西游记》作者——龙膺。龙膺三次被贬官的原因都是向万历皇帝上了谏言而惹怒了龙颜所致,龙膺文采超群、能文能武,曾有“湟中三捷”之战功,更为出奇的表现就是龙膺率众“求雨”,且大获全胜!因此,龙膺已经具备了推翻“三清”塑像、亲自上阵“呼风唤雨”的能力和底气。

小说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行者道:“这上面坐的是甚么菩萨?”八戒笑道:“三清也认不得,却认做甚么菩萨!”行者道:“那三清?”八戒道:“中间的是元始天尊,左边的是灵宝道君,右边的是太上老君。”行者道:“都要变得这般模样,才吃得安稳哩。”

孙悟空是假装不知,还是明知故问?《西游记》中,唐僧的这三个徒弟各有原型,孙悟空和沙僧都是胡王,不认得“三清”很正常;猪八戒在《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是朱八戒,百回本《西游记》中变成了猪八戒的,他的原型是明朝的仙人,他是认得“三清”的。接着: 

那呆子急了,闻得那香喷喷供养要吃,爬上高台,把老君一嘴拱下去道:“老官儿,你也坐得彀了,让我老猪坐坐。”……行者道:“我才进来时,那右手下有一重小门儿,那里面秽气畜人,想必是个五谷轮回之所。你把他送在那里去罢。”这呆子有些夯力量,跳下来,把三个圣像拿在肩膊上,扛将出来。到那厢,用脚登开门看时,原来是个大东厕,笑道:“这个弼马温着然会弄嘴弄舌!把个毛坑也与他起个道号,叫做甚么五谷轮回之所!”那呆子扛在肩上且不丢了去,口里啯啯哝哝的祷道:“三清三清,我说你听:远方到此,惯灭妖精,欲享供养,无处安宁。借你坐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暂下毛坑。你平日家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祝罢,烹的望里一捽,灒了半衣襟臭水,走上殿来。行者道:“可藏得好么?”八戒道:“藏便藏得好;只是灒起些水来,污了衣服,有些腌脏臭气,你休恶心。”行者笑道:“也罢,你且来受用,但不知可得个干净身子出门哩。”

从对话中,明显可以看出孙悟空还能文邹邹,将“厕所”说成“五谷轮回之所”,而猪八戒说出的祷文则是“大白话”。作者在这里称猪八戒为“那呆子”,特别还要插入衣服沾上粪水一事,在享用美食的过程中还要就闻着“腌脏臭气”!作者借行者之口,表示为能否“得个干净身子出门”而担忧。很明显是在影射:“即使你朱家仙人再有能耐,能否洗清沾满衣服的污渍?”

面对满桌的贡品,孙悟空再三提醒猪八戒享用时要注意风度,但猪八戒嘟囔:“都是偷着吃,还那么讲究?”

是啊!同样是偷着吃,孙悟空也曾经在“蟠桃会”上偷过一次,尽管吃相不怎么高雅,但值得肯定的是,也最为笔者所动容的是这位大闹天宫的英雄,他吃饱喝足之后不忘将那些残羹剩饭统统打包,拿回到花果山水帘洞给子孙们享用!他的“一窝”胡孙们是那样的爱戴他,这与美猴王对他的“胡孙”们的仁爱和保护之情是分不开的。相反,猪八戒看到那些美食的反应是什么?孙悟空伸出金箍棒敲打那呆子得手!

这就是西游作者高超的叙事手段,看似游戏,实际上潜藏着对明王朝君主们辛辣的讥讽。

接下来,三个妖道喝“圣水”,识破后游戏结束。

“圣水”之事放在今天,多数读者会认为是孙悟空一伙美美捉弄了三个妖道,并为三个妖道愚蠢的举动而喝彩?实际上,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桥段普及了一下有关“圣水”或“长生不老药”之类仙药的常识。当年的道士陶仲文每天给明朝嘉靖皇帝服用的“仙药”的主要成分就是美其名曰“红铅”和“秋石”,俗名就是少女初潮的经血和众人的尿垢!

免费算八字三藏网

四、龙王现形

祈雨?俗名叫“求雨”。祈雨活动在中国古代肯定很盛行,翻开历史年鉴,每次较大范围的干旱天气都有记录,每遇到干旱天气,民间或官方都会组织一系列祈雨活动。干旱造成的后果首先是民不聊生,同时会引起皇权动摇。明朝嘉靖皇帝还组织人力在冬天进行“祈雪”活动,一位杨姓官员因此毙命于挺杖之下。

祈雨活动能求来雨水吗?在笔者所在的青海河湟谷地——能!这里有个自然常识,夏季很多情况下,空气湿度已经达到百分百,也就是处于能下雨但还不下雨之临界状态,如果整个天空不受任何外来干预,这种“能下雨”但“不下雨”状态持续较长时段,直到转变为“不下雨”状态,这种状态维持时间过长就是遭遇干旱天气。如果在这种临界状态,湿润的空气一旦受到某种扰动,饱和水蒸汽立马凝结为水滴而纷纷坠落,这种转变也促使地表气温下降,温度的下降又降低了水汽的“露点”,露点温度的下降使整个水汽集团从原先的临界状态全面崩溃,有了这种良性循环,下一场暴雨不再是问题。大功率的“声响”是使湿润饱和空气从临界状态转变为“下雨”状态的干扰因素之一,古代的求雨活动就是组织大量人力在山间行走、吆喝、敲锣打鼓,总之,能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就行;今天的祈雨活动就是向云层播撒“溴化银”或“碘化银”粉末就可以啦。“声响”,“粉末”、“降温”等都是促使云层降雨的方法。(例证:2018年端午节,笔者好友鲁阿吾在古昆仑山下举办了一场“花儿会”,有数千爱好文化的专家和群众参与,天气预报:多云无雨。但在演出进行不到半个小时,倾盆大雨发作,演出结束不到十分钟,晴空万里。这场雨的诱因即是大功率音响)

古人祈雨,内心里是在祈求掌管雨水的龙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进行求雨,要是求不到雨,也就主观地认为“龙王不在家”,或者觉得供品不丰盛龙王“不高兴”所致。当然,按科学方法求雨也得观天象一定要找对时机。

车迟国中唐僧师徒的祈雨过程,完全是《西游记》作者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有意布的局,完全是文学虚构。笔者作为《西游记》狂热读者之一,绞尽脑汁思在思索的问题是西游作者他哪来的勇气和底气,能够借孙悟空之手将那四海龙王、风雨雷电诸神吆来喝去的?笔者的意思是:换作常人谁敢这样去想?谁敢这样去写?明朝时期“神佛”理论早已普及了的,哪个文人如此胆大,除了不把诸天神不放在眼里之外,对车迟国王也是张口“昏君”,闭口也是“昏君”!莫非?被笔者怀疑、且基本确定的《西游记》真正作者龙膺,他也能和三国孔明一样能呼风唤雨、借来东风不成?龙膺要是能够求来大雨,解民于危难之中的话,他完全可以不把天神放在眼里,甚至他自己可以扮演龙王的角色!随笔者去查一下史料:

万历三十九年四月西宁一带苦旱,龙膺四处奔走,积极雩祭祈雨,筹粮赈济,极大的缓解了灾情,拳拳爱民之心,昭然可见。(祥见《龙膺研究》,刘斌)

在《湟中诗》中:湟夏大旱,步祷龙湫,因仿苏长公遗事缒虎头骨于其下,遂大雨,湟人赵长史、邹刘二茂宰、谈运贰四君诗来志喜,倚韵答之如数:

风逆灵泉四月凉,吐涎吹沫水生香。涔涔浪鼓千寻壑,晻晻云聩百堵墙。赛祷野巫惊欲仆,欢呼稚子走如狂。四郊雨遍黄金界,龙烛昆仑借末光。

只言绝塞是龙沙,何意神池树五花?肤合苍崖云似幕,林翻青海雨如麻。洛贤采笔挥耆社,彭宰缗钱付酒家。拟记小亭名志喜,归功天子庆无涯。(诗文来源请参考《龙膺集》)

……

果然,龙膺完全有资格在小说《西游记》中摆下这样一出祈雨阵势!他能文能武、呼风唤雨,他三番五次上谏明神宗,仿苏长公冒死为民请命。龙膺,难道他不正是从京城派来的一条龙吗?龙膺于万历二十三年来到湟中,这“二十三”之数也从车迟国国王口中说了出来。

当初,唐僧师徒来到车迟国时,就听得一声吆喝,好便似千万人呐喊之声。唐三藏心中害怕,兜住马不能前进,急回头道:“悟空,是那里这等响振?”八戒道:“好一似地裂山崩。”沙僧道:“也就如雷声霹雳。”三藏道:“还是人喊马嘶。”悟空前去打探……

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原来是西游作者预先铺就的一条故事线索,预示着进入车迟国后要用这地裂山崩、如雷霹雳似的“响声”去求雨!这“响声”不仅仅是求雨发出的声音,笔者听得另一个响声:孙行者高呼:“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赃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

孙悟空很轻松地求来了雨,且收拾了几个妖精,还应车迟国国王之请,让四海龙王现了原形!求得雨后还将一句“因风离海上,随雨出昆仑”插进了诗文之中,您有没有看出来《西游记》作者在这一回中也完全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车迟国国王看到的四条龙就是龙膺的祖父、父亲、哥哥和他自己。孙悟空是万能的英雄,要锄奸他却不行,他还得高呼:“老邓……”!谁是老邓啊?西宁城城隍——邓训是也!

分析到此,《西游记》主题之谜也昭然若揭了!百回本《西游记》是龙膺对宋代《取经史话》的改编,取化名:华阳洞天主人,因是改编,故用“校”而不用“著”。龙膺深爱的妻子陈文烛之女,只陪伴了他三年去世了,岳父陈文烛大部分时间在四川,为了纪念取“华阳”二字,洞天二字指“吴”字,龙膺是吴国人,华阳洞天主人就是龙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