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个本来有着有着大好前途的正团级军官何长林,在离开部队转业工作时,却意外选择了“重庆棒棒”这么一个几乎已经没落,甚者可以说是即将消失的行业。
何长林的选择令人大吃一惊,不少人劝说文职工作不仅安稳还有前途,但他依旧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揣着1300元,化名“何苦”来到了重庆市解放碑自力巷53号。
何苦究竟为什么要做出这么一个堪称“不理智”的决定?“重庆棒棒”又有什么吸引力,能让他放弃原本的大好前途?
01 老黄“棒棒”可以说是山城重庆最具特色的一个职业,在那个走街串巷还要爬坡上坎的年代,棒棒军应势而生,用肩膀挑起了整个重庆的发展。
在“棒棒”最鼎盛的时期,重庆足足有40多万的青壮年都参加了“棒棒大军”,同一时期各种以棒棒为主题的影视剧,也接连上映。
从小就被“棒棒精神”的浸染的何苦,从小就对棒棒充满幻想,如果当初没有参军,或许棒棒这个职业会成为他的第一选择。
只是,这个小时候就一直憧憬的梦想,却在20多年后,才真正拥有实现的机会。
在师父老黄的带领下,何苦以每月300元的价格住进了自力巷里一栋破烂不堪,即将拆迁的房屋。
在那里,他用了整整一年时间,与棒棒伙伴们同吃同住,同工同酬,真正切身去体会“棒棒”这一行业的艰苦和辛酸。
镜头下的他们,在底层社会中苦苦挣扎,用汗水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
老黄,是何苦在纪录片中的师父,他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穷苦人,一辈子为了女儿辛勤劳作,虽然日子过得辛酸,但他依旧极为乐观。
在那个特殊年代,出生于地主家庭的老黄,从小就不被人待见,长大之后,他依旧没有财力去娶一个老婆。
后来,没有出路的他去了一个寡妇家里,没有手续、没有证明,他们就这么住在了一起,还生下一个女儿。
为了养活女儿和寡妇的孩子,他不得不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可等他拿着钱回家的时候,家里却早已有了另一个合法入住的男人。
于是不合法的老黄只能抱着女儿,灰溜溜地离开了那个不再属于自己的家庭,把女儿寄养在亲戚家中之后,他选择了当棒棒。
这一干,就是20年,这漫长的时间里,老黄是把一分钱掰成两分钱花,拿着微薄可怜的薪酬,住着60元一个月的狭小阁楼,就连生病晕倒都不肯去医院治疗,只肯勉强到小诊所量个血压,拿个30块钱的药。
他一生老实巴交,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儿能过上好日子,虽然最后女儿小小年纪网恋生子,但幸好女婿也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对老黄也十分孝顺,能在老黄生病的时候,不远千里从外地赶回,半夜出门给老黄找偏方治病。
“好人没好报!”一句话道尽了老黄一生的辛酸和不甘,他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可偏偏命运一直在跟他开玩笑,连安稳的活着,都是一直种奢望。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播出3年后,这个沉默坚韧、倔强节俭的老人,最后因病离开了人世,终年72岁。
或许,如果没有这部纪录片,老黄的一生经历与临终死亡根本没人会关注,他会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默默地来到人世,养大了儿女,送走了父母,最后默默地归于黄土,就像从来没来过人世间一样。
02 老甘与河南不管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这群自力巷中苦苦求生的“棒棒”们,依旧怀着极大的自信和希望过好人生的每一天。
就像记录片中老甘说的那句话一样:“就算只有100块钱,人都是饿不死的,人是活着的!”能活着那就有希望,这是黑暗中的他们,对光明最直接的渴望。
在纪录片中,老甘一天中最愉快的时光就是守着那个破旧的影碟机看刘三姐,看西游记,看白娘子,哪怕这些电视剧他看了不下几百遍,但是他却依旧一遍遍的“嚼”,这些,是他贫苦生活中唯一的精神食粮。
抛去看影碟片的时光,老甘基本上就在一家破旧的小饭馆帮工,一天只有40块钱,但所干的活却一点不少,一开始老甘也试图以罢工的方式反抗过,但最后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妥协了。
老甘一直说,算命先生给他算过,一旦过了60岁,他就会开始转好运了,大师随口留下的一句话,成了老甘一辈子苦苦信奉的精神寄托。
为自己过寿准备的1万摆宴款虽然最后依然没能凑齐,一辈子心心念念的老婆也没能娶上,但随着纪录片《最后的棒棒》的播出,大师给老甘算的命,在某种程度上,也算实现了。
转运后的老甘,虽然日子过得依旧不算富裕,但晚年生活还算清闲,养鸡种地,走街串巷的生活现在已经成为他人生的常态。
唯一称得上变化的,就是那些隔三差五来到他家拍摄的网络主播,或一个月,或三五天,这些主播在老甘家待的时间都不长,但他们的到来,既给老甘带来了不少乐趣,也间接解决了老甘在经济上的窘迫。
和老甘一样在做直播的还有河南,那个在纪录片里好吃懒做却又心比天高的“棒棒”,说他是棒棒,却也不太准确,河南虽然从事过棒棒行业,但他心眼儿里看不起棒棒,“没出息”是他一直以来对棒棒的看法。
心有不甘的河南,把发大财的希望寄托到了牌桌上,可惜赌钱并不是一个好出路,河南不仅输光了所有的家当,还因为借钱太多,失去了不少朋友的信任,最后在欠了一屁股债的情况下,去了一家配件厂上班。
只是在工厂没干多久,河南就被辞退了,无可奈何的他,不得不又回到自力巷,重新回到那个因为两个鸡蛋闹掰了的摊主身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纪录片播出之后,河南最后又离开了这个曾经让他感到屈辱的小摊,成了直播界的“棒棒网红”,在短视频中,河南的饭量依旧大到惊人,满满三份盖浇饭,就只是他一顿的饭量。
当了几个月的网红之后,河南的经济情况迅速好转,有时一个月的收入都能超过1万元,如果他一直按照这种状态发展下去,那他为未来的生活,应该不会太难。
可是直播没做多久,河南就停播了,具体原因河南不肯说明,但据当时工作人员透露,河南太过斤斤计较,更重要的是他说话根本不知道注意,太会得罪人。
没了团队,河南打算自己开账号做直播,未来的日子,他还没有什么规划,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03 老杭、大石与河南同样迷茫的还有老杭,他一直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接受网络主播的邀请,千里迢迢远赴江苏去做直播。
老杭和老黄一样,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一辈子 就没做过什么坏事,可是命运却一次又一次对他开玩笑。
年轻的时候,老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辛辛苦苦攒下几万块钱,准备开店做起小买卖,谁知道在回家的半途中,自己的血汗钱竟然全被偷走了。
有苦难言的老杭不得不又一次外出打工攒钱,但这一次他辛苦攒的钱,又被偷了。没有本钱,何谈开店,后来,老杭干起了棒棒。
为了挣些轻快钱,老杭和老黄这两个早已年过半百的老人,不得不半夜顶着被抓罚款的风险,偷偷摸摸地将建筑地垃圾,运到自力巷53号。
如果不是因为生存压力,我想这两个老人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老实人干不了偷奸耍滑的事,他们心里难受。
可生活留给他们选择的机会太少了,一天辛辛苦苦、挥汗如雨的干活,能赚下的工资,却只有可怜的几十块钱,这么少的钱,又怎么够生活呢?
再怎么老实忠厚的人,在这样一种窘迫的环境下,都会不由自主寻求改变,寻找生计,为了生存,他们又是不得不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在何苦拍摄的纪录片中,活得最好的莫属于房东大石了,他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棒棒”,从1982年第一次进城当棒棒开始,大石干了30多年的棒棒。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大石有一个能陪伴左右的老婆,拥有一个较为安稳的家庭,当棒棒这么多年,他靠着自己的肩膀和汗水在老家盖了一栋200多平米的大房子,后来还在重庆买了一个新房。
幸福美满的家庭,考上大学的女儿,毫无疑问,大石已经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实现了阶级跨越,按理说,今后的大石完全可以停下辛勤的脚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
可是大石没有,他依旧坚持和老婆一起去工地搬砖和泥,为了子女,为了家庭,他们永远在付出,用自己的汗水为子孙后代构建更美好的未来。
这样的人生伟大,却也令人心疼!大石是一个好人,不管是对家庭,还是对朋友,他都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态度。
尽管河南7个月没交房租,他依旧没有狠心把河南赶出去,对于自力巷中艰难求生的“棒棒们”来说,如果没有大石,他们也许很难再找到这么一个像家的安身之所。
如今的大石,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去年还动了一场大手术,摘了一个肾,据说,他现在还在做二房东生意,只是不知道,现在的他,还会到贴“小广告”吗?
距离《最后的棒棒》播出,已过3年,曾经一起奋斗努力的棒棒们,也基本离开了那个他们挥洒汗水和青春的地方。
只不过有的人离开了还能回来,有的人却永远回不来了。
一个地方的拆迁,代表一个城市的进步,一个职业的没落,代表一个社会的发展,一群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往往也折射出千万人的生活状况。
这个世界,如此真实却又不为人知的一角,就这么被导演何苦摆在了我们面前,感谢导演,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真实难忘的记录片。
其实,大家又何尝不是新时代的“棒棒”,不管是农民工,还是白领,他们拼上一辈子换来的“鸽子房”,又何尝不是那破旧不堪的“自力巷53号”。
生活是苦涩的,生存是艰难的,自力巷的每一个人,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在向我们传达生活的本质:
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道路多么坎坷,都要永存活下去的希望,要保持继续奋斗的动力,毕竟,好好地活着,是一个人生存的本能,也是每一个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two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