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没你想的那么神秘。/Unsplash
琦君是个90后,却比老人家还“迷信”。
在大学的时候,琦君总提起在老家算命有多准。
比如刚一进门,算命先生就指着她妈妈,“你后面跟着一个小孩”,吓得母女俩脸色发白。很多年前,母亲确实曾经意外小产。但后来我又在别处听说了不少“后面跟着小孩”的故事,我严重怀疑算命先生是不是总对女性说这话。“准不准”,恐怕只是个命中率问题吧。
再比如高考前算命先生算出来她“最近要多注意身体方面的问题”。她高考前两天,果然发了高烧。但我看绮君本来就有慢性扁桃体炎,发烧肯定是常事。
算命师的基本技能:察言观色。/Unsplash
绮君真正开始算命生涯,其实是在临大学毕业的时候。那会儿,本来相约一起去深圳工作的男友劈腿,好强的她整个崩溃了。她突然就想到了算命。
当时她痴迷到什么程度呢?那些在贴吧和豆瓣小组上被人评价“算得很准的”,不管是线上线下,她都会去算。一次50 到200块钱不等,她也不心疼,毕竟相比起被劈腿的痛苦,钱财只是身外之物。
爱情姻缘是算命行业中第一大业务诉求。/Unsplash
她也经常在某宝上搜索“算命”,那些比较有名气的,她基本上都找遍了,其中有一次还被骗了200块,“私下付了款之后人不见了”。
那些日子,她频繁接触各种算命大师,去了就问两个问题,“我的姻缘在哪里”,“我应不应该留在这个城市”。算出来的答案各有不同,人生大事依然悬而未决。但明显感觉到她状态渐渐好了,后来还通过校招进了本地一家大公司。
如今,她已经结婚,去年刚生了孩子,还开了家跨境电商公司,一手用婚姻美满远远甩开同龄人,一手掌握着每单动辄十几万的项目。才不到30岁,琦君已然是个人生赢家。
兼顾家庭孩子和事业的人生赢家,其实一点都不轻松。/Unsplash
但这也常常更令她焦虑。“索性过上小平凡的日子,也就听之任之了,可现在奋斗了点成绩,生活上去了“,放眼望去朋友圈一山还有一山高,简直骑虎难下。这让她更离不开算命了。
经济条件好了之后,她有了专属的“大师”。每次要做什么,就提前给大师打个电话。大师会告诉他,“未来哪天的哪个时间,你会遇到一件什么事、或者一个什么人,你应该怎么去做”。
其实众多明星、商人等都有自己专属的大师。/Unsplash
这么些年,她几乎阅大师无数。
有很多大师极神秘,一般隐居在农村,可是“你在地图导航上输入他的名字,能直接导航到他家里”。
有的大师太火了,每天限号算命。所以每次一大早就要去拿号,去晚了就没了。有个性的是他看一次价钱200块钱,也不多收。
也有比较顶尖的大师,她一年只会看一次,一次性收费是五六万块钱,“帮你算好一年的运势,帮你把这个事情化解掉”。
传统的算命都尝试过了之后,她还在"算命姐妹群"的介绍下尝试了下西方的塔罗牌和占星术,她觉得”这些西式'算命师'基本上都是同龄人,聊起来更轻松了”。
塔罗牌也是西方心理咨询中唤醒潜意识的道具。/图虫创意
最近,她和一位95后占星师交了朋友,有事没事总会定时算一下。
算了这么多年,其实她心里也清楚:“算命是不可能告诉你确切答案的,关键的选择还是要靠自己判断。”
我问她:“那为什么还要花那个钱?”
琦君没回答上来,而是讲起了上一次算命:“那一次,我跟占星师聊了很久,问了自己最近特别不顺怎么办,那个占星师就一路帮我分析下来。聊着聊着平常的压力和委屈就都出来了——孩子还没完全断奶,整天经常要公司和家里两边跑,最近还有个项目不知道要不要做......聊完突然就觉得心里的石头放下了。”
算命师的秘诀,其实不是“准不准”,而是理解和信任。/Unsplash
绮君的故事,只是庞大算命大军中的小小缩影。根据2011年美国普度大学的研究报告,中国有3.62亿人曾在过去一年内算过命。在豆瓣上,有400多个用户规模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算命”小组——其中,一半以上的发帖人全是90后。
即将迎来30岁的他们,同时是生活压力最大的一批人:工作、感情、住房、家庭等压力无处不在。所以,与其说算命是迷信,不如说这只是年轻人发泄生活压力的社交方式罢了。
我想起了一个算命师说过:“算命这个职业就好像一个盛眼泪的容器,这个容器里的眼泪越多,这个世界的眼泪就越少。”这么些年来沉迷于算命的琦君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一个容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