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图解
如果你懂数学的分形数学,这就是《周易》象数的分形子的几何形态。
分形数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产生的数学方法,普及教育的内容里面没有。
周文王兼容表达了元亨利贞的四个阶段和一至六爻的发展阶段。
利的极限阶段以及五爻的后期会出现“过”的问题,需要贞的阶段或六爻给予调整修正,以保持发展的战果。
《周易》的64爻,分别谈了人生不同的事情,但是总体每爻卦爻的写作方式,用这张图基本可以表达。谈的就是人生的如何发展,或者说就是人生成功的秘诀。采用的解读比喻的方法是象、数。
拟合数学是现代物理最常用的方法,而周文王用拟合数学的方法解读了人生。
图中的数学图中的高点都是标注数字的,而且是有意义的数字。
1.1*1.1=1.21
1.1*1.21=1.33
1.21*1.33=1.6
洛书是加法对称性的可公度性的表达,这是乘法的可公度性表达。
这些数字能用在哪里?你自己在股市里面计算一下就知道了。
数理,就是用数学模型来表达一个道理而已。现在有个新名字,叫拟合数学。
卦辞的第一句《周易》卦辞的第一句通常是这一卦的纲要,当然少不了给这一卦定位,也就是处于元亨利贞哪一个阶段。之后,具体解读每一卦爻的象的喻意。
例如昨天说的履卦,“履:履虎尾,不咥(读音die)人,亨。”也就是说,该卦在总的乾卦的地位是亨这个阶段。那么在亨这个阶段里面又如图中一样,对六爻和四个小的元亨利贞四个阶段进行兼容解读。
这就是周文王的表达方式。
每一个阶段都充满风险这是一个理想的标准模型,每一个阶段都会有麻烦和风险,发展之路可以因其中一卦爻比拟的事件而遭遇挫折甚至中止。如何趋吉避凶,回到正常的发展道路上来,这才是文王要表达的重点。
说难听的,这跟算卦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仅仅是一种数理文化的复杂的数学表达划分和表达方法而已。至今,还没有哪个人文的解读模型比这个模型更复杂而已。包括西方的社会心理学,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解读方式。而周易在2000多年前,以复杂的系统方式,对人文的状况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文王的意见和建议。
这张图是完美的理想化的表达,实际的人生,可能无法走到完整的最后或者停滞在某个阶段。只有突破一层层的阻力,才能继续向上。
简单解读元亨利贞
《周易》数方面的演化昨天有位朋友推荐笔者看来之德的《周易集注》,我找了一下,看不下去,这一本书就能够让人穷经白首了。现代人不爱看《周易》,很大原因是因其晦涩难懂,另外一个原因是后人将其数理文化分类人文事件的方法用到了迷信算卦上。
这可以吗?可以。因为它就是一个具有分形特征的数学模型,你用它解读什么,只需下定义就可以了。你说36代表什么,那么以后碰到36你就说这东西就可以了。这就是数理算卦方法的由来。包括外国的迷信算卦方式,原理也是如此而已。不懂,才被忽悠。
来之德是历史上研究《周易》数方面仅有的几位知名人士之人,孔子算一位、董仲舒算一位、陈抟算一位,来之德算一位。。。。。。可惜啊,研究数这方面的古人屈指可数,可见古人重视数学的程度。
《周易》的内容包括象、数、理。2000多年来,象逐渐丢了,数没几个人研究了,理有几千知名人仕研究。所以,我也不凑热闹,专门看看《周易》的象数,顺便看看文王如何教育子女,如此而已。
周易的分形与兼容周易的思想是具有分形数学特征的思想,古代的话也就是大循环中套着小循环,现在的话也就是具有分形数学特征。笔者这图,相当于《周易》这种数学特征的分形子。放大了看是它,缩小了看还是它。这就是古代数理大一统文化的其中一个原理。
数学的分形子是唯一的一个几何形状或者唯一的一个函数,而古代的这种循环方法这个分形子并不唯一,包含不完整的变数情况。
例如图中的数字标注,如果走到1.3就结束了,那也就结束了。并不见得一定走完完整的元亨利贞。这就是人文的循环与数学的分形不同的地方。
谁更高明些呢?
表达人文,周易这种方法更高明些;学数学,分形这种方法更高明些。
现代数学发展,一是分支更细,二是更加定量的准确,三是可视化。而《周易》所处的年代,所有这些,都兼容在一个数理大一统的系统里面来表达。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了,包括当时所有的可以兼容的内容。当然后世,能兼容的、不能兼容的都往里面塞,也就走歪路了。
卦爻的分形原理
三分康托集
1883年,德国数学家康托(G.Cantor)提出了数学分形的三分康托集,或称康托尔集。
好像和卦爻差不多。
这种数理方法的衍生炒过股票的一般都知道艾略特的《波浪理论》,这理论是否受到《周易》的启发,不得而知,但是用《周易》的数理能推导出来《波浪理论》,这可能是你没想到的。
一百年前,中国人也可以根据周易的数理方式,推导出波浪理论来。可是这个事情并没有发生。
即便这张图表,也到今天才算补上。
可怕的反用周易你看到这是一条向上发展的路,把这图反过来,就是向下的路。
古代数理文化研究到最后,都不谈象、数了,只谈修德、修身、修心了。为什么?
就像金庸先生写的小说里描述的一样。因为《九阳真经》反着用就是《九阴真经》,至于一个人选择了九阳还是九阴,只能靠德,有一颗向善、向好、博爱的心。到了这个境界,《经》反倒是初级的小学生人文课本了。
而我们通常到了五十岁了,才象孔子一样,想起来看看《周易》,还有大多数人一生没有看懂。
传统文化里面,有好的东西,有精髓,当然基于数理文化的发展方法,也会有《九阴真经》一类的东西,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当然,不要反着用《周易》,这取决于你的心。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