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婚配八字测算八字合婚免费

频道:免费 日期: 浏览:3

在广元城西,嘉陵江右岸的乌龙山脚下有一座环境幽静的寺庙依山矗立,这便是皇泽寺。皇泽寺,原名“乌奴寺”,亦称“川主庙”,创建于北魏晚期,相传是为了纪念李冰与二郎的。唐贞观年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武后就出生于此,建立武周政权以后,施脂粉钱修建当时已具规模的川主庙,后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泽寺”。走进皇泽寺,游园慢观,我在漫步中赏唐风遗韵!(拍摄于2021年12月中旬-广元皇泽寺)

来到皇泽寺,山门前放有一对石狮,门匾“皇泽寺” 和楹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由郭沫若题于1962年。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跨进皇泽寺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二圣殿。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二圣殿

内侧柱联(流沙河题)---上联:地接三秦关河在望;下联:天陛二圣日月当空。

外柱行草柱联(张德题)---上联:史分正稗,褒耶?贬耶?非定论,如不平心论,岂止六宫粉黛无颜色;下联:理有长短,抑也?扬也?是难度,何妨放眼望,曾经万国衣冠拜冕旒。二圣殿正中,供奉着二圣:唐高宗和武则天。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二圣:唐高宗和武则天

二圣殿左侧大臣塑像,从左至右依次是:来俊臣、张柬之、娄师德、狄人杰、上官婉儿。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来俊臣、张柬之、娄师德、狄人杰、上官婉儿

右侧大臣塑像从右至左依次是:李昭德、魏元忠、李义府、李勣(音[jì])。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李昭德、魏元忠、李义府、李勣

古风古韵的园林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武氏家庙是一处家族祠堂,是新建的仿古建筑。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武氏家庙

鼓楼,这是建在皇泽寺最南端的仿古建筑。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鼓楼

写《心经》洞

唐代宗年间,颜真卿为利州刺史,曾写《心经》一卷,刻于这里,因而别名写《心经》洞。写《心经》洞洞区有造像,分布于巨石三面,共计19龛,东面主要雕刻经幢和六道轮回的内容;西面造像常年埋于土中,2005年春在基建过程中被发现,主要内容为三世佛及释迦、多宝佛的题材;南面12号、13号洞窟为武则天的父母武士彠(音[huò])、杨氏开凿,时间为贞观二年(628年),这个时间与武则天出生的第三种说法相符,因此,这两个窟可能是为武则天的出生祈福所开,窟内现存有武氏夫妇礼佛图一组,弥足珍贵。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东面主要雕刻经幢和“六道轮回”的内容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西面造像常年埋于土中,后来在修葺的过程中被发现,主要内容为三世佛及释迦、多宝佛的题材。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南面12号、13号洞窟为武则天的父母武士彠、杨氏开凿,正在维护,被篷布遮住了。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上传一张我在2020年7月中旬拍到的写《心经》洞南面12号、13号洞窟照片。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心经》洞南面12号、13号洞窟

皇泽寺寺碑

1960年,郭沫若创作出 话剧《武则天》,剧中武则天有句台词 “妾出生在利州(广元)”,而后又多次在文章中提及 广元是女皇故里的结论是来自于古代的诗文碑刻。1961年冬,郭沫若参观皇泽寺时, 亲书“广元皇泽寺”五个大字,并由广元魏喜先、魏礼先兄弟二人刻于碑上。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皇泽寺寺碑

吕祖阁

皇泽寺里供奉的主要是佛像,却有一个祭祀道教吕洞宾的吕祖阁。原来,李唐王朝把道教教主老子作为他们的始祖,武则天作为李唐皇室的皇后,自然也要遵从道教。虽然武则天自己极力崇佛,但她却不得不拉拢和利用道教。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吕祖阁

吕祖阁里的吕洞宾

吕洞宾,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唐代道家丹鼎派祖师、是道教中的大宗师。吕洞宾在民间是一位与观音菩萨、关公一样妇孺皆知 、香火占尽的人物,他们合称“三大神明”。唐宋以来,他与铁拐李、汉钟离、 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为“八洞神仙”,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吕祖阁遍布各地。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吕洞宾石刻像

修缮中的五佛亭,无法看到五佛窟了。

五佛亭建于清代晚期,五佛亭上层有五佛窟,开凿于隋代末年,此窟所表现的主要人物是: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右两侧为弟子迦叶、阿难;外侧为胁侍菩萨像。其造像清秀修身,有北魏遗风,弟子、菩萨站像膝部略曲,表现出一种轻松随意和婀娜多姿的神态。雕像采用疏密相间的手法,刻出薄薄的衣纹,轻轻贴在修长的躯体上,隐约透出肢体的舒展健美,仿佛才刚从清清的江水中走出,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古代艺术中所谓曹衣出水的重要艺术风格。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五佛亭

为了填补这次的遗憾,我在网上搜了两张五佛窟的照片(作者佚名)。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五佛窟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南宋墓浮雕石刻,定格千年岁月!

南宋墓石刻于1974年至980年间从广元城四周坝子宋墓中出土。浮雕石刻共24块,为黄砂岩石刻成。其内容主要反映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乐舞和戏曲方面的“大曲”、“杂剧”;仿木构建筑的槅(音[gé])门、斗拱,厅堂陈设的“开芳宴”等生活场景;有反映“二十四孝”内容的孝子人物故事;以及象征富贵、多子多福的牡丹、石榴等各种花卉图案。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南宋墓浮雕石刻

民间伎乐歌舞图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定格在时空里的大宋乐队

乐伎们一字排开投入地演奏着乐器,三弦、拍板、笛、手鼓。栩栩如生的雕刻,仿佛能听到金石丝竹之声越过时间、穿过空间而来!考古学家一般认为三弦起源于元代,广元宋墓 石刻 的出土把三弦的历史至少提前了一个世纪,最初流传地区很有可能就是古代广元。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墓主生活图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飞壶酌酒侍宴图

特别令人见之不忘的是这幅《飞壶酌酒侍宴图》,在一张辅有桌围的桌子上,置执壶、瓜果、食盒等,但无侍者,酒壶悬空,似有“隐身人”在酌酒于杯似的,构思奇巧,引人妙思。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飞壶酌酒侍宴图

孝行故事图,意在宣扬孝道,弘扬传统,由左到右依次为:孟忠哭笋、乔庄打柴、扼虎救父、董永别妻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孟忠哭笋、乔庄打柴、扼虎救父、董永别妻

两只石羊蹲坐在路两旁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大佛楼

大佛楼又叫大佛石窟,原本无楼,是则天殿侧依山摩崖造像石窟。该楼初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后因年久失修已坍塌。现所见之楼,系1980年国家文物局拨款所建之新楼,由著名书法家李半黎先生题书“大佛楼”三字匾额于楼上,故习称“大佛楼”了。大佛楼的第一层为则天殿,在则天殿之上,大佛楼之下的第二层是“ 迎晖楼”,因皇泽寺向东,清晨朝晖照拂的缘故得此名,“迎晖楼”匾侯正荣书。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大佛楼

则天殿

皇泽寺是由女皇敕建的皇家寺庙,没有“大雄宝殿”,而则天殿即为皇泽寺的主殿,殿堂正中的台龛上供着武则天的石刻像。殿门上悬温庭宽手书匾额“则天殿”,对联:金仙降旨大云之偈先彰,玉扆披襟实雨之文后及 。(此联为“华严经序”摘句,集“升仙太子碑”字)

注:扆读(音[yǐ]),古代庙堂户牖(音[yǒu])之间绣有斧形的屏风。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则天殿

“武后真容”石刻像

“武后真容”石刻像,这尊由整块沙岩雕成的石刻像高1.8米,方额广颈,神态安详,身着僧尼衣袍,宋人《九域志》载:武则天当皇帝后,“赐寺刻其真容”。武则天结跏趺坐,神态安详,头戴高宝冠,冠中嵌有一座佛像。颈佩项圈,胸饰璎珞。袒露胸臂,一身佛门圣母打扮,双手于腹前作禅定印,表现的是武后老年时期的形象,可能是寓意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以及晚年登基作皇帝这一史实。这尊武后真容像在1949年曾遭劫难,被人从香案前推倒地下,将头身分离;1950年人们将其复原时,石像颈部却比原造像短了1.5厘米。武则天石刻像历史上曾两次装金,由于年代久远,到民国时已全部脱落。1993年,泰籍华人苟寿生先生捐赠金箔800克为其换上金衣后,愈见流金溢彩。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武后真容”石刻像

则天殿内的广政碑

广政碑,此碑是1954年,皇泽寺门口修宝成铁路(现铁路己迁)时出土,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时期,即公元959年刻造,广政是当时后蜀国皇帝孟昶的年号,故名广政碑。 碑文题为"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碑文中凡遇"天后"或"后"字必抬头顶格,遇敬语则空三格,对武后备至尊崇。 广政碑于1954年修筑宝成铁路时,在皇泽寺建筑群遗址中发掘出土,这碑与唐李商隐《利州江潭作》一诗是郭沫若考证武则天生于广元的重要依据。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广政碑

李商隐《利州江潭作》

《利州江潭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深挚的感情缅怀武则天并为后人对武则天的冷漠深致慨叹,诗人由武后今日之寂寞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之必然,因而也深深地感到满目凄凉凋零,陷入无尽的郁闷之中。全诗将三个传说揉在一起,写得神奇浪漫,并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余味不尽,隽永有致。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利州江潭作(李商隐)

在则天殿前停留,看江对岸鳞次栉比的高楼,皇泽寺的古韵与城市繁华并存,历史与现代交织!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蚕桑十二事图》碑刻

《蚕桑十二事图》碑刻,原立于广元县的“民教寺”内,1957年移至现今的皇泽寺内“蚕桑亭”。广元市古称利州,乃是古蜀国的蚕区之一。查《广元县志》记载:“玉带堤下,官桥沿溪,桑皆成林。…….每春儿月,商买新丝,文丝月。”清嘉庆二十一(1816)年,时任广元知县曾逢吉,重视蚕丝事业,积极倡导“劝课农桑”,鼓励全县人民种桑养蚕。在其治下,“千里驿道皆桑树成荫,胜过河阳桃花,江南柳色”。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冬,他根据蚕事活动过程亲手绘制《蚕事十二事图》,令小楼氏石刻成碑立于先蚕祠前,鼓励百姓课业农桑。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蚕桑十二事图》碑刻

《蚕桑十二事图》碑刻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石刻碑画面虽经过多年风化侵袭,但优美的图案仍清晰可见,构图别具一格,形象逼真。全图完美地概述了当时种桑养蚕、制种、缫丝等生产技术全过程,是国内现存极少有的蚕桑历史珍贵文物。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蚕桑十二事图首图:嫘祖依马小憩

蚕桑十二事图首图绘着嫘祖依马小憩,一只蚕虫在一株桑枝上悬丝坠向嫘祖头顶的画面,此图取材于嫘祖与白马的传说。传说上古时代,嫘祖之父是一部落酋长,不幸在一次外出狩猎中与外敌发生战斗,酋长战败被俘;嫘祖得知消息后万分着急,便召集部落众人商计救父之策,并当众许下诺言,谁救回嫘父者,她当嫁他为妻。部众均无良谋。然而酋长家的大白马闻言,却长啸一声脱缰而去,傍晚时分驮回了嫘父。可在以后的几天里,白马不吃不喝,嫘父甚怪。问之众人,嫘祖遂谈及许诺救父配婚之语。嫘父闻言大怒,说:“人畜焉能配婚?”遂斩杀白马,剥皮曝晒于烈日之下。可刚将马皮晒出,突然狂风徒起,马皮与嫘祖被一同卷上天空,尔后一声雷响,嫘祖化为一只蚕虫,悠然从天上悬丝而下,而埋入土中的白马骨骼渐渐长出一株大树,蚕虫悬挂树上,以叶为食,吐丝作茧。这树后人叫它伤心树或桑树,寓意着嫘祖那一段伤心的往事。那骑在白马身上的是嫘祖,她是黄帝的妻子,也是传说中蚕桑事的始祖。她的头上蚕丝缭绕,带出了这个传说。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嫘祖依马小憩

仰望山崖上的那座观景亭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崖壁上有石刻造像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走近皇泽寺摩崖造像

皇泽寺摩崖造像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初唐、盛唐的不断雕凿,至中唐时期趋于衰落,持续时间300多年。主要的石刻龛窟有中心柱窟、大佛窟、五佛亭石龛、则天殿石龛等。除部分分布在写《心经》洞区、五佛亭区外,大都集中在大佛楼区。皇泽寺摩崖造像对研究四川地区佛教的传播路线、造像题材和风格、人们的宗教信仰都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郭沫若先生曾赋诗称赞:“广元皇泽寺,石窟溯隋唐。媲美同伊阙,鬼斧似云岗。”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中心柱窟

中心柱,是由佛塔转化到石窟中而来的。皇泽寺的中心柱窟(45号窟),又名塔庙窟、支提窟,为皇泽寺造像年代最早的一处,也是四川地区唯一的中心柱窟。中心柱是一根完整的石柱,又是一座造型精美的经塔,由塔基、身、顶三部分组成。第一、二层四面各凿一龛,龛中凿一佛二菩萨三尊像。中心柱窟三面石壁都刻有佛像,正中是释迦牟尼,左右是文殊、普贤,围绕三尊佛像刻有飞舞蛟龙,据考证为北周时所刻。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中心柱窟

中心柱窟左面石壁都是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佛教菩萨名,梵文Maňjuśrī的音译,略称“文殊”,意为“妙德”“妙吉祥”等,新译“曼殊室利”。文殊师利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以论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论著称。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中心柱窟右面石壁是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佛教菩萨名,梵文Samantabhadra的意译,也曾译为遍吉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大佛窟

大佛窟最初是隋文帝第四子(蜀王杨秀)所开,但成于初唐,是皇泽寺摩崖造像中开凿规模最大,造像最为精美的窟龛,也是初唐时期雕刻的代表之作。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大佛窟

大佛窟,主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后壁高浮雕人形化天龙八部护法像,正中的阿弥陀佛,立于莲台之上,左手曲举胸前,右手施无畏印,是佛教里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左右两侧为二弟子迦叶、阿难;外侧头冠饰宝珠的为大势至菩萨,头冠饰化佛的是观音。阿弥陀佛、大势至、观音三位又称为西方三圣。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在右弟子与右菩萨之间的下部有一尊身着官服,头戴唐制双翅官帽,双手合十,单膝而跪的供养人像,在大佛足下显得卑微而又渺小。这座 ,在全国“佛界”中再也找不出相同的面孔。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据张大千老先生考证认为,此“供养人”应为被废后的唐中宗李显,因希求复帝,以取悦母后武则天,正为其母祈祷。另一说法为章怀太子李贤。因李贤曾令范晔诠译《后汉书》,有影射皇权旁落之嫌而得罪于武则天,被废为庶人;后李贤奉令监造皇泽寺时,令石工将自己的像雕于大佛脚下以示忏悔请罪。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大佛窟“供养人”像

迎晖楼38号石窟造像

迎晖楼内编号为38号石窟造像是北魏晚期开凿的方形平顶窟,三壁开三龛,龛内凿一佛二菩萨,主佛螺髻,面相长圆丰满,躯体健壮,菩萨面相清秀,身材修长婀娜多姿。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小南海

皇泽寺的小南海,为古泉一眼,筑井供寺内饮用,井前原有建筑,名为“小南海”,20世纪70年代建筑被毁坏。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山水上,河水中,井水下,用来泡茶的水,以自山中流出的山泉最佳。清代广元县令张庚谟写有:“亭自江心见,泉从佛顶来”的诗句,形象地描述了皇泽寺依崖而开,泉水淙淙,亭台楼阁倒映江中的景观。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小南海

小南海的岩壁上刻有一个“泉”字,为一侯姓女子在21岁时所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该女子不幸溺水身亡,“泉”字是其她最后遗作。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小南海的岩壁前有一水月观音石像,据说是唐代菩萨的座像,此像很休闲随意,与我们常见的威严庄重大相径庭。水月观音半跏(音[jiā])跌坐于岩石上,颇有些禅意!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水月观音石像

水月观音石像右侧的石壁上有刻字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拉近看,这刻字不太好辨认。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小南海摩崖石刻:金石乐书画缘,为民间文人张隽客所刻。

张隽客,是民国时期,四川一位民间文人,名头甚小,喜好书画篆刻艺术,江湖人称“巴蜀印人”,印风有一股野逸之气,亦不失文人之风。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小南海旁的石窟中立一石碑,上书一个“神”字。

皇泽寺里的“神”字碑原来是嵌装在千佛崖“臧佛洞”左侧的石壁上,上世纪80年代后移至皇泽寺内存放,是“道光壬辰岁”,即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印侯”安定邦所书。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神”字碑

小南海的山洞里供奉着一尊苦行僧石刻像,不知是什么年代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上小学时来皇泽寺游玩就发现有了,很神秘!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小南海对面的长廊,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来这里就有了,以前是喝茶和卖小吃的地方,现在改成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卖部。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拾阶而上,驻足回头看大佛楼。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这是新建的碑廊,皇泽寺的广元府记碑和嘉陵流香碑,还有其它的几块石碑移到这里来了。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碑廊

碑廊里的广元府记碑

“广元府记碑”原本藏于广元老城县政府街衙门口门房的东厢房墙壁内,1973年广元县财政局修建办公楼时拆除门房才发掘出来。“广元府记碑”是由当地的龙骨石(动物化石)刻成,除了碑上“广元府记”四个字还清晰可见外,其它都已经模糊难辨了。碑上还有十几个类似弹坑一样的破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当年衙门口这里有一个粮仓,农民交皇粮时为了便于休息减轻负重,打拄子戳出来的。广元古称利州,至于为何要改名为广元,皇泽寺博物馆内成碑于元朝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的“广元府记”碑详细记录了前因后果。按碑文记载,从公元1228年至1253年,蒙古军队一直以甘肃、陕西为后方基地,实行“游动攻击,攻城略地后又退回甘肃、陕西”的方针,保证了军队休养和军需供给。1253年冬,大汗蒙哥命巩昌路便宜都总帅汪德臣移屯利州,立利州治。汪德臣遂征调民夫并动员士卒修复利州、阆州城池高墙深沟,戒备森严,且耕且守,长期驻扎,为全面夺取四川建立了牢固的后方基地。1259年,蒙哥亲率大军围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7月蒙哥死于军营,是年冬,蒙军在利州建立“都元帅府”,“上(忽必烈)命以利州行利(四川利州)、(陕西两州)、褒(陕西褒州)、巴(四川巴州)、龙(四川江油)、剑(四川剑州)都元帅府事”。以利州为后方,保证军队休养和军需供给。1277年,蒙古军队基本平息了四川战事,元朝中央政府以《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显示其“德威广播,疆土广大”,升利州为以治民为主要任务的“广元府”,撤销以作战为主要任务的“都元帅府”,改为“广元路”,辖绵谷、昭化县二县、广元、保宁二府和剑、龙、巴、沔四州。至此,利州改名广元,并沿用至今。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广元府记碑

嘉陵流香碑

“嘉陵流香碑”,雕刻于清光绪戊申年间(1908年),据说是清光绪年间一位自称“履安之人”所作,他以兰草之叶、茎、根、花构成各种精美图案来描绘家乡之美。“嘉陵流香碑”正反两面共精雕细刻了24幅形态各异的兰花图,他以“林下美人”、“飘然欲仙”、“君子幽兰”、“幽贞一种”等内容表达了兰花的多姿多彩,形象地道出了“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因馨香重,求着遍山隅”的真情实感。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嘉陵流香碑

鲜艳的红墙,皇家的气派!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来到女皇文化陈列馆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参观女皇文化陈列馆,浏览馆藏文物,这是汉代的灰陶狗。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铜臼、铜杵(汉代)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三彩武士俑(宋代)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青釉仕女俑(唐代)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骑马男俑(唐代)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唐代粉彩侍女佣,容颜饱满而不失秀美,体态丰腴而不失匀称,怡然自得,悠然自若!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出女皇文化陈列馆,隔江相看广元城,对岸高楼林立,尽显现代都市风范!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隔江相看广元城

漫步在古朴幽静的皇泽寺,感受这这里的禅风古韵和静谧之美!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走出山门回看,威武、雄壮的石狮守护着千年皇泽寺。

易经八字免费配婚

全贴发完,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