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晋葛洪创立“外丹派”二百余年后,道教中又崛起“内丹派”,首创 “内丹”理论的是罗浮道士苏元朗。苏元朗的籍贯不详,是一位活动于隋唐时期的道士。在隋开皇中(公元581~600年),他来到罗浮山,隐居于冲虚观附近的青霞谷,号青霞子。他自言曾学道于茅山,得大茅真君秘旨,因此撰写了《太清石壁记》及《旨道篇》,用来倡导内丹学说,训教弟子。他又觉得《古文龙虎经》《周易参同契》《金碧潜通诀》三书“文繁义隐”,不利于学生领会掌握,又将其纂辑为 《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用外丹道术的名词来解说内丹理论,提倡“性命双修”,“归神丹于心炼”。成为继葛洪后又一位有名的道教理论教育家。
内丹理论的产生,就道教自身发展而言,有其必然的内在要求。《隋书·经籍志》有云:“金丹玉液长生之事,历代糜费,不可胜纪,意无效焉。”烧炼金丹所费不菲,工艺繁复,难于普及;而服食丹药不仅“意无效焉”,反倒伤身害命,唐代的皇帝就有好几位因服食丹药而中毒身亡。外丹学说至此盛极而衰,走到尽头,丹师们必须另辟蹊径,创新理论,为道教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为此,苏元朗在东汉魏伯阳《参同契》中提出,以“身为炉鼎,心为神室”,进行性命的修炼。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法由冶炼服食汞砂药物发展到自身修炼精气神,实现了外丹到内丹的转变,是继葛洪之后道教的第二次理论创新。
内丹派由苏元朗在罗浮山首倡其说,继而有刘知古、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陈抟等发明其道要,诱导进学之士,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及至北宋,张伯端(紫阳)著《悟真篇》阐扬其旨,始肇道教内丹南宗丹法。此后,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内丹南宗的法脉接替不断。陈楠是惠州人,宋徽宗政和年间曾任提举道录院事,后辞归故里,以内丹道法行世,道教内丹南宗经过百余年的辗转传播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它的“娘家”罗浮山。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何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