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诗人鲁米
文|诸神的恩宠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诗歌的辉煌期。进入新世纪后,诗歌变得越来越小众。但即便如此,许多人都听过这句诗:“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行,形如虫蚁?”写出这句诗的人,正是波斯诗人鲁米。
鲁米,全名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1207生于巴尔赫(今阿富汗境内),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导师、著名的宗教家、伊斯兰苏菲派诗人、毛拉维教团创始人,他与菲尔多西、萨迪、哈菲兹并称“诗坛四柱”。连歌德、泰戈尔、纪伯伦等人都盛赞他的诗歌。
心理学家武志红是鲁米的忠实粉丝。几年前,他在博客里写道:“我会一遍遍强烈推荐鲁米的书,胜过推荐我的书。”当时,鲁米的书只有台湾版,大陆还未引进。2016年11月,《鲁米:偷走睡眠的人》在大陆正式出版。目前,该书是国内较全面的介绍鲁米及其诗歌的书籍。
《鲁米:偷走睡眠的人》
这本书的翻译很有特点,分别有英汉两位译者。英译者沙赫拉姆·希瓦,将几百首鲁米的诗作从波斯语译成英语。同时,他还是鲁米旋转舞的著名表演者,在西方文艺界享有盛誉。另一位汉译者白蓝,毕业于北二外英语专业。2009年起开始探索身心灵成长之路,并翻译相关著作。
《鲁米:偷走睡眠的人》薄薄的,仅150页,但内核却很厚。它反复地告诉我们:爱是什么,我们为何要爱,怎样才能找回爱。
波斯帝国
01鲁米:伟大的觉者,生于东方,属于全人类波斯是伊朗的古称。历史上,波斯帝国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而鲁米,是波斯文化的瑰宝之一。
鲁米不仅是诗人,还是宗教家。想深入理解鲁米的诗,就要对伊斯兰教神秘教派苏菲派有所了解。苏菲派是伊斯兰教里的非主流派别,它主张放弃物质追求,以禁欲苦修、克己忍让和行善济人为主要修行方式,最终要达到自我消融、与造物主合一的境界。
苏菲派信徒认为万物有灵。他们深信,世间万物虽千差万别,但实质是一体的,即万物合一。正统的伊斯兰教中,神是用来崇拜的,而苏菲派认为,真主是人的本源,也是人的终极归宿,对待真主不应畏惧,而应爱慕、眷恋和追随。
苏菲派教义直接影响了鲁米的精神世界,他所有诗歌的主题都是:爱、生命、觉醒。每一首诗,都是对心灵世界的深刻探索,都在表达对真主无限的爱,以及与真主合一的愿望。鲁米将自身的宗教感性体验,和玄奥的宇宙真理融为一体,用充满灵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他的诗歌充满神性之光。
波斯建筑
近年来,西方社会掀起了“鲁米热”。鲁米,这位距今800多年前的波斯诗人,为什么会被西方文艺界推崇备至呢?这还得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兴起新世纪运动。新世纪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寻根运动,它在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引发蝴蝶效应。在这场运动里,西方人对东方神秘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把目光投向投向东方,吸纳了东方哲学的思想精髓,最终形成一种新的生命观和宇宙观。即爱自己、不批判、和活在当下。
到20世纪90年代,鲁米的诗歌被介绍到美国,引起轰动。鲁米由此成为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心灵诗人,他的诗集在美国销量高达到50万册,已超过任何一位诗人。此外,他的诗还被重新谱曲、演唱,并打入畅销音乐排行榜。甚至连鲁米发明的旋转舞,也被吸收成为现代舞的元素。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历史尘封800年后,鲁米的诗歌再度现世,受到读者的青睐,并引发“鲁米热”。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鲁米和旋转舞
02解读鲁米诗歌的主题:爱、生命、觉醒鲁米的父亲是学识渊博的神学家,在他的熏陶下,鲁米从小就在神学、哲学和文学领域很有建树。但真正将鲁米引入神秘主义大门的人,是苦行僧沙姆斯。37岁那年,鲁米与沙姆斯邂逅。这次见面促成了鲁米的开悟。鲁米说:“我从人类(沙姆斯)从身上,看到了从前认为只有在真主身上才有的东西。”从那时起,鲁米便成为神秘主义诗人。
鲁米诗歌的最大特色,是运用隐喻、暗示和象征等艺术手法,通过对“挚爱者”表达爱恋,传达自己对真主的虔诚和爱慕,最终带领信徒进入与真主合一的境界。
翻开《鲁米:偷走睡眠的人》,每一页,都是“爱”、“生命”、“觉醒”这三大主题。这些诗都不长,阅读它们时,犹如沐浴在爱河里,被神之手温柔轻抚。
爱
主题一:永恒的爱
【原文】每种宗教都有爱,爱却无宗教之分。
解读:爱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人类世界里,枪炮无法解决的冲突,爱可以解决。
【原文】是爱给人带来幸福,是爱给幸福带来喜悦,不是母亲生了我,是爱。
解读:心中有爱,走到哪里都能遇到爱;心中无爱,即使爱在眼前,也认不出爱。
【原文】爱是从你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来,无法再任何学校习得。
解读:爱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爱的能力可以被破坏,也可以被修复,但后天修复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爱的伤痕,只能被爱本身所治愈。因为爱,我们的存在才变得有意义。
【原文】时时服务真理,你便成永恒。把自己丢进真爱的兴奋和狂热。在你身体的酒桶里,像酒一样煮沸,然后看到自己变成神圣的伴侣和斟酒人。
解读:爱是你和宇宙间同频事物的交融。爱可以将不同的事物链接,并最终让他们成为一体。
小结:书中,鲁米写道:“爱是内在不灭之光。”爱,是我们内在的光明,没有爱,人将枯萎、死去。人活着,就是要狠狠地爱,死了都要爱。
生命无常
主题二:生命的无常
【原文】活着不为生命,只为给出生命。我说:“先让我认识你,然后我就死去。”他说:“已认识我的人,再也不会死去。”
解读: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鲁米的诗,是孔子话的波斯语版本。
【原文】任何饮下您的甘露的灵魂都获得提升,因那生命之水,它处于喜悦中,死亡来临,闻了闻我,竟闻到您的芬芳,从那时起,死亡对我彻底死心。
解读:没有人能逃脱死亡的宿命,死亡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然而,觉者的死和愚者的死,差别在于,一个开心赴死,一个哀嚎而死。
【原文】死亡的那一刻,当灵魂用完身体。它扔掉这毫无生气的僵尸,就好比是用坏的破布。这尘埃的身体又回归尘埃,灵魂,用它纯净永恒的光,再造一个身体。
解读:自古以来,灵与肉的关系,都是诗人最热衷的主题之一。肉体是躯壳,灵魂是内核,躯壳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但内核可以。伟大灵魂能跨越时空,与任何时代、任何地点的人,进行心灵交流。
【原文】我说:“告诉我什么?”他说:“去死。”我说:“我越发轻盈,不洁已逝。”他说:“去死。”我说:“我变成蜡烛、蝴蝶,哦你的脸,是我明亮的蜡烛。”他说:“去死。”
解读:在中国禅宗里,“喝茶去”是著名的公案。意思是,劝人不要想太多,人要活在当下。禅宗公案中,常常不直接回答提问,而是大喝一声,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这么做,是为让修行者放下妄念,显露真情。而鲁米这首诗里的意境,和“喝茶去”几乎一样,就是要劝诫人们抛弃妄念,活在当下。
小结:鲁米深知生命无常,他主张用升华心灵的方式去超越肉体的腐朽。如此一来,连死神都拿我们没办法。
心灵的觉醒
主题三:心灵的觉醒
【原文】没有信仰的人无法真正地活。
解读:可以活,但只能是苟活,生命的质量,可能连花草树木都不如。
【原文】有挚爱者的生命之水,疾患不再,在挚爱者合一的玫瑰园,荆棘不再。他们说有一扇窗从一颗心通向另一颗,连墙都没有,哪儿来的一扇窗呢?
解读:挚爱者,是鲁米对真主的代称;生命之水,代表静坐时身心愉悦的状态;玫瑰园,象征着天堂。 “连墙都没有,哪儿来的一扇窗呢?” 和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文】在无私的胡同,傲慢无处落脚。自尊和诚实才是最畅销的,到了那儿,你要奋力一搏。要么你败他们赢,要么你赢。
解读: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无非是四个字:光、明、磊、落。
【原文】对这进化世界的游戏,不要怕。对眼前的,未来的,不要怕。充分利用生命这呼吸。不要想逝去的,未来,也不要怕。
解读:活在当下的人,才是真正的活人,他们无所畏惧。而大多数人,都活在了过去或未来。
【原文】你要找寻的一切,都是你。
解读:佛教里有句话:“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人。”外境永远无法对人起决定性作用,能对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心灵。愚蠢的人向外探索世界,睿智的人向内探索世界。人一旦心灵觉醒,就再也没有东西能遮挡我们的眼睛。世界的所有风景,将尽收我们眼底。
小结:鲁米认为,人的一生,要追求真理。而最大的真理,藏在人的心灵世界。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真实地生活,才能体验到与万物合一的美妙感受。
鲁米用一生书写了无数有关爱的诗歌。诗中,有犀利的棒喝、生命的狂喜、温柔的慰藉。字里行间,充溢着爱和觉悟,给人醍醐灌顶的力量。
波斯诗人鲁米
03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米一位西方读者说:“我很奇怪,为何数百年前的鲁米,能够直指我今天的生活,他能在我的精神之旅上,与我对谈。”
是啊,生活在13世纪的鲁米,为何如此受现代读者的喜爱?答案很简单。因为鲁米的诗中所揭示的真理,是宇宙的终极真理,也是人类所共有的精神活动。它们能跨越时空,跨越地域,永恒存在。鲁米的诗一直在说:探索你的心灵世界,你才能认识自己,并认识世界。今天,我们依然能从鲁米优美而深刻的文字中,获得不同的人生启迪。这正是他的诗,能引起现代人的强烈共鸣的原因。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年定为“国际鲁米年”,以纪念鲁米诞辰800周年。由此, “鲁米热”也走向全球。书中,英译者沙赫拉姆说,为了进一步了解“鲁米热”,他专访了50位鲁米的粉丝,问他们为什么喜爱鲁米的诗。答案大致如下:第一,鲁米的诗让他们找到了世界大同的归属感;第二,鲁米的诗激励他们去寻找真实的自我;第三,由于鲁米热,穆斯林在美国更容易被接纳。
鲁米的所有诗,都可以概括一句话:请遵从你的心,心会带你找到答案。有人可能会觉得,这种说法太鸡汤。但,这真是鸡汤吗?
人来世上走一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这些目的大多逃不出功、名、利、禄。当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多时,就会被世俗的力量裹挟,渐渐迷失自我,最终变为行尸走肉。
但是,也有人敢遵从内心,活出真实的自我。新媒体人李砍柴就是这样的人。7月初,一篇名为《那个一年前辞职去浪迹天涯的李砍柴,浪得怎么样了?》的文章,刷爆了我的朋友圈。文中,李砍柴老师以幽默而真诚的笔调,讲述了自己创业一年来的感悟。创业的艰辛、对理想的执着、成长的痛与乐等,诸多真实的感受,引发了许多读者的强烈共鸣。
一年前,李砍柴毅然辞职,遵从内心的声音,走上了自由撰稿人之路。一年后,他不仅帮许多人实现了写作的梦想,还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并拿到了一笔两百万元的投资。投资人告诉他,“我投的就是你这个人,以及你的这种生活方式。时代不一样了,迟早会有人出来振臂一呼,去为自己而活!”这篇文章,鼓舞了许多人,也证明了一件事:一个遵从内心声音的人,终将会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奇迹。
李砍柴老师的文章
生活中,我们常常说,“等我如何如何(条件),我就能怎样怎样(结果)。”无数例子已经告诉我们,这种逻辑是错的。真正想做一件事,是不需要前提条件的,直接去做就好。所谓的“只要我如何如何(条件)”,无非是给自己找不想做的借口而已。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看完李砍柴老师的例子,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个敢追随自己内心声音的人,必然会拥有精彩的人生。而甘于被生活圈养的人们,永远也无法体会其中的极乐。
在《鲁米:偷走睡眠的人》里,有一首诗:“你若跟不上我们,这个胡同不要来。你若不脱光衣服,这个小溪不要来。这是罗盘的中心,不是给胆小鬼的。待在你那里,这里不要来。”不是每个人都敢做自己,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义无反顾的追求理想。所以,大部分人都碌碌无为地过了一辈子,到年老时,又哀叹自己生不逢时。殊不知,“时”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
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爱和自由。有人什么都想要,结果失去了所有;有人坚守心中的理想,最终收获了成功。什么都想要的人,迷恋外在的标签。他们不知道,标签再好,也是附着物,终会随风飘散。而心中的宝藏,是生长在我们体内的宝藏。人在,宝藏在,人亡,宝藏依旧能传世万代,造福人类。就像鲁米的诗歌。
鲁米和旋转舞
每个人,都是一堆碳水化合物。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心,是我们找回爱的必经之路。画家二冬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两回,孤身一人在山里宅上一个礼拜的经历。不然,你永远都意识不到,自己在人群中的状态,是怎样一种混沌的存在。那种独自面对自己时的清澈感,就像搓完澡后的纯净舒爽,大扫除后的清新盎然,很治愈,很上瘾。”
如今,据说连珠穆朗玛峰上都已找不到隐居之地。所以,与其找荒野宅,不如在书中宅。鲁米的诗集,是滋养我们心灵的“豪宅”。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自己的心灵世界时,心就能安定下来,就不会被外境牵着走。回归心灵,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道路。
英国政治家迪斯雷利说:“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鲁米的诗,滋养我们的心灵,慰藉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现实世界里,迷途知返,重振旗鼓。这些诗,已在人间游走800年,未来还将再走100年、1000年,甚至更久。鲁米的诗,是全人类的瑰宝。每个读到这些诗歌的人,都仿佛被神眷顾,会情不自禁地绽露出笑容。
(全文完)
PS:《客栈》
作者/鲁米
人就像一所客栈,
每个早晨都有新的旅客光临。
“欢愉”“沮丧”“卑鄙”这些不速之客,
随时都有可能会登门,
欢迎,并且礼遇他们!
即使他们
是一群惹人厌的家伙
即使他们
横扫过你的客栈
搬光你的家具
仍然,仍然要善待他们
因为他们每一个
都有可能为你除旧布新
带进新的欢乐
不管来者是“恶毒”、“羞愧”还是“怨怼”
你都当站在门口
笑脸相迎
邀他们入内
对任何来客都要心存感念
因为他们每一个人
都是另一个世界
派来指引你的向导
【今日互动话题:你喜欢读诗吗?你最喜欢的诗人是谁?欢迎留言分享~】
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资深互联网人,头条优质作者,多平台签约作者。喜欢阅读、思考、写作和行走。兴趣广泛,曾被人称为“行走的百科全书”。会不定期分享各种小知识及写作技巧,欢迎关注、点赞、留言、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