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人物)“地灾医生”许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地球村”极端自然灾害
中新社成都3月2日电 题:“地灾医生”许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地球村”极端自然灾害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汤加火山爆发喷射了大量火山灰,火山灰进入大气层后光照减少,可能会导致地球温度降低及更多极端天气的发生,这些全球性影响是谁也逃不了的。”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地球环境影响受多个圈层相互作用,无论在海洋还是陆地,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才能更好应对“地球村”的极端自然灾害。
图为许强在位于成都的实验室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超级龙卷风横扫美国中部、中国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灾害、日本东京都经历十年来震感最强地震……刚刚过去的2021年,极端自然灾害引发全球广泛关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预测,在未来几十年里,所有地区的气候变化都将加剧。当全球温升2摄氏度时,极端高温将更频繁地达到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临界耐受阈值。
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科研20余年来,许强参与了全国数十起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并在世界实现了滑坡预警的“新突破”。这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地灾医生”介绍,地球演化有其周期性,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地球本身也处于活跃周期、温度不断上升,两者叠加导致了厄尔尼诺、拉尼娜等现象增加,全球极端灾害频发。
图为许强(中)在位于成都的实验室为学生进行讲解。 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有的地震会产生海啸,这些海啸可能会对大洋彼岸的国家产生影响,那么地震预警后就需要马上进行海啸预警。”许强说,地球上没有任何国家是一座“孤岛”,一些国际河流上游发生滑坡堵江堰塞湖溃决,也会导致下游的国家受灾,这些自然灾害都对全球防灾减灾协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地质灾害防治的核心是回答“隐患点在哪里”“什么时候发生灾害”两大问题。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强在提案中提出构建由高精度遥感+InSAR的“普查”、机载LiDAR+无人机航拍的“详查”、地面调查核实的“核查”的“空—天—地三查”体系,以此突破传统地灾隐患排查的极限和瓶颈。
这一提案得到了相关部委的积极响应,目前“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系统已在四川、贵州等多个省市推广应用,成功预警滑坡泥石流上百次,让一纸提案变“救命”警报。如今,包括这套系统在内,中国已经建设了数万处专业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点,积累了丰富的防灾减灾数据。
图为许强(左一)在位于成都的实验室为学生进行讲解。 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这个数据很宝贵,国际上很少有国家有中国这么多的灾害隐患点、监测点以及监测数据,不少国际同行提出希望中国将数据共享。”许强介绍,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不仅开放了部分地质灾害数据,还分享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等“中国智慧”。他所在的成都理工大学举办了多期国际博士课程班,与世界范围内的青年学者分享中国防灾减灾的最新科研成果。
今年全国两会,许强继续将目光对准防灾减灾,带来了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的提案。看着实验室内青藏高原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大屏幕,许强指出,作为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极度敏感区,其升温速度是全球平均的两倍,同时青藏高原也是一个生态异常独特和脆弱区,这里的地质灾害对中国及周边国家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许强建议,中国应在青藏高原设立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基地,对当地的铁路、公路、水电等重大工程建设进行全生命周期、系统科学的监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就算没有人类扰动,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变化也同样剧烈,我们应思考如何用科学手段减缓人类对青藏高原的影响,弄清背后的机理和规律后,保护和修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更好保护‘地球村’这个人类家园。”(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