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三国志》
魏文帝曹丕虽然差点在夺嫡之争中输给更受曹操喜爱的曹植,但实际上就能力与性格来说,他要胜过曹植。曹操对儿子们的教育很是严厉,曹丕呢自幼聪慧,在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下长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诗、论、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无一不通,六岁会射箭,八岁会骑马。十岁开始跟着父亲南征北战,长时间的军旅生涯锻炼了他的体魄,丰富了他的见闻。不光为其诗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艰苦环境带来的精神冲击,还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郁性格气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在一番计谋的角逐后,曹丕被立为魏王世子。
三年后曹操病逝,曹丕继位丞相、魏王,他颇有些雄心壮志。同年十一月便逼迫汉献帝禅让,登基称帝,建立魏国。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如同陈寿在《三国志》里所评价的那般,他是个贤主。霸业不及其父,论政治家风度上,有时却还可以说是胜过。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禁止外戚干政,取士不限年资但纠其实。
颁布息兵诏、薄税诏、轻刑诏、力行俭朴等等,处处都表示着他是一位旧式的明君典型。实在是一个很有理想的皇帝,希望能把天下治理得更好,但是很可惜。曹操三代寿命都不长魏文帝曹丕只做了七年的皇帝就死了,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岁。曹丕两次伐吴都因为时机不成熟无功而返,便计划着更富国强兵,以待完成一统大业。
可惜的是黄初七年(226年)正月,他一回到洛阳的宫殿便病倒了,本以为会渐渐好起来。没成想到了五月,病越发的重了,曹丕只好急忙安排后事。后宫淑媛、昭仪以下的各回各家,陈群、曹真、曹休、司马懿共同辅佐嗣主曹叡。同月十七日,曹丕去世,享年40岁。去世之前,他恍然想到当初为五官中郎将的时候,相士朱建平曾算过他的命。
朱建平擅长相面之术,在民间多有验证,曹操便召其担任郎官。有一次曹丕宴请三十余人,请了朱建平,席间谈起寿命的问题。曹丕便问自己能活多大岁数?《三国志》记载朱建平的答案是:将军当寿八十,至四十时当有小厄,原谨护之。意思是说曹丕的寿命是八十岁,可在四十岁的时候会有灾难,熬过去才能活到八十。
到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四十岁病重,明白自己熬不过去了。跟左右亲信家人说:朱建平说我能活八十,是指昼夜加起来计算的,我的命数该到尽头了。听曹丕这解释来看,似乎确实如此,或许当时朱建平便知道曹丕四十岁那年并非小灾难。只是碍着他是曹操的儿子,不敢直言,这才按昼夜加起来增半算了八十。
还特意提醒四十岁那年会有灾难,不管如何,曹丕的死是比较遗憾的。后来他的儿子魏明帝曹叡,也是个比较能干,颇有建树的君王。可也太短命了,连父亲的四十岁寿命都没达到,在三十六岁的年纪便因病去世。细算下来,曹家两代人,曹丕、曹叡的年岁加起来八十都没满。如果说他们两人能活得长久一些,曹魏的江山,也许就不会落入他人手里的。
但人的寿命是控制不了的,景初三年(239年)三十六岁的曹叡病逝后,由八岁的曹芳登基。幼主无法掌权,高平陵之变曹爽倒台后,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倘若曹丕泉下有知,恐怕要被气活,因为这司马懿正是他一力保举的人。
当初曹操跟他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结果曹丕仗着跟司马懿关系好,以为自己能控制住他,没听。万没想到自己四十岁早逝,司马懿这家伙一口气活了73岁,熬到了他的孙子曹芳那一辈。最终,这个一手扶持曹丕上位的人夺了曹家的江山,可见长寿的重要。
参考资料:《三国志》